2015年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 课 题 数的认识(1) ‎ 第( 1 )课时 学情分析 1.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进一步让学生联想到这些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学生已经涉及了十进制计数法、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因数和倍数等主要概念。本课系统回顾,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3. 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因数、倍数,大数的含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习惯培养 1. 培养数感:沟通各数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 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例2让学生自由地在数轴上表示几个数。‎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 3.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 ‎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数的相关材料。 2.电脑课件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复 备 一、提问引入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对数的读法和写法进行巩固。利用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非常重要,初步感知数的意义以及内在联系。)‎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 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教师监控 1‎ ‎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 ‎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 ③什么叫自然数?‎ ‎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设计意图:根据具体情况回顾知识)‎ 二、小组合作,整理概念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整理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并在合作过程中复习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学生的整理还可能不够完善,这是允许的,要在回报过程中进行指导与完善)‎ ‎(二)汇报整理:‎ ‎1.汇报,说说自己的理由。2.边回顾整理过程,边完善知识整理的步骤。‎ ‎ (1)回忆知识点 ‎ (2)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 ‎ (3)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将黑板上的知识进行分类)‎ ‎ (4)整理知识(将每一大类进行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并渗透知识整理的方法。)‎ ‎(三)分块复习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应用 刚才同学们通过找到知识间的包含关系,将知识整理成网络图,其实,这些知识之间还存在着共同之处。‎ ‎1.正数、0、负数、小数、分数都可以用数轴清楚地表示出来,出示例题:‎ (1) 请在数轴上把蓝点的位置表示的数写出来 ‎(2)你在数轴上表示出、2.5、-、-2.5 ‎ ‎(3)观察数轴你发现了什么?‎ 数轴上的点都以0为对称点是相互对应的 没有最大的整数也没有最小的整数,也就是说整数个数是无限的 正数和负数中都存在着整数、分数、小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不同领域的数的联系。)2.小数和整数是十进制计数。而分数是计数单位。‎ ‎(1)数位顺序表 从数为顺序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将小数与整数联系在一起的是数位顺序表。请你在表中写出30、3和3.3这两个数,根据数位顺序表说出“3”的不同含义。‎ 同样是“3”,为什么含义不同?整数与小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 口答:27038=2×( )+7×( )+0×( )+3×( )+8×( )‎ ‎(2)提问:分数单位指的是什么?和计数单位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数的认识中概念部分的更深一步认识,让学生掌握了数关系后继续建立联系。)‎ 1. 根据a÷b=c(a、b、c均为整数,且b≠0)说明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设计意图:对因数与倍数的复习,也就是对分数的复习。)‎ ‎4.分数和百分数 ‎ 百分数是分数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1)联系:都能表示率,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是百分之几,是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分数和百分数可以互相转化! ‎ ‎(2)区别:①百分数和分数的写法不同;②分数既可以表示率,也可以表示量,但百分数只可以表示率;③分数可以约成最简分数,可是百分数不能进行约分。④分数的分子只能是整数,而百分数的分子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三、作业:P74-75练习十四 2题、3题、4题 课后检测题目:‎ ‎(1)分数的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2)在直线下面的□里填整数或小数,上面的□里填分数。‎ ‎1‎ ‎-2‎ ‎0‎ ‎2‎ 板书设计 ‎ 数的认识复习 数 正数 ‎0‎ 负数 小数 循环小数 不循环小数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纯小数 带小数 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 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否有限 按小数部分是否为0‎ 整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自然数 因数 倍数 质数与合数 奇数与偶数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3、5的倍数特征 百分数 真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 分数 第2课时 课 题 数的认识(2) ‎ 第( 2 )课时 学情分析 已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并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比较数的大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习惯培养 要想注意基本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又要注意适当加强知识的灵活性、综合性运用,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画批的习惯。‎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1. 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进行系统整理,能区分易混易错(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倒数、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认知结构。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 2. 加强知识的灵活性、综合性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 3. 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体会转化、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灵活运用。通过对易混知识的系统整理,使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 教学难点 对数整除的相关概念的区分。 新|课 |标|第 |一| 网 ‎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 教 学 过 程 教学复备 一、创设情境,系统整理形成认知结构。‎ ‎(一)创设情境,整理自然数、整数、整除、因数、倍数的概念。‎ ‎1.创设情境,整理自然数、整数的概念,明确研究范围。‎ ‎(1)学生自主报出自己出生年月。‎ ‎(2)问:①你们刚才说的数都是什么数?‎ ‎ ②研究数的整除时,是在什么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3)师:“0”是自然数,因为它也表示物体的个数,0个,因此,它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但我们在研究数的 整除时,一般不包括0。 ‎ ‎2.借助算式,整理因数、倍数的概念。‎ ‎(1)出示算式:‎ ‎ ①18÷2=9 ②2.4÷6=0.4 ③30÷8= ‎ ‎ ④30÷5=6 ⑤8÷16=0.5 ⑥12÷0.3=40‎ ‎(2)提出要求:把算式填在集合图中。‎ ‎ 整除 除尽 ‎(3)提问: 结合算式说一说因数、倍数的概念 ‎(4)小结:‎ ‎ ①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 ②结合集合图,说一说整除与除尽的关系 ‎3.借助算式整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1)借助算式整理特征 ‎ ①结合“30÷5=‎6”‎说一说能被2、3、5整除,能被2和5整除,能被2和3整除,能被3和5整除的特征。‎ ‎ ②练习:用0、1、8三个数组成数 ‎ ‎ a. 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大三位数 b. 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 c. 从这三个数中任选数组成新数,看看这个数还能同时被谁整除 ‎(2)回忆奇数、偶数的概念。‎ ‎ ①问:能被2整除的数又叫什么数?‎ ‎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又叫什么数?‎ ‎ ②练习:读出黑板上算式中的奇数、偶数。‎ ‎4.借助情境,整理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1)提出要求:用黑板上算式中的数,按要求填图。‎ ‎ 只有两个约数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 ‎(2)提问:两幅图中的数各有什么特点?叫什么数?‎ ‎(3)强化练习:‎ ‎ ①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请起立;②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请起立; ③问:同学们都站起来了,说明什么?④学号是质数的同学请坐;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请坐;⑥问:你怎么还站着?(1号)说明什么?‎ ‎(4)利用选择整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 ①出示:下面四个答案中,哪个是把30分解质因数?‎ ‎ 1)30=2×3×5×1 2)30=6×5 3)2×3×5=30 4)30=2×3×5‎ ‎ ②什么叫分解质因数?‎ ‎ ③问:其它为什么不是分解质因数?‎ ‎ ④问:2、3、5是30的什么数?‎ ‎5.利用填图整理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互质。‎ ‎(1)出示:‎ ‎ ① 1,2,4 ②4 ③24 ④24,48,72……‎ ‎ 8的倍数 12的倍数 (2) 按要求填 (3) 问:重叠部分应填什么数?你选哪个?(4)问:24是8和12的什么? 4呢?(5)第④组后面为什么有省略号?第①组后面为什么没有?(6)问: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就叫做……?(7)举例:什么是互质数?‎ ‎(二)结合板书,整理概念,形成网络图。(完成板书)‎ 二、分层练习,巩固知识。(投影出示)‎ ‎1.判断:‎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2)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2.填空 ‎ 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183,其中最小的一个奇数是( )‎ ‎ 两个质数的乘积是94,这两个质数的和是( )‎ 在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合数的个数最少有( )‎ ‎3.解决实际问题 ‎ 洪山小学五年级有100人,今年4月30日体育节,要选部分学生参加队列表演,要求分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能恰好分完。参加队列表演的学生最多能选多少人?‎ 三、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 ‎1.练习引入 ‎ 在、3.3、33.3%、0.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0.、0.5、5.4%、、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提问:如何进行大小比较?‎ ‎2.学生汇报方法,并引入:分数、小数、百分数间可以进行互相转化。转化方法是什么?(请自己试着总结)‎ ‎3.总结:板书 四、知识应用 ‎(1)把35%的“%”去掉,原数就( )。‎ ‎(2)在五折,0.56,0.55,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如果>>,那么在( )内可以填的自然数有( )。‎ ‎(4)小数2.995精确到0.01,正确的答案是( )。‎ ‎(5)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8.30,这个三位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设计意图:知识的学习是更好地应用,更好地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 三、小结提高 ‎ 本节课是对数的认识部分知识的应用,通过系统地整理,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并能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触类旁通。‎ 课后检测题目:‎ ‎(1)一个多位数,省略万位后面的的尾数约是6万,估计这个多位数在省略前最大可能是(      ),最小可能是(      )。‎ ‎ (2)一堆糖果,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还剩3块;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还缺1块;如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还缺1块,这堆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板书设计 ‎  数的认识 小数 分数 ‎ ‎ 用分子除以分母 写成分数形式并约分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先写成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百分数整数 教学反思 ‎(可以从生成资源、教学疑难、学法梳理、典型积累等方面思考)‎ 第3课时 课 题 数的运算(1)‎ 第( 3 )课时 习惯培养 培养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1.四则运算意义的深入理解,归纳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 培养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 ‎ 教学难点 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 学 过 程 教学复备 一、提问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每一种运算都有其自己的含义,也有其自己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整理这一部分的知识。‎ 回顾复习方法:(幻灯片出示)‎ 请你按照复习方法试着整理这一部分知识,计算法则要根据具体实例说清楚。‎ ‎1.回忆知识点 ‎2.熟悉这些知识的概念 ‎3.抓住知识点间的关系。‎ ‎4.整理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 二、整理复习 ‎(一)学生汇报,适时补充 ‎(二)教师需要知道的相关知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数的混小数倍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和乘假分数或带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假分数(或带分数)倍是多少。‎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提问: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整数、小数、分数的加法意义相同,减法意义相同,除法意义相同,只有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5)人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 ‎ ‎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①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3083       30.83‎ ‎+ 602 + 6.2     1/2+13=1/5‎ ‎ 9103       31.45‎ ‎    ‎ ‎②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的?‎ 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点对齐,从末位减起,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 ‎③三条法则的要求有一条什么样的共同规律?(相同点)‎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想加减。‎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对照下面的两道题,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 ‎   142            34‎ ‎ ×  23      123)4182‎ ‎   426          369‎ ‎284            492‎ ‎3266           492‎ ‎                 0‎ 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哪一位对齐,然后把每次所乘得的积相加。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 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商起,除的时候,除数有几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前几位不够除,再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上商; 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 ‎②把上面两道题改编成小数乘、除法:1.42×2.3,4.182÷1.23,让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③通过上面的计算,发现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补零,再继续除。 ‎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 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用零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除。‎ 相同点: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不同点: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 ‎(3)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①出示:×=  ÷=×=‎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分数乘法法则:‎ 分数乘分数,用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分数的除法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乘乙数的倒数。‎ ‎②分数乘法和除法在计算方法上又有什么相似点和不同点?‎ 相似点: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不同点: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3.整理0和1在运算中的特性。‎ ‎(1)完成80页的填空。(2)把计算分类 预设:‎ 第一种:根据运算结果分(结果为a,结果为0,结果不为其他的)‎ 第二种:根据a和0的运算,a和1的运算和a与a的运算。‎ ‎4.验算 根据这些关系,说一说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加法可用减法或加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设计意图:能够根据知识点,进行有序复习,使学生回忆出具体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 ‎=   = = =‎ 2. 完成76页 做一做。‎ ‎(设计意图: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并对学生学习情况有大致了解。)‎ 四、作业 P79 2、4、5‎ 课后检测题目:‎ ‎1.根据45×72=324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0.45×7.2=( ) 3240÷0.72=( )‎ 2. 在○里填上“﹥”、“﹤”或“=”‎ ‎2.532○2.532÷0.1 62×10% ○ 62÷10%‎ 板书设计 ‎ 数的运算 ‎ 教学反思 ‎ ‎ 第4课时 课 题 数的运算(2)‎ 第( 4 )课时 学情分析 ‎1.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可以从知识链条、方法迁移、认知水平等方面思考)‎ 习惯培养 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 ‎3.通过计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及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灵活地选择简便算法。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提前做好的表格 教 学 过 程 教学复备 一、情境导入 ‎(一)出示各类计算题:‎ ‎2.87+2.99   75.2-19.8 10.47-5.68-1.32    4.37++0.63+‎ ‎1.25×72 ×[÷(-)] 38×56+44×38 94×101‎ ‎25×1.3×0.4 5400-2940÷28×27 325÷125÷8‎ ‎(1)观察题目中数与 运算符号的特点,把上面的题分类。 ‎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应该怎么分类;议一议:分类的根据是什么?‎ ‎2.小组汇报,展示 预设:‎ 按一步运算、两步运算、三步运算分类 ‎ 按式题能否简算分类。‎ 二、知识梳理与复习 ‎(一)不能简算的式题:5400-2940÷28×27   ×[÷(-)]‎ ‎(1)说出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谁能把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来?‎ ‎(二)能简算的式题。‎ 把能简算的式题再进行分类。请根据所分的题进行运算定律的总结。(提示:可以用表格的方法)板书 总结:看来我们在梳理知识的时候,不仅可以利用枝形图的形式,还可以利用表格进行梳理。‎ ‎3.小组分工合作,从上面题中每人各先一道自己易出错的题做一做。‎ ‎4.集体订正:说说题里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简便。‎ ‎5.练习 ‎4×+4×   18.5-(8.5+3.2)÷1.3   5×××‎ 总结:在动笔计算之前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使计算更加简便。‎ 三、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运算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一)解题步骤 ‎1.出示例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   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帮助思考。‎ 六(1)班:‎ ‎ 32 件 ‎                  比六(1)班多1/4‎ 六(2)班 ‎             ?‎ 教师:通过线段图可以列出算式 ‎32×(1+)‎ ‎=32+8‎ ‎=40(件)‎ ‎ 2.总结: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的步骤。‎ ‎ (1)读题,理解题意。‎ ‎ (2)分析已知条件:可以画图分析,也可以借助数量关系式解题。‎ ‎(3)选择解题方法。(方程思想、比例思想、算术法…)‎ ‎(4)解答。‎ ‎(二)解决问题类型 ‎1.简单应用题的类型 简单应用题:指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 下表2‎ ‎2.复合应用题的类型:板书 复合应用题:是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来解答的应用题。 ‎ ‎(1)“归一”问题:‎ 此类应用题中暗含着单一量不变,文字叙述中多带有类似“照这样计算”的字样,其解题的关键是从已知的一种对应量中求出单一量(即归一),再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台拖拉机2.5小时耕地‎2公顷,照这样,这台拖拉机耕完‎4.8公顷的地需多少小时?‎ ‎(2)“归总”问题:‎ 此类题中暗含总量不变,即乘积不变。其解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总数(即归总),再根据总数算出所求量。‎ 例如:一批货物,每箱装36件,需要40只箱子。如果每箱多装9件,可以节省几只箱子?‎ ‎(3)行程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之间的关系,计算相向、相背或同向运动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①相遇问题,即同时相向而行并相遇(或同时背向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②追及问题,即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速度快的在后:速度×追及时间=路程差 例如:客、货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5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5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工程问题:‎ 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单位时间内做工时间的“几分之一”表示。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其中两种量求出第三种量。‎ 数量关系式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例如:一个工程计划生产570个零件,已经做了10天,平均每天生产21个,剩下的要在1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个?‎ ‎(5)分数应用题:‎ 关键是找准标准量,即单位“1”。若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若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 求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解题规律:甲乙差÷乙 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甲的解题规律:乙×(1±几/几)‎ 已知甲比乙多(或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求乙的解题规律:甲÷(1±几/几)‎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 例如: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第二次取出的比总数的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下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设计意图:边学边用,每一次都是在实际范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总结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元认知。从而使知识形成网络,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三、 作业: P80 第10、11、12、14题 课后检测题目: ‎ ‎1.非节假日7时至21时市话费为:前3分0.2元,以后每分0.1元。某人在非节假日的上午8时打了15分电话,需付电话费多少元?在这天上午如果一次预付0.4元钱的电话费,最多可打几分?‎ ‎2.三新小学计划组织145名师生去郊游。已知45座位的客车租金是720元,30座的客车租金是580元。请你为校长策划一下,怎样租车最划算?(要写出租车的辆数并算出租金)‎ 板书设计 ‎ 数的运算 运算定律 叙述方法 字母表示 试题举例 加法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4.37++0.63+‎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a+(b+c)‎ 减法 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a-b-c=a-(b+c)‎ ‎10.47-5.68-1.32‎ 乘法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 ‎25×1.3×0.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38×56+44×38‎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a+b)c=ac+bc ‎38×56+44×38‎ 除法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一个除数,再除以第二个除数。‎ a÷b÷c ‎=a÷(b×c)‎ ‎=a÷c÷b ‎325÷125÷8‎ 其它 凑与拆 ‎2.87+2.99  75.2-19.8‎ 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简算。拆成和分数分母相同的数,进行约分。再利用定律进行简算。‎ ‎ ‎ 第5课时 课 题 式与方程(1)‎ 第( 5 )课时 学情分析 ‎1.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可以从知识链条、方法迁移、认知水平等方面思考)‎ 习惯培养 审题画批,解决问题的习惯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能根据字母所取的数值,算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能通过列方程和解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含义 ‎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 ‎ 教 学 过 程 教学复备 一、用字母表示数 ‎1、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意义?‎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许多方便。‎ ‎2、说一说你会用字母表示什么? ‎ ‎3、说一说,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书写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应注意什么?‎ ‎【如】①a乘4.5应该写作‎4.5a; ②s乘h应该写作sh; 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是s=vt.‎ ‎4、你还知道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 正方形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 ‎ 正方体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圆的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柱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圆锥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例子来自于学生,使学生更明了。)‎ 5、 做一做:独立完成P81 “做一做”‎ (1) 展示连线作业。‎ (2) 师:你觉得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式子中,我们曾经出现过哪些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a³、‎3a、a/3‎ 二、简易方程 ‎1、什么叫做方程?举例说明。‎ ‎2、什么叫做解方程?什么叫做方程的解?‎ ‎3、解方程: (交流讨论,上台板演,注意书写格式。)‎ 三、知识应用:‎ 独立完成P81“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 ‎1、巩固训练:完成P82练习十六第1、2、3题。‎ ‎2、拓展提高:P82练习十五第4、5题。‎ 五、总结梳理: ‎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检测题目:‎ ‎ 1.3x+2/3x=14       x+ 60﹪x = 28   ‎ ‎2.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下40千克,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 板书设计 ‎ 式与方程的整理和复习 ‎    数量关系:s=vt ‎ ‎   计算公式:v=sh c=‎4a s=a² c=2(a+b) ‎ ‎ S=ab πd=2πr s=πr²‎ ‎ 用字母表示数           ‎ ‎ 运算定律(a+b)+c=a+(b+c)‎ ‎    计算方法: b/a×d/c=b×d/a×c 认识方程和解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6课时 课 题 式与方程(2) ‎ 第( 6 )课时 学情分析 ‎1.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可以从知识链条、方法迁移、认知水平等方面思考)‎ 习惯培养 找到关键量,有序思考和表达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 ‎1.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3.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4.提高整体认识知识的能力,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 熟练找出等量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解决问题。 ‎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 ‎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与式与方程有关的相关知识 ‎ 教 学 过 程 教学复备 一、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 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 解题过程:‎ ‎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 2.5x=3.8×3‎ ‎ 2.5x÷2.5=11.4÷2.5‎ ‎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二、提出问题 ‎1. 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 ‎2. 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将这道具体的例题作为一个点,四散出各个基础知识,边回顾边整理,成为一个具体的体系,使学生明白基础的重要。)‎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 ‎ 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 式与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方程 方程的意义 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方程 和倍关系 差倍关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后需要集体进行知识的再加工与再整理,使知识更加完善。)‎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知识 ‎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加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幻灯出示习题)‎ ‎8.5+65%x=15 45 x - 34 x=34 1.25x÷0.25=4‎ ‎(只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回顾知识,并举例子,不是教师生硬地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激起解决问题的兴趣) ‎ ‎(三)解方程的方法 ‎1.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重点是让我们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它都是根基。通过这道例题的解题过程,你觉得解题的过程应该分哪几步?‎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4)检验并写出答语 ‎2.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出示练习)‎ 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5)单价、数量、总价。‎ ‎(6)速度、时间、路程。‎ ‎(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提问:通过练习,请你说一说是如何找等量关系的?‎ 总结:‎ (1) 充分利用表示等量关系的关键性词语;‎ (2) 利用常见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数量关系;‎ (3) 利用常见的数量关系式;‎ (4) 利用计算公式 出示例题:‎ 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书法组的有18人,比美术组的25℅少6人,参加美术组的有几人?‎ 学生按照解题过程进行解决:(需要线段图进行辅助)‎ 总结:在解决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线段图的辅助,帮我们找到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以及技巧。‎ 三、应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用字母表示数 ‎(1)甲数是a,比乙数少2,甲、乙两数的和是( )‎ ‎(2)一个边长是a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增加1分米后,面积可以增加( )平方分米。‎ ‎2. 解决问题 ‎(1)某市规定:乘坐出租车起步价为6元(‎3千米以内),超过‎3千米以外每‎1千米按2.5元计费(不足‎1千米按‎1千米收费)。小明的妈妈乘坐出租车行了m千米。‎ ‎①用式子表示小明的妈妈应付的钱数。‎ ‎②当m=11时,求小明的妈妈应付多少钱。‎ ‎(2)如图,沿正方形场地的一边辅设一条宽为‎1m的彩砖人行道后,再沿正方形场地与这边相邻的另一边种植‎3.15m宽的草坪,如果草坪的面积是人行道面积的3倍,那么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 ‎(提示:设人行横道的面积为x平方米,则草坪面积是3x平方米)‎ ‎3.15m ‎1m ‎3x-x=3.15×1‎ ‎(设计意图: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学有所用。)‎ 四、作业:P83 12、13、14‎ 课后检测题目:‎ ‎1.一种贺卡的单价是a元,小英买了5张这样的贺卡,用去( )元;小明买n张这样的贺卡,付出10元,应找回( )元。‎ ‎2.今年“‎3.15”‎期间,某城市因商品质量问题投诉的消费者有408人,比去年同期投诉人的3倍少6人,去年同期投诉的有多少人?(列方程解)‎ 板书设计 ‎ 式与方程复习 ‎ 式与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方程 方程的意义 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方程 和倍关系 差倍关系 教学反思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