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第6课“文化大革命”教案(华东师大版)
【内容标准】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的国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惩的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资料,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惩的灾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评价“文化大革命”,总结“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
【教学要点】
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难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
本课时要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大跃进”和人发公社运动带来的困难,经过几年的调整到 1964 年底已基本克服,国发经济形势超向好转。但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严重估计了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进而于 1966 年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从而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新课探究】
一、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10分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问题:
1.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错误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间和指挥机构分别是什么?
1966年开始;指挥机构是“中央文革小组”。
3.何为“一月风暴”?
(1)、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毛泽东对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期盼依靠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防修”、“反修”,于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表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在党内占了主导地位。
(2)、经过:
开始标志:1966年《五一六通知》的发布,标志“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按照课本34——35页的小字部分,整合成一条线索:《五一六通知》——“破四旧”——《炮打司令部》——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二、“全面夺权,全面内战”:
(1)起点: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策划指挥上海夺权活动。此后,夺权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出现所谓的“一月革命”风暴。
(夺权的实质是反革命集团煽动、利用群众,夺取各级地方机关的党政大权。虽然一部分群众的善良愿望被反革命误导、利用,转化成夺权活动的冲击波,但在党的领导层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始终存在着对极左思潮的抵制和斗争。如“二月逆流”——
4
1967年2月,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同江青、张春桥等展开激烈的斗争。这些老同志的抗争被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严厉批判。 “二月逆流”实质上是老一辈革命家忧国忧民、坚持正义的抗争。)
(2) 后果:很快发展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
灾难性后果:高校停招,人才出现断层。1966年9月3日晨,中国作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不堪批斗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湖自尽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被迫害致死。1980年5月1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总结巩固】
文化大革命( 1966 —— 1976 )
毛泽东发动错误决策
反革命利用 全面夺权 全面内乱 危害国家
【课堂检测】
1、导致“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C )
A.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B.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
C.毛泽东对国内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 D.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2、十年“文革”是指( D )
A.1949-1959年 B.1953-1963年 C.1956-1966年 D.1966-1976年
3、“一月风暴”的实质是( D )
A.地方性武装斗殴 B.打击迫害老干部
C.整风运动 D.造反派夺取党、政领导权
8、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破“四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A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教学实践与反思】
4
第6课 “文化大革命”(二)
【内容标准】、【教学目标】参见(一)
【教学要点】
重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难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
本课时要点:文化大革命的危害与教训。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背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对此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不同时机、不同范围的抵制。
【新课探究】
三、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 文革造成严重灾难
结合课本36页第一段小字材料,文革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A. 国民经济发展迟缓。错失发展机遇
B. 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基本没有提高
C. 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干群心情压抑
2、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简要介绍林彪:开国元勋、战功赫赫;通过毛主席语录不离手、“毛主席万岁不离口”的两面派做法,骗取了毛泽东的信任而被定为接班人。
林彪因迫不及待地图谋提前“接班”,甚至还秘密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败露后,林彪乘飞机仓皇外逃,于1971年9月13日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
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事件)——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思考:被称为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可靠的接班人”、位居党中央副主席的林彪叛逃身亡,留下什么历史启示?
3、周恩来、邓小平全面调整
①林彪问题解决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开始纠左,还促成邓小平的“复出”。
②1975年起,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日常工作,对军队、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国民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4、粉碎四人帮
(1)群众基础:四五运动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976年清明节前夕,首都百万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沉重悼念周恩来,愤怒声讨江青等人的滔天罪行。4月5日,遭到“四人帮”的镇压。
影响:周恩来逝世是党、国家和全国人民无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四五运动说明人民的正义呼声是压制不了的,人心向背最终决定历史的前进方向。
(2) 局势严峻: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开始加紧篡党夺权。
(3) 果断出击: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这首诗中“江桥摇”实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四人帮”成员,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粉碎“四人帮”。)
说明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出击,大得民心,也标志十年“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
四、小结:
1、“文革”的性质
4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持续十年之久,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全面内乱”。(性质)
2、历史教训
思想上: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组织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迷信;政治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总结巩固】
文化大革命( 1966 —— 1976 )
毛泽东发动错误决策 反革命利用 全面夺权 全面内乱 危害国家
林彪叛逃 客观失败 灾难与教训
【课堂检测】
4、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是( B )
A.“一月风暴” 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5、文革中,煽风点火制造混乱,从而乘机夺权的“四人帮”是指( C )
①林彪 ②陈伯达 ③姚文元 ④王洪文 ⑤ 江青
A .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C )
A.邓小平开始对各方面工作做全面调整 B.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
C.粉碎“四人帮” D.“四五运动”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C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9、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D )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0、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但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其表现有( B )
①由上海蔓延到全国的“一月风暴” ②刘少奇同志被迫害致死
③江青为首的“四人帮”被逮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教学实践与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