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地理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教案2(湘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初一下地理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教案2(湘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节 美洲 ‎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在教材第24-32页。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新大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移民与经济,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对大洲地理特征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进一步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 ‎“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可采取学生分组自学、讨论为主的方法结合地形图、气候资料图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列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并完成知识的迁移。‎ 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可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移民与经济”部分采取课前 10‎ 指导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途径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准备 1. 教师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制作相关的课件,便于课堂展示图片、资料,同时突破难点。‎ 2. 组织分组和组长选举,以便课前资料的准备及课堂组织讨论。‎ 学生准备 ‎1.学生从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中查找“探险者的梦想”,及有关“新大陆”的资料 ‎2.阅读课文,尝试列表对比南北美洲的自然地理差异 ‎3.阅读分析课本插图及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分组安排题目:“美洲形形色色的人种”、“我眼中的美洲经济”,“经济发达的北美”、“单一经济为主的拉丁美洲”,分别完成论文的撰写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探险者的梦想”为课堂引入,把同学们带入15世纪开始的欧洲“新航路开辟”活动 。‎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 ‎2.根据理解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3.组织学生阅读地图,了解南北美洲的划分及拉丁美洲的概念 ‎3.读图、查图,完成知识的学习 ‎4.利用有趣的小故事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日界线两侧日期问题的探究 ‎ ‎4.思考有关日界线两侧日期问题的自己所知所疑,并运用教师提供的简图进行探究 一、新大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西半球领略一下那里的地理风情,请大家想一想:‎ 几乎全部在西半球上的大洲有哪几个?‎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第三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 美洲)‎ 让我们先来听一段故事。‎ ‎(1)组织学生根据查找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探险者的梦想”复述故事 ‎1.回忆已学的知识,回答西半球上的主要大洲 ‎(1)(复述故事)‎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10‎ ‎(2)问:美洲的全称叫什么?为什么把它称为“新大陆 ”?‎ ‎(教师板书:一、“新大陆”1.发现新大陆)‎ 引导学生根据准备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进行必要的正面评价。‎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洲的地图,组织学生读图观察,问:‎ ‎ 美洲大陆的轮廓有什么特点? ‎ ‎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并由此引导学生结合课本阅读材料及美洲地图回答问题完成对中美地峡的了解 问:为什么中美地峡多火山、地震?‎ 为什么中美地峡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中美洲有哪7个国家?‎ ‎2.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 结合美洲地图自学课本第25页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了解中美地峡的有关地理特点。‎ 学生查阅地图后回答中美洲的七个国家,并适当到台前指图。‎ ‎3.中美地峡最狭窄的部位人们开凿了一条运河叫什么?‎ ‎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2、巴拿马运河 ‎ 设问并引导学生在图中查找巴拿马运河 同时找出运河所属国家、两侧大洲、沟通的海洋,并与前面所学的苏伊士运河列表对比,让学生从中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和比较。‎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 运河名称 所属国家 两侧大洲 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表格的比较并进行交流。‎ ‎3.读图、查图,明确运河的位置、所属国家及其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南北美洲的分界及拉丁美洲的范围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助完成表格中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的对比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以完善答案 ‎ ‎ ‎ 4.利用美洲地图,引导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方法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 ‎ 问:有哪几条特殊的纬线分别从美洲的不同部位穿过?‎ ‎ 其中北回归线穿过的中美地峡以东的群岛叫什么?‎ 指导学生结合美洲地图完成课本第25页西印度群岛的阅读并提问:‎ 首次到达西印度群岛的航海家是哪位?‎ 西印度群岛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给予及时肯定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美洲地图 ‎4.学生读图了解赤道、北回归线及南回归线与美洲的位置关系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 读图、查图,结合课本第25页阅读材料完成对西印度群岛的了解并回答问题 ‎ ‎ 学生思考回答并在美洲地图上查找白令海峡 10‎ 问:北美洲的西北角以何为界与亚洲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自学课本第24页阅读材料“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 问: 为什么俄罗斯和美国的两个小岛间距仅4千米,时间上却相差整整一天?由这一问题承转到学过的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有趣的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对双胞胎,先出生的是女孩,后出生的是男孩,可长大后人们发现原来女孩一直叫男孩为哥哥,有这个可能吗?你如何解释?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并以此为依据引领学生复习学过的日界线知识 ‎ 多媒体展示白令海峡的示意图,让学生看图讨论总结白令海峡是哪三条界线经过的地方?‎ 阅读课本第24页阅读材料“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后,思考回答问题 并回忆有关日界线的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尝试运用学过的日界线的有关知识解释这一趣事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以更好的理解日界线的重要意义。‎ 读图,尝试总结、归纳穿越白令海峡的“三线”‎ 本课总结 ‎ 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过程,15—17世纪欧洲探险者们的意外发现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大陆,结束了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长期隔绝的局面,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新大陆上的大洲的划分及重要的地理界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 ‎ ‎ 板书设计 第一 章 第三节 美洲 ‎ 一、“新大陆”‎ 1. 发现“新大陆”‎ 2. 巴拿马运河 3. 白令海峡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 查找资料了解西印度群岛上的居民状况以及主要物产是什么?‎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播放录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学生讨论观看录像后的感受 ‎2.组织学生分组自学课本内容,阅读课本有关的图表,尝试设计表格,对“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2.探究 学生分小组,借助课本的图表及课文内容进行自学、设计表格,并讨论、分析、相互合作、补充完成表格的填写 ‎3.组织学生交流并完善表格比较项目及内容,同时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及纠错和补充 。‎ ‎3.总结、归纳、补充,完善表格比较项目及内容,完成对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的认识 10‎ ‎4.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演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借助教师的课件,理解完成课本第29页活动题的讨论,同时完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这一难点的学习和理解。‎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走入了位于西半球的“新大陆”,下面请大家观看一段“新大陆”的两个国家的录像资料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反映加拿大和巴西不同自然景观的录像 问:看完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后导入新课 ‎ 板书: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本,尝试设计表格,对“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进行对比分析 教师巡视,并适时点拨、指导,小组完成表格设计后教师组织各组间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表格的比较内容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表格并进一步组织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有关地图,进行讨论、分析,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项目 大洲 ‎ 地形分布 最长 山脉 最长河流 主要气候类型 西部 中部和东部 名称 流向 注入地 流经 国家 北美洲 南美洲 ‎ 小组完成填写后,教师组织各组间进行交流 教师予以肯定、鼓励的评价,总结知识点 ‎ ‎ 教师板书并鼓励学生到黑板前完成填空, ‎ ‎(1.地形特征 :‎ ‎①北美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②‎ 1. 学生看录像后,自由发言,讨论自己的感受 ‎ ‎2.分组自学课文P26—P27,互助完成南北美洲自然环境对比表格的设计 ‎ 各组间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3.继续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南、北美洲的地形图及气候类型图;降水量分布图;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各种图表,分析、讨论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并合作完成表格的比较内容 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交流,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 个别同学黑板前填写的同时其他同学自己在笔记上完成填空内容 ‎ ‎ 10‎ 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 2.气候特征:‎ ‎①北美洲: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气候为主 ‎②南美洲:以热带气候为主)‎ 学生填写完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纠错 ‎ ‎4.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演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图,组织学生讨论课本P29活动题1、2‎ ‎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明确答案。‎ 学生进行交流、纠错 ‎4.观察教师的演示,完成课本P29活动题1、2 的讨论,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本课总结 ‎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南、北美洲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的不同,使得它们虽然同处一个大陆上,但自然环境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 ‎①北美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②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 2.气候特征:‎ ‎①北美洲: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气候为主 ‎②南美洲:以热带气候为主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 试想假如北美洲西部的山脉为东西走向,那么北美洲的气候会怎样?‎ 教学步骤(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出示一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并设问导入新课。‎ ‎1.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后思考回答问题。‎ ‎2.组织学生展示所撰写的“美洲形形色色的人种”小论文,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使学生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 ‎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31“美洲的居民”‎ ‎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31活动练习 ‎2.探究 学生介绍撰写的论文“美洲形形色色的人种”‎ 自学课本阅读材料P31‎ 尝试:思考完成课本活动题 ‎3.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GDP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组织学生介绍课前撰写的小论文 ‎3.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体会、认识美洲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后介绍课前撰写的小论文“我眼中的美洲经济”更好地了解美洲的经济 ‎ 10‎ ‎4.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撰写的小论文 ‎ 学生介绍后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及时鼓励,并总结归纳,同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课本P32活动题2‎ ‎4.介绍课前撰写的“经济发达的北美”、“单一经济为主的拉丁美洲”小论文 ‎ 分组合作完成课本P32活动题2南、北美洲的比较 三、 移民和经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资料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下列一组资料 ‎ 美洲居民中:‎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是德国出生的犹太人 ‎ 美国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祖先是英国人 奥斯卡音乐奖获奖者—谭盾祖籍是中国 篮球飞人—迈克尔•乔丹的祖先来自非洲 问: 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 移民和经济 ‎ 1.美洲的居民组成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本P31阅读材料“美洲的居民” 并讨论完成活动练习 小组完成讨论后教师组织各组间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答案 ‎3.组织学生介绍课前撰写的“美洲形形色色的居民”‎ ‎ 学生介绍后教师给予评价并总结承转到美洲各国通用的语言的介绍并板书:‎ ‎ 2.通用的语言①北美—英语 ‎ ②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4.教师设问:世界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哪两种类型?你知道美洲有哪几个国家属发达国家吗?‎ 1. 学生阅读教师所给资料,思考回答问题 美洲的居民来自世界各大洲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本P31阅读材料 后讨论完成活动题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各组间互相补充完善答案 ‎3.学生交流介绍小论文,以对美洲的居民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听教师的介绍,了解美洲不同国家所使用的不同语言 ‎4.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知识举手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体会、认识美洲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10‎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2002年GDP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5.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撰写的“我眼中的美洲经济”小论文 ‎ 学生完成交流后教师予以肯定、鼓励的评价,总结:美洲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并板书:‎ ‎ 3.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发达国家:北美的国家 ‎② 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的国家 ‎6.教师简单介绍美洲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并借助课件展示南美洲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进行讨论 ‎7.组织学生继续介绍课前撰写的“经济发达的北美”、“单一经济为主的拉丁美洲”小论文 ‎ 学生介绍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知识点 ‎8.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课本P32活动题2 ‎ ‎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比较 ‎ 组织小组间进行交流,以纠错、完善答案 ‎5.介绍课前撰写的小论文“我眼中的美洲经济”更好地了解美洲的经济 ‎6.听教师的讲解,读图了解南美洲主要的农矿产品分布 ‎7.交流课前撰写的“经济发达的北美”、“单一经济为主的拉丁美洲”小论文 整理、归纳知识点 ‎8.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完成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对比表格的填写,推选代表交流 本课总结 ‎ 由于历史等原因,使美洲大陆上居民的构成、语言及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节课的学习,使大家对美洲大陆上的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地理特征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板书设计(接第二课时)‎ 三、移民和经济 1. 美洲的居民 ‎2.通用的语言 ①北美—英语 ‎ ②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3.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发达国家:北美的国家 ‎② 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的国家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 1.尝试设计表格对比南美洲经济和非洲经济的异同点 ‎ 2.请你运用学到的研究大洲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大洋洲的相关知识。‎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 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 ‎ A是 洋 B是 洋 ‎ C是 洋 D是 海 E是 湾 F是 海峡 H是 岛 I是 群岛 ‎2.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 ‎①是 河 ②是 河 ‎③是 山脉 ④是 高原 10‎ ‎⑤是 气候 ⑥是 气候 ‎ 3.美洲为什么又称为“新大陆”?‎ ‎ ‎ ‎ 4.人们通常把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为什么?‎ ‎ ‎ 个性练习设计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在街头、海滩,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们,穿着背心短裤,甚至赤着脚在踢球、抢球,行人和车辆要给球让路。桑巴舞是他们喜爱的一种舞蹈。有人说,他们的足球踢得好,脚法娴熟,配合默契,节奏明快,如同踏着桑巴舞的节奏一样,给人一种在踢“艺术足球”的美的享受。‎ ‎ (1)材料中描述的国家是 。该国通用的语言 。‎ ‎ (2)该国绝大部分国土位于 (纬线)和 (纬线)之间。境内1/3‎ 为 平原,属于 气候;2/3为 高原,属 气候。‎ ‎ (3)全世界希望该国重点保护的自然环境是 。‎ ‎(4)该国原首都位于东南沿海的 ,1960年,迁都至 。新首都地处热带,但气候四季如春,终年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 非洲和南美洲都是世界上主要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区。试从地形因素分析两个大洲热带雨林面积不同的原因。‎ 2. 试说出美洲的世界之最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本课结合历史教材及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拓展了地理学习的思路,丰富了地理教学的内容,学生通过读图、识图、分析问题,开拓了思维,增长了课外知识,增强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POWERPOINT的采用,为情景创设提供了便利,内容的展示效率、生动性也大为提高,对提高学生兴趣,促进知识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便于师生互动,增大了教学密度。‎ ‎3.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迁移、比较、归纳、整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10‎ ‎4.课堂中有的分组讨论时个别小组有“跑题”现象,还需教师把讨论的分工、协调工作具体落实、完善。‎ 补充资料 印第安人的由来和起源 ‎ 欧洲移民移入前,北美洲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的头发黑而直,皮肤是暗褐色的,眼睛深陷而呈黑色。其实印第安人并非土生土长,到底他们的祖先来自何方?到底属于什么人种?对此众说纷坛。经过长期大量考证,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印第安人的祖先系来自亚洲东北部,属蒙古人种。距今2万—3万年以前的更新世末期,气候较冷,故在西伯利亚的楚科奇半岛和北美洲的阿拉斯加间曾出现过一座长约几十千米的“长令吉亚地峡”,印第安人的祖先就是通过这座“陆桥”来到美洲的。 ‎ 印第安人的玉米文化 自古以来,印第安人就把玉米看作是生命,有了玉米便有了幸福和昌盛。他们把玉米做成许多精美可口的食品,如玉米饼、玉米粽子、玉米春卷、玉米粥等等。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被称为“玉米之乡”。有人说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印加文化就是建立在玉米堆成的金字塔之上的。他们信奉玉米神。在庆贺丰收时,跳玉米舞。玉米一直是印第安人的主食。‎ 美洲的名称来历 美洲,全称是亚美利加洲,又称“新大陆”。意大利航海家、探险家哥伦布为寻找向西航行到亚洲的航路,于1484年遭葡萄牙国王拒绝支援他的计划后,转向西班牙。1492年,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他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于该年10月12日到达中美洲巴哈马群岛,并巡航了附近的一些岛屿,便误以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而没有料到“发现”的是一块“新大陆”。1502年。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写了—本《海上旅行故事集》。1 507年德国地理学者马丁·瓦尔德西缪勒在其《宇宙学导论》中,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在该书插图中显示了“新大陆”的位置(相当于今巴西)。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1538年,荷兰制图学家麦卡托绘制的地图上将这一名称扩展到整个美洲。‎ ‎ 另外.也有人考证后认为,亚美利哥和哥伦布一样,误以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中国或日本,而亚美利加源于当地的一个部落名称。1508年哥伦布第四次到达美洲时,探知尼加拉瓜—个盛产黄金的地点,当地的印第安人称之为“亚美利加”或“亚美利斯哥山”,居住有亚美斯哥部落。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传遍西欧,“亚美利加”之名源出于此。开始人们以“亚美利加”来称呼“新大陆”的沿岸地区,以后才扩展到整个大陆。词尾一ica也来源于印第安人的方言,意思是“伟大”、“杰出”。‎ 10‎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