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一轮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完八年级上册后,经过一段时间复习,对本部分知识相对较熟练,故课容量大些。且打乱教材顺序,对相关知识重新整合,预计本节课有一定难度。
教材分析:
新版教材用三课时(14-16课)讲抗日战争,旧人教版为八课时(5-12课)。新版教材从内容上进行了大量删减,但主线明朗,本节课做适当补充。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九一八事变及中国的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七七事变的史实,熟练掌握抗战中重大战役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南京大屠杀等史实,各社会阶层、派别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投身抗日以及为抗战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例如侯德榜、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建构单元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结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构建论据,运用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合作探究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3)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生发出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1.重点:军事领域的抗战如东北人民的抗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难点:各个领域是如何抵抗日本侵略的,如文艺领域、科技领域、经济领域等。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法,讨论法,讲述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教材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看一段视频(放《国歌》视频)。教师:“请结合视频的内容和创作背景,预测本节复习课的内容”。学生踊跃发言,就势导入本节课复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节课为复习课学生对此早已熟知,采用倒叙法复习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点。)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本节课复习的抗日战争指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共十四年的时间。下面结合幻灯片让我们来回顾那段悲壮的历史!”(出示相应的幻灯片)
【知识回顾】
3
1.教师: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中国军民是甘心接受了沦为殖民地的现实,还是奋起抵抗,为国家、民族大义英勇献身?
学生甲:“东北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奋起抵抗日寇。”
学生乙:“中国共产党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师生共同总结局部抗战情况(见幻灯片)
教师过渡:“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仅仅四个多月东三省沦丧!由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最主要矛盾,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共主张和平解决。在各方的努力下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 教师进一步指出:“时间定格在公元1937年,这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同时展示今井武夫《不可思议的预告》的史料以及日本修改的教科书中歪曲历史的报道)——可见‘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精心策划的。”(见幻灯片)
(设计意图:通过亲历该事件的日本军人写的回忆录,以及学生亲身经历的时政新闻报道的政治事件,警惕日本右翼分子,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家大事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可引入前不久发生的在钓鱼岛“日扣留我渔船事件”这一政治事件,让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师随后话锋一转回到课堂:“发生在70多年前的这一震惊中外的‘事变’后,祖国大好河山一步一步沦为敌手,下面请一位同学通过下面这幅示意图。再现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学生:“……”
结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示意图》师生共同回顾相关知识点。(见幻灯片)
(设计意图:本部分学生对此早已熟知,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学会利用地图识记相关知识。并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牢记 ‘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教训,居安思危,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
3. 教师:“面对日寇的步步进逼,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兄弟阋于内而外御其辱’国共两党最终携手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8年多之久的神圣地抗战,请同学们回忆国共两党是各自如何履行这一使命的。”结合幻灯片一起总结在军事领域相关的抗战史实(见相应幻灯片)
4.日寇在我华夏大地上杀我同胞、辱我国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下面是一组图片。
教师指出:“作为中国人不应仅仅知道日本在南京屠杀我30万以上同胞!其实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灭绝人性的日寇犯下了滔天罪行,如惨无人道的‘七三一部队’!”
教师可展示在网上搜索到的一首诗:“万里长城十亿兵,国耻期待儿孙平。原提十万虎狼旅,越马扬刀入东京。”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这些资料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勿使历史悲剧重演,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5.教师引导学生课上做相应练习:“现在我们用几分钟时间进行擂台赛,看哪位同学能摘得‘擂主’的桂冠。”(展示相应幻灯片)
学生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课上小练习进一步巩固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兴趣。)
5.教师过渡:“神圣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在战场上进行浴血杀敌即在军事领域抵抗日本侵略,抗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思考中国人民还在哪些领域进行抗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们讨论过程中给两点提示:一是学生上课时看的《国歌》视频,二是本册教材后面的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部分。)
3
之后师生一起总结在文艺领域的相关史实。(见相应幻灯片)
6. 教师:“除了在文艺领域,其它领域是如何进行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相继展示在科技领域、经济领域、爱国华侨等方面的史实(见相应幻灯片)
7. 教师:“来自外部的援助除了爱国华侨外,请想一想在国际上还有哪些?”
(教师预测:教材中对美国、苏联的军事援助有表述,这一方面较好答出,但国际组织如“红十字会”、国际友人如白求恩和柯棣华等在医疗上的帮助易忽视,需要教师引导。并指出以上知识点均出自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 ──见相应页数,教师借机强调每课后面的“自由阅读卡”栏目也应重视!)
教师展示国际组织、国际友人及国际军事上的援助相应幻灯片。
教师:“以上这些领域体现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全民性和正义性,从而得到了多方的援助,我们可以用以借用语文课上学到的一词来概括。”
学生齐声回答:“得道多助!”
(设计意图: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并且在国际上得到了各种形式的援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抗战不仅仅是在战场上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突出这场战争的民族性、全民性及正义性。)
【知识梳理】
教师总结:“通过我们本节课的复习,使我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现在我们结合幻灯片一起回顾本节课主要知识。”(见幻灯片——知识梳理)
【合作探究】
教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完成这道材料分析题”。 (展示幻灯片——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每一问的“题眼”。尤其是最后一问感想应紧扣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指导。
(设计意图:依托本题进一步检测本节课的复习效果以及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时体现史鉴功能。)
【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请完善: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学生“从全民族角度考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