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外经济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1.原始社会
中国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农业是在采集基础上产生的。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或新石器时代初期。
早期训化的农作物:粟、水稻等。
农业生产工具的变迁:石斧、石锛,用来修正土地的耒耜,以及用于收割的石刀、石镰,用于脱壳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农业工具。
2.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技术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考点详解】张骞通西域
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新疆、中亚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① 张骞通西域的目的:为了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② 张骞通西域的作用:
A.打通了西域与汉的通道,也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
B.促进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C.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
(2)丝绸之路:
①丝绸之路开通:张骞通西域以后,各国商人、使者开通了一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
②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罗马)
③主要商品:
中国------丝绸、陶器、铁器、漆器;西方------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④ 丝绸之路的作用:
①沟通了欧亚两大洲,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②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③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5.隋朝:修建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6.唐朝:农业上发明新农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发达(越窖的青瓷,邢窖的白瓷,“唐三彩”)商业;(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3
7.宋元时期:瓷器和丝绸,陶瓷之路(即上海丝绸之路,泉州港),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8.清朝:闭关锁国,使我国经济逐渐落后于西方
补充:经济重心南移:从三国两晋开始到南宋完成南移。
二.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1.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2.戊戌变法: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但两者最终失败
三.中国现代经济发展
1.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热情,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和破坏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将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四.世界经济状况
古代:14世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生产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巨大生产力,经济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重大破坏
【拓展探究】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特点: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变慢 原因:1.实行改革开放2.过去强调速度,如今注重发展效益和质量
五.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消费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2)“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政治条件。
(3)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出现)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使全球性的商业操作成为可能。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好处: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发展。
坏处:贫富差距拉大,出现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3
4.解决南北问题根本办法:建立公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挥大国作用)
5.近代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1)19世纪40年代-1949年:强行纳入,处于依附
(2)1949-1978年:脱离并抵抗
(3)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主动融入
(4)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学习认识】
1、人们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也是划分社会经济发展时代的物质标志。
2、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
3.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4. 避免经济危机办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5. 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①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②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要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全球经济化潮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