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 题
第15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2、分析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3、认识邓小平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
重点难点
1、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0世纪70年代,为什么说中国外交出现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解冻。
学 习 方 案
内容
目的:
时间: 地点:
有利因素
(背景)
国内:
国际: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重大决策:
重点知识梳理:
目的:
经济特区: 、 、 、
设沿海开放城市: 、 等14个。
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意义:
农村的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
原因:
目的:
农村改革起带头作用的是:
方式:
意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
3
知识巩固
1.下列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条件的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左”倾思想得到彻底清除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十二大上 D.十三大上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实行的方针是(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最主要体现在( )
A.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探索
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6.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的三个拨乱反正是( )
①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⑤党的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①②⑤
7.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B.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 )
A.沿海 B.内地 C.城市 D.农村
9.农村改革开始时的主要做法是( )
A.分田到户 B.包产到户 C.专业化 D.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是土地所有制的根本转变 B.与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凤阳粮食产量三大步:
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6.72亿千克;
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
C.为了农业现代化 D.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11.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变化发生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2.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的“圈”是指( )
A.经济特区 B.“一国两制” C.联产承包制 D.沿海开放城市
13.随着对外开放地区的扩大,为便于外商投资,我国新增设——省作为经济特区( )
A.广东 B.海南 C.福建 D.江苏
1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内地 ④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①—②—③一④ B.②—①—③一④ C.②—①—④—③ D.④一①一②—③
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扩大生产的经营自主权 D.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所有制
3
3
知识拓展
16.阅读材料
材料一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回答:(1)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从材料2到材料3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反思与感悟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