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料集萃 新人教版必修2
洋务运动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嫁接活动总是在不断进行中……洋务运动就是嫁接,是想把欧洲的工业革命成果嫁接过来。可是清朝国势积弱,树体老腐,难以嫁接成活,所以当时清朝就只有苟延残喘地拖延时日了。
【解读】 此段文字所要表述的观点: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形成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著名的、带有近代化性质的企业。这说明洋务派在引进科学技术、培养近代化人才方面嫁接西方工业文明取得了重要成果,它们对推动近代企业的出现,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瓦解本国封建经济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而对这种嫁接应该积极评价。但是由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而洋务派又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标,这就使这种嫁接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而他们提倡的“自强”“求富”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资本主义萌芽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资本主义萌芽
民族资本主义
背景
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
生产方式
手工工场
采用机器生产
规模与分布
规模小,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个别生产部门
规模较大,分布于沿海和沿江地区
管理者
富裕起来的手工作坊主(机户)
官僚、地主和商人转化为民族阶级
劳动者
雇佣工人(机工)
工业无产阶级
发展面临的问题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
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结果及影响
没有发展起来,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发展,并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和阶级结构
联系
都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统计表
时期(年)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09
156
0
118
38
1910~1939
473
0
77
396
【解读】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移方面的变化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导致乡民迁出谋生及职业变化的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农业、手工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或传统农业经济或小农经济)衰落,中国日益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国内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二是国门逐渐被打开(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表格中第四时段出国谋生的人数猛增,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社会长期动荡(或军阀长期混战),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状元资本家——张謇
- 2 -
张謇,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他16岁中秀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地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致力于实业和教育。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家产,积极兴办实业,先后建成了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了大生资本集团。与此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的倡导者,在家乡创办了十余所大中学校,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办得最好。此外,他在外地还倡办了不少学校。他是“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并终生为其事业奋斗,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张謇对政治也是深感兴趣的。清末,他投身于立宪运动,成为著名的立宪党人。民国初年,作为袁世凯的老友,他又先后被任命为政府的农林、工商、农商部部长。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开始后,他又愤而辞职回籍,继续从事实业、教育等活动。
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是中国工商界颇有影响的大家族。荣宗敬、荣德生是荣氏家族的第一代,他们作为荣氏从事民族工商业的领头人,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一生实践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从1900年开始,他们靠四部石磨起家,先后创办了茂新、福新系统12个面粉厂和申新系统10个纺织厂及开源机器厂,被称为中国的“面粉大王”。荣毅仁是荣氏家族第二代的代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投身于工业,成为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业的荣氏企业代表。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带头申请公私合营,被誉为“红色资本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现在的荣氏家族,主要分布在国外、香港、内地,继续从事金融、工矿企业、进出口贸易等活动。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是荣氏家族第三代的代表,1986年,他任中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成为香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曾说,中国人在国际上称得上财团的只有荣氏一家。邓小平也曾说过,从历史上讲,荣家在发展我国民族工业上是有功的,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是对荣氏家族的充分肯定。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