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习资料(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习资料(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资料集萃 新人教版必修2‎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58~1962年 ‎-4.3‎ ‎1963~1965年 ‎11.1‎ ‎1966~1970年 ‎3.9‎ ‎1971~1975年 ‎4.0‎ ‎1976~1980年 ‎5.1‎ ‎1981~1985年 ‎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解读】 1963~1965年的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原因是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了“大跃进”给农业带来的困难局面。1981~1985年的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不同之处:1963~1965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81~1985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 时间 原因 内容 作用 第一次 新中 国成 立初 到70‎ 年代 ‎(1)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经济模式。(2)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三纯”,急于完成工业化 ‎(1)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2)核心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 第二次 党的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后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了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3 -‎ 党中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对工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1)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2)核心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等 第三次 ‎20世 纪90‎ 年代 以来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1)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2)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特征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用 积极 促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消极 高度集中,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了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解读】 “文革”开始后,经济不断遭到破坏,1967年、1968年动乱扩大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但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有人认为“十-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 - 3 -‎ 遵义会议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转折点,它全面纠正了自1957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发生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政治路线。遵义会议上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0月底,全国农村实现公社化。原有的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两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一亿两千万户,占全国农户的99%以上。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生产关系要同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妨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实行政社分开。到1984年底,全国建立了九万多个乡(镇)政府,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已经不复存在。‎ 深圳深南大道的变迁 - 3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