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师用书)2015版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资料集萃 新人教版必修2
中西餐的不同
从传统上看,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肉食为主,而中国则主要从谷物中摄取热量;在烹调方式上,西方要求营养、方便、快捷,中国则注重细火慢炖,把菜肴做得精细,以香诱食欲为特征;在饮食环境和服务方式上,西餐注意整洁卫生,以其崭新的设计、幽雅的环境、明快的格调赢得广大顾客的欢迎,中餐则借助餐具和用餐环境的文化色彩显示其独特性;在服务方式上,中餐则不及西餐的细致周到。
中山装的造型
中山装的特点是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中山装的造型:前襟四只口袋代表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富为以文治国;依据国民党的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督五权分立理念,将前襟设计成五粒扣子;袖口的三粒扣子代表国民党立国的三民主义;封闭的衣领显示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中国近代主要铁路一览表
线路
修建年代
起点和终点
备注
京汉铁路
1898~1906年
北京—汉口
—
粤汉铁路
1908~1936年
广州—武昌
—
京奉铁路
1881~1911年
北京—沈阳
—
京绥铁路
1909~1923年
北京—张家口—包头
—
陇海铁路
1909~1936年
连云港—宝鸡
—
东省铁路
1898~1903年
满洲里—哈尔滨
—绥芬河
中俄
合营
东省铁路
南满支线
1898~1901年
旅顺—哈尔滨
日俄战争
后,俄国
将长春以
南铁路擅
自让给日本
津浦铁路
1908~1911年
天津—浦口
—
沪宁铁路
1905~1908年
上海—南京
—
滇越铁路
1904~1910年
昆明—河口
法国强筑
胶济铁路
1898~1904年
青岛—济南
德国强筑
浙赣铁路
1929~1937年
杭州—株洲
—
沪杭甬铁路
1906~1914年
上海—杭州—宁波
—
【解读】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特点及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外国投资建路较多,中国近代的铁路格局基本形成;列强竞相争夺铁路修筑权,资产阶级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分布区域不平衡,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是外国最早侵略的主要地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发展缓慢,内战频繁。
新中国成立后的交通和通信
时期
交通事业
通信
- 2 -
陆路
航空
新中国
成立
以后
布局欠合理,车辆少,通车里程短,运力差
基本上从无到有,但航线少、航程短,且限制多
平信、电报,后有挂号信、航空信(范围有限,时间缓慢)
续表
时期
交通事业
通信
陆路
航空
“文革”
时期
受政治运动影响,发展缓慢
改革
之后
进步巨大:铁路复线、地铁、高速公路、私家车等
航线多、航空公司多、机型多、旅客多;几乎无限制
电话、传真机、手机、电子邮件
清朝服饰
清代时满、汉服饰并存。清代的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及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外面是黑色,里面是红色。满族妇女服装以旗袍为主,旗袍衣身修长,衣袖短窄,与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的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穿着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也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制推行满族的发型和服装样式,这种民族压迫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为缓和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朝不得不实行“男从女不从”等十从十不从的政策,即对汉族男子严格要求遵从满族服制,而汉族妇女服饰仍沿用明朝服装形制。
不缠足运动
缠足之废,首功要推近代来华的西方传教士。1879年,一位传教士在厦门的教民中首先倡导不缠足,创立“戒缠足会”。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办的《万国公报》发表一系列有关文章,指出缠足是“自伤肢体”、“无故而加以荆刖之刑”,“观缠足之时,紧扎呼痛,母即酷打其女,强使之痛楚观堪。旁观之人每为伤心,其父母反铁石心肠,绝无恻隐。呜呼!残忍若是”,“其为伤生理、恣荼毒、造永劫,盖莫此之为甚也”,并认为缠足对下层劳动妇女的生计影响尤为严重。这些文章影响甚广,康有为就是读了《万国公报》的这些文章后,才开始在广东组织“不缠足会”。慈禧训政,各种“不缠足会”被迫解散。1902年经庚子巨变之后,清廷在内外压力下终于谕令劝止缠足,不缠足运动才重新兴起。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