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3课时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3课时 古代商业的发展 ‎1.掌握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认识到商业的发展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掌握宋元时期商业发展相对于隋唐时期的重大突破,分析这一突破背后的政治和经济原因;掌握徽商与晋商的基本特征。‎ ‎2.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学习的重点是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学习的难点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分组分析讨论文史资料,提高综合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主动参与学习讨论,逐步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剖析每个时期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来分析问题,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注意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1.可以从货币的实物或图片入手来导入新课。‎ ‎2.建议采用史料阅读、历史比较、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节课中可做这一方面的尝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绘画、实物照片、文字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对古代商业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 6 -‎ ‎1.商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①     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 ‎2.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空前繁荣: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    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③    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④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 ‎3.明清时期的商业繁荣: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很快,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作“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民居分开,政府设⑤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开市、闭市有时间限制。 ‎ ‎(2)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⑥    ”也更加普遍。出现了汉口镇、⑦    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名镇,市不再受时间限制,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 ‎2.城市的发展:⑧      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南方城市⑨     、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 ‎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时: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4.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⑩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  【答案】 ①春秋战国 ②大运河 ③柜坊 ④交子 ⑤市令或市长 ⑥草市 ⑦佛山 ⑧丝绸之路 ⑨扬州 ⑩十三行 ‎1.北宋时期产生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原因:北宋时期,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当时使用的金属货币质重而值微,无法满足商业发展对货币的要求,急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携带方便、便于流通的货币;北宋时期的印刷工艺、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这一要求。纸币便应运而生。‎ ‎2.中国古代商业都市发展的规律和原因 规律:①从兴起的原因看,从战国到汉代的商业都市多是因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兴起的;唐宋以来,商业都市多以工商业发展而兴起。②从功能看,商业都市的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 - 6 -‎ 济功能逐渐增强。③从地域分布看,商业都市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唐朝以后,南方的都市数量明显多于北方;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 从古代中国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来看,制约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交流提示】 从政治、经济、政策、交通等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方面归纳。‎ ‎【答案】 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1.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一直十分低下吗?‎ ‎【答案】 不是。商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商人的地位也有变化。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一度很高;北宋和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2.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古代政府不管理草市,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但古代政府对草市也进行行政管理。‎ 互动探究一 商业的发展 材料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商业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它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如何?‎ ‎[探究引导] 第(1)问注意读懂材料,尤其抓住“皆为利来”这一信息,并联系当时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第(2)问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根源”,并联系古代经济发展的史实概括农业、商业、手工业三者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景象。原因:自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经济繁荣,许多庶人冲破了官府的束缚,在经营商业中发家致富,出现了一批实力强大的自由商人;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商业的利润又刺激了更多的人从事商业活动,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2)根源:生产力的发展,商业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关系: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商业的发展会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知识链接]  商帮在商业往来中起了很大作用,有效地整合了商业资源。其内部共享资源,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商帮的贸易活动对当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商帮也容易形成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垄断,不利于商业的整体发展。‎ 互动探究二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备用)‎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 宋代的“市”‎ ‎①“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6 -‎ ‎②“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探究引导]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即可作答,注意分点列出。第(2)问,材料二中的①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②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参考答案] (1)特点: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政府对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2)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知识链接] “商人”的起源: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做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 严格限制阶段(周至唐),其特点:①早期的“市”是商业活动场所,是依赖于“城”而存在的,即经济中心依赖于政治中心而存在。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制,如实行坊市分开等。‎ 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其特点: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赖于政治中心,而是开始独立存在。‎ ‎1.(2013·山东淄博高一期中)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解析】 “崇仁坊”不在传统的东市与西市内,说明已突破了两市的范围;“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说明商业活动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京中诸坊,莫之与比”说明崇仁坊已经是长安城内最繁华的住宅区;“崇仁坊”仍是住宅区,不是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答案】 D ‎2.(2013·河南洛阳高一期中)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  )。‎ ‎①人们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 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 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  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来市”表明出现了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士农工商)并不高,而从材料中“奉布商如王侯”可以看出人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争布商如对垒”说明竞争很激烈,商业繁荣。④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 ‎【答案】 A - 6 -‎ ‎1.西周时期官府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民营的区别 D.以民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解析】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手工业者和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 ‎2.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解析】 晓市和夜市都与题干反映的现象无关,故A、D两项排除。题干中注解指明是“赶集的日子”,故可断定是草市,C项正确。‎ ‎【答案】 C ‎3.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商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表明了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答案】 C ‎4.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对外贸易中所坚持的原则不包括(  )。‎ A.“厚往薄来” B.“倍偿其价”‎ C.宣扬国威 D.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解析】 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贸易基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的,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 D 材料一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二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晋商”“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 6 -‎ ‎【答案】 ①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②出现了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市镇。‎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状况如何?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 6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