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4课时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4课时 古代的经济政策 ‎1.掌握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渊源;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及表现。‎ ‎2.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经济政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了解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学习的重点是土地制度及其演变过程,“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学习的难点是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 针对本课理论性较强和历史材料丰富的情况,可以阅读相关历史材料,主动参与小组探讨交流,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依托史料提出问题,层层剖析,由表及里,在探讨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大胆地回答问题,用恰当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扩大展示自我的平台。‎ ‎1.以汉字“田”来导入新课:甲骨文的“田”字四周的边界形状是不定的,而中间的横竖两笔却一定是直的。后来不同的字形都简写成“田”字形,四周的“口”代表田地的边界,中间的“十”‎字代表或横或直的田垄。这个字形从古至今都没有什么改变。‎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觉得本课的很多概念很抽象,建议教师在讲授和解析时要直观一些,尽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使用阅读法,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也可以联系时代特点分析问题。‎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 6 -‎ ‎1.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①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 ‎2.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②     。那时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③       的合法性。 ‎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④       制。这种土地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 ‎4.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⑤     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 二、“重农抑商”‎ ‎1.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提出: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⑥      ,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 ‎3.汉朝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时期,实行⑦     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原因:(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⑧    ,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2.影响: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⑨       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  【答案】 ①国家 ②私田 ③土地私有 ④封建土地私有 ‎⑤人丁 ⑥小农经济 ⑦专卖 ⑧倭寇 ⑨资本主义萌芽 井田制 - 6 -‎ 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井田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夏商周时期,国君将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又称公田)里集体劳作。井田制的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周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 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提示】 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其实行的原因必然与经济基础相关,据此,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考虑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 ‎【答案】 原因:①从根本上讲,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统治者推行这项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自然经济。②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③农业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④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1.封建土地私有制就是指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吗?‎ ‎【答案】 不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包括封建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2.重农抑商政策就是绝对禁止商业活动吗?‎ ‎【答案】 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3.有同学认为“闭关锁国”就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和对外交往,这种看法正确吗?‎ ‎【答案】 不正确。明清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仍然允许个别地方、小范围的对外交往,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互动探究一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一 今若举开采之事,聚集多人,其中良顽不一,难以稽察约束,恐为闾阎之扰累。况本地有司,现在劝民开垦,彼谋生务本之良民,正可用力于南亩,何必为此徼幸贪得之计,以长喧嚣争竞之风。‎ ‎——《东华录·雍正朝》卷二六 材料二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 6 -‎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 ‎(1)材料一体现了统治阶级怎样的经济理念?‎ ‎(2)材料二反映了闭关之后对民众生活有何影响?‎ ‎[探究引导] 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雍正帝认为农业是国家之本,而经营民营工商业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故应当引导人民从事农业。第(2)问通过阅读材料二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即可。‎ ‎[参考答案] (1)体现了统治阶级传统的重农抑商的经济理念。‎ ‎(2)导致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知能拓展]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其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三是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四是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 ‎[对比分析] 从明清之际的中国与西方的对比看中国的危机 ‎  国家 项目  ‎ 中国 西方 政治 封建制度达到顶峰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农耕经济繁荣 向近代工业国转变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越洋抢滩,海外殖民 思想文化 鄙薄科技,文化专制 重视科技,思想解放 ‎  互动探究二 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备用)‎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上述社会问题与这一观念有什么关系?‎ ‎[探究引导] 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有效信息,结合历史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第(1)问重点分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第(2)问重点分析“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即莫不志在良田”。‎ ‎[参考答案] (1)社会问题: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 ‎(2)观念:以土地为根本,热衷于买田置地。‎ 关系:土地买卖频繁,推动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 - 6 -‎ ‎[创新点评] 有学生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私田”的出现是同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教师首先应该表扬该生善于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高度、从深层次上思考和认识问题,然后结合有关史实引导其认识到“私田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了社会的转型”。‎ ‎[知能拓展] 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占有形态 按土地占有形态分类,一般认为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①国有土地:如均田制,即封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使用。②地主土地私有制: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③小农土地私有制:广大农民占有很少土地。其中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1.(2013·黑龙江鹤岗高一期中)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的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商品经济发达    B.存在井田制 C.小农经济落后 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解析】 结合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唐朝前期”,可排除A、B两项;“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的田地最少”说明国家掌握的土地较少,大量土地被地主占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择海洋”“选择陆地”分别对应“对外扩张”“闭关锁国”的政策。‎ ‎【答案】 C ‎1.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制 C.提高了劳动者的地位 D.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 材料指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这实际上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2.北宋初年有个叫陶毂的书生,盖了几座房子搞出租经营,结果出门就被人称为小人,挣的钱被叫作“痴钱”,即呆傻的意思。这种现象产生的文化根源是(  )。‎ A.出租经营并不赚钱   B.重农抑商的传统认识 C.经营土地才是正统 D.法律不允许书生经商 ‎【解析】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称为小人”“文化根源”可以判断B项符合题意。‎ - 6 -‎ ‎【答案】 B ‎3.明清的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它由朱元璋一手设计,可称为“洪武型”经济政策,是宋朝政策的“大跃退”。由此可以看出,“洪武型”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 A.固守农耕经济 B.扩大商业往来 C.规范商业行为 D.发展对外贸易 ‎【解析】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朱元璋时期实行、贯穿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其特点就是保护小农经济,固守农耕文明。B、C、D三项均与重农抑商政策相冲突。‎ ‎【答案】 A ‎4.《周易》中指出:“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中国古代把这一政策作为基本国策,长期推行是在(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明朝统治者开始推行“海禁”政策,清朝大规模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中国古代其他朝代基本上推行开放政策。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上述材料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解析】 从材料中的“钞关”“巧立名目”“多买田地”等有效信息归纳出社会现象。再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答案】 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苛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买卖。‎ 影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对农业发展也是不利的。‎ 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有哪些?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 6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