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21课时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二)》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识记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理解赫鲁晓夫改革中经济改革的必要性、结果及失败的原因;把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结果及失败的原因;理清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形势及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影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赫鲁晓夫改革;比较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异同;掌握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及对中国改革的警示。‎ ‎2.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联系中国的实际,认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学习的重点是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学习的难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针对本课内容较多的情况,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技能。比较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异同。‎ ‎1.在一则笑话里,苏联是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都枪决了;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其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由此导入新课。‎ ‎2.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改革的弊端,进而得出启示、教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赫鲁晓夫改革 - 7 -‎ ‎1.改革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1)农业:①          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 ‎(2)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②       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2.改革内容 ‎(1)农业(改革重点):取消农产品的③       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 ‎(2)工业方面:废弃④      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 ‎3.改革的结果: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改革内容:(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2)在坚持⑤         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4)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为了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与美国争霸,他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 ‎2.改革的结果:在他任期内,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但是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 ‎2.改革概况 ‎(1)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⑥      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⑦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⑧     计划指标;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⑨      。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 ‎(2)政治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         。 ‎ ‎  【答案】 ①农业集体化 ②农业、轻工业 ③义务交售 ‎④部门管理 ⑤集中计划管理 ⑥经济管理 ⑦市场 ⑧指导性 ⑨家庭农场 苏联的解体 ‎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的异同 - 7 -‎ 同:①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③改革未成功的原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异: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2.与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相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具有的特点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对传统经济和政治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是苏联经济积重难返,进展缓慢,步履维艰,收效甚微,使苏联的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快速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则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有人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交流提示】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分组讨论,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同意。掘墓人是指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守墓人是指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的改革者。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2.我们从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交流提示】 联系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现实得出启示或认识。‎ ‎【答案】 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②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③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 ‎1.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吗?‎ ‎【答案】 不是。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2.“苏联能够成为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强国,说明斯大林体制还是很好的”,这种看法正确吗?‎ ‎【答案】 不正确。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短期内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其指导思想日益“左”倾化、教条化,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了吗?‎ ‎【答案】 不能。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到了严重的挫折,但这只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 7 -‎ 互动探究一 二战后苏联改革及其评价 材料一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 ‎  (1)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2)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引导]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赫鲁晓夫的墓碑黑白相间的理念,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评价方法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注意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证;第(2)问结合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国内状况,理解苏联人民讥讽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评价: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破坏了生态环境;其工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总之,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赫鲁晓夫只能徘徊在新旧时代的十字路口。‎ ‎(2)原因:勃列日涅夫的保守导致改革的停滞,苏联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全面滑坡,作为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却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因此苏联人民讥讽他。‎ ‎[知识链接] 赫鲁晓夫: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全国震惊。他在位期间,领导苏联进行了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互动探究二 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备用)‎ 材料 有人认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这是一百多年来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上最重大的突破。‎ 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结合自十月革命以来,20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加以分析说明。‎ ‎[探究引导] 首先要明确态度,赞成还是反对这个观点,然后说明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观点显然是正确的,列出史实证明其正确性。结合中苏两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来认识改革的艰难与曲折。答题时,既要找出探索的史实,又要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 赞同。史实:①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②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使苏联的经济逐渐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③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从长远看,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国家力图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由于没有彻底摆脱旧的体制,改革成效不大。经济体制问题是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④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 7 -‎ ‎[归纳总结] 苏联改革的教训:改革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既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顺利、有序地进行;改革中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 ‎1.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 根据“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项。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把卷心菜剥光,这应该是指苏联解体,故应选D项。‎ ‎【答案】 D ‎2.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华民族发展以崭新的前景。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 ‎ 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策略 D.改革步伐要尽快适应国际形势发展 ‎【解析】 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考虑苏联实际,经济改革没有解决人民生活问题,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中国改革开放则充分考虑中国的发展实际,适应了中国国情,故A项正确。‎ ‎【答案】 A ‎1.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被开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变成了沙化的土地。造成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 从材料中的“苏联”“垦荒”等信息可推断出,这一措施应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选C项。‎ ‎【答案】 C ‎2.对勃列日涅夫改革来说,1975年是个转折点,主要表现为(  )。‎ A.勃列日涅夫黯然下台,改革随之告终 B.苏联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后,进入停滞时期 C.由政治改革过渡到经济改革 D.由经济改革转变为政治改革 ‎【解析】 1975年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状态,说明其改革已失去积极作用,故选B项。‎ - 7 -‎ ‎【答案】 B ‎3.1956年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中承认市场对经济有调节作用的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解析】 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 D ‎4.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解析】 “挥向了党的脖子”是指改革使苏联走向了解体,这位领导人应该是指戈尔巴乔夫。‎ ‎【答案】 C 分析下表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苏联20世纪40~60年代经济问题诊断书 病人 苏联 发病时间 ‎20世纪40~60年代 病由 ‎①‎ 病症 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缓慢 诊断 患了严重的“经济发展缓慢”症 医生处方 赫鲁晓夫 ‎②‎ ‎③‎ 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农民和农庄的自主权 ‎④‎ ‎“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  材料中①②③④分别应该填上什么?表中三个“医生”所开的处方都没能“医治”好苏联,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解析】 本题填表内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①②两个要点要紧紧结合发病时间作出合理的推断。评价部分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所表述的内容与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关联性。‎ ‎【答案】 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重点改革农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等;③勃列日涅夫;④戈尔巴乔夫。‎ 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严重的弊端,导致苏联的改革收效不大;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言之成理即可)‎ ‎“斯大林模式”形成后,苏联经历了哪几次经济改革?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分别是什么?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 7 -‎ - 7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