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2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孩提时代的情趣。
2、学习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经历和体验,体会课文表现出的童真与童趣。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特点,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学习难点
文章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自
学
反
馈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 )桑葚( )油蛉( )蟋蟀( )斑蝥( ) 缠络( )
臃肿( )攒成( )收敛( )脑髓( ) 鉴赏( ) 觅食( )
罕至( )竹筛( )秕谷( )渊博( ) 鼎沸( ) 倜傥( )
书塾( )宿儒( )蝉蜕( )拗( ) 狗窦( ) 锡箔( )
和蔼( )厥( ) 淋漓( )叵罗( ) 确凿(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凿: 渊博:
人迹罕至: 宿儒:
人声鼎沸:
3、你了解作者和《朝花夕拾》么?
填空:
鲁迅,原名 ,字 , (地名)人。他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 。他还有散文诗集 ,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中篇小说 ,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 ,原名 ,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 篇。
4、熟读课文,思考回答: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细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5、学生汇报阅读中发现的问题:
个案补充
师生互动
二、设纲导学:
(一)整体感知:
1、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3
2、复述“美女蛇”的故事。
(二)重点研读:
1、研读第二段,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描绘出来的?说说本段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条概述(分析及把握写景的方法和顺序)。
2、课文第七段连续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熟读课文,给下列短文填空,并试着表演捕鸟的动作。
(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将绳子一( ),便( )住了。
(三)揣摩语言: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第1小题。
总
结
归
纳
请梳理本节课知识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
展
迁
移
模仿“捕鸟”片段,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如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反
馈
练
习
1、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的作用有四种理解,正确的一句( )。
A、表明前后内容并列,都有趣味。
B、表明可写的内容很多,前面的略写,后面的详写,为了突出后面“单是”的内容。
C、表明前面的内容是次要的,后面的内容是主要的。
D、表明前面的内容不需要说,只需要说“单是”后面的内容。
2、这段百草园的景物描写层次清楚。从描写的对象上看,先写( ),后写( ),再写(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 ),再写( )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 ) 、( )。
3、第二段文字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答:
4、少年时代的作者,把百草园看成“我的乐园”,这是因为( )。
A、百草园中的草木虫鱼有的色彩鲜明,有的形态有趣,有的叫声动听,这些景象都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3
B、他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
C、他不愿意学习文化知识,把枯燥的学习环境和百草园相比,更觉得百草园是乐园。
D、在百草园里有各种动植物,有美女蛇的故事,能够捕鸟。
布
置
作
业
推荐阅读
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