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决策、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经验教训。
社会条件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年—1966年)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十年建设的成就
曲折发展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
1.社会条件:(1) 运动的完成。(2)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结束。
2.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制定。(2)方针:社会主义 与 并举。
3.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 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 进行 。(2)工业化成就(略)
(3)意义:中国开始改变 的面貌。为 进一步发展 打下良好的基础 。
4.三大改造:(1)措施:
项目
方式
农业
农业 ,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推动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 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评价:意义: 在中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局限:改造后期,存在 、改变过快等缺点。
- 5 -
知识点二 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1966年)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1)初期的正确探索
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②中共八大的召开: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2)探索建设道路上的失误
①产生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索建设的道路上,党产生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②表现:1958年“ ”运动和 运动。③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党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①举措: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②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2.十年建设的成就
(1)工业方面:建成 、 两大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8 000多公里,除 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 第一次通了火车。
(3)能源方面: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石油已经实现自给,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
知识点三 “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1.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经济混乱局面的出现:在“全面夺权”狂潮影响下,全国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
(2)周恩来的调整:恢复被破坏的各种规章制度;重申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从铁路运输开始,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
(4)国民经济的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刚出现的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
2.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文革”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受“文革”的影响,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三)、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 50-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 5 -
1、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50-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二、互学引导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过程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这两次会议( )
①都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方针 ②都将主要任务与工作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③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④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3).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三大改造运动中C.“大跃进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经济取得一定的成
C.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5).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5 -
2、疑难解惑
仔细观察辨认图中的图片:
高炉炼钢 ②全国各地竞相以虚假的纪录夸耀
③夸张的宣传画 ④大庆油田
注:图中字为: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只,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前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及教训。(4分)
(2)图④中的油田建成于什么时间?这一事件与上述运动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为什么?(6分)
(3)请结合上述四幅图对该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作一简要评价。(3分)
- 5 -
答案
知识点一:
1、土地改革。
2、改造、建设。
3、重工业、工业化、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业落后、国民经济。
4、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要求过急。
知识点二:
1、中国特色、先进的工业国、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2、武汉、包头、西藏、新疆。
抛出问题
1、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
三大改造完成后,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50-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3)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 (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6)要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举一反三
1、A 2、D 3、C 4、B 5、A
疑难解惑
答案提示:
(1)“大跃进”运动,特点:以钢为纲,全面发展;盲目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大搞“高指标”、“浮夸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训: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②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③经济建设要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
(2)20世纪60年代初。无必然联系。因为大庆油田建设时,“大跃进”运动已基本停止,它的建成主要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3)该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处于探索时期,虽然出现了像“大跃进”这样的严重失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应该看到,一方面在探索中出现失误是难免的,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总体上还是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但成就不是失误的结果,恰恰相反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克服失误取得的,如果没有这些失误,成就将会更加巨大。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