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学难点】 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一、独学指导:
(一)、知识指导
背景
工作重点的转移
标志
基本内容
历史意义
原因
过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意义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全面改革展开的标志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营企业的改革
根本目的
过程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特点
(二)、独立学习:
知识点一 工作重点的转移
1、背景:“文革”结束,迫切需要纠正“左”倾错误。
2、标志: 年12月 的召开
3、基本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 、 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 ”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组织路线: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伟大决策:做出了实行 的决策。
4、历史意义
①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了中国从“ ”到 、从 到 、从 到 的历史性转变。
②开辟了 的新道路;
③标志着 的到来。
知识点二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农村 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 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 ,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
(2)过程:
- 6 -
① 年12月, 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 ,粮食生产取得空前丰收。
② 、 等省的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 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 。
③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 ,“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④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 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 等同于 和 的观念。
⑤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 ”、“ ”的责任制迅速推广。
⑥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3)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农村 的重大变革,极大地 ,从根本上改革了农村的 和 。
②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着城市的 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全面改革展开的标志: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 召开,讨论并通过了《 》。
(2)把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发展社会主义 ,实行 ,建立 的经济责任制。
(3)国营企业的改革:
①原则: 、 和 适当分离,
②核心: 。
知识点三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根本目的:
2、过程:
(1)经济特区的设立: 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 、 、 和福建的 设立经济特区。1985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 为经济特区。
(2)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 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经济开放区: 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又相继在 、 、 和 开辟经济开放区。
(4) 年4月,中央从 、 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开发开放 地区的决策。
3、特点(结果):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 —
— — 这样一个 、 、 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抛砖引玉
抛出问题
引出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2)这场改革为什么会从农村开始?
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4)从小岗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 6 -
二、互学引导
生生互学
师生导学
1、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2、这场改革为什么会从农村开始?
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4、从小岗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三、活学辅导:
1、举一反三
1).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A.强调民主集中制 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
C.实事求是的精神 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哪次会议为起点正式开辟的?(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
A.江苏、山东 B.安徽、四川 C.安徽、福建 D.广东、四川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
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 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
5).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6).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 6 -
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2、疑难解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是 、 、 、 ,1988年又把 作为经济特区。
(2)从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考虑,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因素是什么?
(3)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简述这一格局形成的过程。
(4)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
- 6 -
答案
知识点一:
2、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改革开放。
4、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僵化半僵化、全面改革、封闭半封闭、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二:
1、温饱、生产积极性、缓慢、徘徊不前、1978、安徽、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联产到组、包产到组、取消人民公社、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分田单干、资本主义、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经济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形势、社会面貌、经济体制。
2、1984、北京、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增强企业活力、商品经济、政企职责分开、多种形式、政企分开、所有权、经营权、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知识点三:
2、1980、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4、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985、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环渤海地区、1990、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海浦东。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去、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抛出问题
1、(1)、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原因: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这场改革为什么会从农村开始?
原因:①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②一些地方的农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社会稳定
(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从小岗到深圳,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举一反三
1、C 2、B 3、A 4、C 5、A 6、D
疑难解惑
答案提示:
1、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⑵
- 6 -
既便于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新兴工业,又可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发展出口加工业。⑶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的主要区别。
⑴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实行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⑵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⑶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⑷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