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学习难点:对"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依据自学提纲,精读教材,思考并动手初步解决问题)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清经济的发展概况
(1)农业:
明代从南美洲引进 、 等高产粮食作物,不断推广 ;还从国外引进 、 和 等;
(2)手工业 :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 推向 ,出现了一批基地;
丝织业: 是明代的丝织业的中心, 后来居上。
制瓷业: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 畅销海内外。
(3)商业 :
明清时期, 空前活跃, 、 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时间: 以后
(2)地区: 、 等江南地区
(3)行业:
(4)特点:以生产 为目的," 出资, 出力。"
(5)实质:机户是早期的 ,机工是早期的 。他们之间是 与 的关系,实质是一种 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 "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2、含义:严格限制 。
3、概况:清初的40年实行严格 的政策;统一后开放 个港口;后来只开放 一处通商,由 统一管理贸易。
4、影响:
(1)积极方面:
(2)消极方面:
二、合作交流:
1、阅读材料: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并雇佣了一些机工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一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养了几筐蚕,缫丝织绸,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竞相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几张织机;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4
请回答(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
(2)为什么这种关系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
2、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这种政策造成什么严重后果?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典型示例: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请回答:(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⑴闭关锁国政策 ⑵广州 广州十三行
⑶二百年 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⑷闭关锁国只会导致国家落后,要坚定不移的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四、系统总结:(构建网络图)
五、达标检测:
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棒、甘薯最早应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北京奥运"青花瓷"系列颁奖礼服尽显中国风韵。青花瓷产于我国的制瓷中心
A 、北京 B、南京 C、苏州 D、景德镇
3、促使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
C、明初经济兴盛 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4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境,固守疆域
7、清朝最后只留下一处对外通商,它是
A、广州 B、宁波 C、泉州 D、南京
8、 "皇上,我朝物产丰富,无须与他国交流。"这句话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经济基础薄弱 B、对内集权专制 C、对外闭关锁国 D、频遭列强侵略
9、清代拥有三万多台织机的丝织业中心是
A、苏州 B、杭州 C、南京 D、上海
10、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 )
A、以农为本 B、重本抑末 C、鼓励官办工商业 D、严格限制商品出口
11、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二: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请回答:(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外政策?
六、当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不足?
4
第20课 达标检测答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