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2.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3.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二、课前预习:
完成《评价手册》12课自主梳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提问: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三)品读课文,体味语言和文体特点
1、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体味真实性:
(2)感受形象性:
(3)体会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A、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2
B、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2、小结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四、课内检测
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⑵ 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⑶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⑷ 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下列画线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冷落、凄凉)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
B、和煦(温暖) 远眺(眺望)
C、干涸(没有水) 庇护(遮蔽,掩护)
D、吞噬(吃) 沧海桑田(大海的名字)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只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4、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 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②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清沉重。
③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④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