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析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
3.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培养概括知识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观察图片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培养识图能力和表达历史的能力;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2.难点:理解土地改革的内容,分析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主题探究一:渴望土地
任务:探究土地改革的背景。
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中,地主与农民人数对比及占有土地情况对比统计
90﹪
70-80﹪
农民
地主
10﹪
20-30﹪
人数比例
占有土地比例
材料2: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中农民与地主所占人口百分比,和占有土地百分比,这样的生产方式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生产方式和材料一的联系是什么,结合教材说出你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材料1:这是四川土改前的一个贫苦农民的生活情况,身后的茅草屋就是他的住宅,这是当时中国农民生活的一个缩影,这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材料3: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外反动势力频繁活动,妄图把新生的人民政权颠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政权面临着严峻考验。
思考探究:读了这则材料,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与土地改革有什么关系,总结出背景。
具体任务:
①材料1、材料2及教材12页第一段,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根据教材第二段前三行,得出什么结论。
③材料3,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三).主题探究二: 梦想成真
材料4:
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债券
具体任务:
①根据教材12页图片以及第二段正文,及13页第一段小字,总结归纳中央的决策及其主要内容,结合13页右上角材料,总结土地改革的目的。
②根据学案材料4图片以及第二段教材,总结归纳土地改革的具体做法。
③分析第13页教材,归纳土地改革的完成情况。
(四).主题探究三: 欢欣鼓舞
材料5:土地改革完成后,地主阶级在中国大陆上消失了,农民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
材料6: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7: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材料8: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具体任务:
①根据材料5,结合教材13页右上角材料,探究土地改革在结果方面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6,结合教材13页小字部分第二段,14页小字材料,探究作用。
③根据材料7,结合教材探究对人民政权的作用。
④根据材料8,结合教材探究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四.巩固练习
1.填表
3
不 同 点
相 同 点
土地占有者
地主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改 革 前
改 革 后
2.材料分析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该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基本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如果你是人大代表,针对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提出至少三点建议。
五.延伸拓展:
百家争鸣:探究为什么土地改革能够顺利完成?
材料9
土地改革法公布后,各地政府派出大批土改工作团深入群众,宣传土改、领导土改,全国农民积极参与,热烈支持。
具体任务:
①运用学过的土地改革背景,分析当时时代要求;
②观察分析材料9,分析农民心理;
③阅读分析教材13页小字部分第二段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国家政策;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总结归纳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
六.课后作业:
学完了本课,你针对当时土地改革的进行以及新旧社会农民处境的不同,写一篇探究体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