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课题: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二次备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2、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3、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材分析
重难点
重点:宋朝服饰 ; 瓦子
难点:从瓦子看城市商业繁荣问题
教学
方法
提问法、讲述法、讨论法
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
准备
教材、教案、学案、多媒体课件、
学情
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 学生了解到宋朝的建立和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呢?学生必然想获得这些知识。
3
引子:教师向学生展示宋代著名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画卷本身向学生提问,此画是何时的作品?画中反映了什么?等等,在学生作答过程中,老师可以稍加介绍,从而引出本课主题——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正文:
(一)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
1、宋朝服饰的变化(重点)
(1)教师打开相关宋朝的服饰图片的课件,或让学生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些人物服饰,配合《学案》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宋朝服饰的变化以及服饰所反映出的不同人物,更可以和今天的服饰相联系。
(2)教师重点点拨宋朝服饰的三个特点: 官员贵族由节俭到奢侈。 劳动者受少数民族的影响,多穿短衣。 妇女缠足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让学生列举今天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第二,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出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3)关于“缠足”,教师通过出示课件“三寸金莲”,可以自己向学生讲述缠足的由来,让学生对此做一些讨论,以此反映出妇女受到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让学生可以批判性的认识这些历史现象。
2、宋朝的饮食
(1)教师出示课件,通过简单的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如今南方的饮食以什么为主?北方以什么为主?宋代的时候南北方饮食又如何?引起南北方饮食 差别的原因?(2)教师点拨:( 宋朝饮食,受少数民族影响,北方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方以鱼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饮茶风气盛行,流行“斗茶”和“献茶”的习俗)
3、宋朝的居住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宋代民居的分类以及各类民居的特点,在学生明确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简单的宋代住房。完成《学案》中的填空。
4、宋朝的行
教师出示课件《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比较现代的交通工具和古代的交通工具,通过古今对比,让学生认识宋朝主要有哪几类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完成《学案》中的填空。
(引子)以上是宋朝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这些都属于物质生活方面,这些变化正是宋朝时代特征的反映。物质生活的丰富,必会带来精神生活的变化,从而引出宋代的精神生活——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出示《清明上河图》放大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繁华的商业街道上有哪些活动?瓦子是什么场所?什么是勾栏?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
2.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仔细搜集信息,你看到了哪些活动场景?
3.教师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3
4.出示选择题,进一步分析瓦子产生的原因,明确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瓦子的活动既有物质生活方面,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展。
5、对于各种节日,可以事前让学生去查找各种节日的来源,课上出示课件分别讲解,归纳出哪些节日宋朝就有,哪些还没有,古今过节习俗方面有什么不同。
小结:通过学生的参与 ,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宋朝一定的社会风貌,还可以分析出宋朝一定的时代特征,最后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内容列提纲,板书。
五、板书设计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
2.食
3.住
4.行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热闹的瓦子
2.欢乐的节日
课堂检测:以《学案》中的《学习自测》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