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岳麓版必修2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断发易服
1.服饰变革
(1)变化的表现
①民间的服饰变革:鸦片战争后 和 并行不悖。
③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 和 出现。
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剪辫
①清政府:1910年,清政府颁布 的法令;
②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2)不缠足运动
①清政府的努力: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多次下令 。
②维新派的推动:在西方 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 。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 ,其后,与康广仁在广州正式成了 并不断推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3)不缠足运动先于“断发”,但完成时间较晚。二者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即反清色彩。
二、报刊与电影—大众传媒
1.读报刊
阅读教材第12课和13课,自主填充基本知识,并加以记忆
5
① 世纪初,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刊用大量篇幅报道时局和战况,一时报纸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 观念。
③1872年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④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 、 、 。
⑤维新运动中, 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⑥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内容。
2.看电影:电影是一种以活动画面表现的艺术,富于大众性。
① 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
②《 》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③《 》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④《 》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
⑤电影院的普及:20世纪30年代,仅上海一地就有30多所电影院,每日去影院的有10万人之多。
3.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 和生动直观的 ,及时地传播信息,促进了科学事业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三、移风易俗
1.日常礼仪的革新
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
和 。礼仪的简化,显示出 、 等文明精神。
2.婚姻风俗的变革
①婚姻风俗的革新: 和 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
发展不平衡,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 及 ,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3.丧葬礼仪的变革: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 、 、 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瞩目。
四、交通工具的发展
(一)陆运: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
1.19世纪后半期产生
(1)原因:
①优点: 速度快, , 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②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5
(2)概况:
①1876年,英国商人建造了上海至吴淞的客运铁路。
②1881年,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 至 的铁路通车。
③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 铁路”建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
1909年,中国工程师 设计施工的 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3.20世纪以来发展缓慢
(二)水运
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三)航空:
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 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先后拟订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五、通讯工具的变迁
(一)邮政:
1.晚清时期: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 ”,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 宣告成立。
(3)清政府设立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
2.民国时期:
(1)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 。
(2)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签订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二)电讯:
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六、意义
1.经济和观念: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和 。
还一定程度的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 更为迅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5
①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②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③辛亥革命和国民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积极方面:①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当堂达标
1、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毛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是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3、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是
A.《难夫难妻》 B.《歌女红牡丹》 C.《舞台小姐妹》 D.《渔光曲》
4、《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
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5、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京汉铁路 B.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C.淞沪铁路 D.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株洲的铁路
6、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是( )
5
A.京张铁路通车 B.紫光阁铁路 C.京广铁路 D.包兰铁路
7、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
A.福建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民生轮船公司 D.怡和公司
8、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 )
A.1872年 B.1881年 C.1918年 D.1920年
9、下列对于我国近代邮政发展过程中有关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②清政府设立邮传部③中国“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④外国在华“客邮”一律撤销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C C A D B A B C B 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