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学案 岳麓版必修2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重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难点】
全面归纳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
【自主预习】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GDP变化概况:
2、GDP增长的影响: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
2、建国以来城市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
3、我国城镇化的道路
(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原因:
(2)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初具规模:
城市群的作用
4、城镇化战略
要求:
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构建知识体系,记忆重点基础知识
5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发展原因:
2、影响:
四、时尚中国
1、条件: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表现:
(1)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2)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①穿着的时尚化: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②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
③流行语言的变化:生动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预习自测:
1、20多年来,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一五”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2、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互联网服务日益普遍 B、家庭生活的品味日益提高
C、居民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
3、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的城市化战略是 ( )
A、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B、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群趋势
C、集中发展一批小城镇 D、建设生态型城市
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批城市群的雏形形成,这些城市群不包括: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环渤海城市群
C、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大北京城市群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现代生活巨变的原因
5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城市化 互联网 时尚服装 时尚家居
材料三
购买生活用品的票证 生活用品敞开供应
材料四:
水质的污染 交通堵塞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判断材料二的流行语各流行于什么年代。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票证供应出现和被废止的原因。
5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影响。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当堂达标
1.GDP是指
A.人均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经济发展的年增长率 D.工业总产值
2. 中国经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根本动力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行改革开放
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面是不同时期所送的嫁妆
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C.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D.政府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
5.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像“喜欢”叫做“稀饭”、“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甚者更是直呼新文化运动又来了。下面有关对此的评价错误的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
B.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人们语言交流,必将是文学领域的重大变革
C.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
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态度
总结提升:
构建本节知识体系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