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学案 岳麓版必修2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以互联网的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重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难点】
全面归纳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
【自主预习】
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
1、GDP变化概况:
2、GDP增长的影响: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
1、含义
2、建国以来城市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
3、我国城镇化的道路
(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原因:
(2)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初具规模:
城市群的作用
4、城镇化战略
三、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要求:
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构建知识体系,记忆重点基础知识
1、发展原因:
2、影响:
四、时尚中国
1、条件: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2、表现:
(1)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
(2)生活方式的时尚化:
①穿着的时尚化: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款式和品位;
②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
③流行语言的变化:生动体现了社会生活时尚的不断更新。
预习自测:
1、20多年来,中国GDP的迅速增长,超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同时期亚洲新兴国家,主要得益于( )
A、“一五”的实施 B、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2、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互联网服务日益普遍 B、家庭生活的品味日益提高
C、居民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
3、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的城市化战略是 ( )
A、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B、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群趋势
C、集中发展一批小城镇 D、建设生态型城市
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批城市群的雏形形成,这些城市群不包括: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环渤海城市群
C、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大北京城市群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现代生活巨变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城市化 互联网 时尚服装 时尚家居
材料二 各时代的流行语:
(1) “志愿军”、“尼龙”、“大鸣大放”、“大跃进”、“大炼钢铁”
(2)“上山下乡”、“串连”、“知青”、“右派”、 “样板戏”
(3)“平反摘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合资”、“四化”
(4)“下海” 、 “打工”、“公关”、“包装”、“白领”、“单身贵族” “克隆”、
(5)“入世”、“WTO”、 “反恐” “黑客” 、“灌水”、“斑竹”、“伊妹儿”
材料三
购买生活用品的票证 生活用品敞开供应
材料四:
水质的污染 交通堵塞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判断材料二的流行语各流行于什么年代。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票证供应出现和被废止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进程产生的影响。这对我们有何
启示?
当堂达标
1.GDP是指
A.人均国民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
C.经济发展的年增长率 D.工业总产值
2. 中国经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根本动力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行改革开放
3.“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面是不同时期所送的嫁妆
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
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VCD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①保留了传统特色 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我国城镇化的道路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B.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C.城市区域化的倾向 D.政府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
5.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像“喜欢”叫做“稀饭”、“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甚者更是直呼新文化运动又来了。下面有关对此的评价错误的是
A.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化
B.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人们语言交流,必将是文学领域的重大变革
C.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
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使用需谨慎”的态度
总结提升:
构建本节知识体系
现代生活巨变的原因(幻灯片展示)
①政治局势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本原因);
③国家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近代社会生活的延续;
⑤国际环境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1) 说明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
(3)出现原因:生产力水平落后;供需矛盾尖锐;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分)
停止的原因:经济迅速发展;供需矛盾得到缓和;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度。(2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