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历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
学法
指导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对比法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水利事业的发展等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归纳概括能力;
●通过对农业耕作方式以及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分析,培养比较及深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点:
1、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小农经济的产生、特点、评价
学习难点:
小农经济的产生、特点、评价
自主学习提纲:
1、农业的起源:
如何起源
南北差异
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2、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农耕工具:
灌溉工具: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
3、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注意目标有三个维度
仔细阅读教材,你就能填上所有的内容
5
小农经济的特点:
小农经济的评价: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注意整合教材
5
2、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当堂达标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的原始农业就已经产生。请回答1-2题
1、原始农业产生的标志是
A.采集经济的出现 B. 种植经济的出现C. 渔猎经济的出现 D.畜牧业的出现
2、下列对原始农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生产工具的发明是原始农业确立的基础
B. 农作物种植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
C. 采集经济是原始农业的基础
D. 家畜饲养成为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原始社会到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回答3-6题
3、商周时期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大规模简单协作 D.精耕细作
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用动力的革命是指
A.铁器时代的到来 B.牛耕的使用
C.灌溉事业的发展 D.铁犁的使用
5、牛力犁耕的生产方式得到普遍推广是在
A.春秋末年 B.战国初期 C.战国中期 D.西汉中期
6、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发明是
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筒车
5
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回答7-8题
7、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
8、小农经济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
A.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B.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对封建国家的依赖性强 D.导致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总结提升
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关也在不断进步,进而推动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不断发展,由此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①自给自足。②以家庭为单位。③封闭性。④
5
分散性。
(2)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