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课标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文革”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的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基层民主选举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巨大成就。
【学习难点】新时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原因
(1)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____________,党和国家面临______________复辟的危险。
(2)林彪、________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
2.危害
(1)在全国性________状态下,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
(2)一元化权力机关——____________成立,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____________制度遭到了破坏。
(4)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党的____________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
2.成就
(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____________。
(2)政治体制改革
①改进________________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加强基层政权和____________建设。
(3)法制建设
①颁布1982年宪法并多次修订。
②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依法治国
①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_”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②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________,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③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三、基层民主选举
1.地位:社会主义____________建设的基础。
2.依据
(1)1989年,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以民主选举、______________、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____________不断扩展。
4.作用
4
(1)激发了农民的____________,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体现了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
【重难点突破】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及教训
(1)原因
①理论上,中国共产党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中心的“左”倾错误的发展,是“文革”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国际环境上,中国共产党没有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革命形势等问题缺乏科学的判断,在美苏对我国造成的威胁和压力下产生危机感,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日益深入到党内。
③思想上,个人崇拜现象的发展为“文革”的发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2)教训
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必须要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②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③同时,还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达标训练】
1.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2.“文革”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下列哪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 )。
A.《选举法》和《刑法》
B.《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4.新时期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 ( )。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5.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史实,其中践踏人权的是 ( )
①红卫兵捣毁孔庙 ②批斗干部大会
4
③老舍被迫自杀 ④武斗中被烧毁的民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07年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惊现“史上最牛公章”,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公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一举措有利于( )。
A.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
C.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8.下列是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变化表。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开始年份
1953年
1966年
2010年
城乡比例
8∶1
4∶1
1∶1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发展中完善[来源:学科网] B.城市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下降趋势
C.农村代表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D.农村和城市的人口总数已经相等
9.古希腊被誉为“民主政治的摇篮”,其民主政治的发展对近现代中西方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官员就选举产生方式而言,与古希腊雅典官员(军事指挥官除外)的产生方式形式上有相似之处的是 ( )
A.美国总统 B.法国参议院议员
C.中国全国人大代表 D.中国农村村委会主任
10.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1954年)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科学家、教育界知名人士,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的冤案也得到平反。
材料三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请回答:
4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讲话为哪次会议的召开作了准备?这次会议有何贡献?[来源:学§科§
网]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后来得到平反昭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据材料三说明,新时期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侧重点是什么?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学案参考答案
1.答案 D
2.解析 注意“文革”期间和“国家主席”等提示语,文革期间连国家主席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证,充分说明了当时民主法律遭到了空前的践踏。答案 A
3.解析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 答案 C
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明确“新时期”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B、C、D三项均是在这一时期取得的民主建设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答案 A
5.C
6.解析 从题干所提供的材料可以得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而该村公章由若干人保管,使村民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 答案 B
7.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左”倾思想的发展。答案 C
8.A
9.解析:古希腊的民主选举是直接选举,中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美国总统、法国参议院议员、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故答案选D
10.解析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官选举由全体村民直接投票。 答案 C
1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1954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逐步恢复和健全。
(3)侧重点: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1)问从材料提到的时间“1954年”可知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贡献”结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分析。第(2)问结合民主法制的发展分析。第(3)问从材料中抓住关键信息分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