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 ‎ 1.数学思考(找规律)‎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乔俊军 审核:候吉梅 ‎ 单元 六 课题 数学思考(找规律)‎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重点 学习重点: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P100例1‎ ‎1、你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问题?‎ ‎2、根据题意,画图连线,写出算式,找出规律:‎ ‎ ‎ 点数 ‎. .‎ ‎.‎ ‎. .‎ ‎. .‎ ‎ . .‎ ‎. .‎ ‎. .‎ ‎ . ‎ 增加条数 ‎2‎ ‎3‎ ‎4‎ 总条数 ‎1‎ ‎3‎ ‎6‎ ‎10‎ ‎(二)自主解答 ‎ ‎ ‎3、根据规律,你知道8个点、12个点、20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 ‎8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12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20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 ‎4、议一议:n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并说明理由。 ‎ ‎2. 你是怎样找到规律的?‎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评正确率 四、巩固应用 ‎1、巩固训练:完成P100做一做 ‎ 达 标 检 测 ‎1、找规律(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1)3,9,11,17,20,_____,_____,36, 41……‎ ‎(2)1, 3, 2, 6, 4, ____, ____ ,24, ____ ……‎ ‎ 2、‎ ‎3、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教 学 反 思 ‎2.数学思考(逻辑推理)‎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张维花 审核:候吉梅 单元 六 课题 ‎(逻辑推理)‎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实践能力。‎ 重点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 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P101例2‎ ‎1、通过读题你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解答 ‎3、用列表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用“1”表示到会,用“0”表示没到会。】‎ A B C D E F 第一次 ‎1‎ ‎1‎ ‎1‎ ‎0‎ ‎0‎ ‎0‎ 第二次 ‎0‎ ‎1‎ ‎0‎ ‎1‎ ‎1‎ ‎0‎ 第三次 ‎1‎ ‎0‎ ‎0‎ ‎0‎ ‎1‎ ‎1‎ ‎4、议一议,想一想:‎ ‎(1)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B和C分别与谁同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只可能和E或F同班。‎ 所以,C只可能与E同班。‎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二、合作交流 交流讨论:可以用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 巩固应用 1、 独立完成P101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2、 巩固训练:完成P103练习二十二第3——7题。‎ 3、 拓展提高:完成P103练习二十二第8——10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达 标 检 测 ‎1、在学校运动会上,1号、2号、3号、4号运动员取得了‎800m赛跑的前四名。小记者来采访他们各自的名次。1号说:“3号在我们3人前面冲向终点。”另一个得第3名的运动员说:“1号不是第4名。”小裁判说:“他们的号码与他们的名次都不相同。”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2、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项。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没有参加电脑小组,淘气喜欢航模。他们分别参加了哪个小组?‎ 教 学 反 思 ‎3-4.数学思考(等量代换、平角与直线)‎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乔俊军 审核:候吉梅 单元 六 课题 等量代换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根据已知条件中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到中间量,通过相等的量去代替并得出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符号化的思想。‎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等量代换的方法 难点 让学生真正理解等量代换的内涵。‎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旧知铺垫 三国时期曾经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名叫曹冲,在他五六岁时就运用我们今天要讲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什么问题呢?出示图片并简要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其中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等量代换。‎ ‎ (二)自主学习 ‎ ‎1、自学p101页例3‎ ‎ 2、自学p102页例4‎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推理的过程中,你运用了什么知识? ‎ ‎2、问题:对看似不相关的独立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时你会怎样思考呢?‎ 三、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五、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达 标 检 测 教 学 反 思 ‎5. 综合与实践(绿色出行)‎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乔俊军 审核:候吉梅 单元 六 课题 绿色出行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调差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并倡导大家绿色出行。‎ 重点 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 难点 倡导并提高大家绿色出行的意识。‎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四、 自主学习 ‎1、阅读p105——106的绿色出行 ‎ 2、提出问题 ‎ (1)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一辆汽车一年排放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 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 ‎ (2)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有多远?如果全年按24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 ‎ ‎(3)妈妈从家到单位有多远?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 ‎ ‎(4)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出行方式,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上下班(上下学)交通方式调查表 爸爸 妈妈 学生 公共交通 私家车 自行车 步行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2、说一说计算步骤,写一写计算过程: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完成。‎ 说一 三、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 巩固应用 ‎ 1.一列火车的行驶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 行驶时间 ‎1‎ ‎2‎ ‎3‎ ‎4‎ ‎5‎ ‎6‎ 路程 ‎120‎ ‎240‎ ‎360‎ ‎480‎ ‎600‎ ‎720‎ ‎(1)分别写出各组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比较比值的大小。‎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3)火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吗?‎ 根据调查的有关数据路程,并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意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 达 标 检 测 ‎1、统计本班同学和家长的出行方式,并倡导大家绿色出行。‎ 教 学 反 思 ‎ ‎ ‎6. 综合与实践(北京五日游)‎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乔俊军 审核:候吉梅 单元 六 课题 北京五日游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学 习 目 标 在假期制定自己的出游计划。根据计划预算一下需要的经费。‎ 重点 制定暑假出游计划。‎ 难点 根据出游计划算预算。‎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107页制定暑假出游计划 填表p107‎ ‎2、根据课本p108的北京五日游行程及费用,看看各有什么优缺点?如何改进?‎ ‎3、了解更多信息。‎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暑假出游计划。‎ ‎2.根据出游计划算预算。‎ 三、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1、填表 达 标 检 测 ‎1、根据自己的想法制定一份出游计划,并预算出游的费用。‎ 教 学 反 思 ‎ 7. 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乔俊军 审核:候吉梅 ‎ 单元 六 课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 学习重点: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今天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邮票。‎ ‎2、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邮票?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二) 自主 解答 ‎ 1、阅读下表,明确邮政相关的费用。‎ ‎ 2、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3、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________元的邮票。‎ ‎4、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__________元的邮票。‎ ‎5、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并说明理由。 ‎ ‎2.怎样设计才合理?‎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7、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完成下表)‎ 注意:为方便机器检信,一件信函最多可贴4张邮票。‎ 达 标 检 测 ‎1、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你想设计什么面值的邮票? (2)自行设计。 ‎ ‎(3)与同学交流。 (4)你见到过自己设计的这种面值的邮票吗?‎ 教 学 反 思 ‎7.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平衡)‎ ‎ 年级:六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张维花 审核:候吉梅 ‎ 单元 六 课题 有趣的平衡 课型 新授 课时量 ‎1课时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树立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 体会和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p111-112页内容,分组活动:‎ ‎1、选一根粗细均匀的竹竿,或一根细空心管。(长约‎1m)‎ ‎2、在竹竿中点的位置打个小孔并栓上绳子。‎ ‎3、从中点开始每隔8㎝做一个记号。(或刻小槽)‎ ‎(二)自主解答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证平衡?‎ ‎(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2)小组代表上台演示(1)。‎ ‎(3)如果左右两边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保证平衡?‎ ‎(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 ‎(4)演示小组代表上台演示(3)。‎ ‎(5)你有什么体会?‎ 注意: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右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与中点刻度(距离)要相等。‎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三、汇报展示 各小组找代表上台展示交流的成果。‎ 四、巩固应用 ‎ (1)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保证平衡?‎ ‎①也放4个棋子行不行?会产生什么结果? ②应该放几个?‎ ‎(2)如果左边的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 ‎①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呢? ‎ ‎②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2上呢?‎ ‎③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1上呢?‎ ‎(3)你有什么体会? ‎ 注意: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 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达 标 检 测 ‎(1)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2)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上。‎ ‎(3)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4)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注意:左右两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积相等时,竹竿才能保证平衡。‎ 教 学 反 思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