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导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诗歌。
2. 理解上片写景的特色,把握意象特征。
3. 理解词的上片中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2.词的有关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3.时代背景: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预习展示】
1.读准字音并解释:
3
沁( )园春 橘( )子 百舸( ) 怅( )寥( )廓( ) 携( )百侣( ) 峥( )嵘( )挥斥( ) 方遒( ) 遏( )
2.自由朗读,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朗读的要求:(1)注意停顿。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2)注意轻重音
一般而已,重音,即需要重读的字词,分为语法重音,即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需要重读,逻辑重音,即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只有分清轻重音,朗读才有节奏,有韵律,作者的情感才能被真正读出来。
小组活动,朗读课文,同学从读音、抑扬顿挫、情感把握等角度点评;小组推举代表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上阕写什么?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让我们完整地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2.上阕中的写景有何特色?
3
3.(1)秋天本来容易给人以荒凉、萧条的感觉,所以中国传统诗词中有很多的悲秋之作,你知道哪些? 请写出来。
(2)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面对生机勃勃的自由之景,毛主席自然想到了一个怎样的问题?怎样理解毛主席当时的心境?
5.有感情地朗读上阕,并尝试背诵。
【当堂检测】
.1默写上阕内容:
2.运用想像,将词的上阕改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课下相互交流。
【课后作业】
1.朗读下阕,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背诵。
2.思考:下阕中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写往昔的“峥嵘岁月”?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