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因数和倍数

ID:70311

大小:14.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3-03-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 因数和倍数 课时 第一课时 班级 五(3) 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因数和倍数的意义;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谈论,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依据乘法算式自主总结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学生充分经历了"由形到数、再由数到形"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于以上的教材解析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该: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我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应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应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单凭记忆也不难接受,为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观察6、11、16和24的因数,思考: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在研究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引导,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便于通过探索发现规律。 五、教学环境及资料准备 课件、练习纸、游戏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学 生 行 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在观察、思考中建立概念。 1、认识倍数和因数   师:本周末老师要评出一些课堂发言踊跃的同学。并奖给他们铅笔。你们想得到吗? 师:(出示铅笔)这儿一共有12支铅笔,要平均分给一些同学。可以怎样分呢?请大家分分看。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这些分法表示出来吗?写在本子上。 师:因为2×6=12,所以12和6、12和2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呢?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师:遇到困难可以向书本请教,自学课本第12页。 师:谁来把你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板书:倍数和因数) 师:从其他两道算式里你也能知道什么?(指名回答) 师:看看这两道算式3×6=18、9×5=45,你能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说给同桌听。  师:你也能写出有倍数关系的算式吗?写写看。  师:我也写一道好吗?12×2=24,我说12是因数。24是倍数,行吗?为什么? 得出: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师说明: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预设生写: 2×6=12 1×12=12 3×4=12 生:(如果3× 4=12,那么12是4的倍数,12是3的倍数,3和4是12的因数。) 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 从评选踊跃发言的同学并颁发奖品入手,提出“12支铅笔可以怎样分?”,分完后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分法表示出来,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介绍倍数和因数。引出倍数和因数概念。            设计意图:    师有意写出12×2=24,12是24的因数。与上面12是3和4的倍数进行比较,感悟出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第一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既为倍数和因数概念的提出积累了素材,又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为正确理解概念提供了帮助。教师及时“介入”,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从内涵上加深对倍数和因数意义的理解。 二、探索一个数的倍数 1、写一个数的倍数。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倍数和因数,现在我们来找一个数的倍数,和老师比赛写3的倍数,怎么样?看谁写得多。 师:请写得最多的介绍经验。 得出:用乘法口诀来写,既快又一个不漏。 3×1=3、3×2=6、3×3=9、3×4=12  师:怪不得你写得这么多!那我们继续写,看谁先把它写完?因为写不完,所以添上“……”。 师:继续写2的倍数、5的倍数。 2.观察发现。   师:刚才大家找了2、3、5的倍数,你觉得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同桌交流。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指着黑板)举例说明你的发现。 一学生做裁判喊停,而老师有意写得慢些 估计此时学生都能有序地写下去 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开展比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让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捕捉”对方的想法,完善自己的认识,初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通过交流比较,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探索一个数的因数  1.写一个数的因数。 师:你觉得我们这节课还要学什么?(找一个数的因数)你会找吗?找出16所有的因数。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是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呢? 得出:16÷1=16,16÷2=8,16÷4=4,所以16的因数是1、2、4、16。 师:你们也能这样找吗? 试试看,15的因数有,36的因数有。 回顾:你觉得要正确地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诀窍是什么?(按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找到两个数接近为止。) 2.观察发现。 师:你又发现什么了?     得出: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生可能想( )×( )=16,也可能想16÷( )=( )。 (可能有学生少写、漏写、重复写,请写得好的学生介绍,师适时指导) (指名学生回答,互相补充至完整)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本环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力求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例子发现总结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   四、智力闯关 1.      说一说。 下列各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看谁说得多。8 4 3 15 9 18 2.      填一填。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21,这个数是_________,它的倍数有个_________。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21,这个数是_________,它的因数有个_________。 3.      辨一辨。 ①    30是倍数,5是因数。( ) ②    1是任何自然数的因数。( ) ③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④    1的因数只有1个。( ) ⑤24是8的倍数,24也是4的倍数。( ) 4.      思一思。(优等生选做)   ①一个数,既是40的因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老师的年龄既是6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老师可能有多大? 设计意图: 整个练习力求体现层次性、实效性。做到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训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练习,又突出逻辑思维的培养。 五、知识拓展 师:其实,关于因数和倍数的后续知识还有很多。老师带来一份跟因数有关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播放课件,介绍完美数。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