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五市2016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西五市2016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 文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定性文学应该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 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回归文学的 原生态、还原文学的原本面目,有利于发现文学与人类生活的全方位的联系,有利于摆脱原有概 念扣理念的束缚,建立基于我们自己感受经验的对文学的“中国式现代理解”。其中,文学的实 践意义是我们试图确立的考察和研究文学的重要维度,从这一维度出发,我们认识到,文学的各 种概念化的解释都难免简单化、机械化,真正富有阐释力的应该是从实践意义上对文学行为目 的的一种表达,这就是: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 在文学中,人们的愿望、渴求、理想、旨趣隐涵,寄予在人物、故事、情节等展开的逻辑之中,‎ 生活的肌理、价值、意义和人们的基本诉求也蕴含于文学叙事之中。虽然文学虚构的生活图景 并非人的真实生活,虽然文学展现的“生活图景”并不能让人们按图索骥地重复,但文学让人们 在“虚构生活”中近乎真实地看到了对象化的自我,并可能从中回味出生活的乐趣和动力。文学 叙事高于平凡的生活.甚至是理想化的乌托邦,但在文学的修辞手法、多种表现手段构筑下可能 美轮美奂,楚楚动人,引起人们极大的冲动和向往。所以,对于文学而言,不在于人们是否能够 完全按照文学的描绘生活,而在于能够激起人们多少冲动和向往。因为人类最早创造文学的时 候根本就不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初衷可能是在疲劳、痛苦、无聊之时玩笑、娱乐、虚化一下自己,‎ 甚至是进行一次自我开涮。‎ ‎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叙事就是一种虚幻,就是让人的生活由实向虚的一种转化,而人 们在 许多情景中常常向往虚幻。当人们的实在生活出现矛盾、困境时,以虚化的图景予以调和、润 滑、昭示,困厄也许就细而无声地度过。文学就是要构筑一种“逼真”的“非现实的生活”,而且这 种“非现实的生活”还是人们极力憧憬和向往的,是人类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文学虽然不能规 划和设计社会生活,却能辅助、引领、指导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空灵、清幽、诗意,有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渴望,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惬意,展现“好雨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娴静,产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豪放,甚 至生发出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慨叹。由此可见,文学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诗意地 生活。‎ ‎ 文学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存在或者文化存在,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实际上就是文学 的作用或者有用性。文学的有用性并非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实用性,而主要是对于人的精神发展 的有用性。人的精神发展呈现两个路径:一种是理性思维及其产生的成果,如政治、哲学、宗教 等,抽象高深,远离人的生活;二是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及其产生的成果,如文学艺术,直观、形 象、生动,相似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本质特征是审美,也就是说,文学给我 们提供的“生活”是审蔓的生活。文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感受、体验、参悟生活的方式。它 让人抛开冗繁,以文学的修辞、形象、故事、意境等对人的生活进行审美性创造,从中发现生活的 意义和价值,并在这种“审美性生活”的熏染、启迪、昭示下,树立和坚定生活的信念,开创人的实 践意义上的新的美好生活。就此意义而言,文学是人们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 (选自吴圣刚《文学是一种审美生活方式》,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文学是人类生活的派生物,文学源于生活又 ‎ 高于生活,文学是人类的一种审美生活方式。‎ ‎ B.只要从人类生活的发生过程,从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注重从精神层面、行为 ‎ 指向和实践意义的结合上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就能定性文学。‎ ‎ C.建立对文学的“中国式现代理解”,需要我们回归文学的原生态、还原文学的原本面目,‎ ‎ 从而发现文学与人类生活的全方位的联系。‎ ‎ D.我们如果以文学的实践意义作为考察和研究文学的重要维度,就会认识到文学的真正 ‎ 富有阐释力的应该是从实践意义上对文学行为目的的一种表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文学作品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展开的逻辑之中,蕴藏着人们的愿望、渴求、理想、旨趣 ‎ 隐涵,也蕴含着生活的肌理、价值、意义和人们的基本诉求。‎ ‎ B.虽然文学虚构的生活图景并非人的真实生活,但文学能够让人们在“虚构生活”中真实 ‎ 地看到了对象化的自我,并可能从中回味出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 C.文学作品有时描绘的是理想化的乌托邦,加之多种文学手段运用,构建出可能美轮美 ‎ 奂,楚楚动人的境界,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冲动和向往。‎ ‎ D.人类早期的文学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用,也许是在疲劳、痛苦、无聊之时玩笑、娱乐、‎ ‎ 虚化一下自己,甚至是进行一次自我开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在许多情景中常常向往虚幻,如现实生活出现矛盾、困境时,以虚化的图景予以调 ‎ 和、润滑、昭示,困厄也许就悄然度过,文学叙事便是这一种虚幻。‎ ‎ B.文学是人们极力憧憬和向往的“逼真”的“非现实的生活”,虽然不能规划和设计社会生 ‎ 活,却能辅助、引领、指导人们的生活,让人们诗意地生活。‎ ‎ C.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存在或者文化存在,文学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既包括对人 ‎ 们物质生活的实用性,也包括对于人的精神发展的有用性。‎ ‎ D.说文学是一种审美生活方式,是因为文学以其修辞、形象、故事、意境等对人的生活进行 ‎ 审美性创造,让人从中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了新的感受、体验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张瑄,字廷玺,江浦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有能声。‎ ‎ 景泰时,赐救为吉安知府。俗尚巫,迎神无休日。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 为祟请复之碹怒不许疾亦愈岁大饥,陈牒上官,不俟报,辄发廪振贷。‎ ‎ 居八年,用荐擢广东右布政使。广西贼莫文章等越境陷连山,碹击斩之。又破阳山贼周公 转、新兴贼邓李保等。既而大藤峡贼频陷属邑,碹坐停俸。成化初,韩雍平贼,录瑄转饷劳,赐银 币,给俸如初。碹按行所部,督建预备仓六十二,修陂塘圩岸四千六百,增筑广州新会诸城垣一 十二。民德碹,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巡抚陈濂等 为之 请,乃仍故任。‎ ‎ 八年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平贼林寿六、魏怀三等。福安、寿宁诸县邻江、浙,贼首叶 旺、叶春等负险。瑄捕诛之,余尽解散。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入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 八事,所司多议行。黄河水溢,碹请振,且移王府禄米于他所,留应输榆林饷济荒,石取直八钱输 榆林,民称便。还理院事。寻迁南京刑部侍郎。久之,进尚书。‎ ‎ 二十年,星变,被劾,帝弗问。居三年,给事御史复劾之,遂落职。孝宗立,复官,致仕。‎ ‎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 B.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 C.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 D.瑄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统称“进士”。‎ ‎ B.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 ‎ C.星变,星象的异常变化。古人依“天人合一”思想,谓星变将有凶灾。‎ ‎ D.致仕,免除官职,即撤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碹恪尽职守,关心民生。在广东右布政使任上,督建粮仓,挖掘水库,修筑堤坝,加砌 ‎ 城墙,赢得百姓爱戴。‎ ‎ B.张碹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他在赴任吉安知府路上,见当地百姓天天迎神,便把神像丢 ‎ 进水里,引发疾病、饥荒,他仍坚决反对迎神活动。‎ ‎ C.张碹极力平贼,恩威并施。无论在广东任职还是在福建为官,始终竭诚平定叛贼。在福 ‎ 建任巡抚时,剿灭贼首,胁从不问,得到皇上的褒奖。‎ ‎ D.张碹治政有方,办事灵活。遇到饥荒时,他一边向朝廷报告,一边开仓赈灾;黄河泛滥 ‎ 时,他随机应变,将榆林粮饷改为救济粮,百姓十分便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民德瑄,惟恐其去,既转左布政使,会满九载,当赴京,军民相率乞留。‎ ‎ (2)帝降敕劳之,改抚河南,议事人都,陈抚流民、振滞才十八事,所司多议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洗 竹 王贞白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选,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矸③节下书。‎ 竹 罗隐 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晓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漫岁寒。‎ ‎ [注]①王贞白(公元875年 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 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 职校书郎,曾与罗隐、方干、贯体同唱和。②略洗:稍加砍除从竹的繁枝。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 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8.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郦道元在《三峡》中用“ , ”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 (2)杜甫《登高》一诗的颔联:“ ,_ 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 ‎ 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表现了作者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怅恨和 ‎ 叹惋。‎ 乙 选考题 ‎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先生 赵威 ‎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 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 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 破 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 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 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 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 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 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 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 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 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 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 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 ‎“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一 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 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 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 半个李白了。‎ ‎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 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 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 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 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 也!”教 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 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 子可教也。”‎ ‎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 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 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 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 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 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 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 策,不拿也得拿!”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 来,还设了助学会,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 自己打制的棺材。‎ ‎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 (选自《人民日报》2 016年2月22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开头描写大先生却以“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的“绝活儿”呈现其木匠形象,‎ ‎ 颇能吸引读者,并引出下文对大先生不平凡经历的叙述。‎ ‎ B.文中写大先生“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可见其精明能干,‎ ‎ 有学问,这也是他成为村里人心中尊贵的好艺人和先生的契机。‎ ‎ C.本文多次描绘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分别表现了他对三婶的感激之情、李白诗句触动 ‎ 了他思乡之情、对国家给他发放退休工资的感恩之情。‎ ‎ D.文中写大先生退休后的第一件作品是将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变成一口棺材,留给 ‎ 自己用,这虽表现了他节俭的美德,但也看出他的自私自利。‎ ‎ E.文中的“我”仅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乡村普通人物 ‎ 的悲喜人生,“我”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大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文末写大先生:“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请结合文本,探究大先生“心满意足”‎ 的原因。(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生命呵,你是一只神鸟”‎ ‎——缅怀我的父亲高士其 高志其 ‎ ①“生命呵,你是一只神鸟”是父亲高士其生前写的诗中他喜爱的一句,我把全诗印在《高士 其全集》的封底。父亲去世后,也有知识界与出版界的人士对他的一生作了如此富有诗意的 评价。‎ ‎ ②父亲自幼爱好文学,是在一户书礼世家诞生的。他熟读中国启蒙读本与诸子百家经典,‎ 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1918年踏进清华校园作留美预备生后,“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在他心中 扎下了根;同时,他有机会接触到西方文学与哲学。17岁他的第一篇英文作品《我的生活》获得 好评。后来他加入万国童子军通讯社,锻炼了英语写作能力。‎ ‎ ③父亲在美留学期间,流行性病毒正在祖国肆虐,成千上万的人,包括自己的亲姐姐,都被 这“小魔王”夺去了生命,他便认定医学才能救国,就从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转到芝加哥大学改 攻细菌学这个冷门。他多次吞食食物毒细菌做自身感染试验。不幸的是,一次在实验室中,装 有病毒的瓶子破裂,他受到脑炎过滤性病毒感染,中枢运动神经遭到破坏,手脚活动发生障碍,‎ 但他的思维依然非常清晰敏捷,他顽强地学完了全部医学博士课程。‎ ‎ ④父亲去美国攻读科学与医学,但仍深爱着文学与哲学。在耶鲁大学图书馆,他阅遍了世 界名著。在取道欧洲回国途中,他考察了十七个国家的公共卫生现状和措施,以备供祖国参考。‎ 同时,他的文学情结不解,他曾在巴黎圣母院的小书摊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终于买了一本诗集 才欢喜地回到旅馆。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他访问了歌德故居,在那儿买到他十分珍爱的 歌德名著《浮士德》。‎ ‎ ⑤等到他1930年回到上海,他看到被日本侵略的祖国生病了,瘟疫横行,民不聊生,心情沉 痛无比,他着手翻译《世界卫生事业趋势》、《细菌学发展史》等文介绍给国人。不久他的病情日 益加重,四肢近于瘫痪。但他依然愤世嫉俗,由于不满国民党的贪官污吏,他辞去南京中央医院 检验科主任的职务,失业后贫病交迫,在上海亭子间开始了科学小品创作。19 34年父亲在发表 第一篇科学作品《细菌的衣食住行》时,将原名“高仕錤”改为“高士其”,并郑重宣布:“去掉人旁 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就在这时,他经在美国就结识的好友——读书出版社创始人李公朴 引荐,正式投入了文化抗战的译著出版生活。‎ ‎ ⑥之后,在李公朴、陶行知、艾思奇、黄洛峰和茅盾的支持下,他不仅成为读书出版社科普创 作和译作的重要作者和编辑,还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唯一拿笔奋战且影响最大的著名科普作家。‎ 作为一名优秀细菌学专家,父亲准确地预见到了细菌战的可能和反细菌战的必要;作为一名忠 贞的爱国者,父亲认为先要从最基础做起,唤醒民众对病菌的防御意识。在父亲看来,从事这项 工作的意义,不但是引起对日敌警惕,更重要的还在于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以强健之身 去拯救和保卫祖国,并使它富强。从此,父亲找到了一种把自己留美学到的专业知识,奉献给浴 血奋战的中国大众的最好方式。开始,他还能用抖动的手握着笔杆,艰难地书写近百篇科学小 品;以后病情加重,就先打好腹稿,一个字一个字地口述出来,请人记录。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往 往需要花费几天时间才能完成。但他每天乐此不疲。‎ ‎ ⑦茅盾先生称赞我父亲妙笔生花,将这些专业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时用 ‎“访问记”,有时用对话体,或是幽默的叙述体。各种毒菌在他笔下都被拟人化了,贪婪、狠毒、阴 险——活像一群侵略人体的小魔王,读者能以此和抗战时期的现实生活作形象的比照。茅盾 说,这样“使读者不但得了与我们民旋健康有莫大关系的知识,还激发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以及 疾恶如仇的正义感”。一位惠重疾的瘫痪科普作家,能以自己手中的笔,在抗战中发挥这样的宣 传作用,真是太难得了!也曾有人非难父亲,说他政治热情太高了,有时把研究自然现象的科 学,用作抨击社会不正之风和投向民族仇敌的刀枪。而父亲对这些非议不以为然,他不像少数 科学家那样,无视民族存亡,把自己关在风平浪静的实验室中作居奇的商贾,他坦然地宣称,他 的科学研究“投降了大众”。正因为此,父亲写的每一个字,都是为这种“投降”奋斗献身的结果!‎ 读过的三联人士及其后人说,他们被高士其的民族大叉与爱国情怀深深感动,读时常常想落泪,‎ 并认为:高士其是文化抗战的耀眼明星。 (选自《科普研究》2015年第4期,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父亲出生于书礼世家,自幼爱好文学,熟读中国启蒙读本与诸子百家经典,积淀了深厚 ‎ 传统文化底蕴,为以后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B.父亲19 30年回到上海后能够翻译《世界卫生事业趋势》、‎ ‎(4)作为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不仅深受儿子爱戴,亦广受人们的赞誉,那么,你心目的高士其 ‎ 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 、始终如一、绝不妥协,蔡英文和民进党还 ‎ 是赶快清醒清醒,不要再玩文字游戏,不要做“台独”的白日梦了。‎ ‎ ②美国政府3月28日宣布,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在不依赖苹果公司的情况下,成功突破了 ‎ 恐怖袭击事件嫌疑人的智能手机“ ”的iPhone安全系统。‎ ‎ ③2016年马来西亚吉隆坡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中国男团3 0完胜日本男团,第20次拿下 ‎ 世锦赛团体赛冠军,实现最近的八连冠,这证明了我乒乓长城 .‎ ‎ A.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B.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 C.坚如磐石 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D.坚不可摧 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据某地图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游客人数最多的景区为杭州西湖,309万人次涌进 ‎ 西湖景区。‎ ‎ B.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诉求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会呼吸的 ‎ 痛”让人们渴望干净的空气和水。‎ ‎ C.《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 ‎ 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 D.自2月5日起,广西三江进入春茶采摘期,全县每天可收茶青50顿,预计今年春茶产量 ‎ 将达3500吨左右,同比增长7%~10%。‎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完全不同的人群,‎ ‎ “宅男”“宅女”就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在长时间面对屋内沉重压抑的白墙和单调乏 ‎ 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情绪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 ‎ 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方式。‎ ‎ A.更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 B.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 ‎ C.同时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其缺憾 ‎ D.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 每处不超过l2个字。(5分)‎ ‎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粗俗语言在网上大行其道,流传甚广。这 ‎ 不仅损害了规范汉字的权威性,使汉字和汉语文明遭到危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践踏与挑 ‎ 战。网络语言侵入现实生活, ① 。许多学生,开始使用让家长们看不懂的“火星文”。一 ‎ 些粗俗的网络语言过于草率轻佻,种种不良风气,犹如病毒一样蔓延扩散,② ,也严重扰 ‎ 乱青少年的思维和视线。因此,③ 。‎ ‎17.下面的图表是一家研究机构对20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数据,请根 ‎ 据要求答题。(6分)‎ ‎ (1)根据上表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3分)‎ ‎ (2)根据你的生活认识,简要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超过20字)(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2016年2月27日下午,洛阳市区K69路公交车上,大河报记者遇见这样一幕:公交车 ‎ 行至定鼎立交桥西公交站,上来一位手拿铁锨、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乘客,他走到车厢前后 ‎ 部交接处,坐在了台阶上,在他的右臂处就空着一个座位。这位农民工临下车时,记者询问 ‎ 他有座位不坐的原因,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兄弟称,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自己 ‎ 身上脏,不想打扰人家。这一幕被传到网上后,引起网友们的热议。‎ ‎ 对材料中的这种现象和对这种现象的质疑,你有什么思考?‎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只要……就”说法绝对,应为“只有……才”。)‎ ‎2.B(原文是“近乎真实”。)‎ ‎3.c(原文是“文学的有用性并非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实用性,而主要是对于人的精神发展的有用性”。)‎ ‎4.A(原文标点:碹遇诸途,设神水中。俄遘危疾,父老皆言神为祟,请复之。瑄怒,不许,疾亦愈。)‎ ‎5.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6.B(“祟尚科学”的说法无中生有;“引发疾病、饥荒,他仍坚决反对迎神活动”强加因果,生病是巧合,后来他自 ‎ 然痊愈了;闹饥荒是天灾,跟是否迎神没关系。)‎ ‎7.(1)百姓感激他,唯恐他离任而去。他转为左布政使后,正值九年任满,应当回京述职,军民相继请求他留下。‎ ‎ (“德”“去”“会”“相率”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 (2)皇上颁发敕书慰劳他,改为河南巡抚。他因议事人京师,上书提出安抚流民、发现遗漏人才等十八项建 ‎ 议,有关部门大多讨论实行。(“劳”“抚”“振”“滞才”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8.要点示例: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2分)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2分)③作为行文线 ‎ 索,贯串全诗内容。(1分)‎ ‎9.要点示例:(1)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 ‎ 相依。(2分)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 ‎ 友。(2分)(2)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 ‎ 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2分)(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0.(1)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这一句看不出“有学问”;D“但也看出他的自 ‎ 私自利”不符合本文的主题;E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 (2)①落魄的乞讨者:早年逃荒乞讨,寄住他乡。②手艺精湛的木匠: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 ‎ ‎ 语,更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③有知识有学问却不善言辞的教书先生: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有高 ‎ 见i肚子里的学问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④知恩图报的慈善家:用每月领到的钱做了结实的课桌椅送 ‎ 到学校去,还设了助学金。(6分,答出三点即可。)‎ ‎ (3)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丁……继而是一个身影”)、外貌描 ‎ 写(“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缠着破布条”)和语言描写(“大娘啊,要饭的来 ‎ 了,给口吃的吧。”)。侧面描写:描写“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4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 ‎ 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与下文形成受人尊重,国家供养的幸福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 ‎ (4)①落魄时,有人及时相助;②受人尊重,任教书先生,一生有所作为;③晚年捐助孩子上学;④最终能如愿 ‎ 躺进自己精心打制的棺材。(8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l)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表述不完整、不严密。最主要的是与“改学细 ‎ 菌学”、“考察了十七个国家的公共卫生现状和措施”等等密不可分;c断章取义。原文是“流行性病毒正在 ‎ 祖国肆虐,成千上万的人,包括自己的亲姐姐”;E以偏概全。原文是“读过的三联人士及其后人”。)‎ ‎ (2)①作者借父亲生前写的诗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崇敬之情以及知识界与出版界的人士对父亲的高度评 ‎ 价;②凸显了父亲不同寻常的形象:虽是科普作家,但文学素养很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I@在标题和开头引 ‎ 用诗句,使文章富有诗意,也突出文章的主旨,总领全文。(共三点.-点2分)‎ ‎ (3)①父亲作为一名优秀细菌学专家,及时用科普文章介绍各种与我们身体相关的毒菌的专业知识;②父亲 ‎ 用生花妙笔将专业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采用各种各样的体裁形式,将各种毒菌拟人化,从而吸 ‎ 引了读者汲取科学知识;③因为身处抗战期间,父亲笔下的毒菌贪婪、狠毒、阴险——活像一群侵略人体的 ‎ 小魔王,使读者能以此与现实生活中敌人作形象的比照,激发正义感和斗志。(共三点,一点2分)‎ ‎ (4)①具有很高文学素养的科普作家:熟读中国诸子经典,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接触西方文学与哲学,阅遍 ‎ 了世界名著;能写诗,科普文章妙笔生花。⑦优秀细菌学专家:多次吞食食物毒细菌作自身感染试验,并因 ‎ 此染病终身}翻译《世界卫生事业趋势》、《细菌学发展史》等文介绍给国人;准确地预见到了细菌战的可能和 ‎ 反细菌战的必要;撰写科普文章广泛介绍毒菌。③具有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的爱国者:他认定医学才能救 ‎ 国,就专学细菌学;他愤世嫉俗,不满国民党的贪官污吏;抗战时期中国唯一拿笔奋战的著名科普作家。④‎ ‎ 具有顽强意志的强者:中枢运动神经遭到破坏,手脚活动发生障碍,他顽强地学完了全部医学博士课程}病 ‎ 情加重,先打好腹稿,口述请人记录。(一点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共8分)‎ ‎13.c(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 ‎ 决心意志。固若金汤:形容工事非常坚周。)‎ ‎14.C(A 结构混乱。“据……大数据显示,”是“据……”和“……显示”两种句式的杂糅,可改为:①“……数据显 ‎ 示”;②或“据……数据”;③或“从……数据来看”。另外,“游客人数最多的景区为杭州西湖,309万人次涌 ‎ 进西湖景区,,搭配不当,可改为“游客人数最多的景区为杭州西湖,达309万人次”。B成分残缺。应在“从 ‎ 温饱到环保”后加上“的转变”。D前后矛盾。可删去“左右”。)‎ ‎15.B(A项递进关系不当;C项“弥补其缺憾”不准确;D项后半句“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说法绝对且 ‎ 与后文衔接不好。)‎ ‎1 6①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②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③拯救汉语汉字文明与保障青少年 ‎ 健康已势在必行(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 ‎ 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参考示例:(1) 80后、90后中学生,平均身高、体重都较70后增加了,但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却下降了-(3分,‎ ‎ 把握三个“比较”;出生类别、身高体重、机能综合素质。意思相近即可)(2)生活条件好了(营养好了),但身 ‎ 体锻炼少了。(3分,其他理由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8.【立意提示】①农民工这一“坐”,“坐”出了他的善良与爱心;②农民工自卑的根源在于城里人的歧视;③农民 ‎ 工放着座位不坐也是一种抗争;④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于享有平等的权利……‎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