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许昌新乡平顶山2016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南许昌新乡平顶山2016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南省平顶山新乡许昌2016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 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不仅因它那似人的容貌、灵活的体态、滑稽的动作,还因古人将它视为长寿的象征。伴随长寿的是安详平和、生活幸福。‎ ‎ 在中国古代文物中,常常可以看到生动传神的猿猴造型的艺术品。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猿猴造型文物,是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小型泥塑,体高5厘米左右,所以仅塑出形体的大轮廓,不作细部刻画,古拙而生动。在出土的各种鸟兽塑像中间,以猿猴最引人注目——它昂首挺身坐地,一副傲然的神态,表明石河文化的原始艺术家,不仅掌握了猿猴的体质特征,而且达到了初步追求传神的境界。‎ ‎ 进入青铜时代,猿猴造型仍是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在青铜文物中可以寻到它各式各样的身影。山西闻喜出土的青铜《刖人守囿车》,其盖上有一只立体塑的蹲猴。以猿猴造型作为青铜器装饰更为成功的例子,是出土于战国时中山王陵的《十五连盏铜灯》。这一时期西南地区的古代民族青铜文物中,也常有以猿猴造型为题材的艺术品。‎ ‎ 青铜时代,也有很多利用猿猴的体态特征制作而成的实用美术品,其中最成功的要属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银猿饰》。以猿伸臂作钩的造型构思,在汉代文物中多有体现,且更为生动实用。但是汉代猿猴造型中艺术水平最高的,还属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出土的一些木雕像。在汉墓中发现的猿猴图像,除了写实的以外,也有一些寓意象征性的作品。例如将猴和马组合在一起,在画像石和陶俑中都出现有猿猴骑在马背的图像,其寓意为“马上封侯”,以企望官场升迁。‎ ‎ 至迟到汉代,猴子已与十二辰中的“申”联系在一起,王充《论衡·物势篇》中就说过:“申,猴也。”这就形成了以动物形象表示的十二辰图像,也即至今还盛行的十二生肖,它们的图像后来经常出现在古代文物之中。最初的十二辰是写实的动物形象。稍后在隋墓中放置的十二生肖俑,形貌则由写实转向富于浪漫色彩的拟人化造型,并且穿上人类的袍服,塑成正襟端坐的姿态。到唐代墓葬中,开始让这些动物像人一样站立起来,身穿袍服,拱手肃立,只是从领口伸出的头是动物的形象。‎ ‎ 这种猴首人身的艺术造型,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又出现在佛教石窟的壁画之中。在早期的石窟壁画中,猿猴的图像多出现于佛本生故事之中。例如新疆的克孜尔石窟,在菱形格排列的本生故事中,常见猴王本生,画出了许多形态生动的猴子,都是极为写实的图像。而在唐末五代时,猴子图像更富传奇色彩,它是随着到西方求经的圣僧出现的:在甘肃的西夏壁画中向菩萨行礼的法师的身后随有驮经的白马,白马侧旁画着一位合掌行礼的猴行者,这可算是时代较早的唐僧携带猴行者西天取经图。这位猴首人身的猴行者,正是后来著名小说《西游记》中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前身。猴王孙悟空那猿猴头而身穿人类服装的有趣造型,特别是他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身披铠甲大闹天宫的无畏形象,更被视为中华民族英勇抗暴精神的象征。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常将猿猴连称,人们喜爱猿猴,是因为它有似人的容貌、灵活的体态、滑 稽的动作以及长寿的象征内涵。‎ B.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遗址出土的体高5厘米左右的猿猴小型泥塑,仅塑出形体的大轮 廓,不作细部刻画,古拙生动。‎ C.石河文化时代的原始艺术家掌握了猿猴的体质特征,达到了初步追求传神的境界,‎ 塑出了时代最早的猿猴造型。‎ D.在青铜时代的不少出土青铜文物中,人们都可寻到猿猴的各式各样的身影,表明人 们对猿猴这个艺术形象的喜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十五连盏铜灯》和西南地区的古代民族青铜文物中常有的以猿猴造型为题材的艺术 品,表明同时期人们注重猿猴造型的装饰。‎ B.山东省曲阜市鲁国故城遗址出土的《银猿饰》及甘肃武威东汉墓中出土的一些木雕 像都是汉代猿猴造型中水平较高的艺术作品。‎ C.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生辰相对应,就形成了以动物形象表示的十二辰图像——十 二生肖图像,它们经常出现在汉以后文物中。‎ D.十二生肖图像最初是写实的动物形象,隋朝时形貌则由写实转向富于浪漫色彩的拟 人化造型,到了唐朝拟人化造型就更明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像石和陶俑中都出现了一些猿猴骑在马背的作品,其寓意为“马上封侯”,以企望 官场升迁,这些图像有一定象征性。‎ B.猴首人身的猿猴艺术造型。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之前的佛教石窟壁画之中也出现过,‎ 其经历了由写实到浪漫的形貌嬗变。‎ C.唐末五代时出现了更富传奇色彩的猴行者图像,这和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有关系,‎ 猴行者就是《西游记》中悟空的前身。‎ D.竖起“齐天大圣”大旗,身披铠甲大闹天宫的猴首人身的猴行者孙悟空的无畏形象,‎ 成为中华民族英勇抗暴精神的象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阎复,字子靖,祖衍,仕金,殁王事。父忠,避兵山东之高唐,遂家焉。性简重,美丰仪。七岁读书,颖悟绝人。弱冠入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时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至元八年,用王磐荐,为翰林应奉,以才选充会同馆副使,兼接伴使。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二年,升翰林修撰。十四年,出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阶奉训大夫。十六年,入为翰林直学士,以州郡校官多不职,建议定铨选之法。二十三年,升翰林学士。帝屡召至榻前,面谕诏旨,具草以进,帝称善。二十八年,尚书省罢,复立中书省。帝励精图治,急于择相,一日,召入使殿,谕之曰:“朕欲命卿执政,何如?”复屡谢不足胜任。御史台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首命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先是,奸臣桑哥当国,尝有旨命翰林撰《桑哥辅政碑》。桑哥既败,诏有司踣其碑,复等亦坐是免官。‎ 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以旧臣召入朝,赐重锦、玉环、白金,除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元贞元年,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用释奠雅乐。”从之。又言:“曲阜守冢户,昨有司并入民籍,宜复之。”其后诏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祀田五千亩,皆复之请也。大德元年,仍迁翰林学士。二年,诏赐楮币万贯。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谕之曰:“中书庶务繁重,左相难其人,卿为朕举所知。”复以哈剌哈孙对,帝大喜。十一年春,武宗践祚,复首陈三事,曰“惜名器,明赏罚,择人材”,言皆剀切。未几,进阶荣禄大夫,遥授平章政事,余如故。复力辞,不许,上疏乞骸骨,诏从其请,给半俸终养。皇庆元年三月卒,年七十七,谥文康。‎ ‎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 ‎ B.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 ‎ C.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 ‎ D.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殁:指小孩夭折和病死。我国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的称呼各有不同,如:‎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B.弱冠:“弱”意指“年少、年幼、体犹未壮”。在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 即戴上表示己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铨选:选才授官。我国古代从唐开始,选用官吏,除最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一 般都由吏部铨选,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 D.乞骸骨:请求将骸骨归葬故乡,意为自请退职回家安度晚年。与“致仕”略有不同,‎ 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则提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阎复天资聪颖。阎复从少年时代就超出常人,成年后师从饱学之士康晔,元好问也 非常赞赏其文采。‎ B.阎复以才学闻名。世祖极为赞赏他的文采,从此仕途一帆风顺。成宗即位后,他力 劝成宗重视儒学。‎ C.阎复淡泊名利。世祖、成宗、武宗都很器重阎复,但是阎复不贪恋官位,曾坚决不 肯接受宰相一职。‎ D.阎复谨严持重。阎复尽职尽责,看到对朝廷不利的现象就敢向朝廷提出建议,谏言 屡次被皇帝采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帝屡召至榻前,面谕诏旨,具草以进,帝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桑哥既败,诏有司踣其碑,复等亦坐是免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完成8~9题。‎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 【注】屈大均:广东番禹人,参加反清斗争,力图恢复大明。他为躲避清兵迫害,滞留南京,在此期间,游览了摄山。‎ ‎8.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陋室非常幽静的环境,衬托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 ‎ (2)在千年之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在《离骚》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知我们“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 ‎ (3)苏轼在他的传世名篇《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者的反应和内心体验的角度侧面烘托笛声的凄婉。‎ 乙 选考题 ‎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警告的枪声 ‎[美国]杰克·考克斯 ‎ 彼得森在冰面上慢慢地爬行,他停下来休息,把注意力从悄悄跟踪的海豹身上移开。很快,他对冈纳的妒忌又涌上心头,以致心神不宁。彼得森在记忆中就一直痛恨冈纳。他们是在瑞典海岸附近的岛屿上一块儿长大的。不论做什么,那个聪明的、比他小两岁的冈纳总是要比迟钝的彼得森强。‎ ‎ 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是由一份渡轮工作引发的:冈纳已经收到大陆旅行合同,而彼得森多年来对这份夏天的工作一直梦寐以求。‎ ‎ 彼得森恶狠狠地摆脱掉心中的怒火,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海豹身上。作为一个熟练的猎人和渔民,他娴熟而又小心翼翼地穿过亮晶晶的冰面。‎ ‎ 那只海豹舒适地躺在温暖的阳光下,距离彼得森约100米远,已经在射程之内。但它紧靠冰块的边缘,如果彼得森不能一枪打中,它就有可能逃脱。身穿白色风雪服的彼得森在冰面上很隐蔽。他扭动身体,慢慢地把来复枪一英寸又一英寸往前推,将它架在宽宽的有黄铜底板的滑雪板上,枪上套着一个伪装用的小帆布网。他爬上一块冰,舒服地趴在冰角上。‎ ‎ 通过白色帆布网上的小孔,他沉着迅速地瞄准海豹头后部,扣下了扳机。只听见两声噼啪声,海豹一阵阵地痉挛,然后身体翻转,倒向了一侧。‎ ‎ 每年春天,岛上的男人都要出去捕海豹,这是他们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捕猎的那几周里,他们的生活不仅艰苦而且危险,但一直要干到刮起南风、慢慢增强的阳光开始融化冰块为止。因此,岛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因为悄悄跟踪海豹的人也许会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浮冰正在漂走,结果导致送命。‎ ‎ 彼得森用绳索捆住海豹,把它拖向他那笨重的铁皮船。冰面已经破裂,他看见几块险象丛生的大冰块。他和岛上其他人都觉得这里不值得再待下去,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家。‎ ‎ 前几年,一想到回家,彼得森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但是,现在一想到回家他就沮丧。他的父母亲非常指望他能得到渡轮合同,以便使家里生活好过一些。然而,就是冈纳这小子坏了这件好事。‎ ‎ 彼得森一肚子怒火,沿冰块的边缘慢慢走着。突然,他看见一个人正在跟踪一只海豹,是冈纳。‎ ‎ 彼得森是看到了冈纳戴的那条鲜艳的蓝围巾才认出冈纳的,那条围巾是自己的妹妹伯吉塔因为爱冈纳而为他织的。‎ ‎ 看到那条蓝围巾,彼得森好像被人抽打了一下。“你再也不能忍下去了。”一个声音在他头脑中对他说,“你忍了这么久,真是个傻瓜!”‎ ‎ 现在,一颗子弹就可以解决所有这些痛苦。没有人会知道,没有人能知道是谁开的枪,有人被当成远处的海豹而被误杀的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发生过。彼得森在冰上站稳,再次眯着眼睛端平来复枪。现在他真正要猎杀,猎杀那个总是挡他路的人。他小心翼翼地瞄准冈纳的头部。 ‎ ‎ 枪声在冰上回响,彼得森立刻意识到没有射中。他看见冈纳跳了起来,慌忙朝四周看了看,抓起滑雪板上的来复枪,半爬半跃地跳了几码远。然后他又急忙往后看了看,放下滑雪板,并开始匆匆把滑雪板拖过冰块。‎ ‎ 怎么回事?难道冈纳知道自己成为人靶了?彼得森躺在那里目瞪口呆,为自己所做的蠢事瑟瑟发抖。自己是否已经犯了图谋杀人罪? ‎ ‎ 冈纳步履艰难地穿过凹凸不平的冰决朝他走来。彼得森对突然发生的毁灭性的人生变幻惊诧不已:不久前他还在悄悄地跟踪海豹,但过了一会儿他几乎成了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犯。‎ ‎ 他曾在什么地方读过这样的报道:难道他自己——彼得森——不正是因妒忌而发疯了吗? “感谢上帝!”他喃喃自语,从未如此深刻体会过这些话。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等冈纳走过来。 ‎ ‎ 他能对冈纳说些什么呢?这是一次意外,或者他看见有东西在动,以为是海豹? 冈纳能相信他的话吗?他试图说话,可不知说什么好。‎ ‎ “谢谢,彼得森!”冈纳大声喊道,“再晚一会儿,我就漂走了。我向四周一瞧,发现自己正在一块浮冰上,我险些没有跳过来。如果不是你鸣枪提醒,我就没命了。”‎ ‎ 冈纳走到彼得森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谢谢,彼得森,谢谢;冰块化得很快,你警告的枪声来得正是时候。你怎么不说话,伙计?”‎ ‎ 彼得森的蓝眼睛在雪镜后闪动:“是的,警告的枪声,冈纳。”他回过神来,伸出手:“它来得正是时候。” (友光/编译)‎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彼德森和冈纳是在瑞典海岸附近岛屿上一起长大的,彼得森最近对冈纳的怨恨起源 于对方抢了本属于自己的轮渡工作。 ‎ B.彼得森的射击水平并不高明,即便是在他非常仇恨冈纳,怒火中烧、目标非常准确 的情况下,也难以瞄准并射中冈纳。‎ C.小说相当精准地描述了彼得森的内心情感变化及过程,特别是他将仇恨之弹射向冈 纳前后的既微妙又复杂的心理感受。‎ D.彼得森难抑心中妒火,终于失去理智,开枪射击。知道没打中后,他很吃惊自己枪 法不准,又很懊悔自己的愚蠢行为。‎ E.因为冈纳对危险一无所知,所以他把彼得森打算置自己于死地的鸣枪当作对方为提 醒自己脱离危险而做出的善意行为。‎ ‎ (2)彼得森为什么终于决定猎杀冈纳?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冈纳的误解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为此文章做了哪些铺垫?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小说结尾彼得森说的“警告的枪声来得正是时候”—句话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及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湖畔的梭罗 汪家明 ‎ 梭罗这样的人,是人类的异端,唯其异端,才展示出奇才,就像梵高,其极端的行事他人难能仿效,但却会被后人奉为至尊。‎ ‎ 在美国,梭罗(1817-1862)算是古典的作家,是美国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梭罗就得以亲近爱默生,经常参加爱默生家的文人聚会,受其超验主义观点的影响,反对权威,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崇尚直觉,认为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直接认识真理。爱默生也喜欢这个年轻人,曾致信哈佛总裁推荐梭罗,使梭罗获得奖学金。‎ ‎ 1845年春,他决心进行向往已久的生活实验。在征得爱默生同意后,他在离村镇不远的瓦尔登湖畔属于爱默生的林地上,着手自建木屋,并于‎7月4日搬进新居,独自在此居住26个月之久,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自己垦荒种植,自己伐木劈柴烧壁炉,自己做饭,用自己生产的豆子换取必需的日用品,还给人帮工。他追求“一周里只有一天工作,而有六天自由支配”的生活。这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他用来会友交谈,用来参加文人聚会,更以绝大多数时间用来观察自然、沉思冥想、读书写作。‎ ‎ 在湖畔小屋居住期间,他因多年拒付不合理的人头税而被捕,虽然第二天就由姑姑代缴被释放,但对他刺激极深,几年后发表了一篇名为《对政府的抵抗的文章》。这篇文章被编入论文集时,改名为《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托尔斯泰的“勿抗恶主义”等,其精神实质都源于这篇文章。这倒是梭罗生前难以想象的。 ‎ ‎ ‎ ‎ 离开湖畔小屋后,除了偶尔做一点勘测工作,他基本过着自由撰稿人的生活,旅行、读书、记笔记、写作是其主要内容。他喜欢数学,有测量的特长。他养成了一种习惯:测量有兴趣的物件的大小与距离,如树的大小,池塘与河流的深度和宽度,山的高度等。‎ ‎ 从1855年起,他开始感到身体不适,双腿发软,虽经积极治疗,一直没有痊愈,于1862年因肺结核发作去世,年仅四十五岁。 ‎ ‎ 对他的作为和个性,朋友们有许多记录。他一生放弃了太多东西:没有学着从事任何职业;没有结过婚;独自一人居住;不去教堂;不参加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不吃肉,不喝酒,也从来没吸过烟。在生活中他用不着抵抗什么诱惑。‎ ‎ 但在其他方面,他却细如毫发。据说,他在池塘边找到一种花,仔细观察后,断定它已经开了五天。他胸前的口袋里有一本日记簿,上面记录了树林里应当在这一天开花的所有植物的名字;他知道某一个夜晚在河面上纷飞着地蝇,鱼们抢着吞食,吃得太饱,有些鱼竟胀死了。他有种倾向:要放大这一刹那。即便只是一个极小的物件,他也要从中看出自然界的定律。‎ ‎ 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他在1849年自费出版的《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内容是记录他和约翰在两条河上的旅行,其中穿插着大段大段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议论,晦涩难懂,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另一本就是《瓦尔登湖》了,于1854年出版,一百五十年来风行天下,不知出版了多少个版本。‎ ‎ “写作下面这些文字,或者说其中大部分文字时,我只身一人生活在树林里的一所房子里,距离周围的邻居都在一英里左右。房子是我自己一手建造的,位于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湖畔。我用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维持我的生计。我在那里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如今,我又是文明生活的匆匆过客了。”……‎ ‎——《瓦尔登湖》全书就是这样开始的。在书中,梭罗记录自己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希望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其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描写,因此有人将此书看作一本关于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其实这不仅是一部抒情散文著作,也是一部罕见的哲学著作。‎ ‎ 爱默生在梭罗的葬礼后离开墓地时自言自语道:“美国还不知道——至少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位国民。”他的预言很对。1985年《美国遗产》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名列第一。如今梭罗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偶像,美国人认为,是梭罗最先启蒙了国人感恩大地的思想。到目前为止,此书已有两百多个版本,并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选自《难忘的书与人》,有删改)‎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美国古典文学开创者之一,梭罗极端的行事风格像梵高一样,虽然令其他人难 能仿效,但却会被后人奉为至尊。‎ B.1845年春,在爱默生的支持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着手建造自己的小木屋,生活基 本自给自足,可以支配自由时间。‎ C.梭罗在湖畔小屋隐居时多年拒付不合理人头税,这可能源于他读书期间接受的反对 权威,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思想。‎ D.梭罗放弃了太多东西,他曾自嘲是文明生活的过客,隐居期间跟别人接触不多,朋 友们对其作为和个性有不少记录。‎ E.梭罗生前总共出版两部著作,尽管二者都涉及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内容,但是两本 书命运不同,一部畅销一部滞销。‎ ‎ (2)文章为什么说“梭罗这样的人,是人类的异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结合全文谈谈梭罗的“奇才”的表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章末尾说“美国人认为,是梭罗最先启蒙了国人感恩大地的思想”。请结合材料以及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生活方式包括个人在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一系列习惯,不少养生 专家认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长寿__________。‎ ‎②鲁迅在他的《序言》里说,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__________者,即使有 人讥之为“教授小说”,也属于“实难组织之作”。‎ ‎③幼儿教育需要那些真正热爱孩子的人来从事,尤其是能使自己真正对孩子一生幸福产 生深刻影响的人,但当前幼师队伍水平__________。‎ ‎ A.息息相关 言必有据 参差不齐 B.休戚相关 言必有物 参差不齐 ‎ C.休戚相关 言必有据 良莠不齐 D.息息相关 言必有物 良莠不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同担当的使命感,表 明了中国为推动互联网发展做出更大努力的决心。‎ B.一些调查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的大部分居民憧憬自由而又安定的生活,并且希望不 断上涨的房价能够逐步回落是大家的普遍愿望。‎ C.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会让奢靡浪费的风气入侵我们的社会领域,将真正喜爱这些商 品的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D.孩子们现在普遍近视得比较早,这除了与他们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 长有关外,也与其各自家族遗传因素密不可分。‎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需要不断同自然进行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__________,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便会因为自然资源的匮乏而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也无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A.不能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 B.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文明将面临倒退甚至毁灭 ‎ C.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 ‎ D.只要没有改造支配好自然,就会产生依赖、受困于自然环境的负面效应 ‎16.用—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5分)‎ ‎ 为了解00后儿童新媒介使用情况,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历时一年,对18个中心城市的3万多名儿童(3岁至14岁)及其家长进行了调研。调研显示:幼儿园时期(3岁至6岁),44.1%的孩子开始玩网游;小学中年级(9岁至10岁)时,儿童周末玩电子媒介的平均时长达63.57分钟:初中(13岁至14岁)时,91.8%的儿童使用QQ,其中33.7%的孩子有陌生网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常发生被毒蛇咬伤的事件,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有些毒蛇毒性剧烈,如眼镜蛇、竹叶青、金环蛇、银环蛇、五步蛇、蝰蛇、蝮蛇、烙铁头、海蛇等,人被咬伤后死亡率很高。大多数毒蛇的头部是三角形的,颈部比较细,牙齿很长,咬人时口张得很大,被咬处有两排牙印,前端两个和其他相比,显得更深、更粗,因此, __① 。一般情况下, ② :结扎,在被毒蛇咬伤的上部用橡胶带或止血带结扎,阻止毒素向全身扩散;清洗伤口,用净水、0.1%的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将被咬部位泡在水中,从上到下挤压20—30分钟,排出毒液;扩创排毒,封闭咬伤部位后,用拔火罐或吸奶器吸吮毒素,情况紧急下也可直接用口吸吮,要把毒汁全部吸出,但是注意最后要用清水漱口,不要把毒液吸入体内。只有这样, 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2016年3月,在韩国举行了一场全球瞩目的在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与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之间进行的围棋比赛,最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的AlphaGo(阿尔法狗)程序击败韩国围棋冠军李世石,成为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少有的里程碑事件。‎ ‎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6届平顶山新乡许昌高三联考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3分)C(“时代最早的猿猴造型”有误,原文是“目前所见……文物”。)‎ ‎2.(3分)B(《银猿饰》不一定是汉代文物。) ‎ ‎3.(3分)B(“由写实到浪漫的形貌嬗变”是“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C ‎5.(3分)A(“殁”还指“死于非命”。)‎ ‎6.(3分)B(“一帆风顺”表述错误,他的仕途因为桑哥遭遇挫折。)‎ ‎7.(10分)‎ ‎(1)(5分)皇帝多次召(他)到榻前,当面告诉诏令(的主要内容),他都详细地起草进呈,皇帝表示很满意。(“面谕”“具草”“称善”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5分)桑哥败露之后,皇帝下令有关机构毁坏他的墓碑,阎复等人也因为这件事情而被牵连罢官。(“有司”“坐”“是”各1分,句子大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本诗塑造了一位虽屡遭迫害(1分)但壮志未泯(2分)的抗清志士形象(2分) 。‎ ‎(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6分)全诗通过对秋夜山林叶落鸟惊的“无静”和第二天潭水空明、松林积翠的描写,借景抒情、以景衬情,突出作者在特殊形势下异乡思归的孤寂(或“心绪难宁”)和反清复明的焦灼(或“坚定”)。 ‎ ‎(技巧2分,情感4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6分)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现象,则该空不给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何方圆之不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⑶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 ‎ 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A.“抢了本属于自己的”原文没有体现;B.“射击水平并不高明”表述错误;D.“他很吃惊自己枪法不准”不准确,他吃惊的是为何没打中,疑心对方有提防。) ‎ ‎(2)(6分)‎ ‎①对冈纳心怀妒忌和怨恨。彼得森一直认为冈纳处处比自己强。(2分)②可以很容易地推脱逃避嫌疑。在猎捕海豹的时节,杀了人会被当地人认为是当成海豹误杀的。(2分)③自信无人知道他开枪。彼得森穿着白色的风雪服趴在白色的冰面上,十分隐蔽,不易被发现。(2分)‎ ‎(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3)(6分)‎ ‎①前文交待捕猎的人必须小心翼翼地观察冰块,防止被浮冰带走而送命,而且冰面已经开始破裂。岛上的人都觉得这里不值得再待下去,决定当天晚上就回家。(2分)②对冈纳听到枪声后所作反应的细致描写,说明冈纳当时确实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2分)③前文交代彼得森的妹妹爱上冈纳,这样的人物关系使冈纳觉得彼得森是在鸣枪提醒自己。(2分)‎ ‎(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4)(8分) ‎ ‎①冈纳的误解使彼得森意识到射向冈纳的枪声其实更是射向自己的枪声,是对自己灵魂和良知的一个叩问和警告。(2分)②有时候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会蒙蔽人的良知,使我们一度迷失自己,犯下错误。(2分)③但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机会弥补。(2分)④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反思自己的灵魂,警告自己的良心,以免铸成大错。(2分)‎ ‎(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 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A.“美国古典文学开创者之一”有误;B.“生活基本自给自足、可以支配自由时间”不是“在1945年春”;E.“二者都涉及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内容”有误。)‎ ‎(2)(6分)‎ ‎①梭罗反对权威,提倡个性的绝对自由,崇尚直觉,认为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直接认识真理。(2分)②梭罗的作为和个性与众不同,放弃了常人追求的太多世俗需求,在生活中他用不着抵抗什么诱惑。(2分)③梭罗自认为是文明生活的过客,追求质朴和自给自足,只身一人居住在瓦尔登湖畔小木屋,进行生活实验。(2分) ‎ ‎(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6分)‎ ‎①是古典的作家,是美国文学的开创者之一。(2分)②他的著作《对政府的抵抗的文章》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的影响,也影响了甘地和托尔斯泰的思想。(2分)③梭罗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偶像,《瓦尔登湖》一百五十年来一直风行天下,出版多个版本。(2分)‎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4)(8分)‎ ‎【示例】①梭罗对自然的亲近、学习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使他的著作及思想成为了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②梭罗用他短暂、完美的一生证明,大自然不仅赐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给予人类丰富充盈的灵魂和思想;③大地是人类永恒的母亲,人类可以借自然界安放浮躁的灵魂和对人生的思考;④现代社会中我们更要感恩大自然,时刻保护好赐予我们思想,维持我们生存的大自然。‎ ‎(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A(“息息相关”和“休戚相关”都可以指关系密切,但是“息息相关”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休戚相关一般有人的出现。“言必有据”指说话必定有依据;“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一起,不容易区分;“参差不齐”形容长短不齐,或者水平不一样。)‎ ‎14.(3分)D(A.成分残缺,“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是介宾短语,缺主语,应删去“在……上”;B.句式杂糅,删掉“是大家的普遍愿望”;C.语序不当,“让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和“会让奢靡浪费的风气入侵我们的社会领域……”位置调整一下。)‎ ‎15.(3分)C(整个句子的关系为假设关系。由此可以排除答案A和D,整个话题与“人类文明”无关,又可排除答案B。)‎ ‎16.(5分)调查显示(1分),城市00后儿童(1分)新媒介使用(1分)低龄化(1分)趋势明显(1分)。‎ ‎17.(6分)①认识毒蛇并学会处理蛇伤相当必要 ②防止毒液扩散的处理方法和步骤是 ③才可实现对毒蛇咬伤的预防及处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六、写作(60分)‎ 请参考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阎复,字子靖,祖父阎衍,在金为官,为朝廷而死,父亲阎忠,为躲避战乱来到山东之高唐,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他生性诚实稳重,容貌俊美。七岁读书,颖悟超过常人。二十岁进入东平的学校,师从名儒康晔。当时严实担任东平行台御史,招收诸生学习,迎请元好问来批阅考核这些学生的文章,预选出来的有四人,阎复为第一。至元八年,由于王磐的推荐,担任翰林应奉,因为他有才能被选为会同馆副使,兼任接伴使。他随从皇帝来到上京,作了两首应制诗,其中含有讽劝的意思,世祖对和礼霍孙说:“有如此聪明的人才,为何不用呢?”十二年,升任为翰林修撰。十四年,出京管理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司事,官阶为奉训大夫。十六年,进京担任翰林直学士,他认为州郡校官大多不称职,因此建议制定选举官吏的办法。二十三年,升为翰林学士。皇帝多次召(他)到榻前,当面告诉诏令(的主要内容),都详细地起草进呈,皇帝表示很满意。二十八年,尚书省被废罢,又设立中书省。黄帝励精图治,急于选择一位宰相,一天,召他进入便殿,对他说:“我想让你执政,你认为怎么样?”他多次辞谢说不能胜任。御史台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皇帝首先命阎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在这件事情之前,奸臣桑哥掌权,皇帝曾经有旨意命翰林撰《桑哥辅政碑》。桑哥败露之后,皇帝下令有关机构毁坏他的墓碑,阎复等人也因为这件事情而被牵连罢官。三十一年,成宗即位,因为他是旧臣而被召入朝廷,赐给他好的锦、玉环、白金,任命为集贤学士,官阶为正议大夫。元贞元年,上疏说:“京师应该首先建立孔子庙学,确定用来祭奠孔子的雅乐。”皇帝答应了他之后,又说:“曲阜为孔子守墓的人家,过去有关机构把他们并入民籍,应该恢复他们原来的户籍。”那之后皇帝下令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祭祀田五千亩,这些都是阎复请求的结果。大德元年,又升任翰林学士。二年,皇帝下诏赏赐给他纸币万贯。四年,帝召至榻前,私下对他说:“中书庶务繁杂劳累,左相没有合适的人选,你为我举选你所了解的合适人选。”复把哈剌哈孙推荐给了皇帝,帝非常喜欢。十一年春,武宗登基,复首先陈述三事,曰“珍惜人才,明确赏罚功过,选择合适的人材”,这些建议都很切合实际。不久,晋身为荣禄大夫,并被授平章政事,其他职务依然保留。复极力推辞,不被允许,阎复上疏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答应了他的请求,给他一半薪俸养老。皇庆元年三月卒,年七十七,谥号文康。‎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