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毓文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热身试题(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吉林毓文中学2016届高考语文热身试题(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如汉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唐代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当时街上设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如东市南面的宣平坊中有卖油者,升平坊北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西市东面的延寿坊中有鬻金银珠玉者。‎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 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渐形成。‎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全丧失。直到近代,城市中一些弄堂、胡同仍称“某某坊”。这是因为人们依然习惯以“坊”作为雅称,而一般市民则以“街”“巷”相称。‎ ‎                                                     (摘编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最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市”的本意为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初为政治性的城堡。‎ B.“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产生,长期被限定在城中一定的区域。‎ C.“城”与“市”相互促进。“城”中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需求,为“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市”的发展又为“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D.“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的,四面筑有围墙,有门与外面相通。有的“市”面积比“坊”大一些,里面道路纵横。‎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先秦时期的“里”,原是农村的一种封闭式的聚居形式,其目的是防止盗贼,后来成为城市中的一种居民聚居单位。‎ B.唐朝时城市中称为“坊”的居民聚居区,在秦汉两代有时称作“闾”,在晋代“里”“坊”并称,而近代城市中的“坊”,实际上指的是街巷。‎ C.在唐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 D.在坊市制下,市场交易有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居民出入坊里亦有规定的路径和时间,“当道直启”只是少数人才享有的特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坊”是“防”的别体字,可见“坊”有“防守、防备”之意,这跟“里”以筑墙防备盗贼的内涵一致。这应该是“里”改称“坊”的一个原因。‎ B.坊市制是古代政府运用权力人为塑造城市格局的体现,能使城市布局井然有序,但也让市民生活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开店,不能夜晚行街。‎ C.坊市制的瓦解和坊巷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大约完成于北宋仁宗末年。‎ D.跟坊市制相比,坊巷制更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居民生活更加自由便利,使城市更有活力,但也使治安管理的难度更大。‎ ‎【答案】‎ ‎1.B ‎2.C ‎3.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3.试题分析:曲解文意。“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有误。根据原文,应是发端于“唐 代中叶以后”的某个时期,开始是“在一些坊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坊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对坊市制的破坏已经较前更甚了。‎ ‎【考点定位】‎ ‎【技巧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 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B.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C.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D.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徽宗、钦宗。‎ B.古代官员改任官职多用迁、徙、调,累迁、左迁、擢是指官吏的提升。‎ C.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全国土地、户籍、赋税、钱粮及一切财政事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见识,建议均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得到皇帝重用。‎ C.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来意见不合。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送,二人联手打败金兵;后来,吴介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浩不同意,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5分)‎ ‎(2)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5分)‎ ‎【答案】‎ ‎4.A ‎5.B ‎6.B ‎7.(1)(5分)请求派轻兵从小路赶到滑台,等他们走到一半路时,就可发动攻击。‎ ‎(2)(5分)金州残损破败得特别严重,人口所剩不多,郭浩招募聚集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把自己的 规划安排发布各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7.试题分析:大意2分,“乞”“间道”“半度”各1分;大意2分,“残弊”“辑”“规置”各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郭浩)曾经率领一百名骑兵到达灵州城下,夏人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葺平砦,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用来使我军干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回了水源。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而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他前进,敌军逃走,(郭浩)由此出名。多次升迁任中州刺史。钦宗即位,因为种师道推荐,郭浩被皇上召见问话,他上奏说:“金军在外征战,时间长了想着回家。请求派轻兵从小路赶到滑台,等他们走到一半路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的建议)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我在任时就听说警报,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的土地,又全部失去。建炎元年,担任原州知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百姓也投降了。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兴元府知府。饥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利州知州。金人用十多万步兵骑兵攻破和尚原,进犯窥探川口,到达在金平杀戮,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里与敌方勾结,利州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意见不一致,朝廷就调任郭浩担任金州知州兼任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败得特别严重,人口所剩不多,郭浩招募聚集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把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仰仗朝廷补给,只有郭浩把积余的十万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凡有奏请,都能够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病后登快哉亭(1)‎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 故园又负黄华约(2),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1)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2)黄花:菊花。‎ ‎8.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8.①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惆怅(归乡的渴望)。诗人病后思归,遥想故园菊花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 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②凄凉落寞之感。秋风萧瑟,侵入发肤,让诗人心中倍感凄凉(如答“秋风 吹白了霜鬓,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惆怅”也可)。(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9.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 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 ‎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 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6分;每点3分,其中分号前后内容答出一方面给2分,答出两方面给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比阅读是将两首以上的诗词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比较意境要把握 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又要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 等创作背景材料,并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表现手 法+主观感受+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的格式进行。章法结构是表达技巧的一部分,可以按照“手法+材料构 建+表达作用”的格式进项表述。‎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根据要求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句子是:       ,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            ”描绘出桃花源人们安逸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 园生活图景。‎ ‎【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 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城里的月光 夏阳 年前,作家老李老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我说认识有啥用,你那事我帮不上忙,你就别多管闲事了。老李嗫嚅着,怎么是多管闲事呢,你可不能这样说。‎ 唉,老李一个儿时玩大的同村伙伴——老憨,在我居住的城市做建筑工,一年到头在工地上累死累活,好不容易赶在春运前,求爷爷告奶奶,工头总算结清了工资,却在临上火车前被歹徒逼到墙角,洗劫一空。‎ 两万块啊,整整两万块血汗钱,就被这天杀的挨枪子的换刀剐的抢去了!老李在电话里恶狠狠地骂道。我说,骂如果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帮你老憨寻回钱,我请一伙人去骂好了。‎ 老李苦笑,笑完,又开始祥林嫂般地絮叨,这派出所是干什么吃的,报案都一个多礼拜,就是不见动静。我说,人家派出所也不容易,就那么点警力,管着十多万外来人口。我帮你找了派出所,人家指着一大堆卷宗,为难地说这是小案子,又没有明确的破案线索,自认倒霉吧,夸张点说,这和在大街上被抢了手机差不多。‎ 估计老李听后是一副苦瓜脸。他说,哎,这可是两万块钱啊,怎么是小案子?‎ 我只好解释,两万块钱搁你老家是巨款,在这里只能算小钱,有钱人的一顿饭钱而已。‎ 老李悻悻地问,就没其他法子了?我一脸无奈地说,如果是上百万,派出所肯定会成立专门的破案小组。要是你的老憨丢胳膊断腿了,他们也应该会重视。‎ 老李感慨,如果可以换,我想老憨肯定愿意拿条胳膊甚至性命来换这两万块钱的。你要知道,老憨一家老小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年多,家里正等米下锅呢。老李又不死心地问,真没法子了?我在你那座城市只认识你一个朋友。‎ 我想了想说,法子倒有一个,我给你讲一个在我家乡流传很广的故事吧——大概是民国时期,一位上面来的夫人,在省城一帮官员的陪同下,从南昌去庐山避暑。中途,路过我们镇时,夫人内急。无奈之下在路边找了个公厕。你要知道,我们那里所谓的公厕,就是一个茅坑,上面搭几块木板,臭气熏天。当地人民早习以为常,可是夫人金贵啊。她站在厕所门口犹犹豫豫,磨磨蹭蹭,最后可能是憋不住了,一捂鼻子跑了进去。夫人出来时,脸色很难看,一路上直说头晕,还嘀咕了一句:你们这里的卫生怎么搞的?陪同的官员坐不住了,上庐山后,打电话骂人,从行署、县一直骂到我们镇,把镇长吓得半死。镇长考虑到夫人返程还会经过这里,就号召全镇人民大洗厕所。又是挑粪又是消毒,整整折腾了三天。可是,夫人没来。据说人家下山后直接去了武汉,从那里坐飞机走了。‎ 老李听了我的故事,深有感触,沉默了半天,突然怪声怪气地尖叫,你们这里的治安怎么搞的嘛!我大笑,隔着电话想象着老李叉腰横眉的样子,说,你这样会把人家吓坏的,人家就是破不了案,也会自己偷偷把钱垫上。我又说,可是我们都是蚂蚁。老李无语,默默地把电话挂了。‎ 两天后,一个月光极好的深夜,我又接到老李的电话。老李说,我想自己把钱垫上。‎ 我吃了一惊,大骂,不会吧,你是不是疯了?‎ 老李幽幽地说,你不知道,我们老家地处大西北,是你难以想象的穷。我上高中前,除了出生外,没有洗过一次澡。在我们那个乡,我是唯一的高中生,受到乡亲们的资助,是乡亲们的骄傲。现在我是作家了,在他们眼里,我无所不能,天天和中央首长在一块儿握手、吃饭,进出小车伺候。老憨也是实在没辙儿才找到我的,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再说了,老憨还欠着一屁股债,没了这笔钱,几个娃儿都要失学的。他们一家正盼着过个好年。‎ 我听了心情沉重,转而又说,你自己也不宽裕,靠几个稿费,还得养活一大帮人。老李叹了口气,说,我多写点就是了,实在不行,就写点特稿,那玩意可以多挣几个。我之所以告诉你,是想让你配合我一下。我问,怎么配合?‎ 你帮我把这钱给老憨,就说你公安局的朋友抓获了歹徒,把钱追缴回来了。老李不放心地叮嘱我,你 千万别露馅,对着老憨,要给足我面子。老憨现在还在工地上眼巴巴地等着我的好消息呢。‎ 我凝望着窗外城市上空皎洁的月光,哽咽无语。‎ ‎(有删节)‎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语言平实,情节也不复杂,但人物情感饱满,主题深刻,表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B.老李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絮絮叨叨向我讨法子,说明老李优柔寡断,是个爱面子、爱管闲事的人。‎ C.小说中老李恶狠狠地骂歹徒,责怪派出所无能,表现出对老憨的深切同情,也隐含着对“我”办事不尽力的抱怨。‎ D.老李转述的老憨家困难境况和乡亲们对他日常生活的揣想,这都暗示了偏远乡村和城市生活差距很大。‎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作家老李急人所急的言行,就是通过“我”冷漠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 ‎(2)小说中插入“我”给老李讲的故事,对情节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在刻画老李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目“城里的月光”有什么意蕴?以此为题,对主题表达有哪些作用?(8分)‎ ‎【答案】‎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2)①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老李受到启发,自己垫钱还给老憨。②使情节平中见奇,讲故事中断了平实的叙述,掀起了波澜。(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3)①正义感强、嫉恶如仇。知道老憨钱被劫走,他恶狠狠地骂了歹徒。②心地善良,有同情心。老憨向他求助,他再三向我讨办法。③懂得感恩,仗义大方。对家乡和乡亲们心怀感恩,自己垫钱帮助老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城里的月光”喻指老李善良、高洁的品格,又指农民工老憨感受到的温暖和光辉。(4分,意思对即可)以此为题,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农民工在城市境遇的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内容、行文特点的理解与分析。B项错在老李追问我认识不认识公安局的,是想通过我的关系帮助朋友老憨找回被抢的两万元。并不是优柔寡断、爱管闲事。E项错在对“我”的评价上,有心帮忙,但没有能力,并不是我冷漠。C项“隐含对我办事不力的抱怨”没有根据。‎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2)试题分析:插入“我”给老李讲故事,使情节有波澜,避免平淡叙述;同时是给老李启示,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使问题得到解决。‎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方法一般有: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善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①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叙述人称的选择及作用;叙述顺序的安排;各种描写的特点及作用。②从选材剪裁角度分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第一问,可以深入理解“月光”这一意象,月光皎洁,暗喻了老李的品行;“城里的”是针对老憨等乡下人而言,暗含了他们受到了老李的照顾,从中得到了温暖。第二问对表达主题的作用,可以从深化主题等角度作答。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就是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就是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标题对于主题的作用: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国学大师汤一介 ‎  “当一个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时,它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北大哲学系教授、著名学者汤一介如是说。‎ 汤一介生于天津,父亲汤用彤是国学大师,早年留学美国时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其著作《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的必读经典。梁漱溟、熊十力、钱穆、贺麟、冯友兰等文化大家往来于汤家,汤一介耳濡目染,年轻时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思考。‎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着力于构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这三个基本命题阐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汤先生的学术兴趣,原在道、佛与魏晋玄学。1983‎ 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深感外国学者、世界哲学界更关注中国的儒家思想及其作用,此后他开始关注儒学。思考儒学对今日人类社会的健康、合理发展的贡献。作为国内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汤一介在北大成立儒学研究院,整理九卷本的《中国儒学史》。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文明冲突论”风行一时。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批评和回应。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汤一介认为,建立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解释经典的资源和方法,如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定会得到某些不同于西方解释学的理论和方法。‎ ‎  晚年汤一介全身心投入《儒藏》的编纂工作。1990年,63岁的他就想做这个工程。在他看来,中国已有《佛藏》《道藏》,可一直没有《儒藏》。虽然明清两代就有学者提出要做《儒藏》,但最终都没有实行。汤一介说:“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儒家经典有一个源远流长的传承过程,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至今。现代科技手段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保存方式,为大规模整理和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4年《儒藏》启动,由汤一介任首席专家,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近400名学者参与,迄今已出版100册。在汤一介等学者的构想中,《儒藏》最终将包含书籍3000余种,约10亿字,规模将超过《四库全书》,基本囊括中、韩、日、越历史上较有价值的儒学著作,计划于2025年完成。汤一介常对身边人说,“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就是因为有经典存世。编纂《儒藏》,关系到中国人的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是知识分子应有的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与职责。”   ‎ ‎  “我的名字叫‘一介',大概是父亲希望我做一个书生。纵观这一生,我实际也算是做了一个书生吧。”汤一介说。‎ 相关链接:‎ ① 汤一介(1927——2014),国学大师、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2002年10月,提出编纂《儒藏》的构思,得到了张岱年、季羡林的鼓励和支持,2003年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 ‎ ‎(摘自《百度》)‎ ‎②《儒藏》收入近500部儒学典籍精华编(约1.5亿字)和近5000不儒家典籍(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是最齐备和最完整的儒家思想文化著述的总汇。汤一介是《儒藏》项目的总负责人。 ‎ ‎(摘自《儒藏项目专家汤一介》)‎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这样的家学渊源是使汤一介成为著名学者的主要原因。‎ B.从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启蒙,到弘扬儒学、编纂《儒藏》,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C.汤一介主张“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构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以和谐化解中西方文明冲突问题。‎ D.汤一介认为,建立“中国化的解释学”非常必要,中国解释经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方法多样,西方解释学无法与中国相比。‎ E.为了儒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作为《儒藏》项目的提出者和总负责人,汤一介以多元开放视野和特有的学术敏锐,做了大量的工作。‎ ‎(2)汤一介先生对 “文明冲突论”有哪些方面的回应?请简要概括。(6分)‎ ‎(3)材料开头和结尾引用汤一介先生的话,各有什么作用?(6分)‎ ‎(4)汤一介先生编纂《儒藏》对于中华文化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答案】‎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思想方面:用“和而不同”的思想实现文化共处;从对话中寻求相互理解和尊重,取得共识。②学术活动方面:组建文化书院、讲习班、函授班等,推动文化启蒙。③学术著作方面:编撰系列专著,从学术的层面探讨研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开头引用,表明汤一介对历史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总领下文;②结尾引用,表明他对自己学术生涯的谦虚评价,收束全文。(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4)①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地位重要;;②编纂《儒藏》能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③使中华文明延续,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④让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 ‎(2)‎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原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概括总结即可。如抓住文中的“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等信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整合信息时,要阅读全文,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这样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阅读文章和筛选信息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因此,答题时要反复斟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有效信息做出准确判断。‎ ‎【考点定位】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在这个部分要努力地调动出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备,并尽最大地可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与当前探究的问题建立起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后依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顺序分条逐层地展示出对探究对象进行认识的过程(有时也可以采用有主到次的排列顺序),在这个展示中让自己见解的正确性或合理性得到证明。最后还必须有一个简练的结语,再一次申明自己的见解或认识。这一要求在论述题,尤其在小论文的写作中需要体现。‎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王经理告诫年轻员工不要三心二意,  ,应该珍惜当前的工作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2)学校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很重要,如果一个人小有成就就自命不凡,  ,那么很可能失意时一蹶不振。‎ ‎(3)小张出版的两本书,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帮着校对完稿的,他成名后竟然  ,对此,导师和同学们很不以为然。‎ A.得意忘形   得陇望蜀   得鱼忘筌      ‎ B.得鱼忘筌    得陇望蜀    得意忘形 C.得陇望蜀   得鱼忘筌   得意忘形      ‎ D.得陇望蜀    得意忘形    得鱼忘筌 ‎ ‎【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辨析词语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 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②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③适用对象 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④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 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 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⑤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 不同。⑥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⑦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 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⑧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随着改革的深化,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行业协会纷纷成立,这是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的可喜现象。‎ B.百合喜温凉,忌酷热,但光照要好;喜湿润,但雨水太多根茎就被泡烂了;地要有坡度,不能有积水;沙质土为佳,土壤最好是越疏松越好。‎ C.在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推出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实现了经济总体平稳发展的预期。 ‎ 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可在“矛盾“后加 “的化解”。B.成分赘余,可删去“最好是”。D.偷换主语,可 把“创立了”改为“创立的”‎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分残缺是病句常考内容。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 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主语残缺主要有:滥用虚词(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宾短 语不能作主语,有介词开头的句子就要注意了;暗中更换主语而主语残缺;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 成主语残缺。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缺少与宾语呼应的谓语中心 词造成谓语残缺。误把宾语的修饰语当作宾语造成宾语残缺。本题A选项中“矛盾”后缺少必要的宾语中 心词,和谓语“有利于”搭配。‎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超人工智能电脑能够用几分钟时间思考完人类几十年才能思考完的东西。超人工智能确实会比人类思考 得快很多,但是真正的差别并不仅仅如此。用人类来做比喻,人类之所以比猩猩“智能”很多,    。这些模块 让我们能够进行复杂的语言呈现、长期规划、抽象思考等等,而猩猩的脑子是做不来这些的,就算你把猩 猩的脑子加速几千倍,它还是没有办法在人类的层次思考,它依然不知道怎样用特定的工具来搭建精巧的 模型。‎ A.真正的差别不在于人类大脑独特而复杂的认知模块,而在于思考的速度 B.真正的差别并不是思考的速度,而是人类的大脑有一些独特而复杂的认知模块 C.真正的差别是两者思考的速度和各自大脑独特而复杂的认知模块 D.真正的差别是人类的大脑有一些独特而复杂的认知模块,并且思考速度更胜一筹 ‎【答案】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 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 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 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 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 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 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 或高昂或低沉, 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字。(6分)‎ 剪纸的产生和流传与我国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人们把剪纸贴在墙上、门上、窗户上,① 。由于剪纸制作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 ②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作为民间艺术, ③ :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这一艺术日趋完善。‎ ‎【答案】①渲染浓郁的节日气氛 ②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 ③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补写续写式扩展的方法不仅要求表意正确,语言形式与前后句保持一致,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要能与前后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要求;其次,要认真分析语言环境,弄清整个语段或句子的含义及前后句之间的联系。所以,解答这类题,必须从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和扩展。‎ ‎17.请从下列材料中提取构成“物联网”的三个关键短语。(5分)‎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声、光、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 ‎ ‎【答案】传感设备 采集信息 网络连接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是“提取构成‘物联网’的三个关键短语”,然后细读所给语段,‎ 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如:“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采集......的信息”“ 实现......与网络的连接”。‎ 最后并总结概括即可,写上1个给1分,写上2个给3分,写上3个给5分。‎ ‎【考点定位】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分析语段基本内容,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或主要人物,明确与主概 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词语。将选定的几个词语稍加连缀,如果能大体反映文段的主要意思,就能 大体敲定。‎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小华的父亲经常出差,难以过问到小华的学习和生活。每次出差回来,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叮咛教育小华,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不放过。小华苦恼不已,想找人倾诉。‎ 如果小华向你倾诉,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 通向心灵的桥 ‎——沟通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宛如彼岸与此岸,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分离就好像两岸之间滔滔不绝的江水。要想到达彼岸,就必须建造一座坚固的桥;要想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建造一座通向心灵的桥——学会沟通。自然界中的桥可以用各种石料造成,心灵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达到。‎ 沟通可以以言相传 语言自古以来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然而,语言是沟通彼此情感的纽带,这一点却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学习外语,不就是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更好地认识世界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话,这都是通过语言这沟通之桥来实现的。听朋友说话,是沟通心灵的友谊;听老师说话,是沟通学习的内容;听父母说话,是沟通幸福爱意…… 每天,我们都听着各种各样的话语,其实都是心灵的沟通,交往的沟通,它使我们认识外界,发展自我。‎ 沟通可以以目示意 有时我们的一个眼神也是与他人在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内心情意可以通过眼神这窗户很好地表达出来,因而以目示意是心灵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带有微笑的眼神,沟通的是快乐;一个含有愤怒的眼神,沟通的是恼怒;一个目无色彩、眉头紧锁的眼神,沟通的是忧愁;一个瞳孔闪光,睫毛扬起的眼神,沟通的是惊奇…… 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可以通过眼神与他人沟通,同他人一起体验人生。‎ 沟通可以心领神会 没有语言,没有目光,甚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如果能与他人沟通,那就是要靠心领神会了,这或者可用一个时尚的词“默契”来代替。我觉得这是沟通的最高境界。能心领神会对方的人,必定对对方十分了解,可以用心与心来沟通,能用心来感受到对方内心深处最深层的底蕴。希望我们能非常了解对方,能经常地与对方交心,这样方能慢慢进入到心领神会这一境界。‎ 不管哪种形式的心灵沟通,都要求我们要打开自己的心灵,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接触对方,感知世界。也可以这样说吧,真诚、坦然,是彼此心灵间的一座牢固稳定的桥,踏上它,才能到达对方心灵的彼岸。‎ ‎ ‎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解小华的感受,呼吁家长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 方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第二,希望小华端正心态,设身处地,理性看待家长的教育,多体谅家长的苦 衷;第三,加强自律,做一个积极进取、懂事明理、让家长放心的孩子;第四,孩子可以坦诚得体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规劝家长改变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也可以综合双方选择角度,家长和孩子要互相理解,多沟通,营造一种共同努力、温馨协作的和谐气 氛。‎ ‎ 总之,考生可以选择上述角度的任何一个,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在立足于材料的基 础上恰当地联系到当代社会生活,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那么,都将能在立意上达成重要角度乃至核 心角度。‎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新材料作文有高度的开放性。表现为“四自”:自主确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 自主确定标题。有严格的限制性。表现为“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种 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 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 重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 走题现象。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 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 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句。关键词语是材料中议论性、总结性的词句、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人物之 间的对话。如果是并列相关类材料,要做到求同存异,辩证分析。找出多则材料内涵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同时也不能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辩证分析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对立等),同时又要有侧重点。如果是人物叙事类材料,要做到概括情节,以果推因。①整体概括材料的主要情节。②联系生活实际,从人物事件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如果是寓意象征类,要做到透过表象,联想到人。透过材料的表象,理解寓意。进行“由物及人”、“由事及人”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由材料中的行为事件联想到人的生活实际,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