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复习专题课件训练(共60套江西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复习专题课件训练(共60套江西版)》 共有 60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中考考情速递 2014-2018年数据统计  年份 考查内容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篇目 《临江仙》 《山行》 《浣溪沙 》 《二月二日出郊 》 《春光好》 题量与分值 (2题4分) (2题4分) (2题4分) (2题4分) (2题4分) 体裁 词 诗 词 诗 词 类别 词 律诗 词 律诗 词 朝代与作者 金元·元好问 唐·项斯 宋·张孝祥 宋·王庭珪 唐·欧阳炯 考查形式 课外·单一 课外·单一 课外·单一 课外·单一 课外·单一中考考情速递 年份 考查内容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题型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考点1:内容理解 √ √ √ √ √ 考点2:品味炼字 √ √ √ 考点3:画面描绘 √ √ √ √ √ 考点4:思想情感 √ √ √ √ √ 考点5:艺术手法 √ √ √ √ √ 考点6:作品风格 √ √ √ 考点7:人物形象 √ 考点8:作品构思 √ √ √中考考情速递 (1)考查范围:近五年考查篇目均为课外篇目,主要集中在唐宋诗词。 (2)题量分值:近五年均为2题4分,题型均为选择题,考查形式为课外单一考查,不作对比。本 专题将对江西卷的选择题的设误方式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摸准命题规律,找出考点突破口。 (3)体裁类别:近五年共考查诗2次,考查词3次。其中诗考查了律诗,词考查的主要是唐宋诗 词。作者注重选择爱国、江西诗人或词人。在专题训练中将对诗词的各种体裁类别进行全面训 练,并突出唐宋诗词。 (4)主题分布:主要涉及自然风光、山水田园、边塞类等。在专题训练中将对这些高频主 题重点设题考查与预测。中考考情速递 (5)考点频率:主要考查内容理解(5年5考)、思想情感(5年5考)、画面描绘(5年5考)、 艺术手法(5年5考)、作品风格(5年3考)、品味炼字(5年3考)、作品构思(5年3考)、人物形 象(5年1考)。本专题将对这些高频考点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高效备考,精准把握各考 点的设分项。 (6)难度评估:诗歌鉴赏题只有2道题,且出自课外,有一定的难度,但贴近中学生的能力 水平。只要认真备考,总结方法,规范语言,就能取得满分。 (7)篇目预测:近五年诗与词呈现轮替考查的规律,因此2019年考诗的可能性较大,主要 来源为唐宋诗,内容主要涉及山水、边塞、田园以及其他自然风光等类别。在题型上仍以 选择题出现,还是侧重内容理解和诗歌赏析两大方面。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概念 主题(主旨 )  古代诗人以诗言志,诗歌中所表达的理想志向,所阐述的人生哲理,所蕴含的 美好情操,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进行的总结等 意象  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 亭台楼阁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 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客观表 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因此,所谓意象,就是 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物象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概念 意境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 “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如:雄浑壮丽、苍凉、恬淡闲适、 雄奇瑰丽、清新自然、沉郁悲凉、萧瑟凄凉、苍茫、高远等。中考试题中的 “画面描述”题便是考查对意境的把握。(提示: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 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便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从形式上 诗  ①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②乐府诗:歌、行、吟、引、 曲  ①律诗:五律、七律、排律;②绝句:五绝、七绝 词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 曲  ①小令;②套数 按题材  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另:山水田园诗、咏物诗、羁旅行役 诗、边塞征战诗、咏史诗、怀古诗、宫怨诗等) 按表达方式  叙事诗、抒情诗(一说: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文体知识清单 写作手法 (表达技巧) 表达 方式 抒情 直抒胸臆  即直接抒情。诗人不借助任何事物,而是直接鲜明地对有 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钱塘湖 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 寓情于景  间接抒情的一种。将感情融于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 中,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表面写景,实质 写情,所表达的情感不直接写出来。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的一种。借景抒情即借助描写的某种景物来抒发 感情。其特点是:景、情都明确地写出来。如《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文体知识清单 写作手法 (表达技巧) 表达 方式 描写 景物描写  对景物的形态、颜色等方面进行描写。如《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细节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这种表 达方式一般只出现在长篇叙事诗中,如《卖炭翁》:“满面尘灰 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白描  用明快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等,以表现作者 对事物的感受。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 议论  常见于直接揭示某种哲理的诗句中,如《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叙事  这种表达方式较为少见,常见于长篇叙事诗中,如《木兰诗》《卖炭翁》 等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写作 手法 (表达 技巧) 表现手法 见[附表] 修辞方法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 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布衾多年冷似铁” 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 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丝 ”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瀚海阑干百丈冰”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写作 手法 (表达 技巧) 修辞方法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 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 含蓄。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 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的作用。如“感时花溅泪”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乡书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文体知识清单 语 言 风 格 平实质朴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含蓄隽永  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 人悟性的“空白” 清新雅致  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绚丽飘逸  有华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粗犷豪放  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雄浑、豪放、沉郁、悲壮、俊爽、闲适、旷达、婉约、清新)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 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 质,给人深刻启示。例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动静结合  指描写景物时既有动态景物的描写,也有静态景物的描写,两者相互 映衬。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 不翻。” 虚实结合  虚写即想象某种情境、景物,实写即写眼前真实的景物,二者互相结 合,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例如李商隐的《无题》 [附表] 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 术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正衬如《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反衬如《行路 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 哪是“景”,哪是“情”。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烘托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简言之, 烘托即描写景物,以便达到“烘云托月”“众星捧月”的效果。例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 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表意。例如《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 燕然”的“燕然”即运用了典故文体知识清单 分类 内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物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例 如《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提示:只呈现物象,而所 象征的意思非常隐晦) 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心志,而是借用某种事物,把自己的理想、志向、人格操守寄 托于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歌颂中。这种表现手法常见于咏物诗中,例如于谦《石灰 吟》借写“石灰”表达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和决心(注意:借物抒情抒 发的是情感,而托物言志表达的是志向) 比兴  “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 ”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 常见于先秦诗歌中,例如《蒹葭》《关雎》考点技法突破 第1讲 内容、情感、画面、手法、炼字 真题体验 一、[2018·江西]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临江仙① [金元]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释] 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 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 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答案】 D 【解析】D项,原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意思是“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 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句子并没有写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 州的心情。D项理解不正确。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D 【解析】 D项,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借物抒情;《赤壁》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 手法和以小见大的方法。两者的表现手法没有“异曲同工之妙”。D项赏析不正确。二、[2017·江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山 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释] ①枥:同“栎”,落叶乔木。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答案】 D 【解析】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烘茶蒸茗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来的缫丝声,并未直 接描写烘茶的过程。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答案】 C 【解析】诗人描写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选取了“山当日午”“草带泥痕 ”两种寻常事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物事——烘茶与缫丝来开拓诗歌的意境。 因此,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是不准确的。三、[2014·江西]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的美景。 【答案】 A 【解析】这道题要求选出内容理解有误的选项,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正确作答,需要先 对原词做出正确理解。上片写天气、时长、万汇,是总写春天的特点,下片描写笋、苔钱、花、 柳条、斜阳,是对春天的景象作详细描绘,所以,A项,概括词的上下片意思时,正好写颠倒了。 应当是“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答案】 D 【解析】这道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欧阳炯的这首《春光好》,描写早春的景色,作者 抓住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来描写,笋、苔钱、花、柳条,无不展现春天生机勃勃的风采, 表达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爱之情,属于借景抒情,D项,“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 抱负”是不正确的。【考点定位】  [2018·江西]  6.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错误) [2014·江西]  7.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错误) 考点1 内容理解技法精讲 1.构成部分: 古诗词曲鉴赏的选项中,诗句的理解还是较常出现的,既有对诗句的简短概括或翻译,也有对 整个诗词内容的概括与分析。选项的设误点是一些细枝末节,往往会让人忽略。 2.设误类型: (1)曲解文意。2018年江西第6题中D项的理解,与原句的意思相差甚远,原文“殷勤桥下水, 几日到东州”意思是“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何时才能将这离愁寄 到东州呢?”句子并没有写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流于表面。指的是诗词的解释只注意到了表层含义,而忽略了深层含义。比如“行逢卖 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并非表现诗人的热情好客,而是隐约透露了他归隐山林的想法。(3)内容颠倒。指的是翻译不准确,偷换反义词,比如将诗句中的“茂盛”反说成“荒芜”。有时 候选项前后部分或上下片内容故意混淆,迷人眼目。如2014年江西第7题A项概括词的上下片意 思时,正好写颠倒了。应当是“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下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 (4)指代错误。指诗词中涉及多个人物或多项景物,选项设置张冠李戴,判断错误。 (5)背景不符。指对诗词中的朝代、事件、时间(时令)、典故等基本知识弄错。 3.辨别方法: (1)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是整体感知的切入点,往往能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 件、主旨信息等。 (2)从作者入手。从对作者的生平了解入手,分析诗歌的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的关键。(3)从注释入手。注释往往对诗人有所介绍,或对诗词的重点词句进行解释,之所以添加注释, 正是因为它对理解诗词、解答题目有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反复阅 读注释。 (4)抓关键字词。一个选项,仅仅是短短一两句话,但是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为了不遗漏,需 要抓住关键字词。这些关键字词有些是带有概括性的词语,有些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然后将 关键字词与诗句一一对应,一一辨别。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关乎是否可以辨别出错误。因此辨别时, 需要认真仔细,一一排查设误的角度。【考点定位】  [2014·江西] 8.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错误) 考点2 思想情感1.构成部分: 诗人的情感,可以是一首诗的整体情感,也可以是一句话中所体现的情感。 (1)一首诗的情感,一般会直接叙述出来。 (2)通过一句话,体现整首诗的情感,一般也会直接叙述出来。如最后一句表明了 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3)通过一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但不是整首诗的情感。如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手 法,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技法精讲2.设误类型: (1)偷梁换柱。即将情感中的关键字词,偷偷换为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如这首古诗主要 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可以将选项中的悲愤与豪迈相对调,意思便大相径庭了。 (2)正话反说。此种设误类型可以用到某句诗中的情感,将表达情感的关键字眼换成与 之相反的词语。如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设误成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3)顺序颠倒。此种设误类型指的是将诗词中作者或人物的情感变化顺序颠倒,比如本 来应该是由喜到悲,选项却设误为由悲到喜。 (4)张冠李戴。指的是将诗人的情感和诗词中人物的情感混淆,把诗词中人物的情感错 误理解为诗人的情感。或者将直抒胸臆设误为间接抒情。3.辨别方法: (1)情感的方向是否准确。某句诗的情感都是有感情倾向的,一般是贴合诗歌主题 方向的,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懑、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 爱国、建功立业等。辨别时要与整首或某句诗一一对应。 (2)审视标题与注释。通过标题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通过注释可以了解创作背景, 从而大致推断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 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3)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 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从题目中的“寄”及诗中的“共剪”,可以看出 诗人对妻子的一片深情。(4)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松柏表示坚强、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 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考点定位】  [2017·江西]  6.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正确)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错误) 考点3 画面描绘1.构成部分: 画面描绘主要是将诗词中的画面展现出来,并带有一定的概括性,同时还有作者情感的体现。 所以画面描绘主要包括三部分。 (1)画面的描绘。将画面的景象场面展现出来,看到此句,能够感受到具体的画面。如“有景, 有人,有村落”。 (2)画面的概括。用一两个概括性的词语,概括出画面的特点,如“恬美、和谐的山村图”。 (3)作者的情感。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所以画面中也会暗含作者的情感。如“作者的闲适”。 技法精讲2.设误类型: (1)细节偷换。将最容易迷惑人,最容易忽略的细节偷偷地换掉。如可以将“有景,有人, 有村落”设误为“有景,有人,有市场”,再如将并没有描写的“烘茶的过程”列入画面。 (2)概括不当。将最容易理解错误,且不被人发现的词语换掉。如将“恬美、和谐的山 村图”设误为“壮丽、和谐的山村图”。 (3)氛围失调。即画面描绘没有错误,但整体氛围却发生了变化,原本压抑的氛围变得明 朗,或者原本惆怅的环境却显示出了豪迈与雄奇之气。3.辨别方法: (1)画面的描绘是否准确。找到画面描绘的关键字词(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与诗句一 一对应,辨别选项中所描述的画面内容是否准确。 (2)画面概括是否准确。抓住关键词和细节,主要是景物的修饰语,分析特点,辨别画面的 概括是否准确。 (3)情感表述是否准确。从诗歌整体的意蕴与主旨上把握画面应该传递的氛围与情感, 判断画面描绘的情感基调与色彩氛围是否有误。【考点定位】  [2018·江西]  7.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正确)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错误) 考点4 艺术手法1.构成部分: 艺术手法一般是对整首诗词的艺术特点的表述。古诗词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抒情方式、表达 技巧和修辞方法三种。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即事抒怀。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白描、烘托、渲 染。写景诗常用表达技巧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技法精讲2.设误类型: (1)实虚颠倒。指的是选项对实景和虚景的分析不正确,故意把实景说成是虚景,或者把虚景说 成是实景;把化虚为实说成化实为虚,或者把化实为虚说成化虚为实。实景是指诗句中描写的客观景 物,或真实发生的场景;而虚景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作者往往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丰富诗歌的内容, 拓展诗歌的意境,曲折含蓄地表达细腻复杂的情感。此类诗歌从眼前之景过渡到想象之景,通过虚实 相生的艺术手法,令人感同身受,产生共鸣。比如古代作者表达思念之情,往往通过假想对方思念自己 的情景,曲折含蓄地达到传递感情,表达渴望的效果。(2)动静有误。指的是选项对动态和静态的分析不正确,故意把动态说成静态,或者把静态说成动 态;把以静衬动说成以动衬静,或者把以动衬静说成以静衬动。 (3)修辞有误。指的是选项对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恰当,比如把比喻说成拟人,没有运用某种修辞却 说运用了。 (4)衬托不当。指的是将正面衬托与反面衬托混淆,或者将“乐景衬哀情”说成“哀景衬哀情”。 (5)正侧混乱。指的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混淆,或者原文中没有运用侧面描写,选项中却设置了 侧面描写的陷阱;原文中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选项却只提及一个方面。(6)典故错误。比如原文没有运用典故,选项却设误为运用了典故;或者选项对原文中运用 的典故分析不当,包括对内容分析不当和对典故意蕴运用不当等。 (7)手法混淆。比如混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指借对自然景物 或生活场景的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则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来寄托 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心愿。情景交融则是指情与景交织在一起,诗人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 在客观景物上,使它们充满主观色彩,从而传递出诗人的心绪和情感。在答题时,要注意这三者的 区别。(8)表达错误。比如选项中说使用了某种或某几种表达方式,实际上诗词中并非如此;选项 中说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实际上诗词却是以另一种表达方式为主;选项中说写景抒情,实际上诗 词却是写人记事。 3.辨别方法: (1)真正理解每种艺术手法的本质特点,能够将其判断准确。 (2)选项中出现的艺术手法,应该和诗句相对应,辨别正误。【考点定位】  [2014·江西]  8.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正确) 考点5 品味炼字1.构成部分: 炼字主要是对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赏析,有些字词的含义深远,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中的“圆”“直”;有些词语的手法巧妙,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 “争”“啄”用了拟人的手法;还有些词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或心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中的“见”就体现了诗人悠然的心境。所以炼字这一选项的构成可分为:(1)词语的含 义;(2)表现手法;(3)情感。 2.设误类型: (1)含义错误。如将“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设误为“ 表现出了浓郁的秋意”。 技法精讲(2)手法错误。如将“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中“得意”“竞”的拟人设误为比喻。 (3)情感错误。如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的悠然、恬淡的心境,设误为诗人寂寞 苦闷的心境。 3.辨别方法: (1)词语的含义是否准确。应关注词语的本义,尤其关注语境义。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 “直”的语境义是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若只出现词语的本义,那便是错误 的。 (2)词语所体现的手法是否准确。 (3)词语中所传达的情感是否准确。辨别情感时,不能仅仅从词语的角度,还要从整句诗、整首诗理解。第2讲 风格、形象、构思 真题体验 一、[2016·江西]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释] 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 ,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 的细皮条等。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下阕写由观塞而引起的悲愤感慨。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阕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绪。 【答案】 C 【解析】“澹烟衰草”是虚写,非实景。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阕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答案】 A 【解析】词的上阕没有写到触觉。二、[2015·江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描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答案】 B 【解析】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 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答案】 C 【解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 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之情趣,手 法细致且含蓄。7【考点定位】  [2016·江西]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正确) 考点6 作品风格1.构成部分: 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艺术风格或流派等。 2.设误类型: (1)正话反说。将作品的风格设误为与之相反的类型。如可以将“豪放”设误为“婉约 ”,把朴素的语言风格说成瑰丽。 (2)张冠李戴。将作品的风格设误为与之类似但也有差别的类型。如可以将李清照的《武 陵春》的“婉约”设误为“闺怨”。 技法精讲3.辨别方法: 要判断作品的风格是否准确,需要明确作品的风格有哪些。  (1)诗的风格主要有四种: ①雄浑。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概恢宏,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 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②浪漫,豪迈。其特点是: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出奇,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胸襟阔 达。如李白的《行路难》。 ③沉郁。其特点是:情感浓郁,悲愤蕴藉。如杜甫后期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悲慨。其特点是: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2)词的风格主要是豪放派和婉约派。 ①豪放派。其特点:气宇昂扬,刚健遒劲,声势宏伟,立意博大,激人向上。如苏轼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婉约派。其特点:清丽柔媚、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具 有一种柔婉之美。如李清照的《武陵春》。【考点定位】    [2016·江西]  7.C.词的下阕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正确) 考点7 人物形象1.构成部分: 某句中的人物形象或作者形象,整首诗词的人物形象或作者形象。 2.设误类型: (1)正话反说。将正面的人物形象设误为与之相反的类型。如将爱国志士的形象设误为隐逸 人士的形象。 (2)张冠李戴。将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形象混淆,如将诗歌中作者思念的女性形象设误 为作者本人的形象。 技法精讲3.辨别方法: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 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 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 (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5)借助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揣摩人物。【考点定位】    [2016·江西] 7.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错误)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正确) 考点8 作品构思1.构成部分: 写景的角度、顺序;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整体构思特点。 2.设误类型: (1)顺序错误。将景物描写的顺序说反,比如将“由近及远”说成“由远及近”,把“由上到 下”说成“由下到上”。此外,景物角度也成了一大设误点,比如将“视觉”设成“听觉”等,或 者多设,比如词的上阕没有从“触觉”来写景,却设置这一角度来迷惑考生。  (2)作用混淆。把作品中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弄混淆,比如将作品中起到承上启下等作用的 句子说错。 (3)整体特点有误。对构思新巧的作品,设误为构思寻常;对构思寻常的作品设误为构思新巧。 技法精讲3.辨别方法: (1)抓住写景的句子,从关键字词中概括写了哪些景物,遵循怎样的顺序,分析写景的 角度。 (2)分析整个作品的内容,分析作品结构,对句子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确定其作用。 (3)熟知各类诗词的构思特点,掌握一般规律,认识新巧布局,能够识别,懂得鉴赏。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