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中语文学案(共32套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共有 3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祭欧阳文忠公文(自读课)‎ 走近作者 王安石(见《游褒禅山记》)‎ 相关背景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八月,已经退休的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逝世,终年66岁。王安石当时在京为相,闻讯后写下了这篇祭文。‎ 王安石与欧阳修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谊。早在庆历四年(1044),通过友人曾巩的介绍,王安石与欧阳修建立了诗文之交。欧阳修对王安石的诗文十分欣赏,并为他推荐延誉。王安石对欧阳修也非常崇敬,以他作为自己的表率。熙宁初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欧阳修时正出知青州。长期的宦海浮沉,使欧阳修意志趋向消极;同时,由于对改革内容和方法等的理解不同,欧阳修对新法没有表示赞同。熙宁三年(1070),他在青州上疏反对推行青苗法,并指出了青苗法推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病。次年,他便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退居颍州,直至逝世。综观欧、王两人交游始末,基本上是义兼师友,以致清人全祖望称王安石为“庐陵门人”(《增补宋元学案》卷九十八)。 ‎ 6‎ 6‎ 文意感知 本文高度概括了欧阳修一生的经历,称颂了他的道德品质、学术文章和气概节操,表达了王安石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 思维导图 一、古今异义 ‎1.苟能如此足矣 古义:像这样 今义:指示代词,这样 ‎2.世之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顾念后事 古义:死后皇位继承之事 今义:以后的事情 二、一词多义 ‎1.期 ‎2.故 ‎3.虽 ‎4.以 ‎5.望 6‎ ‎6.与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 指官位的提升和下降 ‎②虽屯邅困踬 遭受摧折 ‎③且犹为涕泣而歔欷 流泪 ‎2.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其出处进退 出任官职 ‎3.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 贤能的人 四、文言句式 ‎1.状语后置句 ‎(1)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正常语序应为“惟公生于当时有闻”)‎ ‎(2)遂显于世。(正常语序应为“遂于世显”)‎ ‎2.宾语前置句 ‎(1)而亦又何悲?(“何悲”应为“悲何”)‎ ‎(2)而其谁与归!(“谁与”应为“与谁”)‎ ‎3.定语后置句 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作为一篇祭文,为什么作者一开篇就强调“亦又何悲”?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表达了对欧阳修怎样的感情?‎ 明确:强调“亦又何悲”,是为了突出欧阳修一生的杰出功绩和无人能及的“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的人生最高境界。‎ 作为一位标领一世风骚的文豪,一位品行为人们仰慕的名臣,一位与自己有过“知己”之情的长者和挚交,欧阳修溘然长逝,王安石内心是十分悲痛的。文章正是这种感情的表达。‎ ‎2‎ 6‎ ‎.文中用四个比喻来概括欧阳修一生学术文章的四个特点,找出这四个句子,说说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 比喻句 表现特点 浩如江河之停蓄 积累之丰厚 烂如日星之光辉 文章之精彩 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 文章语言的优美飘逸 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文辞雄浑有力 ‎3.作者是不是真的就脱开“悲”字,去理性冷静地写祭文了?‎ 明确:作者并不是真的脱开“悲”字,而是大哀无声,大哭无泪。就可以从以下两处文字中明显地体会出来:‎ ‎(1)[原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通过种种人物对欧阳修的崇仰怀念,终于汇成“不能不悲”之情。‎ ‎(2)[原文]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不能忘情,难以复见吾谁与归?内心的巨大悲痛由开始的“亦又何悲”到此时的决堤而出,一泻千里,更足以证明开始的“亦又何悲”是强作豁达超脱,是强压悲痛,是曲笔迂回,是大悲失声。‎ 写法鉴赏 ‎1.迂回起笔,感人至深 作者没有更多着墨于自己与故者相遇相知的私人情意,而是正面赞颂欧阳公的文章、学问、道德、品行,直接表达自己对他的仰慕与缅怀。全文以议论张本,辅以简洁的叙述,却能将“欧阳公之其人其文,其立朝大节、其坎坷困顿,与夫平生知己之感,死后临风想望之情,无不具见于其中”(《王荆公年谱考略》)。读来感人至深。‎ ‎2.文章辞采纷呈,用词精当 如形容欧阳公“器质”“智识”“学术”分别用“深厚”“高远”“精微”等形容词,非常精到,不可移易。善于比喻也使此篇祭文顿然生色。如形容欧阳修文章风格,一连用了四个精彩的比喻,将“豪健俊伟,怪巧瑰琦”的文风一下子展现在人们面前。讲究排偶、一韵到底的语言艺术使得这篇祭文富有气势,充沛淋漓,极尽哀思,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欧阳修的仰慕之情。‎ 素材挖掘 6‎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欧阳修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画地,教以书字。修无钱买书,则向人家借书抄诵,偶见韩愈残卷,便爱不释手,心仪韩愈古文,为他后来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埋下了种子。尽管他勤奋好学,他还是三试而中第,从此步入仕途。其间虽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但最终还是以三朝元老、太子少师较高身份退休,结庐颍州西湖之滨,可谓是功成名就后的自然隐退,实现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理想。王安石与欧阳修晚年政见不合,但在欧阳公死后所撰《祭欧阳文忠公文》中,也高度赞扬了欧阳公的人生境界,云:“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所有这些评价绝非虚言,实际上概括了欧阳公所能达到的崇高人生境界,即儒家所倡导的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境界,体现着穷独达兼的人生哲学。‎ ‎[应用角度]‎ ‎“穷独达兼”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影响了封建时代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甚至转化为知识分子一种较普遍的人格心理和文化心态,吸引着无数人为之奋斗。不过,历史上真正能够将为官为人统一起来而实现人生“三不朽”理想的人微乎其微,欧阳修似乎是个例外。撇开欧阳公身上固有的封建因素,仅从其把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与人格独立、心理平衡相结合的人生价值观上看,还是有它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欧阳修之所以还能吸引当下有良知的文化人的重要内因。‎ 本材料可应用于与“人格”“勤奋”“谦虚”“举贤”“立功、立言、立德”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