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调研报告
团队名称: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赴东北三省四市大学城区域经济
调研寒假社会实践团
实践地:大连市、沈阳市、吉林市、哈尔滨市
指导教师:齐磊
队长姓名:陆禹成
队长学号:201392201
队长电话:18840836072
队员名单:陆禹成、马俊辉、黄宁、张喜嘉、段田田、门月淇、刘
晴、李婉莹、王浅、徐菁阳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赴东北三省四市大学城区域经济调研寒假社会实践团
调研报告
一、背景:
自 21 世纪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产业经济处在新一轮的建设及
发展之中,其中大学城的崛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
动力。大学周边经济迅猛发展,从基于校内的消费外溢到主流的
校外消费,高校经济已经由传统的依托大学校园基于大学生的消
费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区域性经济。为深入开展大学周边区域经
济调研,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赴东北三省四市大学城区域经济
调研寒假社会实践团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有关大学校园经济发展
的系列实践活动。
二、大学城周围的商家成分组成及消费人群分析
在走访的东北三省四市大学城中,商家类型较多,且比较和
大学城内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大学城内的商家以
餐饮业为主。其中,接近 60%的餐饮业,其近 65%的收入来自大
学生的网上订餐,其余收入中,也有近七成来自大学城内的在校
大学生。这 60%的餐饮业,在大学城内大学生离校时,由于收入
来源急剧下降,因此选择不正常营业。另外 40%左右的餐饮业商
家,其消费人群中,附近社区的常住居民与在校大学生各占接近
50%。这样的商家,虽然在大学生离校期间,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但是仍然能在假期期间继续营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餐饮行
业,如咖啡店、奶茶店等,大多数在放假期间停止营业,这类商
家中,基本都是在校大学生进行消费。
除了餐饮方面,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的消费人群也以大学生为主。
三、大学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多地大学城的调研,实践团发现大学城的建设存在许
多问题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
1、交通问题
以大连市开发区大学城为例,由于地处远郊,交通十分不便。
一些交通方式只能触及大学城的一角,而不能触及大学城的全部,
这使得大学城内大学生的生活、兼职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同时,
因为交通不便,使得大学城对周边区域的发展辐射力度不足,人
流鼻塞,长此以往慢慢形成一座孤城。
交通的不便,不仅会对大学城自身的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同时也不能使大学城发挥自己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便
利交通,是大学城建设过程中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
2、区域经济辐射能力不强
大学城所带动的区域经济,因为受到交通的限制、区域内部
设施上的不完善、大学城师生与区域内的居民层次结构上的差异,
以及大学城辐射功能的限制导致区域经济辐射能力的局限性。由
于大学城多数处于远郊,再加上交通问题,造成了大学城与周围
区域交流的严重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大学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
动作用。大学城内部的功能再强大,如果与外界没有紧密的多途
径的联系,大学城的功能不能及时体现,也不能及时吸收,这将
严重影响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和完善的加速;
严重影响大学城为中心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产业层次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严重影响大学城各项成果最及时地呈现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3、大学城内部建设
除了外部因素,大学城内部的许多因素影响着大学城的发展。
首先,大学城内部的商家由于其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商家
在某些时间会选择非正常的经营策略。例如,在大学生离校期间,
部分小型餐饮行业选择停止营业,以避免寒暑假期间的收支不平
衡情况。而这样产业的增多,注定会使大学城在寒暑假期间空城
现象更为严重,导致寒暑假期间区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现象。
另外,大学城内的各大高校并没有形成互相交融的景象,许
多大学各自为政,没有体现大学城内部和谐发展的景象。这种现
象也使得大学城并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因此,大学
城大学一体化是大学城发展的又一重大建设方向。增加大学城内
各高校的联系,才能充分发挥以大学为主导的大学城经济,并带
动周围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大学城内,大学生占消费的主导地位。在我们的
调查中,大学生的消费潜能主要集中在餐饮、休闲娱乐等方面,
而对教育、医疗等的需求不是很高。因此,在大学城内积极建设
相关产业,对大学城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大学城的扩展建设和辐
射性能的提高,都有极大作用。政府部门应积极了解大学生的需
求,发掘大学生的消费潜力,才能在大学城的建设上迈出崭新的
一步。
四、开发区大学城建设规划意见
1、开发区大学城地处开发区较偏远处,为满足学生回家、
出行、购物等需求,大学城与开发区中心以及大连市中心需要若干条交通路线。目前有一种承担着主要的客运交通——前往区中
心大部分学生选择 5 路及 2 路公交,而前往大连市中心,大多数
人选择小客,为了避免大学城的人口都集中在一种交通方式上并
且加强各学校之间的联系,大学城建设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交通
系统,如:轻轨、校际路以及完善目前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增
设公交线路、适当延迟公交车运行时间。
(1)结合生态”的设计理念
大连开发区大学城地处大连市生态结构的关键地带——背
临大黑山、小黑山风景区,所以需要不破坏当地生态并结合气候、
水文和土壤、动植物等主导生态因子进行生态规划以建立良好的
生态环境。而其“结合生态”设计理念综合表现在道路、建筑布
局、生态区域的保护、较低强度的开发、公共交通的提倡等。
(2)“多元分区”的功能理念
大学城是一个活跃、创新的区域,它的物质空间、功能组
织应当以有利于促进各种交流的发生、资源的共享为目标,故对
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多元分区”是极其重要的。而多元明确的功
能区要求在大学城功能的多元化和大学城功能的有序化之间保
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提倡复合化功能分区,即在功能分区的基础
上,提倡各功能区的相互渗透、包容和整合。
2、功能布局
开发区大学城的规划结构需要重视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功能
的“城”的特征和其作为一个大学集中地的特点。以资源的分级
共享为原则,其空间结构层次为城→校区。大学城作为一个特定
功能的新城区的“城”的特征集中体现在依托交通干道和公交站点形成的带状发展走廊上。需要在大学城各大学中心地带布局大
学城的城市级共享设施,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和大学城所
特有的中心,前者包括大型的商场、超市、办公等设施,后者如
公共社团设施、公共体育馆等。而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中心是目前
大学城所缺失的,在广泛调研后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后可以建立以
学生消费为主体周围居民同时消费的商业中心,包括餐饮、发廊、
鲜花礼品、大小超市、小吃、咖啡馆、服装店等。而公共社团设
施主要以满足加强开发区大学城内各大学之间的学生的社团活
动的交流与联系,促进共同的发展。公共体育馆可以更大程度上
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缓解学校体育馆压力。
3、道路交通系统
考虑到大连开发区大学城的地理环境不太适宜非机动车交通,
故应该大力加强公共交通并提倡步行交通。为了缓解公共交通压
力,需在人流多处增设公交线路,而为了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
可以建立校际车,为了学生安全以及便利可对分隔校区增设地下
通道或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