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回报
——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赴福建省高中寒假社会实践团实践
报告
实践背景
福建省,简称、莆一中,创办于1906年,原名兴郡中学堂,后易
名为兴化学校、福建省立十中、福建省立莆田中学等。1953年被省教育厅定为省首批重点中
学,1973年定名为“福建”并沿用至今,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
1994年初被省教委确定为“一级达标中学”。莆田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莆田
一中也号称中国“百强中学”,且在2012年百强中学排名中位居全国第四。每年平均有15名
学生被清华北大港大等名校录取。2012年高考理科全省前50名一中独占9名,居全省第一;
理科全市前10名一中占8名。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中不仅成为了莆田市首屈一指的知识圣殿,更是成为了沟
通社会与莘莘学子的纽带。我们利用此契机,同时积极响应校团委开展“大工学子母校行”
实践活动的号召,本着“服务母校、宣传大工,传承大工优良学风、展示我校学子风采”的
实践原则,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跨入大连理工大学这一科学的殿堂;于 1 月 22 日与福建省
联合开展了“感恩回馈母校行”实践活动,同时参与该活动的还有清华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
活动准备
为了提高此次宣传效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恰当的分
工。活动准备包括:
(1) 录制加油视频:联合20所高校的同学共同制作一部为高三学子加油的励志视频,
内容包括集体共同加油和个人单独加油;
(2) 制作海报:团队成员自己学习并制作独具特色的宣讲会海报和咨询会海报;
(3) 班级宣传:团队成员在班级黑板上写上大连理工宣讲会和咨询会有关的讯息;
(4) 制作调查问卷:问卷共两种,分别用于调查活动开始前、后学生对大连理工大学
的了解和青睐程度;
(5) 搜集分数线及报考名次:搜集近4年大连理工在福建省的录取分数线及可报考的最低名次,最终打印分发给宣讲会和咨询会的学生。
活动前期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开展我们的活动,同时作为我们此次活动成效的对比数据,团队事先面向全
校学生随机发放130份问卷,调查学生们对大连理工大学的了解程度、青睐程度。
大型报告厅——集中宣讲
以大连理工为首的20所高校在一间大型梯形教室,轮流向自愿到场的高二高三学生们宣
讲。由于学校数量多,所以每个学校的宣讲时间并不多,所以我们简单地介绍了大工的优势
学科、师资力量、名声地位等内容。当日宣讲会场面火爆,座无虚席,得到校方极大的表扬。
图信楼之行——优生宣讲
在图信楼的五层报告厅,我们团队单独向高三前200名以内的尖子生进行宣讲。团队详
细介绍了大工优良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校园活动以及美丽的校园环境,并
通过队员对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学习生活的介绍,使同学们认识到大工不仅是读书做学问的好
地方,更是培养拥有优秀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圣地。团队在介绍学校之余,还向同
学们讲述了对高三生活的感想体会,以及对将要到来的高考和后续的志愿填报给出了许多建
议。为了使同学们对大连理工大学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在现场发放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历年
分数线表单以及其它宣传资料。
高一奥赛班——为高中旅程的起点助力
在教学楼,我们对高一奥赛班班的新生学子简要的介绍了大工,同样发放了大连理工的
历年分数线和宣传资料,提高大连理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我们更多的讲述了高中三年
的心路历程,对于纷至沓来的各种问题如何应对、面临抉择时如何克服不安的心境,以及学
习生活中的种种可能。也许时间短暂,但我们给高一的学子树立了信心,并且给学弟学妹们
留下了良好印象。
春霖艺术馆——咨询会
为了使对大工感兴趣的同学有对大工有更多的了解,以及解决学弟学妹们对高中生活的
困扰,实践团队在此举办了咨询会,对想了解更多关于大连理工或学习上的问题的学生,给
这些同学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活动也取得十分好的效果。
活动后期建立 QQ 群、发放调查问卷
我们为的学生们特别建立了一个 QQ 群,方便对有疑问的学弟学妹进行后
续的解答,并进一步宣传大工。
为了解此次活动的成效及现在学生们对大连理工大学的了解和青睐程度,我们在宣讲会
和咨询会之后再次向学生们随机发放问卷,之后回收统计。实践成效
(1)媒体报道:我们的母校行活动分别被《大学生新闻网》、《海峡教育报》、《莆田小
鱼网》、《蒲钟》、团刊《青春》等知名刊物和网站报道;我们团队也还在微博上进行了活动
的在线更新。
(2)实践地收获:成功使福建省成为大连理工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得到
了母校高度的认可,且收到学校的表扬信,同时母校鼓励我们每年都回校进行母校行的活动。
通过前后两次调查问卷的数据和媒体的反应,此次的母校行可谓极大地提高了大连理工
大学在甚至莆田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实践后记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大连理工大学通过六十余年沐风栉雨,成为了一所优秀的理
工院校,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使学弟学妹们对大工有更深刻的认识,鼓舞了学弟学妹的
斗志,而且队员自身对大工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通过母校行活动回报了母校,回报了社
会,增强团队队员的实践能力,展示了大工学子的优良风貌。在践行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
学习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精心的准备。总之,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