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爱在屋檐下》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课标-《爱在屋檐下》教学设计

ID:58792

大小:4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08-08-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特点。如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的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爱自己的家、热爱父母的情感,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本课内容结构    本课由三框构成:第一框“我知我家”,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家庭一般,即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建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我爱我家”,主要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第三框“难报三春晖”,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及如何将这种孝敬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课前准备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帮父母做家务的情况,即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的好事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好人好事,是为了课上进行宣传,鼓励学生向好同学看齐;找出存在的问题,意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咨询父母:自己的成长有哪些坎坷,哪些事最让父母操心。了解这些有助于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强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结合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自己的探索)。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自我教育活动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为主。学生活动,重在自己体验。所以,老师为学生开展这些活动提供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三课时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第三课时内容       第三框“难报三春晖”有两个目题。第一目“爱洒心间”,由小峰与妈妈的故事引入,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由此体验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第二目“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主要有五层意思。其一,强调孝亲敬长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用相关链接的材料说明必须履行这一义务。其二,教材提供六个情景,让学生辨析在具体生活情景中,什么是孝的表现、什么是不孝的表现。由此得出结论: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其三,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谈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谈尽孝后的感受。其四,讲在孝的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其五,讲对爷爷奶奶等祖辈要孝敬。   第三课时重点   孝敬父母,可以说是一切良好道德的基点。家庭是学生的重要生活领域,然而,学生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受到父母的呵护而不知温暖、不知感恩,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孝的教育是本课重点。   第三课时难点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公民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孝敬父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孝心,又要有孝行。通过明理、体验,使学生养成孝敬的品德。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景展示导入:由小峰与妈妈的故事引入(激愤──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上节课“我爱我家”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回忆和讲述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关爱的故事使大家懂得了父爱、母爱的伟大,这节课有一个别人和自己母亲的故事,非常感人。我们先一起听一下。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课本12页的故事,请大家仔细体验故事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既是引人入胜的导入,又是直接的情感体验和教育。体验父母对子女的一片苦心,说明父母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活动一:抒情讲述(发悱) 进行第一目教学。   听了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好吗? 学生讲述。 欣赏:《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启发学生把感恩、回报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表达出来,知、情教育结合。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应怎样孝敬父母”(激愤、思述)进行第二目教学。   听了大家的话,我相信大家都是孝顺的孩子,请你们想一想,然后进行小组研究──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把你们的研究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我们交流。   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思考,把它总结出来。自得的认识是真正的认识,自得也是基本的学习能力。   继续小组探究──交流、对照、修正、提高。(发悱)   现在两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先对照你们的研究成果,相互借鉴一下,然后再结合课本将你们的结论进行修改提高。但不要迷信书本。自信超过书本的交全班欣赏。用课件展示总结: 孝敬是道德和法律义务     基本层次──能养:关心、侍奉、赡养(从小事做起) 第二层次──弗辱:不给父母丢脸……           第三层次──尊亲:敬重、爱戴、顺心(不盲从.)     最高层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自学能力。   活动三:情景分析作业(拓熟):   利用大屏幕展示三个情景(见课本),要求学生分析情景中的人是否孝敬父母?是哪一层次的孝敬?     用正反事例进行熏陶,进一步巩固知识、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点评、小结作业,欣赏相关故事和作文,结束本课(启通、发悱)     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故事欣赏。(附后)   通过小结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知与不知,从而达到强化和矫正作用。 附:补充资料──孝敬的故事 (一) 真情 作者:绵阳一中 初一(10)班 唐溢 父爱如山,母爱如灯。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 从小我就生长在一个异常平凡,却又异常幸福的家里。有着知识渊博的爸爸,温和可亲的妈妈。他们虽然不曾干过什么惊心动魄的大事,也不曾创造过什么丰功伟绩。但是,他们赋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充满真情的家。我爱他们,也爱这个家。 小时候,爸爸给我讲了好多有趣的故事,带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给我读精彩的童话,教我写字、画画,给我讲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告诉我做人的道理…… 小时候,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我和妈妈在家门前那棵老树下捉迷藏,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编织扑朔迷离的梦,听着妈妈哼的摇篮曲,进入甜甜的梦乡……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这样热衷于这个家,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和他们顶嘴,开始自以为是。我总认为,他们的世界和我的格格不入,他们思想守旧。爸爸不再是那么的知识渊博,妈妈也不再能打动我了。 总之,一切都在沉默中发生了变化。 我开始封闭自己,“武装”自己,既然和爸爸妈妈是两个时代的人,既然我们的意见老是不和,那么我就尽量回避他们,少和他们接触。 一天,我放学后没经过爸妈的同意就和同学出去玩了,很晚才回家,一打开家门,我顿时愣住了,爸爸妈妈正坐在客厅里,愁眉不展。我奇怪了:平时爸爸这时候应该在上班啊,妈妈也应该睡了啊,怎么?…… 还没等我理清思路,妈妈迎上来问:“你去哪里了?怎么现在才回来?”我打断妈妈的话,不耐烦的说:“行了,妈,不就是出去玩了一会吗?我要睡觉了!” “啪”的一声,一个巴掌落在了我的脸上,是爸爸!我呆住了,这是爸爸第一次打我,霎时,我的泪水想开了闸的黄河水,流个不停。没等他们说什么,我捂着脸头也不回地冲进房间,重重地摔上了门。 爸爸不爱我了,妈妈也不爱我了,我没人疼了!这个家没有一丝真情,这个世界也是灰色的!我是孤独的!越想越哭,越哭越想,第二天,我的眼睛也红红的。我把自己锁在屋里,任谁敲门也不开。我感觉不到原来家的温情。 上初中了,凭借学习的借口,我更少与爸爸妈妈接触,我确定,我的周围没有真情。 昨晚,我得了重感冒,整个人迷迷糊糊的。第二天,当我醒来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旁的妈妈趴在床边睡着了。我一瞟,看见了一个精致的笔记本,随手一翻,差点叫出声来。上面全是爸爸的字,记录着我从出生到现在的事,还有我的照片,我每次的成绩……原来爸爸……在后面,我看见了刚劲有力的几个字:女儿病了,我很担心!一时间,爸爸为我做的每件事都浮现在我眼前。我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妈妈醒了忙问:“怎么,很难受吗?我去……”没等她说完我就扑进她的怀里。妈妈,原来我错了…… 真情啊,无处不在,只是有时被披上了无知的外衣! (二)我怎样交友 我的朋友有很多,但不孝敬父母的却没有一个,因为我交朋友有一大忌:无论和谁结交,总是先观察他是否孝敬父母,凡不孝敬父母的半个都不交。你想,他连生他的父母都不爱,他会爱无血缘关系的你吗?连养他的父母都装不下,他能装的下无亲情的你吗?连疼他爱他的父母都容纳不下,他能容纳的下无缘的你吗?因此,我从不交没有良心的朋友!!! (三)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