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十则

ID:59341

大小:11.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08-09-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0、《论语》十则     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积累“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  二、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2.评点、质疑法,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文言兴趣   师:苏东坡曾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朱熹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你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会读书。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有很多。你在平时积累中知道哪些呢?   由师生对答引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好,今天我们要阅读的就是从这本书中选取的十则。不知大家意识到没有,刚才大家所说的名句均是文言古诗,还有不少成语直接取典于古诗文或文言文中的格言警句。这些文言古诗和成语都具有文言文简洁、典雅的特点。平时我们说话作文能运用成语或引用诗句可谓是一件快事。相信我们能学好古诗及成语就一定能学好文言文。那么如何学好文言文呢?(要多读。)   师:正如刚才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请对照注释朗读《〈论语〉十则》。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资料助读   投影显示:   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教师提示]   (1)正音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教师提示字词释义:   (1)“学而”章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现在的“同学”“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对弟子说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2)“吾日”章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九”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3)“温故”章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从前的。   (4)“士不”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士”,在《论语》中,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5)“知之”章   是知也“是”,先秦时代不作判断词用,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作“这(就是)”。   (6)“其恕”章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确:(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2)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4)我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5)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5.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6.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   (四)析读课文,深层体悟   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   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   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问题研讨   (1)“学而”章   此章为儒家压卷经典《论语》开宗明义第一段。三个“不亦……乎”的反问复迭,尽得一唱三叹之妙。那么“君子”指的是什么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总是怨天尤人,这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   明确:“君子”,在《论语》中有多个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句中取前义。   孔子一生际遇坎坷,但这位大智者能从理智上保持一种心理平衡,表达出一种坦荡旷达的气度,自谓之“不愠”,这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精神足可为百世之师。   (2)“温故”章   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结合孔子的思想谈谈。   明确:《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3)“诲女”章   《论语》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孔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逊的态度,不可强不知以为知。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   明确:曾子曾经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孔子用这句话给“恕”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5)“岁寒”章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   明确:何晏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这是借松柏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4.学生集体背诵全文。   (五)课堂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