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识记新的字词。 2.了解对比等写景的方法。 能力目标: 1.朗读体会文章的写景特征。 2.品读讨论写作手法及写景亮点。 情感目标: 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感受语言的魅力,朗读熏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握写景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文章写作意旨的体现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注意提醒学生使用恰当、准确、优美的语言。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梁衡先生的散文《夏感》。题目告诉我们,作者喜欢的是夏季,而“感”字,就是来解释为什么的。 二.整体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填空下列横线。 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夏。 2.讨论明确夏的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麦收时期农村农民 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个性。 三.精读训练 1.明确这三个特点在文章中的章节分布。 2.是否整篇文章都应读的紧张、热烈、急促?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尝试用语言来表达对比的效果。用春之色的柔(女)、秋之色的艳(男)对比夏之色的热烈(齐)。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读出热烈的气氛,要有磅礴之气,升腾之气。 以第四段为例,用朗读来表现紧张、急促。(速度快,停顿短,干脆利落。) 四.品析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夏的特点。 1.四人小组讨论。 要求:找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可就词语运用、句式、修辞、句子的深刻含义等方面评析。 2.交流讨论。 实写与虚写,调动各种感官,精彩的比喻、拟人,多处对比,动词的准确使用。 注意讨论完,落实理解后的朗读,接着进行。 五.归纳总结全文主旨。 1.齐读末段。 2.读、背末段。体会作者文白相间、简朴生动的语言,体会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语言的雅致。 2.讨论: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明确:作者的意图是为了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 4.将“大声赞美”换一下,仅仅是赞美吗?你还可以再续写两句。如我更要投身到这个……我要抓住……我要珍惜……(写下来交流) 黄金不只是夏的颜色,也是时间的颜色。 板书设计: 夏感 感受、感触、感慨、感染、感动、感悟 六.归纳小结。 1.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学习本文的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并作业:找出一两首写夏的诗文,和本文比较一下,写出夏的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教学后记: 时间安排还是太紧,最后一段的背诵没能完成。只好临时改为作业。 学生回答问题的覆盖面不够。 这次备课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就是备课一定要广泛搜集资料,真正解读文本。这一课最初我也读不太明白,直到最后搞懂了它是特定时间——麦收,特定地点——农村,特定人群——农民,才真正找到了切入点,找到了感情的出发点。如果老师不能真正解读文本,甚至自己还带着疑问、模糊认识,就去备课,课的设计肯定偏离主题,显得死板、做作;这样去讲课,学生就会一头雾水,抓不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