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智能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图表导读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农业生产活动有多种类型,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展示: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游牧业)。
而且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作物和驯化了的动物,那为什么这个地区要选择这种类型呢?一块土地放在面前,到底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才是合理的呢?有哪些要素是需要考虑的呢?怎样考虑呢?这就是这一节课要研究的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板书:5.2农业的区位选择)
(转)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区位,什么是区位呢?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它的定义,看看是否等同于位置。
新课教学
讨论归纳:不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板书斜体字)
(转)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此,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后者,也就是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这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怎么影响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先来学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两则案例谈起。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材料,注意其中黑体字的内容。(板书: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案例一:
据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报道,望京地区某街道两旁种的竹子几乎全都枯死了。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绿浅根植物,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温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7℃,1月平均温度-2℃~4℃,年降水量700~1000mm;亚热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5~20℃,1月平均温度4℃~8℃,年降水量1000~1500m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呈酸性反应的土壤最适宜生长。由此看来,该地区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该地区街道两旁选择种竹子是由本地区主管部门领导决定,从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竹区)引种的。
表一:北京与南方地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北京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上
-4℃
年平均降水量
800mm以上
609mm
土壤
酸性
碱性
案例二:
据《北京晚报》报道,通州区今年从美国、欧洲引种树莓获得成功。树莓,亦称红葡,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有野生。人工栽培最早始于欧洲,中国仅东北地区栽培。树莓根系较浅,要求疏松的土壤和较好的肥水管理。另据报道,2003年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东北部的永宁镇,有一片40公顷的玉米田被改建成国际标准化的树莓种植园。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划,今后五年左右,位于长城北侧的北京延庆县境内的40万亩玉米田将有50%分批改建成树莓种植园。届时,树莓将达到20万亩。这是北京市为优化生态环境,防御蒙古高原风沙侵袭首都、建立环北京森林生态屏障而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届时,采摘、品尝红莓成为一项普及的休闲旅游活动。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红莓果被誉为“黄金浆果”,广泛用于饮料、食品、糖果、冷饮和鲜食。树莓在我国刚刚起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树莓将成为我国新兴果业的先锋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附:延庆永宁镇部分自然资料
永宁镇位于延庆盆地东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为山区及半山区,中部为平原,海拔在490.6~800米之间。新华营河(妫水河的上游)流经镇域西部,白河南干渠、北干渠从镇区穿过,山区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土壤、水质、空气的洁净度基本与瑞士日内瓦处在同一水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
案例应用:
思考一: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的竹子失败了,而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的树莓却获得了成功,为什么?
结论:气候、土壤(板书)
分析:
1.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域性。
2.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思考二:“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竹子”,“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树莓”这两个举动撇开自然条件不考虑,有没有什么非自然的因素在影响这种行为呢?
结论:政策、市场
分析:
1.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北京竹子的引进就是政府决策的结果,永宁镇树莓的引进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2.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和和社会两大部分──投影图“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补充其他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跟踪训练:农业在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进行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思考三:北京地区是否就无法种植竹子了?有哪些办法呢?
结论: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分析:
1.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扩大南方竹子的区位范围。
2.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北京地区种植竹子,目前来说气候、土壤、水分等都存在较大障碍;但这些障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温室等方式改照当地的光、热、水等条件,从而让竹子度过不适宜的冬春季节。另外对于所需酸性土壤我们也可以通过人为方式改造。
跟踪训练:1.双季稻生产、小麦种植的例子
2.玻璃温室、梯田、茶园喷灌
追问:当前阶段,你要是北京的城市规划部门的主管领导,你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改造当地的自然条件吗?
结论:不会
分析: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另外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思考五:北京市的远郊区县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否都种植树莓?
结论: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板书)
分析:北京引种树莓可以说一方面是自然条件适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树莓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但是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不像自然条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跟踪训练:
1.城市周围将生产的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2.果树的种植面积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3.北京冬季可以吃到南方的蔬菜。
4.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美、加、澳、法等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5.我国的棉花价格与棉花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
边练,边总结并板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有利的自然因素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不利的因素可以在考虑技术、效益、生态等的前提下加以合理改造。社会经济因素不同于自然因素,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只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了,才能保证选择出对农业土地的最合理的利用方式。
板书设计: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