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ID:61266

大小:53.6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09-01-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TRS_AUTOADD_1226458584511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6458584511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6458584511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6458584511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6458584511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         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课标解读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说出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         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         教学策略   (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   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说明 导入新课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咱们就到浩瀚的宇宙中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找一找我们的地球在哪里,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板书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讨论交流 1.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特点;  2.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阅读“图1.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是多种多样的。 承转 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学生通过阅读“图1.2 天体系统”及课本相关信息,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 老师对天体系统的要点加以总结概括 板书 2.天体系统     自主探究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1.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2.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 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后,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结论:①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②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承转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课本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板书 二、 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自学、讨论 1.读 “图1.4 太阳系示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2.分析“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阅读分析“图1.4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运用数据,从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和类地行星的结构特征(质量、体积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对比,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点评指导 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学生总结   1. 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 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承转 为何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太阳系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板书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1.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3.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 2.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                   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能力 探究活动 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 1.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地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小结、练习 小结本课内容,布置练习,启发答题思路、要点,点评答题过程和结果。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   三、地球的特殊性   1.外部条件  2.自身条件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   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新思路。但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中,要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