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ID:61292

大小:4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09-01-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一、课标要求   1.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 2.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二、对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预则和要求   1.使学生学会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德国老工业区鲁尔区的分析,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基本特点。(学会从案例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对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   2.通过对鲁尔区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这个案例,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展开讨论,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让学生觉得学地理有用。这是对学生的目标要求)   3.新兴工业区的“新”表现在哪几方面?区位优越有哪些?比较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工业部门、企业规模等有什么区别?目的是加深对新兴工业区的认识,有条件的学生可先上网收集一些世界著名高新工业区资料,了解其产业的结构、区位条件。(让学生学会分析任意一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造,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对比较差的学生能分析所在的工业区区位优势就行了)   4.通过对具体案例分析,学会提取信息,并能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这就是所要达到的要求)   5.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的案例材料   三、课堂的特色   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均以“案例”为中心。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觉得学地理真的有用。   四、教学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的反馈及教师对学生分析 (一)复习引入:复习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并各举一个案例加以说明;注意引导学生,不同的工业部门的主要区位因素各有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往往有便利的交通)、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二)导入新课:(第一课时)   1.课件展示:案例分析一   传统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德国鲁尔区(重点分析)   2.注意分析鲁尔区的发展历程从繁荣→衰落→再度走向繁荣的三个时期。   (1)繁荣时期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衰落原因有哪些?原来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提示学生该工业区的产业结构特点,及该时期产品的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环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再度走向繁荣的鲁尔区,有哪些区位因素发生了改变?(综合整治了哪几方面问题)   课件演示:案例分析二   (1)“辽中南”老工业区,注意比较与鲁尔区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我国东北的一些老工业区从中应得到什么启发?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用这个案例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第二课时   3.课件展示;案例分析三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新兴工业区“新”表现在哪能几方面?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区位条件)有哪些?   (3)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有何区别?   (4)分散的中小型企业依靠什么与传统大型企业竟争?   课件展示:案例分析四:   4.我国的温州乡镇企业(分析的方法与东北工业区相似)   (1)比较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普拉托工业小区生产特点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发展模式有什么不同?   (2)意大利萨斯索罗工业小区发展模式对我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借鉴意义(有哪些做法值得温州乡镇企业借鉴)?   课件展示:案例分析五:   5.高新技术工业区美国的“硅谷”和“硅谷”企业扩散   (1)高新技术工业主要有哪些特点?   (2)美国“硅谷”的区位优势是什么?主导因素是?   (3)“硅谷”企业扩散到国外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区。分析这些地区的区位优势? 让学生自己说出   1.让学生注意分析这几个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有何共性,并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部门的特点以及钢铁工业区位条件一般从哪几方面考虑?   2.注意引导学生,鲁尔区在这不同三个时期的区位因素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强调学生注意(哪些因素变了、多了哪些因素)哪些区位因素越来越重要,企业要发展,哪几大因素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便利的交通、广阔市场、领先的技术、优美的环境)   4.让同学们分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当“某东北老工业区的领导”,并做好记录,振兴东北,应采取哪些措施?鲁尔区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5.引导学生注意几点,出现的时间(与老工业区出现的时间对比)?出现的地点?企业规模?   6.让学生采取列表对比方法进行比较新老工业区(可适当提示)从企业规模、工业部门、企业的分布、资金集中程度进行比较。   7.让学生们讨论重点分析不同之处(温州乡镇企业的不足),我国温州没有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系统,企业间没有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而是彼此间成为竞争对手;因而不能起到在协作基础上的规模效应。   8.同样采取了列表对比方法对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进行比较。可从科技人员比例、生产增长速度、产品更新换代周期、投入研究开发费用、市场等进行对比。   9.在分析“硅谷”企业扩散选取的区位条件前,先让学生们重温一下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有哪些?(市场、或接近原料、或接近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地租等),然后再进行分析。 学生大部分能回答,但回答的问题不够全面     学生提取的信息还是不够全面,基本都能说出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但往往漏了便利交通或市场因素)   学生对鲁尔区的两个时期信息的提取较全面即:繁荣时区位优势是资源优势和交通;再度走向繁荣的根治措施是:对产业结构、交通、环境、技术等进行了改造。但对鲁尔区的衰落原因;(产业结构特点、市场、环境)即:难于归纳产品结构单一,所以市场变得狭窄、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是原来的企业和想进来的企业会选择离开。   学生讨论比较激烈,课堂气氛活跃,但从同学们回答及做的记录来看,对比两传统工业区的相似之处归纳较好;但对鲁尔区有哪些方法值得借鉴,文字归纳不够精确。也不够全面。   学生的回答基本是:   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   地区“新”:乡村或乡镇地区。   规模“新”:中小企业为主。可惜少了一个重要字眼“新”的归纳。   同学们列表比较后对新工业区的“新”有了更多的了解。   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相似之处学生都能归纳出来;但不同之处很少学生能用文字表述清楚。   对比后,同学们对高新技术工业有了更深了解;   对美国“硅谷”区位因素(技术、市场、交通、环境和气候)同学们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对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有哪些?同学们也得出一些规律;就是市场、或接近原料、或接近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地租。 六、学习效果评价   (一)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与美国“硅谷”相比,区位优势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注意哪些问题?你有何建议?   (二)对你熟悉的一间企业或工厂进行分析,该企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有哪些不足?你有何良策?   七、教学反思   这两节课的内容都属于案例分析课,同学们已不陌生,课本的案例很有代表性;①传统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区;②新工业区意大利萨斯索罗工业小区和美国高新技术工业区“硅谷”。从课堂反馈的信息来看,同学们对这三个案例的区位优势基本能分析和提取,但文字归纳不够精而简;另外课本还同样选取了我国三个区位优势与之相似的工业区,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这三个工业区目前都存在较大问题,然后让同学们去分析原因,借鉴相似类型的工业区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差距比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较好的分析和提出一些不错的建议;基础较差的学生分析不够全面;有部分学生尽管有这样的意识,但归纳能力不强,所以提出的建议也是很不全面。所以对这部分学生要加强训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