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八下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云南的歌会》八下14

ID:62094

大小:3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09-02-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八下第四单元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 [教学设想]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别开生面场合中唱歌的情景。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 因此,本文教学按照整体感知——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进行,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文章围绕云南的歌会写了哪几个场合的歌唱情景,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云南歌会的什么特点。还要把握不同场合的歌唱有怎样的特色。在写作方法上,不同的内容是怎样表现的。然后,画出文中自己所欣赏的语段,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写法和语言上的特色。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1~9,介绍美丽的云南] 云南——一片神奇的土地。群山深处,哈尼梯田一层一层朝着天际铺陈;时光流逝,丽江古城依然聚散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气息;泸沽湖和她独特的猪槽船相互依存,述说着动人的故事;彩云之南,遥远的边陲之地,东川那片红土地上的阳光,炽热、透明、夺目;云南石林以她独特的姿态屹立在高空之下;水车旁,少女们在尽情嬉戏;竹楼上,白族小伙子为姑娘伴唱…… 生活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件10~20,介绍云南的民歌]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沈从文先生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去聆听那美妙的歌声,去品味艺术的真谛。[课件21:课题] 二、[学习目标][课件22,展示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 3.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4.反复诵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语言片段,体会沈从文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 5.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作者介绍[课件23、24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到北京自学写作,早期作品以描写湘西乡俗民风为主要题材。曾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读课文正字音 自由朗读课文,同时划出生字词并注音、释义。 需要掌握的生字词示例: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迤(yǐ)西      蹲踞(jù)      酬和(hè)    譬(pì)喻     淳朴(chún) 柞(zuò)木   熹(xī)微        龙吟凤哕(huì)        即物起兴(xìng)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淳朴:诚实朴素。 生面别开: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课件25、26: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一)速读课文,说说作者描绘了哪三个场合中歌唱的情景?[课件27]  [课件28~30,学生速读课文,概括后明确]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 (二)细读云南对歌的三个场面,说说三个场面的对歌在内容上各侧重什么?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课件31]  [课件32、33,四人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后明确]             见景生情 即物起兴 山野对歌    提问问题 唱和回答       人             互嘲互赞 随事押韵             其他故事 引经据典 山路漫歌    自由歌唱  自然成趣     环境 村寨传歌   “金满斗会” 盛况空前             民歌课堂    气势壮观   场面 五、研读课文,深层探究 (一)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明确下面问题。[课件34,展示要讨论的问题] 1.第二段中“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多”字在文中是否可有可无?“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2.将第三段的人物描写与课后练习二进行比较,说说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并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第四段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的一路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4.找出第五小节中所写的人物及人物活动,区分哪些是对全场的鸟瞰,哪些是对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学生研读,讨论后明确: 1.“多是情歌酬和”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它他内容,因此一“多”字用得准精当,无可更易。“种种不同方式”有总领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问;互嘲互赞。 2.要点提示:文中的第三段,以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这段文字用一系列短句,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牙齿、写衣饰,笔笔如在眼前,着色浓重、艳丽。 《边城》中对主人公翠翠的描写,中在描写人物的神韵气度,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为了写出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意在写出人物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因此这段文字显得飘忽灵秀。 这两段人物描写各有千秋,文中的二小节以写实为主,写出了人物的面目神态;《边城》中对小翠的描写侧重写虚,写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3.要点提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但是作者并没有直奔主题来写这些内容。首先是一种写实:云南确实有着如此美丽的风光,也有如此动人的赶马女孩,作者此时所做的只是据实而录——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了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然后再在自然地写到女孩的歌唱。其次为“赶马女孩子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鲜花烂漫,山鸟齐唱,这是何等的生机活泼,而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儿日日领略,潜移默化,在性格气质上早已渐渐沾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第三,山鸟或悠扬或朴质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呼应,交织成一片动人的田园交响曲。 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4.文章中的场面,一般是指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时间和环境中,人物同人物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即“一个或多个人物,在某一境界中,占若干连续的时间而有所活动”。因此,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它要求通过人物的活动写出全场的气氛。它既有全场的鸟瞰也穿插有个别人或事的特写。 全场鸟瞰的句子有:“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的屋檐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各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特写的有:“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口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 [课件35,明确讨论的问题] 人物描写重写实,工笔描绘,真实自然。 环境描写做背景,渲染了诗情画意,衬托人更美。 场面描写有全景有特写。 六、拓展延伸[课件36,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学习课文中三种不同写作方法,把听到的民歌及其场景,结合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周枫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