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 3、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1、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1、表演法:通过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法指导:1、以阅读学习法为主要,辅之以合作学习法。 2、兴趣性阅读——研究式阅读——鉴赏式阅读。 教学过程:一、以《雷雨》的巨大成就导入课文。 二、进入课文。 1、学生表演第一场戏剧冲突。 2、评价演出效果。 3、分析人物内心变化。 4、辩论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 5、分析评价人物性格特征。 三、深入探讨: 1、周、鲁两家的矛盾根源是什么? 2、周朴园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戏剧的深刻主题? 四、大胆质疑。 五、布置作业: 1、用分析周朴园的方法去分析鲁侍萍。 2、阅读《雷雨》全剧。 3、就《雷雨》某一角度写一篇文学评论。 附: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 揣摩人物语言, 2、 探究舞台说明, 3、 把握戏剧冲突。 课内思考题: 1、 在周、鲁二人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反复说出一个字,分别有怎样的潜台词?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态? 2、 周、鲁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的事件展开对话,周几次问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周朴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 周在认出鲁之后,对侍萍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4、 周朴园爱侍萍吗?他对鲁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是怎样的一个人? 5、 周、鲁两家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戏剧的标题及当时的社会? 板书设计: 周朴园的内心世界: 相遇述旧怨 疑虑——慌张——惊惧 相认生新恨 责问——稳住——哄骗——平息 矛盾根源: 资本家——下层人民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文学作品鉴赏思路:语言——人物——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