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的阅读,所选课文,除最后一课以五首古代诗歌组元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岳阳楼记》也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醉翁亭记》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官场的厌倦,是作者个性的张扬和抒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能将散文译成现代汉语。   3、掌握文言文中“记”的文体特点。   4、把握文章景与情的依存关系,体会课文构思的精妙,领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2、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读文言诗文,开阔视野,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加深对祖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 10‎ ‎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古诗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教学设想(教学措施)   文言诗文的教学,须先疏通文字,再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或侧重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或侧重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还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概况、时代背景和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的知识,以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诗文的目的。   课时安排   《小石潭记》2 课时,《岳阳楼记》2 课时,《醉翁亭记》2 课时,‎ ‎《满井游记》1 课时, 《诗五首》2 课时,综合性学习活动2课时 检测及讲评3课时,合计:14课时 10‎ ‎26小石潭记 教师寄语:文明有礼刻苦勤奋,只争朝夕做到最好。 ‎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解释。‎ ‎2、认识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知道本文的创作背景。‎ ‎3、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4、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重难点 :‎ ‎1、疏通文意,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并能做好词语的积累整理归纳。‎ ‎2、抓住重要词语,了解小石潭的景物特征,以及思考景与情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堪( ) 怡然( ) 幽邃( )‎ 俶 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合作探究 目标一:‎ ‎1、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及停顿。‎ ‎2、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目标二:‎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 ‎ ‎ 2、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 ‎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目标三:‎ 文章中有些写景的句子极为精妙,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吗?‎ 教后记:‎ ‎27岳阳楼记 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 10‎ ‎2、 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领会全文大意。‎ ‎3、 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重难点、‎ ‎1、 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领会全文大意。‎ ‎2、 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 霪雨( )   霏霏 ( ) ‎ 薄暮冥冥 ( ) 潜形  ( ) 岸芷汀兰 ( ) ( ) 皓月 ( )  ‎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   ‎ ‎2、本文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家,谥号 。‎ 二、合作探究。‎ 目标一: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记录不懂的,与同组同学交流。‎ 目标二:疏通文意,记录不懂得句子,与同组同学交流。‎ 目标三:‎ ‎1、归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连线每段的表达方式 ‎(一) 描写 ‎ ‎(二) 抒情 ‎(三) 叙事 ‎(四) 议论 ‎(五) 抒情 ‎2、划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写在下面。‎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 分别指什么内容?‎ 三、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你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们交流。‎ 教后记:‎ 10‎ ‎28醉翁亭记 教师寄语:扬理想之风帆,抵成功之彼岸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 ‎2、读准难生字字音,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 重难点: ‎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注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  僧( ) 辄( ) 霏( ) 暝( ) 洌( )‎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  偻( ) 朝( )而往 ‎2、阅读课下注释①并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写出你所知道的与课文及作者相关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 目标一: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记录不懂的,与同组同学交流。‎ 目标二:疏通文意,记录不懂得句子,与同组同学交流。‎ 目标三:‎ ‎1、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思考下面的问题。‎ A、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1)写亭的环境: 从 到 。‎ ‎ (2)写山间之朝暮:从 到 。‎ ‎ (3)写山间之四时:从 到 。‎ ‎ (4)写宴饮场面: 从 到 。‎ B.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找出相关的句子。‎ ‎ (1)写亭的环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 ‎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 ‎ ‎2.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文中都写出了谁的“乐”?他们各自为什么而乐?‎ ‎3、从文中你能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政治思想?‎ 10‎ 三、拓展迁移。‎ 比较《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你能看出这两位作者在思想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后记:‎ ‎29满井游记 教师寄语:人贵知足,唯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 学习目标   ‎ ‎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3、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重难点 ‎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燕地寒( )花朝节( )飞沙走砾(  )廿二日( )‎ 乍明( )靧面( )髻鬟(  )罍而歌( )浅鬣(  )‎ ‎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   ‎ 二、合作探究  ‎ 目标一: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记录不懂的,与同组同学交流。‎ 目标二:疏通文意,记录不懂得句子,与同组同学交流。‎ 目标三:‎ ‎1. 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试找出文中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  ‎ ‎   ‎ ‎ ‎ ‎  2.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袁宏道运用起来自有它的新奇之处。如把自己比作“脱笼之鹄”,你能从文中再找出几例吗?结合上下文体会其表达效果。  ‎ ‎   ‎ ‎   ‎ 三、拓展延伸 积累古诗文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分析一下它们各描绘的是“早春”“盛春”还是“暮春”,抓住了怎样的景物特点。‎ 10‎ 教后记:‎ ‎30诗五首 教师寄语:宁静致远 厚积薄发 学习目标 ‎1.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韵味。‎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 ) 珍馐( ) 投箸( ) 挂罥( ) 塘坳( )‎ 庇护( ) 阑干( )风掣( ) 突兀( ) 狐裘( )‎ ‎2、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 诗题 出处 作者 朝代 二、自主探究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方法提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风雨不动安如山 ‎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在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上,概括五首诗的内容。‎ ‎《饮酒》:‎ ‎《行路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己亥杂诗》:‎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 ‎1、《饮酒》诗中“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2、学习《行路难(其一)》,思考下列问题:‎ A、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B、作者为什么提到吕尚、伊尹的故事?‎ C、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解。‎ ‎4、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A、诗歌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B、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有何言外之意?‎ 四、达标测试 默写:‎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 , 。‎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与坚定自信的名句是 ‎ ‎ , 。‎ ‎3、目前国内住房价格上涨不停,如果杜甫再生也许仍会慨叹: ‎ ‎ ,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相似意境的句子是 , 。‎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用来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句子是 , 。 ‎ 教后记:‎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 10‎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蕴含,了解西部自然风光;‎ ‎2.通过活动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3.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4.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活动指导与建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共有三项内容,可以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学习资源的特点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1.关于“家乡风景独好”。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发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要求学生活动之后写一篇游记,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也是通过写作来督促学生投入并深入到这一活动中去。‎ 这是一次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探访、考察活动,探访和考察的对象是家乡。因此,可以将全班同学按家庭住址来划分活动小组,对探访、考察的目标讨论确定后,拟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学生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各不相同,有的恰在旅游景区,或以自然风光秀甲天下,或以名胜古迹驰名中外;而有的可能地处偏远山区,边陲小镇,名不见经传。但家乡地理环境不同,并不妨碍本次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就是要引发学生留意、发掘家乡平时不大为人所注意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正是因为这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就在自己身边,或与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发生联系,因而容易获得体认和感悟。在活动中,不仅是观察,欣赏,同时还要走访和考察,甚至要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和考证,这样才能走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深处,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 ‎2.关于“模拟旅游趣味多”。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都去一一亲历旅游,因此,“神游西部”未尝不是一次既能满足求知欲、好奇心,又能获得审美乐趣的活动,况且“神游”便于将“旅游”与“语文”结合起来。因为是“神游”,所以要更多地借助于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或者说,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促使学生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在较为全面地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研究某一感兴趣的“景观”,使自己成为这一景观的“小灵通”,并用合适的方式(包括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做导游解说等)把它介绍给同学和朋友。‎ 教师在指导这一活动时,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如“丝绸之路旅行社”“回归自然旅行社”等。第二,按各“旅行社”的旅行路线、游览目标不同,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这是活动的重点。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第三,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在同学之间交流),并两组协作,相互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游客。‎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来开展活动。‎ ‎3.关于“名胜古迹对联考”。镶嵌在名胜古迹上面的对联,犹如画龙点睛,我们可以从这双“眼睛”里读出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开展这项活动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名胜古迹上的诗词楹联,留心地搜集和揣摩,并通过交流和学写,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1.对“家乡风景独好”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可以采用“档案管理”的评价方式,即教师制定表格,或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制定表格,把活动各个项目、要求、程序等列在表格上,如考察、走访的对象、方式、地点、时间、内容等在表格上一一列出,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开展的活动详实填写,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这一表格还可归入学生的学习档案。‎ 10‎ ‎2.对“模拟旅游趣味多”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材料的搜集如何,即注重过程评价,同时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即,在关注过程的同时也关注结果,关注学生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和模拟导游的质量与效果。‎ ‎3.对“名胜古迹对联考”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可以用学习成果展示与竞赛评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主要指展示学生搜集到的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对联,看哪位同学搜集得多且好,比出优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学生创作对联的评价,既可以用成果展示与评比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 单元反思:‎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