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课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课时)

ID:65735

大小:7.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0-02-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它的基调开朗、轻松,迥异于鲁迅其他严肃、庄重的作品,其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自由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过渡段的作用及划分原则 2、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难点] 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2、学习文章写景技巧。 3、体味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情感、态度。  四、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明确自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划分原则。  [围绕重点自学] 一、回忆有关鲁迅的知识(激发学生回忆,巩固所学知识) 1、  生平及相关知识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故乡:浙江绍兴  2、《野草》与《朝花夕拾》的基调之别    前者:沉闷、压抑    后者:开朗、活泼 二、过渡段 1、  由解题引入 根据“从……到……”的句式将文章分为两部分: ①~⑧/⑨~末尾 第一部分: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三味书屋的生活  2、  提出质疑:第9段也涉及到一点百草园的事情,为何会划入第二部分? 明确:过渡段  3、  讲解相关内容 ⑴作用:承上启下 ⑵划分原则:“划下不划上”  三、讲解课文1、2段 1、  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两段(学生朗读)  2、  问题研究:(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解题方法:联系上下文      ⑴联系上文“……已经隔了七八年”,故用“似乎” ⑵联系下文“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故用“确凿”  3、  结合课后习题二(1),仿照句子(学生发挥想象,动笔仿写句子)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例:⑴不必说金色的沙滩,也不必说连天的大海,单是蔚蓝的天空,就让人有美的憧憬。 ⑵不必说一飞万里的鲲鹏,也不必说展翅翱翔的胸鹰,单是浮云中那自由弱小的麻雀,就足以让人称羡不已。            [课堂小结] 参考小结: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野草》的基调沉闷、压抑;《朝花夕拾》的基调开朗、活泼。  2、过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划分原则为“划下不划上” [导语设计]                参考导语: 导语一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鲁迅的《风筝》,今天再学习鲁迅的另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语二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十岁读书、十二岁进“三味书屋”随寿镜吾老先生学习,不久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又常年卧病不起,家道中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是回忆他童年时的一段快乐往事。 导语三   我们学过《风筝》,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怎样?(生:沉闷、压抑……)鲁迅的确是一个严肃、庄重的人,但他回忆童年的文章却有另一道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明确自学重点] 1、  体会文章第二段的写景特点 2、  学习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 [围绕重点自学] 一、写景特点(第二段) 1、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⑴找出表示颜色(或隐含颜色)的词(学生快速阅读)   碧绿、紫红、黄蜂、菜花  ⑵给出一组词“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它们都描写了事物的什么?(学生思考)   明确;形状  ⑶总结⑴、⑵,它们均为作者的视觉感受,试找出作者的其他感受: 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⑷春、夏、秋景:   菜花;蝉;蟋蟀    2、  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⑴从整体到局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⑵从植物到动物或从动物到植物  ⑶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    3、  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⑴体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四个修饰词  ⑵体会“吟”、“伏”、“窜”三个动词的妙用   延伸:能否分别换成“叫”、“趴”、“飞”?为什么?(学生讨论并发表见解)   明确:“吟”更富有诗情画意;        “伏”更能体现黄蜂的“肥胖”这一特征;        “飞”更能体现云雀的轻捷,也更能突出飞行速度之快。  ⑶品味“低唱”、“弹琴”、“喷出”等一组动词,仿照其用法为“蜈蚣”也加一个动词。 (如跳舞)  二、作业 背诵第2段  [课堂小结] 参考小结: 1、  写作(写景、写事)要按一定顺序 2、  写作(写物、写人)要抓住所写对象的特点   第三课时 [明确自学重点] 1、  了解百草园中美女蛇、玩雪、捕鸟等几件有趣的事; 2、  体会并学习“捕鸟过程”一节中动词连用的妙处。  [围绕重点自学] 问题研究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结合背景讨论) [背景知识] 有人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有人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 有人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明确: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感兴趣?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          最后要让学生明白:          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2、阅读“冬天的百草园”一段 ⑴捕鸟条件   明确:“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⑵体会动词的妙用。(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 明确:可以体会出童年鲁迅对“捕鸟”感兴趣,对这件事记忆犹新。       动词可以体现孩子欢快的心情。  3、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做了哪些事?(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后半部分并提取信息) 爬上花坛折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念课文;看老师读书;玩指甲;画画儿;等等。  [课堂小结] 参考小结: 1、对一些观点要有自己的看法,反对牵强附会; 2、要学会使用动词来描绘事件的过程。 第四课时 [明确自学重点] 1、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关系,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围绕重点自学] [问题研究] 1、  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童年鲁迅对他是什么态度? 明确:⑴极方正、质朴、博学(11段),幽默、风趣(22段),迂腐(21、22段),等等。  ⑵以敬慕、信服为主 (鲁迅不是不喜欢先生,只是不太喜欢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  2、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练习一⑶)(学生讨论) 明确:⑴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⑵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⑶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现在的观点偏向于第三种) (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读《朝花夕拾》,以便对鲁迅的人、作品有更深的了解  [课堂小结] 参考小结: 1、鲁迅对先生的态度以敬慕为主; 2、鲁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以乐为主。 [教后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