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闺塾》教学设计

ID:66436

大小:12.2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0-02-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二〕难点:从矛盾冲突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了解矛盾冲突、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中《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听昆曲《游园》选段而“不觉心动神摇”,引入课文。  2、 作者和作品简介(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而得,教师补充):  ①日本学者青木正儿编纂的《中国近代戏曲史》中,赞誉汤显祖这位明代戏曲大师,我国导演学创始人,是“戏剧舞台上空永不陨落的巨星——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②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  ③汤显祖罢官归里前后所写的传奇作品《牡丹亭》问世不久,“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不仅为众多人士所称赏,而且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娄江女子俞二娘读它而哀感身世,含恨而死;杭州女艺人商小玲演出此剧时想到自己的遭遇,悲痛难禁,猝死在舞台上;明代杭州女诗人冯小青读了它之后,自叹身世以至于压抑得病而死。  ④这部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汤显祖《牡丹亭》题词: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杜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⑤了解《牡丹亭》剧情(以四张邮票展开)。1984年10月30日,我国发行T99《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邮票,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为其芳容倾倒,午夜痴情呼唤,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牡丹亭》邮票全套四枚(图2),小型张一枚(图3)。在我国著名画家戴敦邦的笔下,一位冲出封建牢笼的少女形象映现:(4-1)“闺塾” 塾师陈最良,手持书卷,为丽娘讲述“三从四德”,丫环春香置此不顾,谈笑自如。(4-2)“惊梦” 丽娘游园归来,倦怠伏案,梦境中,羞涩地依偎在梦梅怀中,梦梅深情地为她戴上玫瑰花。(4-3)“写真” 坠入爱河的丽娘,绵绵思恋煎熬,身心交瘁。怀着“红颜早逝”的惆怅,涂抹丹青,将少女的如花容颜融入缣帛。(4-4)“婚走” 牡丹亭畔,夜幕深沉,溶溶月色,依依垂柳,丽娘与梦梅比翼双飞归爱巢。  ⑥《闺塾》是其中的第七出。用连环画介绍前边的剧情: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  二、自读,分析【戏剧冲突】   社会生活矛盾冲突在戏剧艺术中集中而概括的反映,是构成戏剧的根本因素。作品总是通过冲突的提出、展开和解決而得到完成。由冲突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格,进而体现剧本的主題。最早从美学上提出这一理论的是黑格尔,随后,法国的布伦退尔又提出沒有冲突就沒有戏剧。  以前后左右4人为一小组,诵读精彩片段,给出自读要求:  1、戏中有哪些角色;给这折戏另取一个名字。(只要合理均可)  2、《闺塾》中设置了哪些矛盾冲突?(学生自由发言后,总结)  ①分析春香与陈最良的矛盾(人物与人物间的矛盾)〔让几个小组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由于戏剧情节结构不同,冲突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点分析《牡丹亭·闺塾》的喜剧氛围。《牡丹亭·闺塾》后称“春香闹学”。著一“闹”字,极其恰切地道出了这出戏的诙谐情节和喜剧气氛。  (1)春香怎样的的“诨闹”?(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讲诗、模字、责打三个场面,如讲诗时的学鸠打诨、谐音歪解、刨根问底;模字时的故意错拿文房四宝;责打时的曲解典故、引诱小姐、夺下荆条。)  (2)学生模拟春香的诨闹。(以小组为单位对三个场面进行模拟)  ②杜丽娘的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矛盾);  讨论:   (1) 闹学的只是春香吗?对春香闹学杜丽娘果真是大发雷霆吗?  春香闹在明处,闹得欢快,其实是暗写杜丽娘的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矛盾)。【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明确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闺塾》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  (2)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抓住她的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3)杜丽娘为何连自家的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③书房内和书房外的矛盾(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学生自由发言)  抓住书房内的笑闹与书房外的喧闹  ④小结:《闺塾》一出戏,说经解诗是其“筋节”,其中春香诨“闹”、“丽娘巧“闹”、陈最良误“闹”,再加上作为背景的喧闹春光,怎一个“闹”字了得!情和爱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封建礼教存在尖锐冲突。贯串全剧的喜剧氛围包蕴着道德评判的深度——让观众在“闹”声中复活人性,让观众在“闹”声中解放思想。封建礼教的禁锢山一样沉重夜一样黑暗,《闺塾》一出轻松的喜剧,让观众从幽默中看到了冲破禁锢的一缕明媚春光。   ⑤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聪明泼辣的伴读丫环春香、迂腐误闹的潦倒塾师和文雅躁动的千金小姐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三、知识拓展:   欣赏昆曲《游园》选段点击进入(无课件)   以“春香闹学”为题,将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课外完成)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