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二)
高考作文指导 思想评论
第一节 思想评论概述
作为评论的一种,思想评论是以议论说理为基本表达手段,对精神意识、观念信条、态度准则等人们在思想方面的倾向、动态、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从而明辨是非,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思想评论在报章杂志、各类传媒及宣传载体中广泛使用,是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文章品种。
思想评论与政治评论、新闻评论是有区别的。政治评论以政治性现象为对象,新闻评论则侧重于新发生的事实,虽然政论和新闻评论很多时候也会“涉足”思想领域,但视其主次和重心,我们还是能区别其文体归属的。
思想评论根据其内容和使用范围,可分成思想专论、思想短评、思想杂谈、评论员文章、言 论等。
思想评论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政治性和思想性
在全国上下齐心合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里,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思想评论的基本政治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宣传弘扬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共建人类精神文明大厦,这是思想评论的基本主题。
二、现实性和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具体问题有感而发、有为而论,其目标是明确的;其二是针对读者,根据受众的特点来选择论据和论证方法,从而获得最佳的说理效果,其目的是明确的。为了使论题有针对性,必须选择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热点问题,或选取那些人们尚未普遍注意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却带有某种倾向、趋势的导向性问题。
三、理论性和逻辑性
依据事物自身规律和作者认识的规律去组织材料,寻找并把握知识与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以结构的逻辑性固着抽象的理性思维,这正是思想评论逻辑性和理论性表里和谐的文体概念。
四、集中性和单一性
思想评论大都形式短小精练,内容相对集中。它往往只抓住一个问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深 入分析,讲清道理。
第二节思想评论的写作
思想评论不能写成其它的评论,更不能写成普通议论文。它要求作者做到:
一、选题要紧贴生活
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摸准时代跳动的脉搏,才能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它不仅要求作者在生活中细观察、勤思考,还要求作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了解吃透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思想评论经常选择下面这些题材作为评论对象:第一,具典型性的思想认识;第二,具普遍性的思想观念;第三,具代表性的思想苗头。这些材料往往具有相当的思想内涵,有评论的价值。
二、立论要站稳脚跟
立场是观点的前提,站稳脚跟便是指作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要扎实,立场要坚定。应该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筛选材料、提炼观点。这种求真精神中体现出来的责任感、使命感便是思想评论的目的——“解决问题”。因此它不仅要有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而且还应有帮助、团结、引导群众的美好愿望和满腔热情的正确态度。
三、语言要合体
对思想评论的语言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概括。
作者的思想观点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展示的,是以概括性语言用直接说理的方式表达的。它要求语言不但精练而且内涵丰富,能精辟阐释事理的本质和规律。概括性语言在论理时具体表现为抽象、理性、富有哲理。在叙述或“摆事实”时则直接用“ 概括叙述”,使语言更为简约、明了。
2、严密
严密的第一层含义是正确的。所持的观点立场要正确,流露的感情要健康,格调要高尚;第二层含义是准确。表情达意要到位,作者所思所感与文字语言的表达两者间要高度和谐;第三层含义是严谨。要把握好说理的度,点到为止,注意分寸。
3、通俗。
通俗要体现在评论的各个方面:选择的论题来自生活,是大家熟悉的、关心的;说理的方式是合乎民族习惯的、平易近人的;阐述的道理是深刻的、实际的、为人心悦诚服的;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浅近的、大众化的。
4、热情
以满腔热情的态度去说理,这是思想评论教育人、帮助人的基本态度。毛泽东同志曾说:“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03页)这个观点同样适合思想评论。通过抒情来议论是议论的一种手法,思想评论者应该正确使用它。因为精当、深沉、含蓄的抒情能带来文章热烈的气氛和感染人的气势,从而能更好地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除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不能走堆砌论据、缺少分析的议论文写作老路子,应强化论证过程,学会分析。
二、不能有评无论、平面说理。作出判断,提出主张、看法后,要有论作后盾,要有运用论 据证明论点的论证格局。
三、不能就事论事、囿于事实。思想评论应该以一个具体的事实、现象为缘起议论发挥,进而从个别到一般。切忌就事论事地满足于说清楚眼前的事实,使思想评论失去应有的深刻性和普遍性。
四、避免说理片面绝对、失之有度。在评论中说话过头没分寸,表述不周欠成熟,更有甚者是演变成极端、偏激的谩骂,这些于思想评论都是极有害的。
例文
天价粽子卖的啥?
又到端午,粽子再次成为热销商品。在一些地方,以鲍鱼、鱼翅等为馅料,搭配名茶名酒的“天价粽子”,又出现在商场。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上海等地出现的类似豪华月饼的天价粽子,价格最高的一款粽子礼盒标价3398元,礼盒内除了有用鲍鱼、海参等材料制作的10只粽子,还附加了金蛋、金锤等贵重礼品。
过端午、吃粽子,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风俗。粽子制作和配料十分简单,有糯米和粽叶即可,每只粽子的成本最多不过一两块钱。然而,随着天价粽子的出现,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粽子,卖的究竟是啥?
作为一种消费性商品,粽子的价格由市场形成。商家为追求利润,在配料、口味等方面打一些求新、求异的“牌”,也不难理解。但是,追逐利润,也不是没有约束;确定价格,同样有法律规范。我国《价格法》第七条就明确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我们很想知道,摆在零售市场上的天价粽子,其成本与售价差额有多大?在过度包装与搭售之下,粽子到底是“主角”还是“配角”?这样的高价是怎样确定的?价格欺诈的成分又有多少?
天价粽子如果涉嫌欺诈,应该受到有关部门查处;天价粽子产生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探究。说到底,天价粽子根本不是普通工薪阶层能够消费得起的,实际上是瞄准个别人群的“特殊”商品。生产者肯定有所企图,功利性不言而喻。
不只是粽子,近年来,包括月饼在内的一些传统节日食品,有向奢侈化发展的倾向。高昂的价格之下,这些传统食品的功能异化,成了炫耀、送礼的载体,陷入“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的怪圈。这不仅是对淳朴民风的误导,也是对社会公德的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天价粽子做得再好,老百姓也不买账。“看的多,买的少”、“礼盒价格太高,销售情况不好”,这是多数卖家的反映。现实面前,有关企业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噱头,回归粽子的本来面目,生产出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美味食品。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生路,百姓才肯买账。
了断,以“十分卢武铉”的方式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有“洁癖”之症,这位平民总统为了自己的原则、信仰和价值观,会做出异乎常人甚至极端举止,这一特性被卢武铉的支持者称为“十分卢武铉”。卢武铉果然“十分卢武铉”:2008年2月,“前总统”卢武铉告别青瓦台,同时告别首尔、告别都市喧嚣,回到乡村老家当他的乡野村夫。他有机会做“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但那样不够“卢武铉”——这是卢武铉人生中的第一跳。2009年5月23日凌晨,卢武铉在老家村后的猫头鹰岩上跳崖自杀,他以最“卢武铉”的方式完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跳。
性格决定命运。卢武铉的“洁癖”决定了他在平安度过5年任期后难以平安度过余生。哥哥受贿被捕,妻子、女儿、侄女婿涉贿接受调查。卢武铉以清廉自许,现在贪腐恰恰发生在他的至亲亲人身上,即使卢武铉能撇清自己的法律责任,但失察和姑息之责难免。失守道德底线之后,卢武铉以斩断生命之线予以清偿,且选择了“十分卢武铉”的跳崖方式。
一样的民主转型,一样的民权律师出身,一样的“前总统身份”,一样的弊案缠身,但陈水扁没有自杀以谢罪,相反,却在台北看守所通过电视做了卢武铉自杀的“看客”,看得气定神闲、若无其事。北大学者朱锋说,卢武铉的死,对他个人是一个悲剧,但对韩国的民主进程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如果一个人的耻感有助于政治伦理的提升,那么,如阿扁之类的无耻之尤,除了旷日持久的诉讼真的没有其他办法?
台湾媒体除了关注阿扁,上周还把焦点集中到访问大陆的高雄市长陈菊身上。作为民进党籍的在任最高行政首长,陈菊登陆确有破冰功效,尽管还限于推广行销世运观光,但一小步毕竟还是迈出了步。上周,斯里兰卡猛虎组织“虎首”普拉巴卡兰被“斩”,标志着长达30年的内战结束。但是,民族和解还是一道待解的难题,而这,没办法用枪炮来运算。但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斯瓦特河谷地区,边境和平和百姓的安宁似乎只剩下动武一途。上周,巴军队攻势凌厉,直捣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在巴基斯坦境内的老巢。巴基斯坦箭在弦上,不能不发:美援给了,平民撤了,形势使然,只有死磕!
面对甲型H1N1流感的凌厉攻势,全球除了严防死守,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上周,美国科学家指出,早在十年前,“甲流”已经在猪身上传播了。刚给猪正名,还得再正过来。没办法,科学就是科学,不能因为猪肉好吃就不顾事实。
呼唤“传统家访”回归
电话及网络的兴起,让教育中重要的家访环节逐渐消失。而5月16日,珠海市九中60多名行政人员及老师再次开展家访活动,走进界涌、南溪、福溪等6个股份村200多名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受到家长们夹道欢迎。老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5月17日《珠江晚报》)
提起家访,今天40岁左右的人并不陌生,上世纪70年代、 80年代,学校老师经常到学生家进行家访。但遗憾的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老师家访与家长沟通逐渐被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取代。进入网络时代后,一种名为“校讯通”的技术平台进入各地中小学,它通过网络或短信实现家长与学校的即时沟通。不少家长在尝试了这种新的联系方式后提出质疑,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难道只靠几十个字的短信就足够了吗?现实中,教师与家长的互动更是发生根本性变化——多是家长到学校找老师,而不是老师到学生家。
当然,“家访”逐渐远去也与现在教师压力过大有关,许多学校实行大班额,比如笔者孩子的班上就有65名学生,老师要到每个学生家里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恐很难做到。
但不可否认,家访作为一种可贵的教育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记得著名教育家斯霞说,备课不仅要备书,还要备学生。她备课总是先从学生入手,每接一个新班,拿到花名册后第一件事就是逐一家访,力求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她执教数十年,这种“家访式备课”从未间断。直到现在,有的家长已是垂暮之年,仍能清晰回忆起几十年前斯霞老师家访的情景。
现在,珠海市九中的教师重拾家访制度,虽然其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不过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工作者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所表现的诚意。当然,笔者也期盼更多教师能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家校沟通方式,但适当的家访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要知道,家长、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对学生教育由单项的灌输者变为双向互动,更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珠海市九中老师家访时,为什么受到家长们夹道欢迎了。
刘翔的坦言就是一份“提案”
在刘翔的身边,其实也有不少退役队友到社会上谋生的故事,对此他也一直感触颇多。“作为运动员常年忙于训练,真的要我们对国家大事提出什么合理建议其实不太现实。而对于体育运动这块我还是挺了解的,看能不能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议。”不过,设想最终还是因出国疗伤而不能实现。“网上的一些声音我都看到了,我觉得大家的想法挺正常的,换个角度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也会觉得缺席了两年的政协委员有点不称职”,刘翔坦言。(3月9日中新网)
刘翔已连续两年没有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网上议论已是如潮。对此,远在美国疗伤的刘翔一直十分关注着这些言论,并坦言“不称职”。其实,在笔者看来,刘翔的这种坦言就是一份“提案”,既有对自己的自责,也有对他人的劝勉。
作为政协委员,其最重要的履职手段和方式就是参加政协会议共商国是。倘若连会议都不参加,显然不是一位称职的委员。对此,有人指责刘翔是“白白浪费参政资源”,还有人称其“占着茅坑不拉屎”……这种批评之声可以理解。但是,刘翔的缺会却是情有可原,去年因参加第12届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这一次是因赴美疗伤,两次均经有关方面批准。倘若强行要求刘翔带伤与会,便显得十分的不厚道了。
既使如此,刘翔还是“一直耿耿于怀”,并坦言自己“不称职”。无疑,这种自责和忐忑不安的背后,就是对自己履职的一种鞭策和压力。因而,他在美国期间一直通过网络了解两会的进程,也一直在思索今年自己究竟能够有什么提案。“邓亚萍姐那个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的提案给我印象挺深的。”他希望在下一届的政协会上能真正履行政协委员的责任。何况,刘翔多次表示自己作为一位政协委员“应该帮体育界做点事情”。
显然,刘翔缺会并非其不愿与会,也非不履职,而是“特殊原因”。事实上,刘翔的履职状况并不比某些委员差。一是有个别委员无故长期不参会,甚至在一届当中一次会也不参加,这样的委员当着又能干什么?二是有些委员三年不发言、五年不写提案,开几天会举几次手、拍几次巴掌了事,这样的委员又共商了什么国是?可是,他们却没有坦言自己“不称职”的勇气。
自己到底称职不称职?这是每一个代表委员都应经常思考的问题。也只时时刻刻这样问自己,才能督促自己更好地履行好代表委员的职责,在这点上,刘翔无疑是值得学习的。
读书,应成为一种习惯
尽管很多人都承认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其益处一言难尽,但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书,都有良好的读书习惯。通俗点说,未必人人都读书有瘾
今天是世界图书版权日,也叫世界读书日。记得这个日子的人似乎并不多。京城一家都市报前些天在街头随机调查采访中发现,80%受访的人甚至不知道读书日,“很少或几乎没读书”的人约占一半。
另据2006年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识字但每年连一本书都不读或者基本不读书者在回答不读书的原因时,选择“没时间”的占43.7%,选择“不习惯”读书的比例为29.1%。这里面,“没时间读书”只能算是信手拈来的搪塞借口,而不是真正的原因。
尽管很多人都承认读书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其益处一言难尽,但事实上,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书,都有良好的读书习惯。通俗点说,未必人人都读书有瘾。
8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在广州一所中学里讲过,读书至少可分为职业的读书和嗜好的读书两种。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职业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鲁迅还说,凡嗜好的读书,就像嗜好打牌一样,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在于,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
如果没有读书仿佛精神洗澡,几天不与书接触便不自在的追求;如果没有一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乏味、面目狰狞的境界,是不易与书相亲近的。尽管读书有诸多好处,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读书所占的时间在缩短,看电视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
近年来,有网上阅读习惯的人数在迅速增加,网络阅读成为读者的第二大阅读方式,仅次于读书,超过报纸和杂志。但上网的人中,以读书为目标的人尚属极少数。更为关键的是,一些专家指出,与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网上阅读是一种“浅阅读”,难以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留给读者感悟、思考、想像和再创造的空间不大。作家王蒙认为,阅读纸质的书,能带来更高的专注、平静和思考。
如何养成读书的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而“瘾”则既指“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某种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或依赖性”,也“泛指浓厚的兴趣”。习惯也好,瘾也罢,都是可培养的。有一项研究认为,干什么事情,只要连续做30天,就会上瘾、成瘾。读书也如此,贵在坚持,形成习惯,积养成瘾。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抓起,也许用不了多少年,手捧一卷、甘之如饴,能成为公园、地铁及千万家庭里的平常风景。
如何保证不跟公众“躲猫猫”
广受关注的云南“躲猫猫”事件以“网友调查委员会”的介入告一段落。然而,公众的质疑并未止息。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云南省委宣传部出面邀请网友组成调查委员会到事发地展开调查,体现了对网络民意的尊重和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保障。对敏感事件不与公众“躲猫猫”的诚意,是积极回应网络舆情、满足公民知情权的一种尝试,成为官民在知情权问题上良性互动的范本,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开明之风,国新办网络局对此也表示了肯定。
我们欣喜这样的进步,同时也在思考,一个由网友参与的既不“专业”又受到刑事诉讼法限制的民间团体,凭十几个小时走马观花的“眼见”,是否真能达到“为实”的目的?调查委员会已在报告中坦陈:“这篇报告,绝不可能是让‘躲猫猫’事件‘解密’或者‘真相大白’的文件,我们只能保证我们的良心、责任能在这一天得到体现,任由网友评说。”同样值得思量的是,这份只能保证“良心、责任”却并不具法律权威性的报告公布后,网友对案情质疑的声音更加复杂,认为调查是“政府主导下的一次作秀”的指责依旧存在。
看来,问题的症结不是出在由谁调查上。从去年以来“打酱油”、“俯卧撑”的流行,到几天内 “躲猫猫”成为网络热词,不能不让人思考这些问题——在网络时代,政府和公民如何互动、权力对权利如何尊重、政府的公信力如何维护?
毫无疑问,网络时代为“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也带来了政府治理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下,各级政府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努力,保证广大公众“参与权”的实现。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各种有所突破的“个案”让我们发现,仅仅有与时俱进的理念,以及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的初衷,还远远不够。伴随着民主政治逐渐推进的脚步,伴随着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意识的不断强化,要想建立起警民、官民的良性互动关系,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比如,如何进一步维护政府公信力,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心。
在法治时代,谁是揭开真相、化解矛盾、实现公平正义可信服的力量?就“躲猫猫”事件而言,最终还有赖于司法机关开展独立调查。按照法律规定,第三方应该是检察机关,人大等监督机关也可适时介入。而网友参与案件调查只能是特例,不应该也不能成为法治社会的常态。
只有不断建立并完善公开透明的机制确保“程序正义”,不断强化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政府依法行政的信心,真相才不至于跟公众“躲猫猫”,个案才不至于升级为公众普遍关注的公共事件。
让“范跑跑”就业,天塌不下来
范美忠不仅是范美忠,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必须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我们总不至于因为他犯了错就剥夺他工作的权利,就眼看着他幼小的女儿失去生活来源吧--这样就道德了吗?
12月29日《新京报》报道,此前曾表示聘用范美忠的北京开华培训学校召开媒体见面会,该校校长冉东正式声明,由于校方对聘用范美忠所引起的各方争议估计不足,学校决定无限期推迟范美忠的上岗时间,并为此向范美忠本人表示歉意。
时任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学校语文老师的范美忠,由于在汶川地震中扔下学生独自逃生,并在网上发表文章说,“《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我一个人跑了,没有违反国家法规,无须内疚……”由此遭到舆论的炮轰,也因此丢了工作。没想到,他此次到北京就业又引来网友的一番“狂轰滥炸”,连聘用他的学校也招架不住,表示“无限期推迟范美忠上岗时间”。
网友们批评质疑范美忠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把他赶得无处藏身,就有些不合适了。“范跑跑”理当受到道德谴责,但他的确没有触犯法律,舆论对他如此穷追猛打,客观上就有可能侵犯他就业的权利。站在法律的角度,范美忠与聘任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是各自的权利,舆论的干涉有点反应过度。
范美忠在地震期间的言行遭到了应有的舆论谴责,但他却有就业的权利,有生存、生活下去的权利,他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
伟人毛泽东说,“允许一个人犯错误,也要允许一个人改正错误”。因此,只要范美忠知错就改,我们就应该原谅他、宽容他,让他能够正常去工作和生活;况且,范美忠不仅是范美忠,他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必须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我们总不至于因为他犯了错就剥夺他工作的权利,就眼看着他幼小的女儿失去生活来源吧——这样就道德了吗?给范美忠悔过自新的机会也符合道德规范,一棒子打死才是把小恶逼成大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去的“范跑跑”并不完全等于现在的范美忠,现在的范美忠可能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狭隘、自私了。
因此,如果范美忠有了好的表现,就应该把“范跑跑”这张“狗皮膏药”理直气壮地撕去,何苦要将他“一棒子打死”呢?对待范美忠的态度,一方面能看出我们社会的道德感和是非感,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我们社会的宽容度。其实,要说可恶,那些被免了职的官员悄悄复出更可恶,更应该穷追猛打的是那些人。范美忠毕竟是个书生,是个小老百姓,放过他吧,让他就业,为自己的老婆孩子找口饭吃,天塌不下来!
[NextPage]
高考议论文写作难点指导---言之有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例如,有一篇发表在报纸上谈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为了论证“发展经济,教育先行”的观点,列举了日本战后发展教育事业的一系列确凿的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观点的正确性。
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尽人所知并为人所工人的最普遍的道理等。选用作论据的理论必须是经过时间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至尽仍有生命力的。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如是原文摘引,应避免断章取义;如是原意概括,应该符合原文的基本内容。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一句话,就是选择那些最能符合论点需要、为论点服务的论据。
一、要善于选择论据
1、吻合性原则
即要注意各个材料之间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与观点的一致。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用来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必须对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例如下面三个材料:
① 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 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2、新颖性原则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是文章也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3、分析性原则
同学们在写作议论文时,常走入“观点+材料”的误区,认为有了事实,就能自然地证明观点了,其实不然。有了论点和论据,还须进行论证,阐述论点与论证的内在联系,使论点统领论椐,论据支撑论点,这样才能使你的文章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更具说服力。如果缺少论证或论证不充分,文章的论点与论据就油水分离,无法产生使人信服的力量。分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因果分析法:
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了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饿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原因。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施舍者的态度,吆喝一声“喂,来吃!”,是如此蛮横和冷漠!另一个是施舍的目的,吃他的饭就要乖乖地听命于他,可见其目的之卑劣!这是对饿人人格的极大侮辱,因而饿人“宁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至此,文章水到渠成亮出了观点:“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极具说服力!
这样的分析就是因果分析。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或者单用“因为”“所以”“因此”等皆可。如《想和做》中“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
(2)条件分析法:
《勤能补拙》:“由此可见,一个天资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恳恳,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能变得聪明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对其条件进行的分析,用的是条件关系复句。其关联词是:只要……就……。我们还可以用“只有……才……”、“无论……都……”等句式来分析条件。
(3)假设分析法:
《想和做》中有这样一段话:“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壁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这段是从危害的角度来进行假设分析的。关联词语是:如果……那么……,其他句式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等。
(4)对比分析法:
《想和做》:“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此段是从意义和危害两个方面进行正反分析的。正面用的是因果分析,反面用的是假设分析。由此可见,一段分析可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样可使分析更全面,更深入,富有思辩性,令人信服!
4、充分性原则
(1)正反例结合
A.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B.张志和渴求隐逸,而在桃花流水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林黛玉在冷雨敲窗之时倍感寄人篱下的凄凉,便觉秋窗秋雨秋不尽了,风雨却还要助凄凉;刘禹锡心胸开阔,众人悲秋,他却从排云而上的白鹤中品出了诗情,欢歌“秋日胜春朝”……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文中常用“纵贯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等字句。也可用现实生活中日常现象作为论据来写以强化论证效果。例:
诚信是买东西忘记带钱时,老板仍将货物塞在你手中送你出门时的轻轻一笑。诚信是在一连串失败后,朋友们主动伸出的那一双双温热的手。诚信是为徘徊在路边的陌生人指路后,看到他脸上的粲然一笑。诚信可以是从前百年老店里赊帐的帐单,也可以是今天人们手中的信用卡。
(3)详略事例组合
二、善于剪裁论据
论据又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我们用得比较多的事实论据,又能从不同角度证明不同论点,所以使用时是需要剪裁的。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议论文事实论据的剪裁方法。
(一)了解同一材料可以多角度立论
请看下面例子思考:
材料:“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曹刿论战》)
讨论: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对材料可作怎样的分析?可以从哪些角度立论?确定什么论点?
明确:材料中“请见”、“遂见之”是结果;曹刿有才有胆有识有主见和鲁庄公有容人之量国家有民主参政的环境是原因。从曹刿的角度可以确定二个观点: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2、位卑末敢忘忧国。从鲁庄公及国家的角度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并请学生阅读例文。
(二)明确剪裁原则
三段例文对材料的表述都有不相同有的突出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突出这个点而其它则都省略了,为什么要突出这个点而省略其它呢?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论点一突出“请见”;论点二突出鲁庄公采纳建议;论点三突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根据论证论点的需要截取材料,突出论证论点的有关内容,摒弃无用的材料。这就是剪裁的原则。
(三)探讨剪裁的步骤和方法
从鲁庄公的角度确定一个观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请看例文: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例文: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是结果。是通过合理扩充内容想象情境来突出的。
再看例文二: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例文: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曹刿请见,并能入见。”是因。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扩充来突出这个吻合点的。
再看例文三:位卑末敢忘忧国。
例文: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思考讨论:此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是什么?这个吻合点在材料中是因还是果?在表述中是如何突出这个点的?
明确:吻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是结果。通过合理的对比来扩充内容突出吻合点。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文章中论据的表述也不一样,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那么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又有什么方法呢?
明确: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吻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吻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四)实例训练
我们知道了这个方法,就可以通过训练来掌握和巩固这个方法,
练习之一:修改病例。
题目:《谈“伯乐”精神》
论点:奖掖后来者,争当新时代的伯乐。
材料: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病例: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是对人才被埋没的感叹。一匹千里马,无缘驰骋疆场建功立业,一个人才被无端埋设,能不令人惋惜吗?所以当代领导者应该学做伯乐争做伯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发现人才多举荐人才。
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原来家里很穷,年过三十还在一个小学里替别人代课。他很爱画画,由于生活所迫,他常常拿自己的作品到街上去卖。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徐悲鸿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他终于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个伯乐哪有傅抱石这只千里马驰骋于中国当代画坛。
明确:
病因:照抄材料,没有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剪裁。
处方:找准徐悲鸿发现人才这个吻合点,进行扩充,对无关内容要略述概述
展示修改后的文段:
著名画家傅抱石因穷困不得不卖画为生。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画被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发现了,就像伯乐发现了千里马一样,徐悲鸿眼睛一亮拍案惊呼,高度地评价了傅抱石的绘画技巧。后来,徐悲鸿冒雨拜访了他,并且为他申请了留学经费,送他去日本留学深造,这只千里马终于找到了纵横驰骋的疆场,找到了建功立业大好时机。成为享誉中外的画家。
练习之二:用孔乙己的故事作材料论证“坚持未必胜利”的观点。
展示例文:
坚持未必胜利
君不见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青灯黄卷,寒窗苦读,口疮舌茧,兀兀穷年,每日诵习“之乎者也”,沥尽心血地坚持科举考试,然而科举考试并没有垂青于他,“结果半个秀才也没有捞着”,穷困潦倒,“断腿”而死,他失败了,败得很惨!真是“科场末捷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个中原因,不难明白:人生目标错误,即便坚持到海枯石烂,也必然胜利无望。
练习之三:请以《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论据写一篇议论文。
观点:说也要讲究方法。
要求:运用议论文事实论据剪裁方法对材料进行剪裁。字数800左右。
练习之四: 瑞典女足是“业余队” 只为荣誉没有奖金
据新华社电:主要由业余选手组成的瑞典队负于德国队,获得第四届女足世界杯亚军。不过,即使瑞典队夺得冠军,她们也不会拿到分文奖金,她们为国家队踢球“只为荣誉”。
瑞典队除了10号永贝里之外,清一色都是业余足球选手。她们有各自不同的谋生职业,足球只是她们共同的爱好。5号本特森是包裹邮递员,她每天下班之后才能参加国家队的训练,6号队长莫斯特罗姆是学历最高的队员,这位金融学硕士是瑞典一家银行的分析师。
近日,本特森告诉记者:“瑞典足协只是把我们组织在一起来比赛,没钱给我们发奖金。我很喜欢踢球,为国家队踢球只为荣誉。”
18号队员弗里达告诉记者,她们全家都喜欢足球,她从4岁开始跟父母学踢球,已经有超过20年的球龄。整个瑞典队只有永贝里靠足球吃饭,她每月可以从足协那里领取大约500美元的津贴。
(1)爱好(兴趣)可以创造奇迹
范例:一只获得世界杯亚军的队伍,球员居然都是业余的,第四届女子世界杯瑞典队勇夺银牌,战果骄人,但其队中除10号永贝里之外,清一色是业余球员,各有职业,如五号本森特是包裹邮递员,6号队长则是一家银行的分析师,她们只能在下班之后参与国家队的训练,但她们共同一点就是“足球是他们的至爱“,是兴趣将她们聚集在绿茵场上,并以业余队的身份勇夺亚军,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兴趣可以创造奇迹。
分析:本论点应强调——(1)业余,(2)困难,(3)巨大成功
强调了(1)(2)才说明(3)的巨大意义,才说明兴趣之力量
(2) 荣誉
一只夺取了世界杯亚军的队伍,队员们竟然没有分文经济上的收益,勇夺本届女足世界杯亚瑞典女足,除10号永贝里可以从足协每月领取区区500美元,其他队员分文全无,那么她们图个啥?太傻了吧!还是5号球员本森特一语道破天机:为国家队踢球只为荣誉,荣誉高于一切。
练习之五:(根据不同观点来处理下面一则材料)
贝利从小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就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等练习,有一天,一个足球教练发现他很有天赋,就送给他一个足球,后来又对贝利进行专业训练,经过努力,贝利终于成为一代球王。
(1)逆境出人才
一提起贝利无人不知,可有谁知道鼎鼎有名的贝利小时候家境贫寒,竟然买不起他心爱的足球,只能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来当成足球来进行练习,对球王贝利来说,逆境不但没有消蚀其斗志,反而成为激励他奋斗的动力,看来,只要心中有了目标和动力,逆境就是人才成长之摇篮。
(2)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
球王贝利从小家境贫寒,尽管他爱足球,但连心爱的足球都买不起,只能用塑料盒,汽水瓶,椰子壳等来代替,后来,多亏一位教练无意中发现了小球王的天分,送给他足球,指点他,最终对他进行专门培训,终于将他造就成一代球王,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假如不是有了教练这个伯乐,也许贝利这匹千里马,也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了。
[NextPage]
新材料作文偏题走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写作,较之以往的材料作文降低了写作难度,但观点又要从材料中得出,较之话题作文又会出现较多的偏题走题的情况。
一、多则材料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如:
文题一: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二: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过:“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文题一中的第一则材料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更深一层,是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排它式地暗示;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
在文题二中,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在提炼观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一点。“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两者有无相通的地方?相通的地方又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想通了,那么提炼出的观点也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
【失误回放】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种情况往往是片面孤立地理解材料,只是就某则材料或材料中的某个点展开论述,而忽视了各材料间的联系,缺少对于多则材料的整体把握。例如,上文第一题有学生脱离了“微笑”的具体语境,忽略了这种微笑是在公共场合的微笑而非职业微笑,是在优美环境里缺失的微笑而非在其它情境下缺失的微笑,因此,没有深入挖掘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人们的何种心态。
(2)目光短浅,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例如,上文第二题有学生或仅扣住“想做一个好兵”来谈“人生的正确定位”,或仅扣住“想当元帅”来谈“勇于争先,实现人生价值”,却没有想到两则材料的相通之处——自我定位,自我价值的认知。
【应对措施】
多则材料作文概括的讲,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互补关系,即对同一问题作相同层面的描绘、阐述。一类是矛盾对立关系,即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事例。审题时,不能只取一则材料而置另一则材料于不顾,要逐则分析,找出这几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依此立意。这样的审题立意才会全面、深刻、辩证。
二、单则材料作文
1.寓言故事类
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这类材料作文乍一看给考生提供的发挥余地很大,实际上审题立意的难度较大,一旦审题出了问题则会全盘皆输。如:
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点拨】
这是一则寓言类的材料。寓言故事中的三个主体非常明晰:小鸟,牛,猫。三者各自的情节故事是这样的:
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
牛——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使之复苏。
猫——循着歌声,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从牛和猫的角度不是太好立意,可从小鸟的角度立意。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据此可立意:并不是每一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甚至可以联系现实引申“辱骂与打击有时也是一种爱护”。
小鸟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据此可立意:不可缺乏忧患意识,一得意便忘形。
【失误回放】
(1)舍本逐末,误解寓意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例如,有学生仅仅依据“猫循着歌声,发现小鸟,将其吃掉”这一情节,大谈特谈猫的狡猾,谈人的防范心。
(2)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例如,有学生依据“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在牛粪中唱起歌来”,竟然得出“不能满足现状”、“人生要有追求”等立意。
(3)偷换概念,曲解寓意
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例如,依据“牛救了被冻僵的小鸟”,得出“无心的举动也可能会惠及他人”的立意。
【应对措施】
找出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主体,并严格依据材料概括出不同主体的故事情节,依据概括出的信息,瞻前顾后,整体把握,选择最适合立意的角度。
2.诗歌类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如: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但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点拨】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次要的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为题展开。
从叶和花的角度来看,枫叶的颜色为红色,荷花的颜色为白色,不同的背景使相同的主体呈现不同的状态,由此,似乎也可以从“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方面立意……
【失误回放】
(1)另起炉灶,抛开材料
完全抛开小诗来立意,如谈“母爱”、“孝心无限”……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审题不够全面,例如:只讲“眼泪”,与枫叶、荷花、露珠完全脱离;只着眼于露珠或枫叶、荷花;寻找真正的枫叶(荷花、露珠);社会的发展变化。
(3)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例如,只是看到了“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据此立意“人生具有两面性”、“选择人生”,却没有深入探究造成“露珠”不同状态的原因——“枫叶”和“荷花”(环境)的影响,因此也偏离了题旨。
【应对措施】
诗歌的解读方法,不好一概而论。有的可以抓住不同主体,类同于寓言故事类作文材料的解读;有的要分层,分析各层间的关系;有的要抓住关键句子,反复品味。要真正抓住诗的主旨,准确立意,关键还在一个“活”字。
当然,以上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常见类别,不能涵盖所有类型。就审题立意的失误原因而言,各种类别的作文题目仍需具体分析,应对措施不可一概而论。唯有将各种审题立意方法融会贯通,才能走上准确审题立意的康庄大道。
新材料作文偏题走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写作,较之以往的材料作文降低了写作难度,但观点又要从材料中得出,较之话题作文又会出现较多的偏题走题的情况。
一、多则材料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如:
文题一: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二: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过:“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文题一中的第一则材料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更深一层,是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排它式地暗示;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
在文题二中,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在提炼观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一点。“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两者有无相通的地方?相通的地方又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想通了,那么提炼出的观点也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
【失误回放】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种情况往往是片面孤立地理解材料,只是就某则材料或材料中的某个点展开论述,而忽视了各材料间的联系,缺少对于多则材料的整体把握。例如,上文第一题有学生脱离了“微笑”的具体语境,忽略了这种微笑是在公共场合的微笑而非职业微笑,是在优美环境里缺失的微笑而非在其它情境下缺失的微笑,因此,没有深入挖掘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人们的何种心态。
(2)目光短浅,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例如,上文第二题有学生或仅扣住“想做一个好兵”来谈“人生的正确定位”,或仅扣住“想当元帅”来谈“勇于争先,实现人生价值”,却没有想到两则材料的相通之处——自我定位,自我价值的认知。
【应对措施】
多则材料作文概括的讲,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互补关系,即对同一问题作相同层面的描绘、阐述。一类是矛盾对立关系,即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事例。审题时,不能只取一则材料而置另一则材料于不顾,要逐则分析,找出这几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依此立意。这样的审题立意才会全面、深刻、辩证。
二、单则材料作文
1.寓言故事类
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这类材料作文乍一看给考生提供的发挥余地很大,实际上审题立意的难度较大,一旦审题出了问题则会全盘皆输。如:
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点拨】
这是一则寓言类的材料。寓言故事中的三个主体非常明晰:小鸟,牛,猫。三者各自的情节故事是这样的:
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
牛——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使之复苏。
猫——循着歌声,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从牛和猫的角度不是太好立意,可从小鸟的角度立意。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据此可立意:并不是每一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甚至可以联系现实引申“辱骂与打击有时也是一种爱护”。
小鸟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据此可立意:不可缺乏忧患意识,一得意便忘形。
【失误回放】
(1)舍本逐末,误解寓意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例如,有学生仅仅依据“猫循着歌声,发现小鸟,将其吃掉”这一情节,大谈特谈猫的狡猾,谈人的防范心。
(2)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例如,有学生依据“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在牛粪中唱起歌来”,竟然得出“不能满足现状”、“人生要有追求”等立意。
(3)偷换概念,曲解寓意
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例如,依据“牛救了被冻僵的小鸟”,得出“无心的举动也可能会惠及他人”的立意。
【应对措施】
找出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主体,并严格依据材料概括出不同主体的故事情节,依据概括出的信息,瞻前顾后,整体把握,选择最适合立意的角度。
2.诗歌类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如: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但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点拨】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次要的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为题展开。
从叶和花的角度来看,枫叶的颜色为红色,荷花的颜色为白色,不同的背景使相同的主体呈现不同的状态,由此,似乎也可以从“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方面立意……
【失误回放】
(1)另起炉灶,抛开材料
完全抛开小诗来立意,如谈“母爱”、“孝心无限”……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审题不够全面,例如:只讲“眼泪”,与枫叶、荷花、露珠完全脱离;只着眼于露珠或枫叶、荷花;寻找真正的枫叶(荷花、露珠);社会的发展变化。
(3)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例如,只是看到了“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据此立意“人生具有两面性”、“选择人生”,却没有深入探究造成“露珠”不同状态的原因——“枫叶”和“荷花”(环境)的影响,因此也偏离了题旨。
【应对措施】
诗歌的解读方法,不好一概而论。有的可以抓住不同主体,类同于寓言故事类作文材料的解读;有的要分层,分析各层间的关系;有的要抓住关键句子,反复品味。要真正抓住诗的主旨,准确立意,关键还在一个“活”字。
当然,以上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常见类别,不能涵盖所有类型。就审题立意的失误原因而言,各种类别的作文题目仍需具体分析,应对措施不可一概而论。唯有将各种审题立意方法融会贯通,才能走上准确审题立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