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七)

ID:66542

大小:155.53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0-02-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七)   议论文过渡指导   写议论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出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不妨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是与恰当安排过渡分不开的。三大文体中不论哪种文体,巧用过渡,都会使文章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语意分明,文气贯通,结构严谨,全文浑然一体。议论文也是如此。那么议论文中的过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1、材料与观点的过渡。   高考试题中,前几年的材料作文到近年来的话题作文,要求“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事实上写议论文的人不少,许多学生往往依据背景材料或生活实际,通过对自然的观察鉴赏,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思考,在对材料分析概括的基础上,鲜明自然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常用的表述方式: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如一位学生写《诚信的思考》:“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文中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就是一个过渡句,由材料过渡到了中心论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自然衔接。   2、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话题作文,学生从话题包含的内容,生发开去,阐述见解。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物犹如此,人亦然。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3、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A、若先进行理论论证,再进行事实论证,过渡文字一般是对理论的阐释,用“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在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你随意拾起一朵浪花,都能说明这个道理。   1、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2、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3、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4、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5、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B、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用“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让我们牢牢记住……并让它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吧!   4、“……”,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5、“……”这句话颇有道理(说得多好啊!)它道出了……的真谛。   6、“……”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7、……的意思是……,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其真正含义。   8、……曾说过……,是的,只有……才……不……又怎能……   9、生活中有这样一名俗语,叫做……   10、“……”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4、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   万事万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分析说理也一样,正反结合论证有利于是非对比和说理全面、析理透彻,这是议论文经常运用的论证方法。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   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5、论证层次之间的过渡。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无独有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2、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6、辩证过渡   A、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1、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2、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3、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其它如:诚然、固然、毋庸置疑   B、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   ……不是……而是   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1、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2、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3、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除了上文提及的几种过渡形式外,我们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结。   1、用词或短语过渡。常用的词语有:“如此说来”“由此可见”“不难看出”“总而言之”“相反地”“因此”“其实”“那么”“但是”“然而”“不过”等短语或关联性词语用在下一个论述层次或段落的开头。另外,时间词、序数词、方位词等放在段首,往往也起过渡作用。   2、用句子形式过渡。在论述的层次与段落之间,用承上启下的句子过渡转换,如同一句式、同义句式、相近句式、相反句式等,或用连接内容的句子,放在段末或段首,起穿针引线、勾连前后文的作用。以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本文首段沉痛追述马克思的逝世,2段开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提出悼词的中心论点,3段紧承中心论点写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4段开头“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写第二个发现,5段开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写马克思各个领域都有深广研究和独到发现。6段开头“他作为科学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以上几段从马克思对科学理论的贡献和认识角度“论述了他的逝世对历史科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7段用“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过渡,强调他的革命理论来源于革命实践,8段开头“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从反面鲜明衬托了马克思的伟大成就。9段采用悼文常用的格式收束全文:“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将永垂不朽。”全文既根据逻辑事理,组织安排材料,又使用大量过渡性句子,层次分明而又难解难分,前后连贯,步步深入,结构十分严谨。   3、用段落过渡。这种方法记叙文说明文中使用比较普遍,议论文中例证转换,跳跃性较大的段落间,也应该使用段落过渡。这种过渡段一般都不长,有的仅是一个句子。有的文章中心论点独立成段,醒目突出,紧密联系上下文。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先用第4段批判“送去主义”,接着另起一段说:“我在这里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是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此过渡段先总结上文,结束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这样,上下文的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   例文鉴赏   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   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过渡句)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过渡句)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理性的纪念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过渡段)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   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过渡段)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过渡句)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亲力亲为与运筹帷幄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要想成为现代社会的领头羊或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必须拥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眼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各自的领域里闯出自己的新天地。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眼光呢?其实很简单,只需我们在面对人生和社会的时候,做到能“入”能“出”,应付自如就可以了。入,就要亲力亲为,置身其中;出,则要运筹帷幄,全面掌控。惟有如此,我们就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各种细节了如指掌,百战不殆;面对未来的发展,洞若观火,高瞻远瞩。   亲力亲为,我们方能对自己的领域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当今社会,任何行业都有其繁琐复杂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对各个要点做到深入了解,才能让那些纵横交织的网络关系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自古以来,我们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点始终持肯定的态度,这不正体现了亲力亲为的重要性吗?在学习上,一直以来我们都推崇课上认真学习、课后复习巩固的学习方法。这实际上也是在要求我们要亲力亲为。试想,如果我们不能亲力亲为,仅仅对各个知识点一知半解,只留下个大致的印象,而不能通过反思学习来深入了解个中的难易,我们如何能做到熟能生巧,从而取得好成绩,将来有所成就呢?   运筹帷幄,我们才能拥有远见卓识,才能从大体上对所从事的领域做到全面掌控。现代社会是英雄辈出的社会,倘若我们把目标直指新时代的佼佼者,那么我们就必须有英雄气概和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古代,萧何不正是做到这一点才辅助刘邦夺得天下的吗?在攻克项羽之后论功行赏时,他虽不曾奔赴前线,不曾浴血奋战,但却被封为头号功臣,这不正是体现了运筹帷幄的重要性吗?   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地面对“出”与“入”的人生,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入,则亲力亲为,置身其中;出,则运筹帷幄,全面掌控。只有能入能出,方显大智慧,方能在百卉含英的时代,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平时,我们看到的木器是用楔子和胶水把各个“零件”搭配粘接起来的,严丝合缝,构成整体;我们使用的衣服是由多块布料缝制而成,不用针线,就做不成衣服,粗针疏线,衣物就不会结实,写文章也是如此,需要过渡衔接,议论文也不例外。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比喻论证】   1 、比喻论证法。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2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被比方的事物叫 “ 本体 ” ,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 “ 喻体 ” ,联系二者的词语叫 “ 喻词 ” (像、是、如等)。   3 、比喻论证的几种方法:比喻描绘,比喻评价,比喻说理。   一、【注意问题】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n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3)因为比喻的双方缺乏本质上的内在联系,所以任何比喻都是有缺陷的。要完整、深刻地论述一个问题,不能仅靠几个比喻,应把它和例证法、分析法等结合起来使用。   二、【学会比喻描绘】   1 、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如作者为了论证“平凡却自豪”的观点进行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 我特别平凡 , 又平凡得特别 . 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 , 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 ; 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 , 虽然并不芳香耀眼 , 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价值 ; 我平凡 , 却平凡得有尊严 !   ―― 2004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 、屈原投江这一段,为文者何止千万,唯有运用了比喻的形象描绘才可回味无穷。   示例: 我无法想象 “ 剖肝沥胆效英才 ” 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   ――任艳《折翅的青鸟》   3 、要写“跑的体验”却从他物的比喻入手,形象的描绘中一步一步靠近主题。如 2005 湖南高考优秀作文《那鱼 那鹰 那人》。   示例: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 题记   三、【学会比喻说理】   1 、学会用相似的事例论证正在论证的事例。   示例: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朽的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 2005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2 、学会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如为了论证“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山东的考生运用了精妙的比喻。   示例: 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 , 也应明白 , 一枝独放不是春天 , 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 , 也应明白 , 一株独秀不算英雄 , 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   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 , 也应明白 , 一船独行不算风景 , 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 2005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 , 你我共辉煌》   3 、比喻说理铸华章。   如为了说明“双赢的重要性”,作者运用了深刻的比喻。   示例: 自私利己 , 愚者之见 ; 打造双赢 , 智者之举 . 双赢 , 那是信心的基点 , 那是力量的源泉 , 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 , 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 双赢 , 使你我共辉煌 .   ―― 2005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 , 你我共辉煌》   4 、不着痕迹,笔法自然,展现文字功底。作者为了说明“人要坚守良知”这一道理,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笔法。   示例: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盏灯,时时闪耀着温暖的火花,照亮我们心底的仁慈。   在这世界上总有一群人,时时守望着那盏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让它照亮冰冷的角落。   ――宋静海《守望心灵的灯》   四、【学会比喻评价】   1 、学会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介人物。   如昭君上殿,本是很短的一瞬间,为了表现昭君那与众不同的自信,作者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 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 , 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 . 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 并非金雕银塑 , 可它的光芒 , 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   ―― 2005 辽宁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2 、学会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物 。   示例: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   ――吴迪《挣脱死亡的绝唱》   3 、高超的比喻在于恰当地扣紧主题, 如 2005 年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一篇满分作文中的一段。   示例:当我们不再用近视的眼光紧盯历史时,就会惊奇地看到:那一霎间,耿直不屈的脖颈中喷涌的鲜血似乎化作了一条华贵美丽的豹尾,鞭打在一个腐朽王朝的脊背上,在那黯淡的夜空中留下了震彻天地的绝响。是的,嵇康并没有凤头般闪亮的初始,也没有猪肚般的厚重的过程,但是他却用音乐、用骨骼、用品性,写下了当权者的懦弱,写下了读书人的自尊,写下了自己光辉人生的最后旅程。于是,历史由此留下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为骄傲也最有个性的篇章 ―― 魏晋风度。 ―― 2005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暗夜的绝响》   方法总结 :   使用比喻论证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   1、要学会联想和想象;要注意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   想象(联想)训练:   p;      示例:昭君――(联想)――曼佗罗花   人还可以象什么?   人――鼠标(要像鼠标那样点击自己的良心)(提示:从身边的事物取材)   人――黑板擦(要像黑板擦那样擦出人生的污点)   人――小草(平凡之中焕发着生命的坚毅)(提示:善用大自然这个无尽的宝藏)   人――梅花(在严寒之中尽展飒爽英姿)   bsp;  &nbs   人――青松(在大雪之下挺立不屈的品格)   人――火炬(要像火炬那样照亮曾经黑暗的世界)   ……   2、 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   示例:嵇康之死――带给世界震动――鞭打着腐朽的王朝――华贵美丽的豹尾   诗案中的苏轼――(小心翼翼)――徘徊的孤鸿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n   宫刑后的史迁――(沉默坚毅)――坚强的磐石   放逐后的屈原――(英雄悲路)――折翅的青鸟   风雪中的苏武――(执著坚守)――不倒的胡杨   3 、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   示例:良知――灯(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   人生――白纸(白纸空白、单纯。要去填写,要去充实。)   生命――歌(歌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   精神――丰碑(挺立,不朽,可以感召后人,引领来者。)   ……   4 、注意无论怎样比喻都要扣紧主题。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n五、【优秀喻证段落】   喻证文段一:   中心:赞奉献精神   我们知道,人们赞美春蚕,因为它吃的是叶,吐出的是丝,终身闪耀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人们赞美老牛,因为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索取甚少,奉献的甚多,终身劳而不辍,死而后已。人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把无穷的光和热无私奉献给了万世万物。人们歌唱母亲、老师,怀念雷锋、焦裕禄,把解放军称为最可爱的人,原因只有一个:他们都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奉献的人生,才是伟大、幸福和快乐的人生。bsp;  &nbs   喻证文段二:   中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不应认为个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   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个人力量是小的,但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广大的人民群众、工人、农民、战士……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但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正如无数无名的小星才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空,没有他们,夜空将是何等暗淡。我们每个人就是社会的一颗无名小星,如果大家都存在那种个人力量太小的思想,而不愿奉献光热,我们伟大的祖国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吗?   喻证文段三:   中心:“自由”谈——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词中就生动的诠释了自由的相对性。鹰在天空翱翔,鱼在水里畅游,是何等的自由自在。如果反过来,把鹰置于水中,把鱼放在天空,那么,它们非但得不到自由,而且连生存都不可能。它们的自由都受着空间环境的制约呀。风筝只能在长线的牵制下,才能在空中自由飘动,翩翩起舞,倘若它抱怨长线对它的制约,并一味把长线扯断,那么挣断线的风筝,不仅没有得到更多的自由,反而要一头栽进泥潭,再也不能飞了。大至一颗颗行星,一旦脱离了它们的必须遵循的运行轨道,将很快变成一颗流星,在与其它星体碰撞及大气的摩擦中化为乌有。任何事物的自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便是大自然的法则。   人类也是如此。社会愈向前发展,生产水平愈高。技术愈进步,人们的自由就愈大愈多。但同时,管理也愈科学,纪律法规也愈多愈严。没有路的时候,人们可以到处走,但走起来却很费劲。修路架桥,驶车乘马,走起来自由多了,但跟着就出现了维护交通安全的法则。“红灯停,绿灯行”,“车马行人一律靠右边行走”,否则就予以处罚。有了航海的船舶,人们在海上就自由多了。但航海必须沿着一定的航线行驶,否则就要触礁沉船,葬身海底。同样,火车只有分寸不离地沿着铁轨运行,才有呼啸奔驰的自由。   由此可见,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唯有增强纪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习惯,尊重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你才能拥有最大的自由。   喻证文段四:   中心:逆境成才   逆境能压倒弱者,也能造就强者。在逆境中同困难搏击,能磨练意志,强化毅力,提高才智,培养崇高品德。青松之所以能在风暴的袭击下傲然挺立,是因为它是在与风暴和雷霆的搏击中生长起来的;温室里的花朵之所以一遇风霜就枝零花落,是因为它们从未经受过风霜雨雪的考验。锋从磨砺出,逆境造强者。不磨不利,不炼不纯,不锤不坚。   道路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先驱者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钢铁不是从地下直接挖出来的,而是在熊熊的大火中熔炼出来的;老练的舵手是在与大风大浪、激流暗礁的拼搏中闯出来的;英雄战士的钢筋铁骨,都是从艰苦卓绝的境遇中锻炼出来的。   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锻炼;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艰险、灾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吞噬。强者,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冲出逆境,改造逆境。   喻证文段五:   中心:说“谦虚”   你见过山谷吧,它的周围是高高的群峰,而怀抱中却无比的深沉空阔,因而才容纳了高山溪流的大小流水,沉积下肥厚的沙石泥土,孕育出森森万木,茫茫菽麦,花香鸟语,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尽在其中,这就是虚谷的妙处。   “满招损,谦受益”。人也应该虚怀若谷。人有谦虚的品质,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激起强烈的上进心,去取长补短,永不停息地追求进步,永不满足地探求知识,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哪一个不具有谦虚的美德呢?   喻证文段六:   中心:论“压力”   诚然,压力给人以紧张、重负,让人感到烦燥、焦灼,甚而痛苦难受,以致于弱者压垮了、摧折了,这便是一些人憎恶它的原因吧。然而,我要说,压力是一种意志的磨刀石,是一种进取的推动力,是一种成功的催化剂。青年人的成长、成材需要压力,生活中还是多一点压力好。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喷油,人无压力飘悠悠”。只要给你的肩头压上一副重重的担子,你就会走得更快、更稳,一步一个脚印。矿山工人的机电钻靠后面的压力,才能钻入坚硬的岩石;钉子没有重锤敲击的力,又怎能钻进坚实的壁缝呢?   物性如此,人事也是这样。陈毅老总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了风霜冰雪的威压凌逼,松柏才进化得凌冬不凋、青翠挺直。青少年朋友,不要再憎恶压力、逃避压力,要积极乐观地迎接它。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最顽固,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自我’假如你战胜了‘自我’,便战胜了一切。”这话确是至理名言。这里的“自我”即指一个人自身思想、性格、品质上以及灵魂深处隐藏着的种种毛病和弱点——诸如惰性、依赖、自由散漫、贪图安逸、自卑、自负等等。要战胜“自我”的确是不易的,除了主观的自我努力外,最有效的莫过于来自外部的压力。   朋友们,请你正视压力,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之下,努力地锻炼自己,铸造自己吧!   喻证文段七:   中心:善听有益   一条河,只有不断吸收身边小溪馈赠的流水,才能惊涛澎湃,奔流不息。一个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俗话说:人无完人。那么人要想填补自己的空缺,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就必须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在顺境中,善听可以使你保持冷静的头脑;在逆境中,善听可以使你鼓起奋进的勇气。善听是一座虹桥,会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善听是一扇窗户,会让你发现新的洞天。bsp;  &nbs   喻证文段八:   中心:枝繁叶茂赖根深   我们知道:一棵树,根只有深深扎入泥土,树才能巍然挺立,风吹不倒,雪压不垮,酷旱不死;根,只有发达广布,树才能有充分的水分、养料,发展到枝繁叶茂,婆娑多姿。所以深根广布,正是参天大树的挺立这本,生命之源。因此,我想到了打好基础于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基础的东西,对事物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进取的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通往理想的阶梯,是未来成功的前提条件。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一鸣惊人的演奏家,那么现在你就得不厌其烦地反复弹练那一个个单调乏味的音符,先练就娴熟的指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未来的书法名家,就请你先练好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由楷书而行书,由行书而草书。反之,现在不打下深厚的基础功底,一挥笔就想写出行云流水,龙飞凤舞的草书,其结果必然是毫无韵味风致,只能是信手涂画而已。   喻证文段九:   议论文比喻论证训练指导  &n道德•树之根    素养•树之果   ——谈对“道德素质与公民素质”的理解   一棵树的存与亡,在于它的根部;一棵树的成与败,在于它所结的果实。只有根须努力地吸取水分,拼命扎根,整棵树才能茁壮成长;只有结出酸甜可口的果实,才能引以为荣,成为一棵有用的树!   不妨把一棵树当做一个人!   做人的根本,就是遵守道德规则,只有在每天的生活中不断地进步、进步,注意到每一个细节,才能逐渐成为一个有风度,有素养的人。因为素养是需要平日里的修养,就如一把刀,如果没有在平时不断地磨练、磨练,那么,它便不可能有如此锋利的刀刃!我觉得,道德和素养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何以为见?看看生活中的例子吧。   前不久,广州火车站受到雪灾的影响,上百万的乘客滞留在火车站,许多战士的英雄事迹暂且不说,看看那人山人海的场面吧,简直是难以想象!在这拥挤的地方,居然几十天来都无发生一宗踩踏事件。这中间的一张张面孔,熟悉而陌生。他们因为这一场雪灾,一起走进了火车站。在通往月台的路上,他们每一个人都秩序井然,没有一点的混乱,尽管,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急,他们渴望回家,渴盼回家!但是,他们的步伐却很有规律地向前迈着,迈着。他们不仅在迈向月台,他们迈向的是社会的道德大舞台,这里的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公民的素养,中国公民的高尚品质!   能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依然遵守道德规则,靠的不是一两天的训练,而是一直以来的千锤百炼。设想如果一棵树没有经历风雨,它的根,便不会深深地扎入泥土;它结的果实,也不会惹人喜爱。因此,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的:“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我们应当学会在生活中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既然生长在文明古国,那么在良好的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   道德,以诚为本,做为一名学生,我们也应把诚信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尊老爱幼,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为社会的和谐和发展献出一份爱心!   做一棵好树,扎好根,结出许多好果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做一个有素养的公民,为自己,为别人,也为社会,尽到一份力量!   喻证文段十:   中心:品味语文  品味生活   语文是浓茶,愈品味道愈悠长。语文是美酒,愈品香味愈纯正。   语文需要品味,需要细细咀嚼,如牛之反刍。这样语文之味才浓郁、悠远。学习语文,来不得半点急躁,若像饥者一口吞下一个馒头、渴者一口喝下大杯冷水一样学习语文,语文就失去了她的美,就会变得淡而无味。学习语文就是要品味语文,就像品味浓茶、品味美酒那样。   品味语文,就是品味生活。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时时有生活。君不见:自然万物、社会人生就是语文的母体,除此,语文就不称其为语文了。你在观赏自然风景时,在游览历史名胜时,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在上网聊天时……你都在学习语文,在运用语文。   文段十一:红炉一点雪   有个深蕴禅机的句子,色彩鲜明,充满美感:红炉一点雪。——雪花飘舞,有一片刚好落在火红的炉子上。   在还没落下去之前,先把它“定格”。我们便发现它是“存在”的,虽然在一瞬间,它立即融化,归于空寂无有。   人的生命,不论长短,都像是这片雪花。它自天上洒下来,历程千万里,可以称为“长”;但飘落快速,不可能回头,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便已经面临消失,故而亦可以视做为“短”。——两秒?百数十载?熊熊炉火,不由分说,便吞噬它了。   它存在过,却来不及留下任何痕迹。当片片雪花你挤我嚷地争着投向大地,也不过是场无谓的追逐。美,这倒是真的。   十二:生 活   同是一条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最知道水的滋味的人。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他们才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尽管有的人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手里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六、【巩固训练】   1、以“真情”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参考答案]:游子的千层底里缝进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埋不住的是爱情。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没有友情,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没有爱情,犹如黑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和光明。   2、以“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参考答案]:生命如画,有浓墨泼洒,也有淡笔轻描;生命如歌,有轻吟浅唱,也有黄钟大吕。君不见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浓墨泼洒,铸就生命之伟大;裴多菲、雪莱之一生,淡笔轻描终写尽生命之真谛。君不见轻音浅唱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高歌猛进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生命是山,我们无法预估它的长度,我们却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是由一块块不起眼的沙石组成的,而不是铺金布银,平平淡淡中尽显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叶扁舟,航行于茫茫沧海之中,只有经历暴风雨的洗礼,才会迎来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阳。   3、以“信念”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参考答案]: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苍鹰不停歇的身姿。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小小的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4、以意象“月”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段落。   [参考答案]:劈开红尘千重浪,一帘清辉秀长空。一掊清辉公平的包揽了万千什物。她是冷香绝伦的女子,向世俗污浊猛力的一击。她又如贤淑的圣母,对绝望的灵魂送上生命的甘露。她是李白的诗中之剑,紫光射盛唐。是长安的桃花,妖娆万千。她亦是陶潜的菊,在东晋的午夜燃红半边天。是满目苍凉中的一抹新绿,是百花荟翠的一枝梅,是神采飞扬的骏马,是失意者的古筝,是豪放者的大江婉约者的清溪,清廉者的精神,是清泉,是凄诗……   5、任选一历史(文学)人物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片段。   [参考答案]:是萧萧凉风中那株孤立的青竹吗?是清崖上那壶清冽的美酒吗?还是惨淡夕阳下那片流浪在天边的白云?稽康呵,为何你活的潇洒淡泊却给后人一壶沉重的浊酒,一杯不羁的孤傲?   p;      ―― 祝令瑞《心清何惧红尘浊》   6、以“个性”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片段   [参考答案]:   我喜欢一种有个性的人,他们卓立于红尘中,微笑于悲痛处,以自己的人生为画卷,用自己的坚守为创意,然后用独立的个性为刀笔勾勒出不朽的人生风景。    高考论据材料处理秘诀(一)   一、 如何开启思路,搜寻和积累论据材料?   (一)  注意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   要想在写作或作文考试时候能够文思泉涌,就要注重平日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使自己下笔如有神。   适当地背诵现成论据资料,特别是新鲜的资料,可以有利于开启思路,但是单纯的记忆背诵,不如每日花些许时间,将一两则课内外文字资料解读一番,并做几十字的笔记,不但能增强有意记忆的效果,而且更能够提高阅读、写作和语言运用等各方面的能力。   1.按一定顺序梳理并编排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关事例、故事、寓言、背诵的名言警句、诗词赋以及文史知识,编排成语故事,英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课本上所见到的事例。   各科课本内的故事较为熟悉,如果课后将其梳理一遍会加深印象,即使在考试时的紧张匆忙时刻,也容易搜寻和使用。而且在课外从多方面联想,发掘材料的意义,就会发现别人从没有发现的道理,这种老题新作,就是创新。   【编排方法建议】   ⑴概括一句话事例或故事。   每个事例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情、结果怎样”的内容,用一句话概述事例或成语故事,并且说明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论证什么道理。   如果一个事例可以多用,可以在事例后面注明可以论证的几个论点。如果可能,建议从不同角度概述事例来论证几个论点。每个论点用一个单句或一个复句概括事例来论证。   当然,这只是一种知识梳理的方法,用一句话提要,目的在于便于记忆和节省时间。在写作实际应用时,你可以根据需要,还原材料;或者用几句话把问题说清。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加深你对所学事例的印象,而且可以提高审题立意能力,这也是语言运用的缩句训练,一举多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触龙说赵太后》   Ⅰ、无私才能无畏   ——为了救国,触龙冒死进谏太后送子当人质。(单句)   Ⅱ、父母爱子则为之作长远打算   ——触龙劝谏太后,为让长安君今后能够立足于国而送他当人质解救国难。(长单句,双宾句)   ——触龙要求送子参加皇宫卫队,让他为国建功立业。(承接复句)   Ⅲ、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巧言来自真心。   ——触龙句句闲语闲情,步步委婉讽喻,危词警动,说服太后送子为人质。(承接复句)   Ⅳ、忠言未必逆耳——触龙话保健,论爱子,情理结合,说动太后为国送子当人质。(承接复句)   Ⅴ、说好话才能办成事   ——触龙夸太后为燕后“计深远”,剖析诸侯为子孙“计短”的教训,言之有理有据有情,打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触龙以爱子为话题,沟通情感,说动太后送子当人质为国立功。(承接复句)   ⑵抄写语文课文有关目录,并注明课文可以作为哪些论点的论据材料。   这种方法较为简易容易记忆。   【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以小见大。   (以闺房琐事论邦国大计。《古文观止》的编者赞叹:“千古臣谄君弊,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②寓教于乐。   (谈笑风生,于闺房私语趣事中引出严肃的谏题。)   ③学会说话艺术,办好事情。   (从自身取譬,巧妙说理。)   以上加下划线的部分即论点提要。整理时可以只整理论点。但如果有好材料或想法可以用括弧加补充说明。   ⑶把课文中的文史知识(主要是诗人生平事例)与有关诗文结合编写论据素材。   【例】   杜甫忧国忧民,自家屋漏,疾病缠身,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心声。   陆游心系国土,僵卧孤村,尚思戍守轮台;行将作古,仍望收复九州。(改写诗句)   这种训练,可以与文史知识记忆和古诗文背诵一起进行,使各种训练相辅相成,提高学习效果。   ⑷把常见的名言警句和富有哲理意义的诗句一起编排。   【例】   认识事物   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还可以改写诗句:莫为浮云遮望眼,只缘明灯照心房。)   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编排顺序和制作题库方法   Ⅰ、可以以故事的主题或故事题材为分类标准,按主题或题材的第一字的字母顺序编排事例。   Ⅱ、因为一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因此语文课内材料可以按语文书的册数及其课文目录编排。   Ⅲ、用文摘卡片分类制作材料,把卡片放进专门的抽屉或纸盒,并在每一类前用分类卡分割。   Ⅳ、用活页制作材料,在活页本前两页制作目录以便查寻。   Ⅴ、对于所学文史知识(文学家人物或事件)按时间顺序编排。   2.设置书报剪贴和读书笔记本。   书报剪贴本可以按内容题材编排。在剪贴书报之后,在书报文章下面概述内容、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训练。   【训练示例】   压缩下面一段来自网站的资料,并且从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自信的价值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学会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要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学会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内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期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8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为,这道必要实习题会和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们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波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功夫。一位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洲有一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农场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经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虽然从您现在的体质看,这种斧头显得太轻,因此你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这样一把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波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就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乔治•赫波特的故事在世界各大网站公布之后,一些读者纷纷搜索布鲁金斯学会,他们发现在该学会的网页上贴着这么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答:                                                                          【解题分析】   原材料是一则消息报道,因此它在导语部分已经概述事情主要内容。即介绍了人物、事件和结果。但是这则消息的起因很重要,它是材料的主题所在,因此概括时不能遗漏。   【答案示例】   Ⅰ.压缩文段: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为此布鲁金斯学会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与了他,这是自1975年以来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后,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不可攀的领奖台。   这项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就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不因有人说某一个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Ⅱ.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   信心常常使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困难。   分论点:   ① 有信心的人往往可以变渺小成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② 缺乏信心往往并非因为出现了困难,而出现困难常常却是因为缺乏信心。   这种积累论据资料的练习涵盖了审题、立意、编写论据和语言运用的训练。   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和考试的文段,也可以按照压缩文段和编写论点的方法积累起来编写论据资料集子。   3.报刊、杂志、电视和电脑网络的新闻时事、电视各种栏目中所播的事例。儿时所听的故事记录和读后笔记本。   做法与上面一样,可以简单记录后压缩文段,而后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收入汇编本。   4.作文命题的提示语、文言阅读段、现代文阅读段、课外阅读材料摘录、概述本和读书笔记本。   5.仿句、扩句、缩句和变换句式练习。   将所做过的仿句、扩句、缩句和变换句式练习汇成一本,作为道理论据或者事实论据收集。   6.浏览名言警句格言词典和论据大全,摘录部分写成阅读笔记收存。   将名句作为中心论点,自己仿写两句作为分论点。或者选择部分论据大全的材料,缩写、变换角度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收集成册。   这样经过消化后的书本材料,会记得更牢固,便于提取和使用。   (二)写作时,从题目(话题)或材料入手,寻求相似或相反的事件或相关的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成语和诗句。   认真审题、弄清楚作文题目(话题)或材料含义是开启材料之门的最重要的基础。如2001年的高考作文话题“诚信”是诚实、守信用的意思。如果全文只论诚实或者只论守信,那就失之偏颇了。如果把它理解成真诚、信任、信心、诚恳等,那就有离题之嫌了。因此只有审明题旨,才能开始搜寻论据材料。   因为论据的选择是典型的,所以我们可以思接千载,眼观八方,搜寻古今中外的事例作为论据材料;也可以选择身边小事,以小见大地论证论点。   1.从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本身入手,寻求相似事件和对立事件。   材料作文和部分话题作文的题目会提供一些材料,或要求你根据材料作文,或启迪你的思路。我们可以据此展开联想,搜寻相似或相反的事例作为论据。   【训练示例】   阅读下面作文试题,而后找出1—2则与至相似的材料作为编写论据素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洗染店老板,小女儿嫁给雨伞店老板。老太太天天为女儿担心:雨天,担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干;晴天,生怕雨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后来,有一个聪明人开导她:“老太太好福气啊,雨天,小女儿生意兴隆;晴天,大女儿顾客盈门。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极了!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C:快乐幸福是这样得来的么?   D:阿Q!   请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4年全国卷(三)作文试题   答:                                                                     【答案示例】   1.课内材料举隅: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终生服苦役的罪犯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头的时候又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   谈及这个神话故事,19世纪法国文学家加缪认为人就是这个西西弗斯,终生“劳而无功”,饱受苦役的折磨,因而悲叹人生无望而没有幸福。   但风烛残年的歌德却用另一种调子论及西西弗斯,他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快乐幸运的。就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谈的都是同一件事,但是悲观者因劳而无功的结果而痛苦,乐观者却因不停往上推石头的奋斗过程而庆幸,二者的人生观、幸福观和思维方式有多么巨大的不同啊!   可见,在有些时候,是否快乐幸福 ,全在于自己的思维方式。   ——据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文《人是什么》材料编写   Ⅱ、课外材料举隅   A.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出自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笔下。   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记者发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面对这个突兀而尖锐的提问,霍金面带微笑,用那根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打下了以上的那段文字。   命运对霍金可谓苛刻:他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他失去了许多。可他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他感到自己仍然拥有很多,仍然很富有很幸福,因此对生活充满了感激。   B.清人《行路歌》写得好:“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只一看,又有挑脚夫。”一个小女孩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最不幸的人,因为家里穷得连一双鞋子也穿不起,偶然有一天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她才明白自己并非最为不幸。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这样评价:“你比别人好,别人比你强”,这就是人生。不要执意要与别人去比什么,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只要用这种思维法来看生活,你的生活就会很幸福。   2.从出题人的写作提示中,弄清文题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文章的立意有何限制,由此展开联想,寻找论据材料。   【例】   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出题人显然是赞成选择帮助、反对见死不救。于是我们就顺着出题人的提示“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思考:   “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有哪些?应该怎么选择?   从作者赞同在“生死抉择”时要助人联想——   与材料类似的舍己救人的例子:   课外例子举隅:   一辆汽车发疯似的飞驰而来,女教师殷雪梅用身躯护住自己的学生,从“虎口”夺下了六位小朋友的生命,自己却失去了宝贵生命。   其他的心灵选择   ——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或与自己利益相矛盾时的选择:   ①个人与集体或国家利益矛盾时选择有利集体和国家。   【例】   Ⅰ、课内事例举隅:   文天祥拒绝敌人高官厚禄的利诱,慷慨就义。触龙不怕触怒太厚而进谏。蔺相如为求将相和睦国泰民安不与廉颇争位。烛之武不计名利夜访秦王退秦师。   Ⅱ、课外事例举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的选择。   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拒绝国外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回国为振兴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个人与他人利益矛盾时选择有利于他人。   【例】   Ⅰ、课内事例举隅:   信陵君不顾自身安危窃符救赵国。杜甫只愿千万广厦大庇天下寒士,宁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Ⅱ、课外事例举隅:   高耀洁教授是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8年来她倾尽自家积蓄50多万元,编印近70万份《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小报,常年奔走于艾滋病高发区免费发放宣传小报;还出版了30万册《艾滋病、性病防治》的书,呼吁全社会关爱、善待艾滋病人,警示人们远离性病困扰。她资助过164名艾滋孤儿,还通过合法手续联系无子女家庭收养一些贫困艾滋孤儿。   高教授“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心灵选择和人生理念受到国际推崇。第55届联大主席霍尔克里曾面对世界媒体赞誉高耀洁倾尽心血、矢志不移义务宣传防艾知识的高尚精神。   2001年全球卫生理事会授予高教授“乔纳森•曼恩健康人权奖”。授奖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赞她为“第一位在中国农村从事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的女性活动家”。   ③个人利益与道德观念或良知发生矛盾时选择遵从道德观念和良知。   课外事例举隅:   Ⅰ、1980年,刘再荣的未婚夫、南京部队某部工程兵彭小保因工伤两下肢瘫痪,大小便不能自控,成为特级伤残军人。   面对飞来横祸,刘再荣应该怎么办?她和彭小保的订婚没有法律效应,她可以选择不嫁给仅一面之交就订婚的彭小保。   然而刘再荣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做出了心灵的选择,她在父亲的支持下,毅然挣脱了人们的好心相劝,和彭小保结为夫妻!从此日夜厮守,独担家务,支撑门户,为丈夫测体温,量血压,打针换药,端盆接尿,清洗身子,按摩理疗,访郎中,找草药,用温情抚慰无端发脾气的丈夫,费尽心机,无微不至。为了全力护理丈夫,她放弃了工作的机会,还放弃了上北京出席表彰大会领取奖牌的机会。   “让他开心,就是我的幸福”,这就是在丈夫利益和自己幸福二者不可兼得时的选择,在个人利益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的选择!   Ⅱ、十几年来,大足县珠溪中学玉滩分校的汤国民老师靠捡破烂和帮别人打铁挣钱无偿资助了数十名贫困生,使很多学生才得以完成学业,其中还有一名学生在汤老师的资助下出了国。为了学生成才,汤老师选择了贫困,至今还住在简陋的破房子里过着清贫的日子。   Ⅲ、车祸之后,导游姑娘选择先人后己,要求前来救助的110战士先救旅客,最后救自己,她说:“我是导游,先救旅客要紧!”因此她因抢救不及时而失去双腿。   ④亲情或友情与原则或法度发生矛盾时选择维护原则或法度。   课外事例举隅:   Ⅰ、为严明军纪,打击倭寇,戚继光大义灭亲挥泪斩子。   Ⅱ、为惩治奸邪,维护法度,包青天铁面无私忍痛杀侄。   Ⅲ、06年1月10日晚,家住潜江市的胡洪磊、倪刚和赵涛三人以乘车为由,将一辆黑色桑塔纳出租车从熊口镇骗到偏僻的青龙沟路段时,伺机用铁锤将司机孙师傅击倒在路边田埂上,抢走手机一部,现金700多元,而后由倪刚驾驶出租车逃窜。   11日早晨7时许,胡洪磊的父母发现儿子伙同他人劫车杀人,立即送儿子到园林派出所自首。警方根据胡洪磊提供的线索迅速布控,将其他两名嫌疑犯抓获。而在田埂上奄奄一息的孙师傅也因群众及时报警而获救。   日前追逃专项行动打响后,涵江警方多策并举,对逃犯及其家属展开宣传攻势,逃犯家属经过激烈思想斗争,作出心灵的选择,市内出现了父送子投案,女劝父自首的局面。   ⑤亲情或友情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选择维护国家利益。   课外事例举隅:   1852年,丹麦作家安徒生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入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3.在话题或命题题目前后采用添加法分别加上记叙的几个要素后联想事实或故事作为论据。   ①时间或地点+题目。   ②人(含国家和集体)或事(含过去的、不同环境的)+题目。   【例】请以“合作”为议论文的题目,寻找适合的论据。   答:                                                                        【答案示例】   Ⅰ、天堂里的合作(地点+“合作”)   一天,上帝带一个教士来到地狱,教士发现地狱中的人们围着一口盛满粥的大锅端坐着,虽然他们每人都有把勺子,但由于勺柄太长,他们谁也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去,只能挨饿。上帝又带着教士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们看上去既快乐又满足,虽然他们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每人手里也拿一把长柄勺子。上帝见教士迷惑不解,便对他说:“难道你没看出来这里的人都学会喂对方了吗?”   Ⅱ、六国的合作(国家+“合作”)   六国约纵离衡,力量强大。岂料中了秦国离间计,纵散约败,各国割地贿秦,最终国破人亡。   Ⅲ、将相的合作(人+“合作”)   蔺相如宽宏大量避让廉颇,终使将相和睦合作抗敌,秦国一时不敢加兵于赵。   Ⅳ、团队的合作(集体+“合作”)   我国南极考察队有队员519名,来自全国各地,但他们却是一个密切协作、井然有序的战斗团队。虽然他们每个人都有极强自我工作能力,但他们在工作的每一阶段上,都能从大局出发,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起一种患难相依、甘苦与共、互勉互动、团结一致的关系,谱写了一曲团结协作的赞歌。   4.联想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的类似现象作为类比论证的事例论据。   一般以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作类比或比喻论证时,这些论证应该放在开篇作引子以引起兴趣,或者在每个部分的开头,这样才能由物及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论证道理。否则。就显得层次颠倒,不合文章逻辑。   【例】   “合作”:   狼群总会依据每只狼的特点分配任务。速度快的可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牙尖爪利的可以负责攻击。只要狼群发挥每只狼的特点,互相协助,就是强大的熊也不能小视它们。在当今社会也是一样,只有发挥每个人的特点,团结合作,才能成功。这就是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关系。   “心灵的选择”:   当一群斑羚被猎人追赶到悬崖边上时,为了种族的繁衍,老斑羚选择了牺牲自己,挽救小斑羚。它们腾空飞跃,用生命搭建通往彼岸的天桥,让小斑羚在第一次凌空跳跃下落时,踩着老斑羚的身躯,再次弹跳,成功地飞向彼岸,获得生存的机会,而老斑羚却一个个地落入万丈深渊。   5.联想有关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或诗句作为理论论据。   【训练示例】   请为话题作文“理想”选择几个理论论据。   【答案示例】   Ⅰ、只要一个人还有梦,他就没有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一个人才算老。   〖美国〗巴里摩尔   Ⅱ、我不缅怀过去的历史,而致力于未来的梦想。          〖美国〗杰弗逊   Ⅲ、人类因梦想而永生;失去梦想,生与死无异。          〖美国〗詹姆斯•迪恩   Ⅳ、理想如星辰,我们要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英国〗   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俄国〗托尔斯泰   Ⅵ、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                           〖拉丁美洲〗   此外还有联想成语故事、联想诗句扩写为事例论据等方法,这在编写论据时再做介绍。   二、论据编写的一般方法   (一)事实论据一般写法与记叙文写人记事有哪些不同点?   编写事实论据,主要用叙述和议论文字。论据的叙述方法与记叙文写人记事有些不同:   叙述要素           (议论性散文)描写及其目的作用    议论及其目的作用    (议论性散文)抒情及其目的作用       字数控制   记叙文   一般需要六要素俱全。   特别是要详略得当地叙述全过程。   描写始终与叙述紧密结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表现事物特征和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环境,表现主题。       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议论点题。   也可以通过人物语言间接议论点题,特别是故事和小说作者常常不直接议论,而以人物为传声筒   议论是点睛之笔,少而精。           在记叙的基础上可以抒情以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   抒情也可以与议论相结合。   800字的文章,最多记两件事情,一详一略。详细的可以写500字左右。若要写多件事情,则用总写——特写的方法,详细叙写一件事,总写概述多件事情。若记一件事,则可以800字全部记叙事件,也可以有少量议论抒情。   论据   的编写   一般只须介绍人物、事件和结果。时间和地点看情况而定。过程中只介绍能够证明论点的,其余可以省略。        较少描写。议论性散文的论据可以有一两句描写,目的为突出重点以论证论点;或者是增添文采,增加可读性。       在论据编写中,议论是不可缺少的。   议论的目的是分析事例,找出事件发展中的前因后果,挖掘蕴藏其中的道理,以证明论点的。   较少抒情。议论性散文可以适当抒情,以表达作者的爱憎之情和鲜明的观点。   一般一个论据连同议论分析最多在300字左右,少则几十字一个略写的事例后加议论分析。   【训练示例】请将下面故事编写为事实论据,证明“只有不为外物所动,专注目标,才能取得成功”的论点。   不为外物所动   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作桥。   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足葬身涧底,尸骨难觅。   这天,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   铁索桥是必须攀附了,路已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可以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过桥的健全人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力量的薄弱,不是因为智商的低下,而是被周围的声势吓破了胆。不为外物所动,专注你的目标,不论风动还是帘动,只要心不动,你就可能走向成功。   答:                                                                    【答案示例】   一行四人要攀附铁索桥,桥两岸是悬崖峭壁,桥下是万丈深涧。他们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一个盲人、一个聋人和一个健全人安全到达彼岸,还有一个健全人跌入深涧,葬身鱼腹。   为什么那个健全人却不如盲人和聋人?因为他被险恶的环境吓破了胆。盲人不见山高桥险,聋人不闻山涧咆哮,他们都可以一心一意地走稳自己的路。   还是那个过了桥的健全人说得好:“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要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很多的时候,在你的生活道路上,成功就像攀附铁索桥,只有你置“险峰”“深涧”和“激流”于度外,专心致志地走稳路,那么才能走出险境,走向成功。   【说明】   原材料连同点明寓意共416字,改写后的论据连同议论分析事例共265字。   原材料在叙述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中,进行了较多的描写。改写后的故事没有交代攀附铁索桥的起因,也不介绍经过,只是简介人物、事件和结果。而后议论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证明论点。改写后的论据将环境描写改为八个字的叙述介绍,将盲人和聋人的语言描写改写为议论句来分析事件,但还留有健全人的话,因为这些语言描写能够形象生动地论证论点,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艰难险阻。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原材料以叙述和描写为主,更具体、形象,并且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间接说明道理,而后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改写后的论据以叙述和议论为主,内容更概括、简要,作者直接议论来分析道理以证明论点。   (二)编写论据要注意什么?   1.注意根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对事实材料作剪裁和详略取舍,使文章观点鲜明。   一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能反映多方面的问题,所以一例往往能够多用,但是在用同一事例论证不同的论点时,我们要对材料作不同的详略取舍,突出能够证明论点的部分,删去与论点无关的部分。   2.要善于分析事实论据,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   在叙述事实过程中和摆出事实之后要议论分析论据,归纳出与论点一致的道理。如果缺少分析,就缺乏逻辑力量,成了堆砌材料。议论分析要紧扣论点,切忌东拉西扯,不得要领。   【训练示例】下面两段话,哪一段更适用于“说话”的话题?为什么?     ① 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尚忧其民,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呼声;自身被元人所缚,文天祥仍忧其国,高诵“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篇;京官被君王贬谪,范仲淹却忧其君,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他们忧国忧民之情令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为之折腰。   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广寒士”的心声共天地并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与日月争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警句和山川同在。这些人话语的震撼力首先出自他们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源自他们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伟大人格。   因此人格有多高 ,说话就有多好。要想说好话,就得修养品格。   答案提示:   第一段的叙述,引用名言和划线的议论句,都强调和赞扬人物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   第二段叙述、引用名言和评论相结合,都突出了说好话的巨大作用以及说话的好坏与品格的高低有关。   因此,第二段话更适合于“说话”的话题。   3.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论证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在运用古代或外国的事例作为论据时,要注意分析论据材料对我们中国现实生活的借鉴作用。或者在叙述古代和外国的事例后,要例举和分析现实中的某些情况,进行对比,指出问题所在。   【训练示例】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段后面的问题: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训练题:   ①指出上面文段中属于古今事例对比论证的文句,并说明其中举例和议论的作用。   ②文段中举孔子拜师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①文段中把“古之圣人”从师求教与“今之众人”“耻学於师”对比。有关议论是“是故圣益圣,……其皆出於此乎?”,举例和议论目的在于批评“耻学於师”的时弊,奉劝“今人”要拜师求学。   ②举孔子的古例,目的在于告诉当时的读书人应该学习孔子,不耻下问,以能者为师。形成拜师求学之风。   4.要注意运用富有时代感的新鲜事例,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一篇800字以上文章的论据一般在两个以上,为使举例更具有广泛意义和现实意义,选择事例不要偏重古代。当然,流传千古的名人事例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经久不衰的说服力,可以并且应该运用。但适当选择今人的新鲜事例会产生更大的说服力。因为正面事例,如已经评选几年的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事例,还有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事例,会以其崇高的品德力量震撼人心,它雄辩地告诉人们,在信息时代和商品经济时代,传统美德不仅不会过时,而且需要大力弘扬,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而那些反面事例,它产生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会以其惨痛的教训警示着处于相同背景中的人,如果重蹈覆辙,就将跌入错误甚至犯罪的万丈深渊里去。   5.举例要详略结合,两种论据交替使用,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因此论文一般都必须使用事实据论证。为使举例丰富翔实,论证更具层次感,必须注意详略得当地运用论据,注意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交替使用。   如果一篇800字的文章分别用300多字叙述兼评论两个事例,那就显得比较单薄而缺少说服力,因为人们可能怀疑这两个例子是特殊的,不具备普遍意义。但是限于篇幅,不可能再用300多字举例了。因此我们可以较为详细的举两个事例,再概述几个简略的例子,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另外,理论论据往往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意义,因此可以与事实论据交替使用,使两种论据相得益彰。   而且,举例详略得当,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交替使用,还可以使文章富有变化而有可读性。   (三)编写论据和论证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证,论证和论据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这里将编写论据和如何论证这两个问题一起探讨。   1.运用课内人人熟知事例,是否让人感到没有新意?   课内的例子都是典型的例子,而且都是大家印象较为深刻的例子,因此完全可以使用。至于是否让人感到没有新意,这主要在于看你怎么编写和运用例子。   ⑴老例新用法。   课文中的例子,往往是用来表现一定的主题思想的。但是除了课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外,这个例子还可以反映其他问题。如果你能够从这些老例子中,发掘出新的启迪意义,那么老例子就不老。特别是名篇叙事作品,其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即使只是名篇选段,也能为人提供丰富的论据素材。   【训练示例】   以下是从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内容中提取的观点,请仿造例题的做法,分别用该课的内容编写论据以支持各个观点,编写时注意语言简练。   例1.   论点⒈ 注重修养,造就成功人生。   论据:信陵君宴请宾客,亲迎侯生,久立闹市,执辔色恭,静候侯生,何等恭谦!何等修养!信陵君的恭谦和修养终于打动隐者侯生为其出谋献策,窃符救赵,永载青史。   例2.   论点⒉ 为官者应思贤若渴,仁而下士,才能凝聚人才,共创辉煌。   论据:信陵君亲迎侯生,数请朱亥,拔抑塞磊落之才,汇聚门客三千人,救赵存魏创伟绩。   论点⒊ 领导者要以品德的魅力凝聚人才。   论点⒋ 领导者要广开言路,察纳善言,从谏如流,为国忘身。   论点⒌ 一视同仁,团结群众,才能成就伟大事业。   论点⒍弘扬急人之困、救人之急的义勇精神。   论点⒎ 为国忘身,丹心永照汗青。   论点⒏ 心怀全局,互助双赢。   (救赵存魏)                                                                         论点⒐ 谦虚有礼,才能广交朋友。   论点⒑ 率众赴死勇气可嘉,考虑欠周实不足取。   论点⒒ 明察自省,严于律己,虚怀若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点⒓ 深明大义,以理智胜感情,才能成就大义。(泪斩晋鄙)   从朱亥角度立意:   论点⒔ 位卑未敢忘国忧。   论点⒕ 不图名利,只为报国。   论点⒖ 忠诚守信,人微言重。   论点⒗ 知彼知己,才能取胜。   论点⒘ 报国需要真才实学。   从魏王角度立意:   论点⒙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论点⒚ 自私懦弱,目光短浅,难成伟业。   从晋鄙角度立意:   论点⒛ 忠诚爱国,就该审时度势,为国计深远。   从平原君立意:   论点21. 坐而求救,不如群策群力奋力自救。   (答案略)   【启迪】   1.叙事作品的人物较多,且性格丰满,分析一个人物的多元性格,或者分析几个人物的不同性格,就能得到不同的启迪,且能编写出不同的论据证明不同的论点。   2.一个复杂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不同阶段及其事件经过全程,会给人以不同的启迪,根据这些启迪也可以编写出不同的论据来证明不同的论点。   3.《信陵君窃符救赵》通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百读不厌,而且每读一遍都能有所发现。有人论《史记》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   诸如《史记》等名著中,会给我们写作提供丰富的论据素材。因此要认真品读课文名篇选段,写好作文。   ⑵缩写课文事例法:   【例】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汩罗江,子兰谄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2005年福建省高考夺魁作文《执子与通子》   根据同一素材,我们还可以用于论证其他论点。   【例】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子披发行吟于河畔,眼前是被楚国落日染成血色的汨罗江水,耳边似人民挣扎喘息的呼呼风声。董道而不豫的屈子啊,你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等到的却是怀王兵挫地削而客死於秦的噩耗!你仰天长叹,心与祖国俱碎,你纵身江水,是去寻找那水天中的理想王国?是要以生命为代价唤醒来人继续寻找可行的救民强民之道?   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千百年来,屈子的这些吟诵激励着一代代的志士仁人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去寻求救国救民的正道。   ⑶扩写课文事例法。   ①扩写一句事例加有关史实叙写法。   【例】   灾难是上天赐予强者的礼物。孙膑被师兄庞涓骗到魏国受了膑刑,但他并不就此倒下,他佯狂自晦,设计让齐国使者带他归齐,又通过 “田忌赛马”显露才华,受到齐威王赏识。在其后十二年中,孙膑作为齐国军师指挥了闻名古今的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次大败入侵的魏国军队,终使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   灾难不仅赋予孙膑坚韧的性格,促成他的伟绩;灾难还促使孙膑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军事理论,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文段根据网上文章改写)   ——根据课文《报任安书》事例“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及其有关知识编写。   ②几句描写课文事例法。(适合于议论性散文)   【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杆不顾。(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扩写】   秋风徐徐,濮水粼粼;几只鱼儿,闲游于浮天;一只小船,任意东西。   岸边,坐着一个悠闲的垂钓者。   钓者身后,垂手肃立着两个满面风尘的钦差大臣,他们千里迢迢,颠沛以来,恭敬不怠地向钓者说道:“楚王愿以国家大事劳驾庄周先生,……”   钓者身后,轻车大马恭候,荣华富贵随之。   然而,钓者持杆不顾。他正游目骋怀于水天之间,是那澄澈秋水洗净了他的尘心,还是那自由荡漾的不系之舟吸引了他的目光?   是的,自由无价,富贵不淫;宁可生而曳尾于涂,不图死而留骨而贵。   宁为清风夜唳下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一棵树,不做争芳斗妍的御花园中的一朵花!   这是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坚守精神自由的最佳选择,是举世混浊时舍鱼而取熊掌的明智选择!   【说明】   编写课内事例,应该精要概括,尽量用短句,整散结合,否则让人没有新鲜感。   而且,“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夔语)是我国历代作家写文章的准则。我们应该经常训练自己,让文字精炼。   ⑷文采取胜法。   ①排比或对偶改写一篇课文事例法。   我们先来读一段文字精彩的文字: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报任安书》   这段文字,作者精鹜八极,心遊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气势磅礴,惊天动地,堪称对偶和排比用例典范。学习此段文字,不仅是背诵和引用,而且关键在于学习写法。可以从文段取其一二,仿写、扩写和续写;也可以仿用或改写句式,自己编写论据用于论证其他观点。   【例】   祸福相依,祸福相互转化往往在于人为。   处逆境发愤图强则祸变福。忆往昔,文王被拘,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命运何其悲惨!然而《周易》绎出,《国语》编成,《兵法》修列,誉满九州,流芳百世,何其荣耀,何祸之有!   处顺境骄奢淫逸则福成祸。想当初,四海为一,阿房突兀,长城万里,何其威风!然而始皇焚百书,坑众儒,杀豪杰;身陷声色犬马,挥金如土,鞭笞天下,终于祸及二世,千秋霸业毁于一旦,可悲可叹,令今人戒之千万莫忘!   ②排比综述几篇课文事例法。   【例】   蔺相如义正词严,秦廷上怒斥秦王,令完璧终归赵国;晏子唇枪舌剑,楚国中巧对楚王,使楚王自讨其辱;樊哙人微言重,鸿门下严责项王,保主公脱离虎口。这些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凝聚忠诚之言,维护伟大人格和国格。   《语言与交际》   ——三句一例,大致成排比形式叙事。按照“分说+总结、议论评析”结构形式组织材料。   【例】   司马迁受刑身残,谱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海伦眼睛失明,奏响“假如给我三天”的畅想曲;史铁生双脚残废,悟出地坛小生灵生存意义的哲理!   这些人奉献给人类的书面语言,是在人生的大火炉里千锤百炼的真金,他们的名字将同他们不朽的话语一起永存人间,他们是人生交际场上最大的赢家!   《语言与交际》   ——两句一例,大致成排比形式叙事。按照“分说+总结、议论评析”结构形式组织材料。   ③对偶综述几篇课文事例法。   【例】   诸葛亮挥泪书写《出师表》,君臣之情浸透纸背;李密含泪呈递《陈情表》,骨肉之情感动君王。   他们的篇章显扬了忠臣孝子的美名,显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正是因为他们的言语字字出自真心,句句表达真情。所以,好话必须出自真心,源于真情。   ——两句一例,大致成对偶形式叙事。(分说)+议论评析(总结)(两句一例)   ④概述课文事例+对偶、排比议论法。   论据中的议论评析,目的是找出事例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以此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或者指出理论论据与论点的内在联系,使理论很好地证明了论点。   议论句也可以用对偶或排比句式。   【训练示例】   下面摘自《伶官传序》,请压缩文段中的事例,并把划线的两组对偶句改为一组排比句。来议论分析并总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答:                                                                        【答案示例】   唐庄宗秉承父志,斩三仇,报遗恨,还矢先王,告以成功,意气洋洋,可谓壮哉!及其天下已定,则耽于声色,困于伶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君臣相顾而泣,不知所归,何其衰也!正可谓自满招损,谦虚受益,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千古不变之真理啊!   【说明】   原文是用对偶句议论,改写后用排比句议论。   ⑤排比课文事例+改写诗句对偶形象议论法。   自古磨难出雄才。   司马迁身体致残,却在恶劣的条件下唱响“无韵之离骚”。海伦双目失明,却在黑暗的世界里创造多彩的人生;史铁生双脚瘫痪,却在艺术的空间中驰骋万里。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风霜凌寒菊,寒菊艳且香。   灾难击不倒身残志坚的英雄们,反而锻造了他们的铮铮铁骨,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业绩,尽显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美。   ——两句一例,大致成排比式叙事。(分说)+议论评析(总说)   ⑥课内名言或诗句排比法。   【例】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的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是文天祥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的选择。他们所关注、倾心的是国计民生,天下大业。   “东窗密谋莫须有,风波冤狱天也哭。”这是秦桧的选择;尽管“君恩深似海矣”,可是‘臣节重如山乎’?这是洪承畴的选择;不顾“痛哭六军俱缟素”,只会“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吴三桂的选择。他们所追逐、渴求的是高官厚禄、醉生梦死。   (选自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   此例中第二部分我们可能不熟悉,可以改成熟悉的事例。   【例】   不顾“边亭流血成海水”继续穷兵黩武,这是暴君的选择;“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博美人一笑,不惜劳民伤财,这是昏君的选择;不知亡国之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亡国之君的选择。“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这是奸臣的选择。   ⑦改写、扩写课内一首古诗法。   【例】   她,汉王朝的一缕馨香。为了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安定,义无反顾地离开金碧辉煌的汉宫,走进大漠,走入胡人的帐中。只有明月知道,为了这一选择,她留下了多少孤魂环珮空归的遗憾;只有清风明白,为了这一选择,她弹奏了多少怨妇梦断乡关的琵琶曲;只有独向黄昏的青冢知道,汉朝苦难的人民是多么感激这位曾经作出伟大选择的坚强女性----王昭君!    【说明】   加点字字为课文所学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句改写。   改写和扩写诗句能使文段富有诗情。   ⑧课内诗句改写连缀法。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诗,独守高洁也很写意——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浮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   选自200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心弦上的焰火》   【说明】   划线句为课文所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句;加点句为原诗改写句。   ⑨连续化用课内诗几首歌意境法。   【例】   走进语文世界。   你将惊叹于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雪景,流连于“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南国水乡。   你将与李白一起在月夜飞渡镜湖,梦游天姥,感受洞天石扉轰然中开的气势,欣赏仙人聚会的盛况,仰视诗人扬眉挺胸不事权贵的伟岸身姿!   你将沉醉于“间关莺语花底滑”的琵琶语中,止步于“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场景中,聆听“天涯沦落人”心中的风雨声和雷鸣声。   你可以与冰心一道仰观“繁星”,俯视“春水”;去沐浴繁星般母爱的光辉,捡拾春水中一颗颗哲理与情感的珍珠。你可以与冰心一起期盼那承载着童心和爱心的白色纸船越过大洋飘进母亲的梦乡!   语文世界,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语文世界,群英荟萃,胜友如云。   语文世界,它让你有缘与名人对话,让你品尝人生百味,让你激情澎湃,手舞足蹈!。走进语文世界吧,那里精彩万分!        ⑩引用、化用和改写课文所学词赋+文史知识+排偶句。   (苏轼)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地,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自问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   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 称“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自清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不朽诗情。   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 ……   (节选自04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苏轼的赤壁》,合于议论性散文。)   ⒒连缀课文题目和课文内容法。   【例】   让人生小船承载童心前行   (编者下水文章)   在儿童的眼光中,外界的一切是那么神奇古怪,那么充满乐趣。他可以将嗡嗡鸣叫的蚊子看作仙鹤飞翔,使平凡的生活充满童趣;可以在百草园的杂草丛中聆听蟋蟀弹琴和油岭低唱,开起虫子音乐会;在三味书屋中充耳不闻不知所云的读书声而专心画小人;还可以兴高彩烈地吹响不值钱的哨子满屋打转。   童趣来自童心,童心无价。   在许多时候,人们必须永葆童心!   冰心在西去美国的船头折纸船,让童心和爱心随着纸船,远渡重洋,漂进母亲的梦乡。   泰戈尔每天把纸船投入溪中,让纸船载着一个孤寂孩子的童心,在星光灿烂的夜里,漂过梦幻之河,漂入一个熟悉他的人的手里。   童心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像力,造就了伟大的诗人和文学家!   童心还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引起人们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   居里夫人在《我的信念》中说:“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永葆童心就是永葆真心。   一个喜爱打扮的皇帝环城游行,炫耀“能工巧匠”制的“聪明人才看得见”的“新装”,众多的“聪明人”欣喜若狂、赞不绝口地称赞皇帝的新装“举世无双”,只有一个孩子指着得意洋洋的皇帝说,他什么也没有穿啊!如果没有孩子道破天机,那么闹剧何时结局?   人们啊,你们想当那个愚昧的皇帝或者那些愚昧的臣民吗?如果不想,就请永葆童心,敢对周围弄虚作假的现象说“不”吧!   倘若这样,如果你们是商人,那么尔虞我诈的不正当经营手段就将终止,伪劣产品就将销踪匿迹;如果你们是医生,那么病人的医疗费用就将降低,看不起病的现象就将大大减少;如果你们是领导者,那么你们的辖区,政绩工程就将为便民工程所取代!   如果现实中的你、我、他,都将童心萌发,那么我们的世界,将是崇尚文化、崇尚科学、真诚守信,富有爱心的世界,我们的社会,将是朝气蓬勃、不断成长、和谐文明的社会!   童年难再,但愿童心常在!   让我们在时光的河流中,一边挥手告别随着流水远去的童年,一边将童心收藏在人生的小船中,乘着小船,走过阳光明媚的时光,走进星光灿烂的夜晚……   【说明】   加点字是课文题目或隐含课文题目。全文以串联课文题目和内容为主体,就可能缺少时代感。因此用“如果你们是”与现实接轨,再以议论点明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心论点。   ⒓“设问+不是……而是”法。   等待是什么?   等待不是怯弱退却,而是为了更好的出击。曹刿三鼓之后乃出兵,是在等待 “彼竭我盈”的最好战机;毛遂多年而后才自荐,是在等待发挥才干的最好时机。   等待不是守株待兔,而是做好艰苦的准备工作。司马迁受宫刑不引决,为的是等待《史记》问世的一天;文天祥被追捕不自裁,为的是等待《指南录》完成的时刻。   为了等待这个神圣的日子,他们历经磨难,忍辱负重,终于使无韵之《离骚》传唱千古;使“人生自古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诗篇震撼天地!   ⒔课内名言引证法。   【例】   “老当亦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2004高考四川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例】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秦始皇席卷天下,威震四海;于是六国之财物,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敢怒不敢言;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终使戍卒揭竿为旗,豪俊并起争锋而亡秦族。   太宗虚心纳下,从善如流,谦冲自牧;居安思危,知足自戒;戒奢以俭,积德安民;终使唐朝国泰民安。   木秀于林而易摧折;权重于人而易高危。   位高者应谨记魏徵的名言“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以贤哲为师,以造化为师,戒骄戒躁,奋发有为。   友情提示:   课文名篇情志感人,文辞精练,辞义相称,骏快爽朗,是我们写作中不可多得的典范。因此,我们必须精读课文(含《读本》)名篇,特别是文言名篇。学习文章博引旁征的恢宏气势、博喻奇警的形象说理法和行云流水般的排偶句式,使文章文质兼美。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