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八)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八)

ID:66543

大小:97.91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0-02-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八)   比喻式议论文题如何编写论点   比喻式的话题或文题也是近两年常见的高考考题。如果用比喻式的话题或文题作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其难度一般比起作其他话题和文题的议论文性文章更大些,但是如果写得好,就能够使文章更有文采。所以以下专题介绍。   一、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的几种形式。   1、比喻式话题或者可以看成是比喻式话题的三种形式:   ⑴话题或引语明确提出要把话题所给事物当作喻体来写文章。   例如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话题: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篇800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⑵引子的材料或引语中暗示可以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   有些话题。没有明确给出比喻式的话题,但是从考题引子的导引语中或材料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出题者用意在于启迪考生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这时你根据出题者的提示作进一步联想来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就更容易成功出彩。   【例】阅读下面的作文考题,而后按照考题后面的训练题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几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是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疣,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   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2004湖北卷高考作文试题)   〖训练题〗   1.下面是根据话题“买镜”拟定的几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你认为其中哪一项不合考题要求的项目?为什么?   A、中心论点:   明镜照己,昏镜照人。   分论点:   Ⅰ、要买明镜照己,注意发现瑕疵,去除污点。   Ⅱ、要买昏镜照人,重在观赏全貌,忽略细节。   B、中心论点:   要买明镜,时时正己。   分论点:   Ⅰ、明镜促你去污除垢,净化灵魂。   Ⅱ、昏镜使你藏污纳垢,丑化形象。   C、中心论点:   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   分论点:   Ⅰ、如何买镜虽是小事,但可反映人的心态:买昏镜者缺乏自信心,买明镜者最有自信。   Ⅱ、小事不可忽视。对自己,修养品行慎言慎行。   Ⅲ、小事也要重视。对他人,听其言观其行。   D、中心论点:   当官就要买来明镜,高悬明镜。   分论点:   Ⅰ、明镜高悬,就能照出妖魔,为民除害。   Ⅱ、明镜高悬,就能照出美丑,任人为贤。   E、中心论点:   高悬明镜,察古观今,光照前程。   分论点:   Ⅰ、以历史为镜,就能把握现实。   Ⅱ、以现实为镜,就能规划未来。   问题2:以上几组论点,哪一项不需要用比喻论证法可以写,但难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哪一项可以不用比喻论证可以写成立意较深刻的文章?为什么?你认为就这一话题编写论点,不用比喻论证法好些吗?为什么?   答:1.                                                                      。   2.                                                                      。   【解题分析】   1.考题引语的故事说“买镜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目的在于凸现故事的寓意,而且提示语中说“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 可见出题者的用意是启迪考生把“买镜”当作比喻式话题写文章的。   但是作为话题作文,引语的提示语或故事材料都可以用,也可以都不用,只要能够围绕话题就行。而上面的几组论点除了C项以外,都能围绕话题“买镜”编写,都合乎考题要求。   C项只是把买镜当作引子,引出“小事往往能见大节,我们必须重视小事和细节。”的中心论点,其分论点二和三所论与“镜子”的原意、引申义及其比喻义都无关,与“买镜”也不相关,其论述都已经离开了“买镜”话题范围。   【答案】C。   2. 【答案提示】   A项可以不把话题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   因为A项的分论点所说的“污点”和“全貌”,如果用的是基本义,那么照出“污点”和“全貌”是真正的镜子的功能。但是如果不用比喻论证法来写,那么文章只能议论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美和不苛求他人的外表缺憾。这样的写法,立意就难以深刻。如果把A项当作比喻式话题,用“瑕疵”和“污点”来比喻小缺点和错误,用“全貌”比喻大局或主要部分,那么就可以议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中心论点,这种立意就相对深刻了。   这种话题,更适合于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写文章。因为这样可以实题虚作,拓宽思路,而且考题的引语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便于我们选择论题和写文章。如果实题实作,那么因为事情太小,可供人产生类比联想的空间就变得很小,思路难以拓开。   ⑶话题的题面没有引语,其题干(即话题)是一个具体名词的考题。   这种题型,如“路”、“风”、“门”,如果要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一般把它当作比喻式话题来写作更容易写好。如“人生之路”、“谈追星风”、“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这些论题,都是基于把话题当作比喻式的话题而确立的。   2、比喻式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的几种形式。   ⑴题目是出现比喻词的比喻(明喻或用“是”“变成”的暗喻)。   此类题目也很多,如“母爱如水”、“希望是一盏明灯”“      如水”(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自由”“坚韧”)、“责任如        ”(如可以在填空线上填写“山”“天”)等。   ⑵题目是没有出现比喻词的暗喻。   如“理想的阶梯”、“点燃希望的火把”、“让       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如填空线上可以填上“理想”“信念”“知识”)等。   ⑶命题作文的题目由一些具体名词或具体名词加上“的联想”“的随想”等词语组成。   如果命题作文的题目只出现一个具体名词,如“路”“窗户”“脸”“风”等,而且没有指定文体,那么可以做散文、记叙文,有些这样的题目也可以把文题当作一个比喻来做议论性文章。   如果题目有“联想”、“随想”等,如 “路的联想”、“圆的随想”则一定要写议论性文章,而且也可以把题目当成比喻来写议论性文章。   二、比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议论性文章的一般形式。   1、与一般的议论性文章论点编写方法相同,但要在文章结束时运用比喻句照应话题和文章题目。   【例】   题目:让理想的光辉照耀我们前进   中心论点:一个人只有树立伟大的理想,才能排除万难,取得进步。   分论点:   Ⅰ、伟大的理想鞭策人们刻苦学习,格物致知,增长才干。   Ⅱ、伟大的理想促使人们勤奋工作,百折不挠,获得成功。   结论:   理想是火把,能够温暖我们的心房,驱散失望的阴影,融化困难的冰川。   理想是明灯,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理想是星星,能够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即使我们达不到星星所处的位置,但靠着星星的指引,我们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让理想的光辉永远照着我们前进吧!   这种写法,就能够用我们平时所掌握的议论文一般模式来写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首尾两段用比喻句照应话题或文题。写法与此相似,就不再举例说明。   2、运用比喻句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照应题目,并且把中心论点放在引论中。   【例】   题目:母爱如水   中心论点:母爱如水。   分论点:   Ⅰ、母爱如水,它能承载你人生之舟,驰向正确的方向。   Ⅱ、母爱如水,它能洗去你心中的污点,净化你的心灵。   Ⅲ、母爱如水,清澈见底,不参杂一丝杂念。   这种写法,注意每段照应题目,以免不慎离题,而且使文章更有节奏感,更有文采。   3、开篇写事、写物,引出比喻式的中心论点照应题目,再用这个比喻作为每段的小结和全文的结束语。   【例】   哨子   作者:富兰克林   我七岁的时候,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我的衣袋里塞满了铜币。我立刻向一家卖儿童玩具的店铺跑去。半路上,我却被一个男孩吹哨子的声音吸引住了,于是我用所有的铜币换了他这个哨子。回到家里,我非常得意,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我的哥哥、姐姐和表姐们知道我这个交易后,便告诉我,我为这个哨子付出了比它原价高四倍的钱。他们还告诉我,用那些多付的钱,我不知道可以买到多少好东西。大伙儿都取笑我傻,竟使我懊恼得哭了。回想起来,那只哨子给我带来的悔恨远远超过了给我的快乐。   不过,这件事情后来却对我很有用处,它一直保留在我的记忆中。因此,当我打算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时,我便常常对自己说,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于是便节省了钱。我长大了走进社会,观察人们的作为,感到我遇到的很多很多的人,他们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一个人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把自己的光阴牺牲在侍候权贵、谋求接见之中,为了得到这种机会,他不惜牺牲自己的自由、品德甚至于自己的朋友,我便对自己说,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见另一个人醉心于名望,无休止地投身于政界的纷扰之中,却忽视了自己的事,我说,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如果我听说有个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宁愿放弃各种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同乡们对他的尊重,以及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我说,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当我遇到一个寻欢作乐的人,他不愿使自己在精神或命运方面得到一切可赞美的改善,而仅仅为了达到肉体上的享受,为了这种需求,损坏了自己的身体,我就说,误入歧途的人啊,你真是有福不享自找苦吃;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当我看到一个人沉迷于外表,或者是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的收入的水平,为了得到这一切,他借债,最后以被投进监狱而告终,我说,天啊!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当我看到一个漂亮温顺的姑娘相信对方的甜言蜜语而嫁给一个生性恶劣、人面兽心的丈夫,我说,多么遗憾呀,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总之,我认为,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以上范文结构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引论。   1.     叙述作者小时用高价买了一个不值钱的哨子而被人取笑的故事。   2.     引出中心论点:“不要为哨子花费太多”。   第二部分:本论——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1.     总说:很多人都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2.     分说:概述略举几个事例,说明“为哨子花费太多”的害处,并用议论照应总说。   ①     举 “过分热衷于猎取恩宠荣禄”而浪费光阴的事例——议论:“这个人为他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②     举 “醉心于名望”却忽视了自己事情的事例——议论:“他的确也为了他的哨子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③     举守财奴“为了积累财产”而放弃生活乐趣和为人尊严的事例——议论:“可怜的人啊,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④     举为寻欢作乐而损坏身体的事例——议论:“为了你的哨子,你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啊。”   ⑤     举沉迷于外表或豪华生活而借债以致犯罪的事例——议论:“为了他的哨子,他付出了太高太高的代价。”   ⑥  举漂亮温顺的姑娘轻信甜言蜜语而嫁给人面兽心的丈夫的事例——议论:“她为了一个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第三部分:结论。   他们所遭受的人类极大的悲苦都是由于他们对事物的价值做出了错误的估价而造成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哨子付出了太高的代价。   ——篇末暗示了“哨子”的比喻义:比喻人们因为错误估价而付出太高代价去追求的事物。   【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部分总结语】   归根结底,编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首先是深化立意的训练。明代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常言道: “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也同理,“意”这一“统帅”首先通过审题和布局做好“战略部署”,而后统率材料、言语等“各路大军”去夺取辉煌战果,如果没有拟好论点就下笔千言,那是没有选好文章的主帅,就匆忙调集语言之将和文字之兵。那岂不 “累死”“语言材料的大军”?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让我们记住王夫之这一经典名言,精选文章的主帅,来统领语言材料之大军,使我们的文章在高考的硬仗中胜出吧关系型议论文如何编写论点   1.关系式作文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论题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层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辨证的、矛盾的关系。   ⑴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关系式话题题面形式基本有三种:   Ⅰ、考题明确给出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是一个并列式短语。   如2005年全国高考卷二作文题“位置与价值”, 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凤头、猪肚、豹尾”等。2007年海南高考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2007年四川高考话题作文“一步与一生”。   Ⅱ、明确给出话题,但话题不是用并列短语,而是用表关系式的词语组成。   如2005年辽宁高考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双赢的智慧” 等。   Ⅲ、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从所给的材料中仍然可以归纳出关系式的话题。   如从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所提供的两个图形及其提示文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星形和圆形”的话题。从湖北省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出与入”的话题。从2007宁夏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创造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和执著”的话题。   话题作文是自2003年至2007年各省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2004年全国各地共有15份高考卷,其中有10份试卷的作文话题是关系式的。2005年全国各地共有17份高考卷,其中有9份试卷的作文是关系式话题。   ⑵从材料作文或者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论题的。   例如从2008年全国2卷新材料作文《海龟和老鹰》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动机与结果”的论题。   ⑶用并列短语作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题目的,或者用表示关系的词语组成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题目的。   用并列短语作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题目的也有很多,如“天才与勤奋”、“理想与现实”等,用并列短语来作半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题目也有很多,如“平凡与     ”(填空线上可以填上“伟大”“平庸”“不平凡”)、“      与创新”(填空线上可以填上“求实”“继承”“改革”)。   运用表示关系的词语组成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题目的也有很多,例如“事实胜于雄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读书     乐读书”(要求在填空线上填上适合的动词。如可以填上“不如”、“就能够”)。   此类话题或者文题的写作难度较大,所以我们专题介绍此类话题或文题的编写方法。   2.关系式话题或文题编写论点的一般方法。   ⑴相辅相成式(对立统一式)的论点。   话题中或题目中两个概念相互矛盾,相互依存。先弄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Ⅰ.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它如何决定次要矛盾;   Ⅱ.矛盾的次要方面是什么,它如何反作用于主要矛盾。   而后编写论点。编写方法举例:   ①最简单的写法:正反对比法。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二者关系。   分论点一:正确对待二者关系,就能取得什么效果。   分论点二: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二者关系,就会产生什么后果。   【例】   话题:说话与交际   【例】   中心论点:说话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交际的成败,只有说好话,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办好事情。   分论点:   Ⅰ、好言似蜜,沁人心扉,美化人情关系。   Ⅱ、恶语如刀,剜人心肉,割断你我情义。   ——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②并列式或层进式的分论点。   【例】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二者关系。   分论点一:从一个方面阐明如何正确对待二者关系。   分论点二:从另一方面阐明如何正确对待二者个系。   两个分论点呈并列或层进(承接或递进)关系。   【例】   中心论点:说话往往事关人际、国际大事成败,我们应该学会说好话。   分论点:   Ⅰ、好话是利国利民的良方。对上级,动以情感、借事喻理的谏言,是一种好话。   Ⅱ、好话是射向敌人的利箭。对敌人,晓以利害、有备无畏的言语,是一种好话。   ——分论点为并列式。   【例】   中心论点:   说话事关交际成败,要学好话,必先学做人。   分论点:   Ⅰ、要说好话,先学做好人。   Ⅱ、要学好话,必学做智者。   ——分论点为层进式,按照时间先后排序。   这种写法每段都是议论如何处理矛盾双方面的关系问题。这样,就化难为易。使关系式话题或论题的论点编写法与一般的话题或论题论点编写法一样了。   还有一种写法是每个分论点侧重写矛盾的一个方面的作用及其影响。   【例】   中心论点:议论二者关系,提出我们应该怎么办的主张。   分论点一:议论矛盾主要方面的决定性影响、主导作用或者如何正确对待。   分论点二:议论矛盾次要方面的对主要方面的影响、反作用或者如何正确对待。   【友情提示】此类话题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即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写作前可用这理论去分析具体问题,得出具体结论,将具体结论作为论点和分论点,并用事例证明这一结论。但切忌在文章中搬用过多抽象的政治理论。否则会使文章枯燥无味,甚至因说不清理论而产生失误。   【例】文题:张扬个性与团队精神   中心论点:   我们必须在发扬团队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张扬个性,使我们的团队因更富特色而充满生机。   分论点:   1.孤雁难以独存,人没有团队精神就难以立足于社会。   2. 一花难以扮春。团队没有目标统一而富有个性的成员,则毫无生气。   【说明】发扬团队精神为问题的主要方面,所以在“2”中加上“目标统一”四个字。   ⑵对比选择式关系。   ①不兼容的选择关系。   即两种事物不能同时选择,二者只能选择其一的论点。   【例】   文题:张与弛   中心论点:   只有张弛有道,才能作好工作,读好书。   分论点:   1.箭若在弦,只有张弓,才能飞矢中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之中,只有全力以赴,紧张运作和学习思考,才有成效。   2.箭若离弦,便要弛弓,以再张弓射的。人在工作学习之后,就要放松精神,享受生活,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与工作。   ——不同条件下只能作不同选择,但对两种情况仍有所侧重。此类题目还有:“进取与放弃” “知足与不知足”等。   ②兼容的选择式关系。   即两种选择可以同时并存。   【例】   话题:星形和圆形   中心论点:   我们既要学做圆,遵守社会规范;又要学做星,闪耀独特光芒。   分论点:   1.没有规矩,无以形成方圆;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遵守社会规范。   2.没有星星,无以点缀夜幕;我们必须闪耀独特光芒,装点历史的天空。   ⑶对比取舍式的选择。   即在比较两事物是非优劣后,舍弃错误或不良的,选择正确和优秀的。   【例】   题目:守旧与创新   中心论点: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反对守旧,提倡创新。   分论点: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守旧只留恋往昔,落后倒退。   2.沉舟侧畔,千帆竞发;创新是扬弃过去。激流勇进。   ⑷因果承接式。   【例】   题目:《我忧我思》(2007年福建省检语文卷命题作文)   中心论点:我忧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分论点:   1.  忧而不思则惘,惘而不思则亡,我忧故我必思。   2.  忧而深思则明,明而行之则兴,我忧故我必思。   ——以上用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论证“我忧”与“我思”的因果关系。   怎样使高考议论文更精彩   一、深刻透辟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深刻透辟的。它能够抓住问题的要害,并且作出入木三分的分析。这种分析不是就事论事型的,也不是隔靴搔痒式的,而是以敏锐的眼力向着事物的纵深探望,使潜藏在事物背后或内部的一切浮露于读者的面前,让人分享到透视事物深层意蕴的愉悦。      例如: 最近才浮出水面的“白条‘吃’垮亿元村”,着实令人瞠目结舌。若没有一个特别好的“胃口”,还真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白条,作为一种遥遥无期的空头许诺,已深深刺痛了农民的心。令人不安的是,如今的农村,打白条已经不再是什么个别现象了,范围越来越广,花样也越来越多,远不是收你一点粮食给张白条那么“低档”,而白条的功用也正在经历新的嬗变,成为少数干部肆意作伪和疯狂敛财的手段。由白条堆积而成的集体小金库,变成一种神通广大的“腻子”,可以抹平许多难看的“账面”,让内里的百孔千疮在表面上变得光艳如新。白条说白了,就是权力滋生出来的怪胎。   二、独辟蹊径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独辟蹊径的。独辟蹊径的议论并非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要善于从最佳的说理视角,进行入情入理的阐发。它或从正面,或从侧面,或从反面,巧妙地揭开问题的一角,让人窥见事物的全部真相,让读者获得蹊径寻幽、顿悟事理的快感。例如:   一个向社会奉献了英雄的家庭接受了补偿,就是玷污了见义勇为的行为,这种“崇高论”模仿的是上帝的腔调,而上帝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坦率地说,我对力主如此“崇高论”的人只能有如下判断:   一是歹徒的同伙。你不是要见义勇为吗?那么你付出生命的代价后再让你的家庭生活困窘,这就是你做英雄的代价。以此反讽英雄的壮举,发泄对英雄的私愤。   二是道德沦丧者。他们是见义勇为的直接或间接受益者,但是他们受益之后,就是无意对牺牲者承担一点点道义上的责任。   三是以提升他人思想境界为职业的人。他们需要以这样的“崇高”佐证其职业的伟大:不仅培养了勇于献身的英雄,还造就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遗属。   三、精警有力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精警有力的。精警的议论一定不能拖泥带水,凡庸余赘;也一定不能含糊其词,牵强附会。它的每一句话都应鲜明有力,具有思想的含量;它的每一个字也都应精警凝练,充满艺术的张力。只有这样,议论方能耐人咀嚼,让人回味。例如:   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别有用心,没有人希望不稳定而欢迎天下大乱的。一些官员的乌纱帽纷纷落地其实并未造成人心不稳,社会动荡。对某些人士高喊不倦的“稳定”倒要辩证地分析一下,他们事前不是未雨绸缪,尽力避免问题的发生,事后也不是亡羊补牢,改过自新,反而扛着“稳定”的大旗,招摇不已。他们所要的“稳定”并非社会的稳定,而是某些个别贪污受贿、渎职犯罪的官员“交椅”的“稳定”。这样的“小稳定”,是建立在不惜沉积不满、堆聚矛盾、牺牲社会“大稳定”的基础上的,因而只能对腐败起到保护作用。   四、形象活泼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形象活泼的。它拒绝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讲求生动鲜活的思想展示。尽管议论当凭其强大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和听众,但它并不排除形象活泼。新颖活泼的议论文字可以使其文质兼美,情理并具,可以使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例如:   康熙们可以死去,大清朝可以灭亡,封建制度可以推翻,但中国人的奴才意识和皇权思想却总是变着花样“活”下来,时时刻刻地在中国人精神里萌发。虽然经过思想解放和民主制度的洗涤,可封建皇帝还是一个个地以历史主人公的姿态从古墓里爬出来,大清的辫子也越长越长,中国文人挖掘古典文化,实际上挖掘出来的却是封建皇帝的僵尸。   五、缜密辩证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缜密辩证的。它要求作者有辩证思维的头脑,不因突出自身的正确而强词夺理,不因强调重要而陷于偏激。缜密辩证的议论一定能够对事物作出全面的观照、客观的分析、公正的评判,一定会注意对象的不同,把握说话的分寸。例如:   行政执法,按说应是全国一盘棋,真正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现在倒好,居然连执法也有了“主场”和“客场”之分。有人甚至将“主、客场论”作为执法的“指导思想”,对本地本土的违法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外地进入本地境内的人、车则冷眼相看,甚至狮子大开口,要起钱来离谱。这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怪现象是典型的封建割据残余思想的写照,充满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味道。现在市场经济秩序之所以混乱,从某种程度上说和执法秩序的混乱不无关系。所以,要从根本上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必须首先彻底整顿行政执法秩序。   六、诙谐机巧   精彩的议论一定是诙谐机巧,充满睿智的。议论失却睿智,就会堕入僵化。其实,许多正确的废话,合理的空话就是在呆滞的思维下堆砌而成的,精彩的议论拒绝枯燥乏味,推崇诙谐机巧。它在让人领悟到某种道理的同时,更领略到悠然心会的谐趣。例如:   “知识就是力量”,这话我们是熟悉的。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姿色也是一种力量”,或者说“姿色就是力量”。在有些人眼里,知识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她们靠姿色吃饭,亦或吃姿色的饭,她们相信“姿色就是一种力量”,就是财富,就是幸福,不少人纷纷加入“姿色分子”的行列。当一个社会到了重姿色轻知识,或者说扬姿色抑知识的时候,就值得警惕,值得反省了。   高考新材料作文备考建议   一、建议继续抓新材料作文的应试训练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有别于以前的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以前,就有材料作文这种题型了。新材料作文,虽然与旧材料作文一样,都提供材料;但新材料作文会提供N个可选择的角度,不限定文体。这样的新材料作文,不但不同于旧材料作文,而且保留了话题作文的优点,让考生有更多的自由,有更适合发挥自己写作个性的选择空间。如2007年上海春季招生作文题,“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相识又分开……未曾有过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就是新材料作文题,它给考生提供了三个角度——地方、事情、朋友。这三个角度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入,只要写得好,都可能切题,都可能得高分。题干中只限定“不要写成诗歌”,其余的文体是不限的。   新材料作文的应试训练,关键处有两个:   (一)全面理解材料。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之处,就在于新材料作文的应试必须与材料紧密结合。所以,全面理解材料,是写好新材料作文重要的起步。例如对上海的作文题,不仔细阅读和理解,就不知道材料对提供的三个角度都作出了限定。选“地方”角度的,所写的“地方”,必须是“来过又离去”的那个“地方”,千万别写“梦游”的“地方”,别写“神往”的“地方”,别写读过的“地方”。假如写“事情”,所写的“事”必须是“经历又忘记”的“事”;如果写“朋友”,必须是“相识又分离”的“朋友”。另外,材料中最后一句话,初读不知其意,仔细地琢磨,方能领悟到这是作文要求的重要提示。提示什么呢?这里提示了作文必须写出你又想起那“地方”或那“事情”或那“朋友”的原因;同时,也必须写出“岁月轻轻送来”了什么“未曾有过”的“感悟”。   新材料作文一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需要训练考生“全面理解材料”的能力了。在训练中,应注意学生对“全面理解材料”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的片面把握,避免因顾及“全面理解”而面面俱到;同时,也要避免因“选择一个侧目” “一个角度”而不能准确地“全面理解材料”。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   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不同之处,在于话题作文可以漠视材料,甚至完全撇开材料只就话题作文,但新材料作文必须回应材料。所以,新材料作文的一般写法是:贴紧材料写起,联系实际写开去。当然,这只是一般性的原则,具体文章会有具体的个性化写法,不必强求千篇一律,千万别又搞出一种新材料作文的套路来。   二、抓好应试作文写作过程的各项基本功   考生在考场上完成一篇应试作文,一般的写作过程是:审题→构思→表达→修改。   知道这个写作过程的好处,首先是好让学生有把握地写。不少考生对自己怎完成一篇应试作文的操作过程糊里糊涂,每次作文都好像在碰运气,完全没把握地写。因此,考生有时是第一步和第二步并着走,边审题边构思,一心二用,导致审题有误,构思紊乱;有时则是第二步与第三步并着走,边写边想,导致思路飘忽,若即若离;有时则第一、二、三步并着走,拿起笔就乱写一气;有时不知不觉分了四步走,走对了却无知觉。所以,大部分考生认为,作文发挥无定数,最没把握是作文。这种无把握的作文心态往往导致作文应试信心不足。   知道写作过程的好处,其次最好让考生明白怎样才能写出高分的应试作文。考场上的高分作文,不是碰运气“碰”到的,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写出来的。想在考场上写出高分作文,就得有四项基本功:审题——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构思——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表达——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修改——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知道考场作文得高分需这四项基本功后,就知道备战高考作文该做什么了。建议就按高考作文写作过程的这四个步骤开展训练。   1. 审题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理解能全面准确。   分析考生对题意理解不能全面准确的原因,主要不是阅读理解的智力水平不够,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造成的。比如,读材料的时间太短,怕作文时间不够,所以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审题,粗枝大叶的结果可想而知。又比如,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被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左右,理解歪了还蛮有理由地自认为“正确”,就导致“安乐死”。又比如,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一心二用,也是导致读错材料的非智力因素。   所以,审题的训练,首先是自觉排除非智力因素干扰的训练,养成良好的阅读材料的习惯。所谓好的阅读材料习惯,是指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冷静是指控制好阅读的心情,别着急,沉得住气,静心地花五分钟反复琢磨材料。所谓客观,就是尽量排除“先入为主”的干扰,尽可能地对材料进行客观理解。所谓全面,是就材料的整体意思去把握材料,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先有全面理解,然后才选角度。   另外,审题训练,还要注意培养找提示语的能力和方法。材料中的提示语,有些是明示,如上面的上海题,有文字作明示:“阅读下面提示……”2005年的广东题,对“纪念”的含义、方式、内容、意义、主体等一一作出明示。另一类是暗示,如2006年广东题,没有提示语言,但寓言中对话题作了多方面提示。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对准确理解材料很有帮助。   审题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很多,这里不可能一一而述。总之,一定要明确审题训练的目标,训练达到目标为止。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重要起步,这第一项基本功不扎实,一起步就摔跤或走歪了,高分就无望了。   2. 构思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的是——对题意的转换能准确自然。   构思的训练,首先是培养构思的习惯。高考作文一般不能写草稿,这种一落笔就是定稿的文章,更需要想好了再写。要把边写边想的坏习惯改掉。   构思的任务是,把题意转换成一篇切题的应试文。这“转换”是构思的基本功。依据题意,你在“转换”时,要想出合适的题材和切题的“思想”。文章主要“写什么”,这是“中心”,这“中心”想表达“什么意图”,这是“思想”。动笔前必须想清楚全文的“中心”和“思想”,然后把这个中心思想句子写下来。只是大概地想想是不行的,因为这时的想法还模糊不清晰。写中心思想句的过程,就是逼迫思路成熟的临界时刻。能把中心思想句子写出来了,说明构思定型了,写起来思路就不飘忽了,可把握了。中心思想句子写出来以后,还得反复推敲,“中心”切题了吗?“思想”切题了吗?对“中心”和“思想”都有切题的把握了,还需要对文章的布局作个大概都谋划,打算怎么开头,中间分几段,详略在何处,需要作考虑。这样,构思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具有了构思的能力,每次“转换”都能切题,这构思的基本功,就是你高考作文得高分的致胜法宝了。   3. 表达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把握能始终清晰。   表达阶段的任务是将构思定型的中心思想通过文字外化为一篇应试文章。   表达训练主要是掌握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写作方法。可分别训练记叙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抒情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议论文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方法。让应试文字字句句都得分,避免离题的“垃圾”文字出现在文章里,就能得高分了。   具有了围绕“思想”写“中心”的基本功后,还可以进一步训练突出中心思想的各种艺术手法,如语言的艺术、修辞的艺术、过渡照应的艺术、画龙点睛的艺术,等等。   4. 修改的训练。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的表达能反复推敲。   平时要养成修改的习惯,要有修改的能力。如果平时修改的能力强,文章水平自然高,那么,高考作文虽不经修改,也能写出不是毛坯的文章来。   以上分述了高考作文四项基本功的训练。建议训练先分四个单项进行,再进行全文整体训练。有分有合,可能更为奏效。通过单项训练,让每一步骤的基本功都练扎实了,这就能让考生更清晰地掌握写好高考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写起来一步一步走得更稳当。同时,通过分合训练,让考生知道自己影响得分的写作问题在哪,让考生能自主地针对个人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强化训练,这就更奏效了。   议论文分析说理六步法   不少学生都觉得议论文好写,但写好却很难。他们写的议论文,观点不是不明确(鲜明),结构不是不完整,论据也不是不充分,他们的缺点在于不善于分析说理,使论点和论据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如何展开分析说理却又是目前学生感到无众下手的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水平,必须加强分析说理能力的训练。先看两段文字:   甲段   ①让人三分不为低。②比如蔺相如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赵国和赵王的尊严,为赵国立了大功,先拜为大夫,继而又擢升为上卿。虽与廉颇大将军“同列”,但“位居廉颇之右”。这使得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廉大将军颇不甘心。不仅贬低其功劳,甚至侮辱其人格,说什么蔺相如只不过“徒以口舌为劳”、“素贱人”,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对廉大将军,不惊不怕,处处谦让。上朝时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颇不被他的门人们所理解,很不以相如为然,并以停职为要挟,唆使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出这口恶气。可蔺相如一语惊天:“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我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了此事,竟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博大的胸怀感动得“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遂成刎颈之交,并传为千年佳话。③所以善于忍让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   乙段   ①古人有一句为人处事的的叫作“让半句风销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细想来颇有一定的生活哲理。②人生群体之中,与人难免言差语错,磕磕碰碰,甚至吵闹争执,矛盾冲突,但往往一方先作忍让,对方也会火气顿消。方才好像电闪雷鸣,瞬间却又月明风清。这种神奇的效应,实在是谦让的功劳。广为传诵的《史记》中“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一例。③蔺相如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赵国和赵王的尊严,为赵国立了大功,先拜为大夫,继而又擢升为上卿。虽与廉颇大将军“同列”,但“位居廉颇之右”。这使得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廉大将军颇不甘心。不仅贬低其功劳,甚至侮辱其人格,说什么蔺相如只不过“徒以口舌为劳”、“素贱人”,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对廉大将军,不惊不怕,处处谦让。上朝时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颇不被他的门人们所理解,很不以相如为然,并以停职为要挟,唆使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出这口恶气。可蔺相如一语惊天:“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我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了此事,竟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博大的胸怀感动得“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遂成刎颈之交,并传为千年佳话。④可以这样设想:假如蔺相如和廉颇一样争匹夫之勇,或者听信门客的怂恿一决雌雄,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两虎相斗”,必然“不俱生”;赵国这个大厦不也就倾覆了吗?蔺相如忍了也让了。我们说他忍得对让得好。这一忍一让,“忍”出了赵国的安定局面,“让”出了赵国的昌盛强大的国体,博大的胸怀和耿耿忠心。⑤这就是“让人三分不为低”这一哲理名言的印证。⑥由此看来,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实属至理名言。   甲段:属于观点加论据加结论的形式,给人的感觉就是把观点和论据强扭在一块,油是油,水是水,很分明。   乙段:环环相扣,严密无间,说理透彻,无懈可击。   分析说理六步法 ①分析论点②过渡引入③论据概述④论据分析⑤过渡引申⑥深化论点   六步法的具体内容是:   ①分析认点——总论点的侧面分析及论证分论点的确立;   ②过渡引入——论点与论据间的衔接与过渡;   ③论据概述——论证部分的中心内容;   ④论据分析——揭示论据的含义,奠定分析、溶化论点的基础;   ⑤过渡引申——论据与论点间的过渡与衔接;   ⑥深化论点——照应分析论点。   写议论文,往往出现的问题,或分析空洞,或把握不住论据的实质,结果导致不合题意,东拉西扯,分析说理“六步法”的训练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   题目:谈毅力   运用分析说理“六步法”构成其中的两个层次(议论文本体部分),再加上引出论点、结论总结几个部分,让它构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第一个层次   第一步:分析论点——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第二步:过渡引入——很多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但他们缺乏毅力,开始是天天撒网捕鱼,不久便于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索性将网抛进垃圾箱里,而海底的珍珠只是可梦想而不可得了。   第三步:论据概述——有地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仙女幽居净舍,凡人难得一见。一天,仙女听到一陈悦耳的敲门声,正想稍等片刻再去开门,可那敲门声很快就停止了。几天之后,又有人敲门,灰心的仙女懒得去开,那人却直敲不停。仙女终于被他打动了,第一次开了门。   第四步:分析论据——这段动人的故事中,第二位敲门者终于达到了目的。他比第一个人多了什么?毅力,只有毅力!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   第五步:过渡引申——如果人类没有毅力,我们也许至今还住在山洞里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呢,然而,我们的社会毕竟在飞速发展。   第六步:深化论点——人们用毅力和着血汗,筑起了建设的丰碑。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说理“六步法”,环环相扣,严密无间,说理至深,无懈可击,构成议论文分析论证的一个层次。   逻辑分析说理六步法,可以给中学生训练议论文找到规律。反复练习,对说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   高考议论文的谋篇布局   古人云:“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也是一贯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训练的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如果不把要阐述的道理证明的观点先构思好安排好,那就只能是文章未成而先毁。   议论文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   分析问题(本论)------猪肚   解决问题(结论)------豹尾   1.凤头------引论   提:提出论题、论点   “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篇往往奠定了全文的走向与谋篇布局,阅卷老师也能从中看到考生的思想才智,因此精心打造好作文开头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考试作文时间紧,文章不求长,开头最好开门见山,尽快切入题旨,尽快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   如果是引材料作文则更要注意简洁,对较长材料不能照搬,要围绕自己选择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中心论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一般来说,开头最好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例文片断1: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的开头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2.猪肚------本论   证:证明观点的正确;   联: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   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应显示分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1)★总分总式(分的部分呈现并列式结构)   例文2                           做真正的自我?   河南考生??   即使世俗的围墙挡住你万丈豪情,但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即使厚重的夜幕挡住你满天星斗,但挡不住你心中的灯火。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即使岁月的樊篱挡住你坚强的身躯,但挡不住你忠贞的信念。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五斗诗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流云伴着坎坷,来到美丽的桃花源;风雨带着憧憬,来到清幽的山涧;万丈红光透过云雾,照射在晋代的山乡小巷……做真正的自我,不为五斗米折腰,你放弃了污浊尘世和荣华富贵,只为做真正的自我,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江岸边,菊花旁,你陶然其间,这是飘逸洒脱,这是自由不羁。   快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零丁绝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故国河山沦陷的无限愤慨与悲怆,昔日繁华的宫殿早已化为断壁残垣,你像那天边孤独的云无处着落。河山万里依然故我,你低头回望,满眼是百姓流离,尸骨遍野,无限感伤涌上心头。但你做真正的自我,宁死不降,一行热泪洒江天,成为零丁洋中的千古绝唱。?   壮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   水中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辛酸,但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   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   一页历史一面镜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点评〗结构清晰。先总说,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借助陶渊明等三位历史名人的行为(分别颂扬他们“自由不羁”“宁死不降”以及“忠贞与高洁”),来诠释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显得生动形象。收篇处呼应开头,思路清晰而严谨。   (2) 横列式分层论述结构   引论  提出分论点   分论点(一) 摆事实   讲道理   本论 分论点(二) 摆事实   讲道理   分论点(三) 摆事实   讲道理   结论  总结观点   [例文]:   “?”的联想   “?”像那科学天空的北斗七星,“?”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更像是人生道路上的方向盘。“?”引导着千千万万的人为追求真理而奋斗不息,为获得答案而冥思苦想。   “?”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身为天主教神职人员的哥白尼对地心说大泊尔胆地提出了怀疑,终于成为日心地动学说的创始人。沉重地动摇了封建神学植物的统治地位。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提出疑问,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更是传为科学史上一段佳话。爱因斯坦在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正是这样大胆的质疑,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为什么的精神才使科学有了今天这样的长足发展。   “?”能启发人们时社会、对世界的思考。《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一个小女孩面对“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开始了对生命对世界的哲理思考。托马斯•莫尔面对羊吃人的社会现象,思量着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形态,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乌托邦》。马克思更是无数次地问自己:“资本主义制度怎样才能灭亡?”通过对大量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他终于使“一个幽灵在欧洲上空盘旋。”正是一个又一个问号盘施在哲学家的心中,使人类智慧的花园里百花竞放,争奇斗妍。   “?”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索。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天问》,到称霸中原,成为一代豪雄的曹操的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到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到张诲迪的《生命的追问》,古今中外的人们通过小小的“?”表达了无限的意念、无穷的思绪。   “?”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无比智慧的人类发明了它,它又促进了人类智慧的增长。对于“?”的无穷魅力,您是不是也该多问几个问号呢?   〖点评〗   本文思路结构:   引论:比喻兼排比引论   分论点(一) “?”能引发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   本论 分论点(二) “?”能启发人们对社会、结世界的思考。   分论点(三) “?”能引发着人们对人生的无尽思考。   结论:“?”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   (3)纵贯式分层论述结构   引论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        分论点        分论点   本论 分论点(一)分析论证 分论点(二)分析论证 分论点(三)分析论证   小结         小结         小结   结论  总结观点   [例文]:   敢为天下先   写下这个题目,便觉得有些唐突古人的味道,先圣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之一,去掉一个“不”字,岂不成了对台戏?   笔者实在没有褒贬古人的闲情,因为古人自有他们的处境。我这里说的只是正在建设新生活的人们,应该以何为“宝”的问题。   我们正生活在—个除旧布新的历史时期。许多新的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新的路子需要我们去探索,新的局面需要我们去开创,新的经验需要我们去总结。这一连串的新无不跟“先”联系在一起,新的形势时刻都在召唤着立志改革的人们先想、先说、先干、先攀上高峰。在我们英雄的国度,这样的人物已经和正在不断地涌现,他们执著地坚持革新、创造、前进,在自己生活的词典里庄严地写上:“敢为天下先!”   “先”的一端孕育着成功与胜利,另一端则又潜伏着失败与挫折。“先”与“险”往往是毗邻的,且不说历史上多少天才的创见、勇敢的改革曾被视为异端邪说,因而厄运连锦;即使是今天,改革者的道路,也绝非平坦大道。   首先,是要担风险的,老子的那个“宝”至今仍为一些人所赏识,恐怕多半是被这个“险”吓出来的。别人没有说过的话,不说;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走;“险峰任人占,我自保平安”——这就是他们的生活逻辑,以致在他们主管的地方和单位,有如一潭死水,很难见一些波澜的生气。   然而,历史总喜欢捉弄人,—味求平安反而不见得平安,因为历史的潮流总是在冲击着那些安于现状者的地盘,或者把他们卷向波峰,或者把他们抛进波谷,正所谓“树欲静面风不止”。而险呢,则恰恰是通往平安的大道。改革家王安石的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哲人睿语,颇堪深思。   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实在是可歌可泣的,这不仅是在他们昂首奋进的时候,也是在他们遇阻绊倒的时候,因为即便是绊倒,那身躯也是向前的。   〖点评〗本文的思路结构:   引论:借老子的话反托引论   本论:分论点(一)因为“新” 分论点(二)因为“先” 分论点(三)因为“先”   所以要“先”     所以有“险”      而有“安”   结论: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改革者形象实在是可歌可泣的。   (4)正反对比论述结构   A、  正反对比论述结构常式:   引论   正面提出论点   正面论证 正面说理   正面举例   本论   反面提出论点   反面论证 反面说理   反面举例   结论   [常式例文]   学然后知不足   河水来到浩瀚的大海,就会望洋兴叹,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井底之蛙跳出井底,看到无垠的天空,就会自惭孤陋寡闻;我们通过学习,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学习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谦虚的去学习。不断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知识领域不断开拓的过程,每开拓出一片知识的荒地,就可以种下一片智慧的种子,以努力作阳光,把汗水作基肥,智慧的种子就会生出智慧之芽,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随力着知识的逐渐积累、增多,就会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从狭小的知识境界到更广阔的知识境界的升华。人们常说,“登高”便可以“远望”,远望才能够开阔视野。在知识的海洋里,知识境界愈高,视野就愈开阔;视野愈开阔,就愈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不过“大海之一滴”而已,于是便愈知己之不足;愈知己之不足,便愈是谦逊虚心.学习起来便靠是勤苦,所以他达到的知识境界就愈高。   不学习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总是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其实,选种人的知识太浅薄不过了,任何博学多才的人都不会自满自足。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这种人即便有满腹的才学,也会像高空中洋洋自得、自做美梦的云雀一样,从虚幻的云雾中坠落下来。摔在现实的岩石上。不是吗?夜郎自大的清王朝,以“天朝”自居,不愿意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闭关自守,结果使中国变成一个匍匐在洋人铁蹄之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不学无术,自高自大,同样是我们做学问的劲敌。由此看来,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谦自励,才能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永不知足,永远进取。   (本文作者张明厚,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   本文思路结构   学然后知不足       引论――类比引论法    类比体    河水望洋兴叹   井蛙自惭孤陋   本体:    我们学然后知不足   本论       正面论证       正面提出论点――学习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正面说理       比喻论证――以拓荒比学习   层进论证――八个“愈”字   正面举例(无)   反面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不学习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而自高自大   反面说理――比喻论证――云雀之喻   反面举例――清王朝闭关自守   结论――我们只有在学习中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有自谦自励,永远进取。   [变式例文]   学然后知不足   雄鹰只有当它搏击蓝天时,才知道天空是多么辽阔,而自己又是多么的渺小;小溪只有在奔人大海时,才知道海洋是多么宽广,而自己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同样,-个人   只有当他学得愈多时,才知道学海无涯,而自己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他才懂得要永无止境地进取,用句俗话说,就是。学然后知不足"。   有些人往往不愿意学习,不愿学习当然就与求知领域接触得少,也就不知道未知领域是多么深远奥妙。自然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以为自己还很有知识。这正如井底之蛙,不愿跳出井口,不知天高地厚而自鸣得意。我国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早年以文章著名,被誉为"江南才子",后来他不思进取,不愿继续学习,最后留下了"江郎才尽"的笑话。我国古代还有这样一则寓言讲的是-个楚国人学习驾船的故事。起初他的师傅在平静的水面教他,不几日,他便能操舟自如。于是他以为自己"尽操舟之术",不愿继续学习,就辞退了师傅。后来他驾舟到江里去,江里浪涛翻滚,他只落得"四顾胆落,坠桨失舵"的结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深入学习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能真正掌握一门知识。   相反,学习就能使人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学得愈多,就愈感到不足。著名科学家芝诺曾经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他用一个圆的内部来表示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而用圆的外部表示未知的知识,他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这个圆就越大,,这个圆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领域的接触也越大。因此,他对他的学生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不知道的东西比你们多些。”这位科学家正是始终不满足,不断地进取,才在科学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学然后知不足,首先必须学,而且要不断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多的知识,才能更感到自己的不足,也只有永不满足,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列宁说:“最有害的,就是自以为我们总还懂得一点什么。”巴甫洛夫说:“你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知识。’”这些教诲,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知识比作那渠中的清水,那么学习就是知识源泉的源头。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永远流出清澈的泉水,浇灌出智慧的花朵,结出丰收的硕果。   本文思路结构   学然后知不足       引论――类比引论法    类比体    雄鹰搏击蓝天   小溪奔入大海   本体       学然后知不足   本论       反面论证       反面提出论点――不学习也就不会感到不足      反面说理――比喻论证――井底之蛙         反面举例       江郎才尽         楚人学舟         正面论证       正面提出论点――学然后知不足         正面举例――芝诺的言行      正面说理-    鲁迅语      列宁语      巴甫洛夫语      结论       引用:朱熹语         比喻:只有永不满足地学习,才能使知识的源泉永不干涸   例文.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山东一考生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了接济困难企业。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幸运的是,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并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举措,不但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这一双赢的做法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彰显了自己的长处。   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现在的一些企业利用诋毁别人的手段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这样做是极不明智的,它不会赢得买家的信任,反而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来彰现自己的长处,这种双赢的智慧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的发展。   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共同享利,并有利于自己长处的彰显。   3、结论------豹尾   结:收束全文。   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于落句”,尾段的得失一定意义上注定了文章的成败。议论文写作要求观点的统一,布局的严整紧凑,这同时就在提醒着我们要努力写出精彩恰当的结尾。就针对议论文而言:第一,尾段必须与首段相呼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结尾要扣题。第二,尾段要精练平实、富有深味,干脆有力而又发人深思。   例如:2004年满分作文四川考生《生命如风》“惟有风,可以穿越荆棘。惟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   高考例文:                听取心灵的召唤(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   既别深陷于刚愎自用的泥潭,也别迷失在莫衷一是的他乡。翻开历史的册页,你会看到商纣王不纳良言只落得家破人亡,刘阿斗没有主见只能在可悲可笑的人生舞台上将蜀国埋葬。而当你关闭心灵之窗,不再与世界交往,你只能给思想加框,心灵上绑,永远不能在生活的无垠蓝天上自由翱翔。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去想那些把无数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长,也别计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积毁销骨”的力量。你悲伤,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别人指手画脚时你岿然不动是一种榜样,别人的非议与指责只会更好地映衬出你的勇气与度量!只要问心无愧,你的脚步便走得稳当。位高权重时选择他人的劝诫还是无休止的褒奖?荣誉加身时选择他人善意的勉励还是谄媚的颂扬?欲壑难填时选择无休止的自我膨胀还是一句箴言——“无欲则刚”?只要坚守心灵之灯对真善美的期望,它终将为你指引最正确的方向!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别让双眼被道听途说的表象皮毛蒙上,也别把“怀疑论”的精神弄得太过夸张。无论对人对事,千万不要只凭陈年老账,让心灵的天平总是空空荡荡!扬弃中多几分审视与估量,选择中找准真理的重量。当歧路亡羊,墨子会嚎啕大哭,是因为没有心灵之灯为他导航;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就是“当仁不让”思想下的个性张扬。当你不熟悉情况,多询问询问,恰好似“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是找到捷径的良方;可是正直与良知要求你这样或那样时,你就该勇往直前,千万别回避,别退让!   听取心灵的召唤吧,不要师心自用,也别全盘吸收。当你有心灵之灯为你导航,你的生活之路才能走得坦坦荡荡,让爱你的和你爱的人心中充满阳光!  〖点评〗议论文论点要明确,使论点明确的方法是:①开头就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②同时还应注意到,加深强化观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吟咏、多次点题。 本文通篇点题达五次之多。这样不仅使论点突出鲜明而且全文旋律往复荡气回肠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