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七年级语文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教案

ID:68752

大小:30.8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2-04-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 读前要热身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认为是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 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选为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美国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设计作品曾获“普茨克奖”。 淘宝路标 ◎了解贝聿铭在建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学习课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感受贝聿铭的爱国之心,并从中获得启迪。 知识应储备 作家作品 余玮,男,1949年10月生,博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是德国丹姆斯塔特应用物理研究所和英国皇家学会邀请的约克大学访问科学家。 字音识记 1.字音 榀(pǐn)   剔透(tī)   贝聿铭(yù)  聘用(pìn)牛犊(dú) 摩天(mó) 萦系(yíng) 水榭(xiè) 抉择(jué) 跻身(jī) 勘察(kān) 谐调(xié) 颁发(bān) 遗孀(shuāng) 轩然大波(xuān) 遴选(lín) 2.多音字 字形辨析 文题解读 艺术属于文化的范畴,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高手支招2感受鉴赏 文本需精研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余 玮 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气势与高贵的气质。大厦南面和东面两个入口各面宽54米,高9米,进深14米,上面的10层房屋是用两榀【[榀]量词,一个屋架叫一榀。】 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没有。大厦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通过层顶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幕墙与室外联系,加上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晶莹]光亮而透明。】剔透【[剔透]明澈。】。一到晚上,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就像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从三个入口的数字就可以想见其气势的惊人,从大厅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就可以想见其气质的高贵。] 这绝妙之作便出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聿]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铭先生之手。[“绝妙之作”是对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评价,承上;“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是对贝聿铭先生的评价,启下。] 开头语:描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气势和高贵气质,点明这篇人物通讯描写的对象。 在美国的建筑界初露头角【[初露头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才华。】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到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学,后又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布—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精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他们合作达12年之久。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大厦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建筑物改建计划。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第1段先概述贝聿铭的求学经历。他先后在3个大学攻读建筑,而且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都是美国最好的大学,这就为他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概述他在柴根道夫的公司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12年期间的设计工作。 1960年,贝聿铭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点明这一时期的设计特点。]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3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1963年授予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章。《华盛顿邮报》盛赞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第2段写贝聿铭成立建筑公司初期,他设计的一些有特点和有影响的设计。 这一部分共两段,写贝聿铭早期在建筑业获得的成就。主要用概述的方法进行记叙。 在非议之中屡创建筑奇迹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 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并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他在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遗孀]某人死后,他的妻子称为某人的遗孀。】 杰奎琳的赏识。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建造了15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点明了它的主要特点。]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介绍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这座图书馆1964年设计,1979年建成。“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可见这一作品的水平之高。肯尼迪遗孀杰奎琳的评价——“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可见其艺术性之高。“在美国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的最佳杰作之一”“贝聿铭年”“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都从侧面说明了这一作品的成就。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建筑大师的地位了。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变幻莫测]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映照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在“东楼”的开幕剪彩仪式上,称赞它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也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美国总统卡特的称赞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建筑物的评价——“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二是对它作用的评价——“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增强联系的象征”,三是对贝聿铭的评价——“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当然,前两个方面的评价也是对贝聿铭的侧面称赞。] 介绍1978年设计建造成功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这座建筑物的最大特点是“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的效果。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其设计别具匠心【[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声誉卓著]声望名誉突出的好。】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遴选]挑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可见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最符合巴黎罗浮宫的这一艺术殿堂的环境要求。]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力排众议]竭力排除各种议论,使自己的意见占上风。】,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所以在当时不能为人们所接受,而当人们懂得了他的设计意图以后,就会认识到它的价值。] 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的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可见这一设计的艺术价值。“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则是公众现在的评价。由此作者概括出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的一个现象:“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在非议中屡创奇迹。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各地负责设计过许多博物馆、艺术馆、商业中心、摩天大楼、钟楼,甚至还有摇滚音乐厅,也在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据粗略统计,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超过了100项,获奖50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50项大型建筑中,就有24项获奖。 概述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物类型之多、范围之广,并列举数字,充分地证明了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突出成就,重点写他具有世界影响的3座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证明贝聿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多变的设计,不变的中国心 贝聿铭自赴美国求学,以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表现了贝聿铭生活的舒适,事业的顺利。]至今已66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66个年头”说明他离开祖国时间之长,衬托他对祖国感情之深。]祖籍苏州、生于广州的他,常对人称是“苏州人”“广州人”。夫妇俩至今仍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仍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这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20世纪70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40年的祖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 第1、2段,写贝聿铭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有人曾问他:“贝老,您相信风水吗?”“建筑师都相信风水的,不是迷信的风水。风水有好几种,比如说我们建筑要摆房子,要背山傍水,这也是风水。[“背山傍水”这样的风水,也就是环境和建筑的和谐协调。]我觉得风水我们应该相信的,可是风水要是弄得太过分一点,那就变成迷信了,这个我反对。”他这样坦诚地亮明个人的观点。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数十年”“都有轨迹可寻”,说明了影响之深、之久。]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写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对贝聿铭的影响。 1978年,他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的设计。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后,他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勘察]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因此,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内秀]外表似乎粗鲁或笨拙,但实际上聪明而细心。这里指外表平凡而实际秀美。】 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轻妆淡抹]形容女子妆饰淡雅。】。的自然美。[这句话形象地描绘出了香山饭店的建筑特色。“内秀”原指人外表似乎粗鲁或笨拙,但实际上聪明而细心。在这里,是形容香山饭店外表寻常,不引人注目,实际耐人寻味。它外表的朴素毫不破坏周围环境的和谐,与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写香山饭店的设计和效果。“谢绝”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选择了远离市区的香山饭店”,表明了贝聿铭对北京古城区建筑总体规划的观点。设计前的准备工作既表现了贝聿铭一贯“认真、细致的作风”,也说明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设计的布局是不规则的院落方式,其效果是“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给人的感觉是“内秀”,“初看似乎貌不惊人”,“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与过去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相比,香山饭店的规模并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某些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中国建筑的“根”、历史的“根”是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好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枝”指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插枝”的比喻正是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思想的生动而形象的说明。] 写贝聿铭对中国建筑物设计的思想:“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关于“根”的观点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这固然因为他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最早的创办人,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写贝聿铭对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设计。 这几段从贝聿铭的生活,对建筑的设计观点、思想和具体设计中表现了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士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这表明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已经成为一种艺术。] 点明贝聿铭是一个建筑艺术家。这一段既是这一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 这一部分写贝聿铭在为中国设计的建筑中表现出来的一片爱国之心。这里的“中国心”是指向着祖国之心,即爱国之心。 学后须品味 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生平、建筑艺术的特点及达到的成就,歌颂了他在建筑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和心系祖国、发扬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神。从而揭示了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主题。 文法 描写、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但贝聿铭是一个建筑大师,因此不能不写他的建筑设计,为了表现他设计的艺术,除了记叙外,作者多处运用了描写的手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为了说明建筑物,作者还运用了说明的方法,如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就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使读者对贝聿铭有更深刻的了解,作者在关键之处运用议论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评论,如在主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最后一段说:“他的足迹和作品可以说遍及世界的各大城市,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再如课文结尾对贝聿铭的评价,更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结构 探究后争鸣 本文通篇介绍的是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但是标题却是“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否合适? 本文介绍贝聿铭和他的建筑是表,歌颂华夏文化的魅力是里。通过写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成就,揭示了其成功的根源——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结合。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是贝聿铭创新和灵感的根源,也是其建筑艺术达到如此成就的根源,大而言之中国一切传统文化都是充满魅力的,只要我们正确地继承、不断地发扬,它们就会在新时代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所以说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正是本文深刻的主旨所在。 高手支招3多维阅读 纪念傅雷(有删节) 施蛰存 1966年9月3日,这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离开这个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是20周年纪念。这20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时间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我连这半张纸也没有献在老朋友灵前,人情之薄,可想而知。不过,真要纪念傅雷夫妇,半张纸毕竟不够,而洋洋大文却也写不出,于是拖延到今天。 1939年,我在昆明。在江小鹣的新居中,遇到滕固和傅雷。这是我和傅雷定交的开始。可是我和他见面聊天的机会,只有两次,不知怎么一回事,他和滕固吵翻了,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傅雷的“怒”。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从此,和他谈话时,不能不提高警惕。 我和傅雷的友谊,只能说开始于解放以后。那时他已迁居江苏路安定坊,住的是宋春舫家的屋子。我住在邻近,转一个弯就到他家。50年代初,他在译巴尔扎克,我在译伐佐夫、显克微支和尼克索。这样,我们就成为翻译外国文学的同道,因此,在这几年中,我常去他家里聊天,有时也借用他的各种辞典查几个字。 1958年,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不过,有一段时候,朱梅馥和我老伴都被居委会动员出去办托儿所,她们俩倒是每天在一起,我因此便间接知道一些傅雷的情况。 1966年8月下旬,我已经在里弄里被“示众”过了。想到傅雷,不知他这一次如何“怒”法,就在一个傍晚,踱到他门口去看看。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我就踱了回家。大约在9月10日左右,才知道他们两夫妇已撒手西归,这是怒庵的最后一“怒”。 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是可以理解的,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在那一年,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还有好几个,我也都一律尊敬。不过,朱梅馥的能同归于尽,这却是我想像不到的,伉俪之情,深到如此,恐怕是傅雷的感应。 傅雷逝世,其实我还没有了解傅雷。直到他的家书集出版,我才能更深一步地了解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傅雷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的刚直。在青年时候,他的刚直还近于狂妄。所以孔子说:“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傅雷从昆明回来以后,在艺术的涵养,知识学问的累积之后,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这种刚直的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连孔子也说过:“吾未见刚者。” 傅雷之死,完成了他的崇高品德,今天我也不必说“愿你安息吧”,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核心提示 傅雷的别号“怒庵”,用的是“圣人一怒而安天下”的典故,他的善“怒”在朋友中也是出了名的。与傅雷有着30年友谊的施蛰存就选择了傅雷人生的几个片段,侧重写了他的“怒”。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的“怒”不为私欲,不为功利,而往往是因见解不同而“怒”,尤其是最后的一怒而死,更是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重重地印在了那个昏暗时代的天幕上。 我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手支招4素材积累 课内素材挖掘 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简析: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体会出贝聿铭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为民族争光、要为中国争气的爱国之心。 素材拓展积累 科学家的爱国名言 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研究科学,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 ——巴甫洛夫 我们法兰西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居里夫人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巴甫洛夫百年诞辰》 名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科学家袁隆平谈爱国 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科学家的心中必须装着祖国和人民。无论多么优秀的人,如果太自私,对社会、对人没感情,不行。人要正直、要乐观,对国家、对人类都要有感情才行。 作为一个科学家,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你不爱国,如果你对人类没有感情,那你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更谈不上科学道德了,不可能有大的出息。 我的目标是不仅要让全国人民吃饱,而且要让全国人民吃好。 我出了点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我都婉言谢绝了。我的根在中国。 高手支招5习题探讨 一 解题思路:本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我们就任何一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均可。 参考答案:1.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2.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能大胆创新。3.贝聿铭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精心结合。4.贝聿铭的建筑艺术中萦系着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 二 解题思路:注意结合句意及词语的搭配来分析。 参考答案:1.“高贵的”不能去掉,去掉以后就变成“惊人的气质”,“气质”不能用“惊人”形容。这里“高贵的”可以换用成“非凡的”,但“非凡的”只是说不同一般,没有说不同一般在什么地方,而“高贵的”就说得更加具体了。 2.“充满激情的”不能去掉,去掉以后就变成“好一个几何结构”,就把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这样一座从外观到内部设计都极具创新特色的建筑说成了“一个几何结构”。这里“充满激情的”可以换用成“中西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但换用后不如“充满激情的”具有活力、激情。 3.“内秀的”不能去掉,去掉以后就变成“就像一个姑娘”,这就与前后文不相照应了。不是“内秀”的姑娘,也不一定“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这里“内秀的”可以换用成“外表平凡而实际秀美的”,但这只是对“内秀”的解释,不如“内秀”一词精当、传神。 三 解题思路:应明确“根”的本义及其比喻义的区别。具体含义要结合语境理解。 参考答案:1.这里的“根”是指生命之根,民族之根。2.这里的“根”是指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3.这里的“根”是指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四 答案: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