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源
问题1 比眼力: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找不同”游戏,巩固学生对“全等图形”概念的理解。
问题2 将全等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折叠等变换后,让学生判断变换后的图形是否全等。
问题3 将正三角形分成两个、三个、四个全等图形。
问题4 如图,△ABD≌△ACE.
(1)如果∠ADB=110˚,∠B=30˚,你能说出△ACE中各角的大小吗?
(2)如果BD=5㎝,AD=3㎝,AB=7cm,你能说出△ACE中各边的长度吗?
A
E
D
B
C
问题5 如图,已知:△AOC ≌ △BOD,小明说AC与BD一定平行.你认为他说得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全等符号“≌”的起源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书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茉布尼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这就是全等符号“≌”的起源.